王仁龍 整理
塑料編織袋是以聚丙烯(PP)、聚乙烯樹(PE)為主要原料,經(jīng)擠出、拉伸成扁絲,再經(jīng)織造而成。塑料編織袋適用于包裝化肥、合成材料、炸藥、糧食、鹽、礦砂等粉狀或粒狀的固體物料,但不適用于堅硬棱角的塊狀物料。
公布號CN110564308A 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塑料編織袋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原料共混干燥;S2:拉絲工藝;S3:編織工序:將成卷的扁絲通過圓織機織成圓筒形編織袋,檢測合格,收卷機收卷;S4:裁割:然后利用裁割機裁割成編織袋;S5:套上內(nèi)覆膜:將圓筒形編織袋套接在內(nèi)覆膜袋體上;S6:縫紉:通過縫紉設(shè)備縫紉將圓筒形編織袋和內(nèi)覆膜袋一同鎖口,最終成為帶內(nèi)覆膜袋的空白成品編織袋;S7:印刷外覆彩印膜:將外層覆膜通過浸染染料的模具,使染料印刷至外層覆膜上;S8:將外層覆膜的內(nèi)表面涂抹膠黏劑,膠黏在帶內(nèi)覆膜袋的空白成品編織袋上形成成品彩印編織袋。
原技術(shù)提供了一種韌性高、耐磨性能高、外覆膜與內(nèi)層塑料編織袋粘接性高的塑料編織袋。但是存在以下技術(shù)問題:成分中通過膠黏劑的粘接性能來提高編織袋的韌性,無法通過聚合物結(jié)構(gòu)改變保持長效的韌性并且內(nèi)外層均不具備抗水、抗沾污效果,需要進一步改進。本文介紹了一種高韌性防潮塑料編織袋,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成分中通過膠黏劑的粘接性能來提高編織袋的韌性,無法通過聚合物結(jié)構(gòu)改變保持長效的韌性并且內(nèi)外層均不具備抗水、抗沾污效果的技術(shù)問題。
一種高韌性防潮塑料編織袋,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經(jīng)共混擠出、拉絲、編織成袋、表面疏水處理得到:聚丙烯120~145 份、環(huán)氧樹脂15~26 份、增韌填料12~20 份、環(huán)氧油酸丁酯4~8份、山梨醇類成核劑2~5 份、聚四氟乙烯粉末0.8~3 份;表面疏水處理具體是將編織成袋的半成品電暈后,表面噴涂疏水處理液,烘烤成膜后洗凈。
所述聚丙烯選自高熔體強度聚丙烯,其在190℃、2.16 kg 負荷下的熔融指數(shù)為3~10 g/10 min,分子量分布Mw/Mn 為10~20,分子量大于300 萬級的含量大于10wt%;環(huán)氧樹脂的環(huán)氧當(dāng)量為160~180,25℃時的粘度為2000~4000s。
增韌填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氫氧化鈉溶解于無水乙醇中,加入裝配機械攪拌和冷凝回流的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4,4'-對羥基聯(lián)苯二酚,氮氣保護下升溫至45~55℃,將4-氯-1-丁醇通過滴液漏斗滴加至反應(yīng)釜內(nèi),升溫至80~90℃回流反應(yīng),攪拌反應(yīng)8~10 小時;反應(yīng)體系減壓抽濾、乙醇洗滌,重結(jié)晶后減壓過濾、干燥得到中間體A;將中間體A 與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自由基引發(fā)劑過氧化苯甲酰,升溫至90~98℃后,保溫攪拌反應(yīng)16~18 小時,反應(yīng)體系使用乙醇洗滌,減壓過濾后減壓濃縮,濃縮物90~102℃干燥得到粉末狀的增韌填料。
增韌填料采用4,4'-對羥基聯(lián)苯二酚與4-氯-1-丁醇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親核取代反應(yīng)生成中間體A,中間體A 與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在過氧化苯甲酰的自由基引發(fā)作用下發(fā)生聚合反應(yīng),后處理得到該增韌填料。
增韌填料的合成反應(yīng)原理如下:
所述4,4'-對羥基聯(lián)苯二酚與4-氯-1-丁醇的摩爾比為1:1.2~1.6,氫氧化鈉的用量為4,4'-對羥基聯(lián)苯二酚質(zhì)量的10~20%,重結(jié)晶溶劑采用乙酸乙酯與石油醚按照體積比3:1 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劑,重結(jié)晶時先升溫至75~85℃回流,再冷凝至5~15℃,攪拌析晶8~12 小時;中間體A 與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的摩爾比為1:1.1~1.2,過氧化苯甲酰的用量為中間體A 質(zhì)量的0.6~3%。
所述疏水處理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向配備機械攪拌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入丙烯酸丁酯、α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單體、甲基丙烯酸羥丙酯、乳化劑A、去離子水,以300~400 rpm 轉(zhuǎn)速攪拌20~30 min 得到單體預(yù)制乳液備用;向單體預(yù)制乳液中加入乳化劑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升溫至70~85℃,滴加過硫酸銨水溶液,滴加完畢后以500~600 rpm 轉(zhuǎn)速保溫攪拌3~4 小時,升溫至90~95℃熟化1~2 小時,待溫度降低至40~50℃,添加氨水調(diào)節(jié)pH 至7~8,過濾得到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向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中加入20~30wt%的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硬脂酸鈣,30~45℃攪拌均勻得到該疏水處理液。
疏水處理液選用多種丙烯酸酯類化合物與丙烯酸單體、乳化劑制備得到單體預(yù)制乳液,單體預(yù)制乳液再與乳化劑、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交聯(lián)處理得到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與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硬脂酸鈣制備得到該疏水處理液。
乳化劑A、乳化劑B 選自聚氧乙烯醚類或聚氧丙烯醚類乳化劑,丙烯酸丁酯、α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單體、甲基丙烯酸羥丙酯、乳化劑A、去離子水的重量比為35~45:20~35:5~8:3~6:1.5~3:30~40;單體預(yù)制乳液、乳化劑B、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的重量比為30~40:0.5~0.8:5~10;過硫酸銨水溶液的質(zhì)量濃度為20wt%,用量為單體預(yù)制乳液重量的1~3%;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與硬脂酸鈣的重量比為8~10:2~3:0.3~0.8。
所述共混溫度為115~130℃,共混時間為20~30min,擠出過程通過塑化、熔融、均化后從模頭擠出形成薄膜,30~40℃水冷定型,擠出溫度為220~235℃。
所述拉絲過程通過刀片切割成胚絲,胚絲通過熱輥加熱牽引拉絲形成扁絲,收卷機卷繞;編織成袋過程將扁絲編織、裁切、縫紉袋口形成編織袋半成品。
所述表面疏水處理時,電暈的電壓為12~18kV,功率為600~780W,電極間隙為6~8 mm;疏水處理液的噴涂量為15~20 mL/m2,烘烤溫度為75~92℃。
1. 本技術(shù)的塑料編織袋,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成分中添加了增韌填料,制備工藝進行了電暈、噴涂疏水處理液、烘烤成膜的表面疏水處理步驟,預(yù)防了塑料編織袋成品裂紋的產(chǎn)生,提高了編織袋成品的韌性;電暈通過高頻率高電壓在編織袋半成品表面電暈放電而產(chǎn)生低溫等離子體,使表面產(chǎn)生游離基反應(yīng)而使聚合物發(fā)生交聯(lián),表面粗糙度增加,疏水處理液在編織袋表面良好附著和成膜,提高編織袋成品的抗水、抗沾污效果。
2. 增韌填料的結(jié)構(gòu)式中含有碳鏈和酰胺基,共混擠出階段韌性填料中的酰胺基團與環(huán)氧樹脂內(nèi)的環(huán)氧基發(fā)生開環(huán)聚合,使得韌性填料呈取向排列的液晶基元均勻分布到環(huán)氧樹脂中形成液晶域,當(dāng)外部沖擊力作用于基體的時候,液晶域能夠誘發(fā)聚丙烯基體產(chǎn)生銀紋吸收能量,預(yù)防編織袋成品裂紋的產(chǎn)生,并阻止裂紋進一步擴大,提高了編織袋成品的韌性。
3. 疏水處理液中,甲基丙烯酸羥丙酯具有親水性的羥基,更易與其他丙烯酸酯類化合物發(fā)生交聯(lián),獲得交聯(lián)度高的聚丙烯酸酯類預(yù)制乳液,預(yù)制乳液內(nèi)的長鏈結(jié)構(gòu)使得聚合物空間大,加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后,容易相容的前提下氟原子與碳原子結(jié)合牢固,在長鏈結(jié)構(gòu)外緊密排列,防止碳原子和長鏈的暴露,輔助二氧化硅的疏水作用和硬脂酸鈣的潤滑作用,使得該疏水處理液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附著性,具備含氟聚合物的抗水、抗沾污的效果。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介紹一種高韌性防潮塑料編織袋,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經(jīng)共混擠出、拉絲、編織成袋、表面疏水處理得到:聚丙烯125 份、環(huán)氧樹脂18 份、增韌填料16 份、環(huán)氧油酸丁酯5 份、山梨醇類成核劑3.5 份、聚四氟乙烯粉末1.7 份。其中,聚丙烯選自高熔體強度聚丙烯,其在190℃、2.16 kg 負荷下的熔融指數(shù)為3~10 g/10 min,分子量分布Mw/Mn 為10~20,分子量大于300 萬級的含量大于10wt%。環(huán)氧樹脂的環(huán)氧當(dāng)量為160~180,25℃時的粘度為2000~4000s。
共混溫度為122℃,共混時間為26 min,擠出過程通過塑化、熔融、均化后從模頭擠出形成薄膜,35℃水冷定型,擠出溫度為220~235℃。拉絲過程通過刀片切割成胚絲,胚絲通過熱輥加熱牽引拉絲形成扁絲,收卷機卷繞。編織成袋過程將扁絲編織、裁切、縫紉袋口形成編織袋半成品。
表面疏水處理時,將編織袋半成品電暈后,表面噴涂疏水處理液,烘烤成膜后洗凈。其中,電暈的電壓為15kV,功率為650W,電極間隙為6.5 mm;疏水處理液的噴涂量為18 mL/m2,烘烤溫度為86℃。
增韌填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29.79 g 氫氧化鈉溶解于無水乙醇中,加入裝配機械攪拌和冷凝回流的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186.21 g 4,4'-對羥基聯(lián)苯二酚,氮氣保護下升溫至48℃,將141.14 g 4-氯-1-丁醇通過滴液漏斗滴加至反應(yīng)釜內(nèi),升溫至86℃回流反應(yīng),攪拌反應(yīng)9.2 小時;反應(yīng)體系減壓抽濾、乙醇洗滌,重結(jié)晶后減壓過濾、干燥得到中間體A。重結(jié)晶溶劑采用乙酸乙酯與石油醚按照體積比3:1 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劑,重結(jié)晶時先升溫至82℃回流,再冷凝至10℃,攪拌析晶11 小時。
將330.18 g 中間體A 與248.80 g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2300 g 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5.94 g 自由基引發(fā)劑過氧化苯甲酰,升溫至96℃后,保溫攪拌反應(yīng)16.5 小時,反應(yīng)體系使用乙醇洗滌,減壓過濾后減壓濃縮,濃縮物96℃干燥得到粉末狀的增韌填料。
疏水處理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向配備機械攪拌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入380 g 丙烯酸丁酯、265 gα -甲基丙烯酸甲酯、65 g 丙烯酸單體、37 g 甲基丙烯酸羥丙酯、22 g 聚氧乙烯醚類乳化劑、346 g 去離子水,以360 rpm 轉(zhuǎn)速攪拌25 min 得到單體預(yù)制乳液備用;向350 g 單體預(yù)制乳液中加入6.5 g 聚氧丙烯醚類乳化劑、72 g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升溫至73℃,滴加9.1 g 20wt%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滴加完畢后以580 rpm 轉(zhuǎn)速保溫攪拌3.6 小時,升溫至92℃熟化1.5 小時,待溫度降低至46℃,添加氨水調(diào)節(jié)pH 至7.2,過濾得到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向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中加入25wt%的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硬脂酸鈣,37℃攪拌均勻得到該疏水處理液。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與硬脂酸鈣的重量比為8.6:2.5:0.6。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介紹一種高韌性防潮塑料編織袋,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經(jīng)共混擠出、拉絲、編織成袋、表面疏水處理得到:聚丙烯133 份、環(huán)氧樹脂21 份、增韌填料18 份、環(huán)氧油酸丁酯6.5 份、山梨醇類成核劑3.6 份、聚四氟乙烯粉末1.7 份。其中,聚丙烯選自高熔體強度聚丙烯,其在190℃、2.16 kg 負荷下的熔融指數(shù)為3~10 g/10 min,分子量分布Mw/Mn 為10~20,分子量大于300 萬級的含量大于10wt%。環(huán)氧樹脂的環(huán)氧當(dāng)量為160~180,25℃時的粘度為2000~4000s。
共混溫度為128℃,共混時間為28 min,擠出過程通過塑化、熔融、均化后從模頭擠出形成薄膜,37℃水冷定型,擠出溫度為220~235℃。拉絲過程通過刀片切割成胚絲,胚絲通過熱輥加熱牽引拉絲形成扁絲,收卷機卷繞。編織成袋過程將扁絲編織、裁切、縫紉袋口形成編織袋半成品。
表面疏水處理時,將編織袋半成品電暈后,表面噴涂疏水處理液,烘烤成膜后洗凈。其中,電暈的電壓為15kV,功率為715W,電極間隙為7.2 mm;疏水處理液的噴涂量為18 mL/m2,烘烤溫度為90℃。
增韌填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26.07 g 氫氧化鈉溶解于無水乙醇中,加入裝配機械攪拌和冷凝回流的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186.21 g 4,4'-對羥基聯(lián)苯二酚,氮氣保護下升溫至48℃,將162.86 g 4-氯-1-丁醇通過滴液漏斗滴加至反應(yīng)釜內(nèi),升溫至86℃回流反應(yīng),攪拌反應(yīng)9.2 小時;反應(yīng)體系減壓抽濾、乙醇洗滌,重結(jié)晶后減壓過濾、干燥得到中間體A。重結(jié)晶溶劑采用乙酸乙酯與石油醚按照體積比3:1 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劑,重結(jié)晶時先升溫至78℃回流,再冷凝至9℃,攪拌析晶9 小時。
將330.18 g 中間體A 與259.90 g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2400 g 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7.92 g 自由基引發(fā)劑過氧化苯甲酰,升溫至93℃后,保溫攪拌反應(yīng)16.5 小時,反應(yīng)體系使用乙醇洗滌,減壓過濾后減壓濃縮,濃縮物97℃干燥得到粉末狀的增韌填料。
疏水處理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向配備機械攪拌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入426 g 丙烯酸丁酯、280 gα -甲基丙烯酸甲酯、68 g 丙烯酸單體、47 g 甲基丙烯酸羥丙酯、18 g 聚氧丙烯醚類乳化劑、360 g 去離子水,以385 rpm 轉(zhuǎn)速攪拌27 min 得到單體預(yù)制乳液備用;向380 g 單體預(yù)制乳液中加入6 g 聚氧乙烯醚類乳化劑、76 g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升溫至 83℃,滴加20wt%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滴加完畢后以590 rpm轉(zhuǎn)速保溫攪拌3.6 小時,升溫至94℃熟化2 小時,待溫度降低至48℃,添加氨水調(diào)節(jié)pH 至8,過濾得到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向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中加入28wt%的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硬脂酸鈣,42℃攪拌均勻得到該疏水處理液,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與硬脂酸鈣的重量比為9.5:2.2:0.6。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高韌性防潮塑料編織袋,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經(jīng)共混擠出、拉絲、編織成袋、表面疏水處理得到:聚丙烯139 份、環(huán)氧樹脂24 份、增韌填料18 份、環(huán)氧油酸丁酯7.2 份、山梨醇類成核劑4.1 份、聚四氟乙烯粉末2.5 份。其中,聚丙烯選自高熔體強度聚丙烯,其在190℃、2.16 kg 負荷下的熔融指數(shù)為3~10 g/10 min,分子量分布Mw/Mn 為10~20,分子量大于300 萬級的含量大于10wt%。環(huán)氧樹脂的環(huán)氧當(dāng)量為160~180,25℃時的粘度為2000~4000s。
共混溫度為126℃,共混時間為27 min,擠出過程通過塑化、熔融、均化后從模頭擠出形成薄膜,38℃水冷定型,擠出溫度為232℃。拉絲過程通過刀片切割成胚絲,胚絲通過熱輥加熱牽引拉絲形成扁絲,收卷機卷繞。編織成袋過程將扁絲編織、裁切、縫紉袋口形成編織袋半成品。
表面疏水處理時,將編織袋半成品電暈后,表面噴涂疏水處理液,烘烤成膜后洗凈。其中,電暈的電壓為18kV,功率為760W,電極間隙為7.5 mm;疏水處理液的噴涂量為20 mL/m2,烘烤溫度為87℃。
增韌填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33.52 g 氫氧化鈉溶解于無水乙醇中,加入裝配機械攪拌和冷凝回流的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186.21 g 4,4'-對羥基聯(lián)苯二酚,氮氣保護下升溫至53℃,將162.86 g 4-氯-1-丁醇通過滴液漏斗滴加至反應(yīng)釜內(nèi),升溫至87℃回流反應(yīng),攪拌反應(yīng)9.5 小時;反應(yīng)體系減壓抽濾、乙醇洗滌,重結(jié)晶后減壓過濾、干燥得到中間體A。重結(jié)晶溶劑采用乙酸乙酯與石油醚按照體積比3:1 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劑,重結(jié)晶時先升溫至83℃回流,再冷凝至12℃,攪拌析晶11.5 小時。
將330.18 g 中間體A 與257.68 g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2600 g 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4.95g 自由基引發(fā)劑過氧化苯甲酰,升溫至96℃后,保溫攪拌反應(yīng)17.6 小時,反應(yīng)體系使用乙醇洗滌,減壓過濾后減壓濃縮,濃縮物98℃干燥得到粉末狀的增韌填料。
疏水處理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向配備機械攪拌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入435 g 丙烯酸丁酯、276 gα -甲基丙烯酸甲酯、76 g 丙烯酸單體、52 g 甲基丙烯酸羥丙酯、26 g 聚氧乙烯醚類乳化劑、380 g 去離子水,以375 rpm 轉(zhuǎn)速攪拌28 min 得到單體預(yù)制乳液備用;向326 g 單體預(yù)制乳液中加入6.7 g 聚氧乙烯醚類乳化劑、82 g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升溫至82℃,滴加9.78 g 20wt%過硫酸銨水溶液,滴加完畢后以580 rpm 轉(zhuǎn)速保溫攪拌3.8 小時,升溫至95℃熟化2小時,待溫度降低至46℃,添加氨水調(diào)節(jié)pH 至8,過濾得到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向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中加入28wt%的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硬脂酸鈣,44℃攪拌均勻得到該疏水處理液,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與硬脂酸鈣的重量比為9.5:2.6:0.75。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介紹一種高韌性防潮塑料編織袋,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經(jīng)共混擠出、拉絲、編織成袋、表面疏水處理得到:聚丙烯143 份、環(huán)氧樹脂25 份、增韌填料19 份、環(huán)氧油酸丁酯8 份、山梨醇類成核劑4.6 份、聚四氟乙烯粉末2.2 份。其中,聚丙烯選自高熔體強度聚丙烯,其在190℃、2.16 kg 負荷下的熔融指數(shù)為3~10g/10 min,分子量分布Mw/Mn 為10~20,分子量大于300 萬級的含量大于10wt%。環(huán)氧樹脂的環(huán)氧當(dāng)量為160~180,25℃時的粘度為2000~4000s。
共混溫度為127℃,共混時間為30 min,擠出過程通過塑化、熔融、均化后從模頭擠出形成薄膜,40℃水冷定型,擠出溫度為233℃。拉絲過程通過刀片切割成胚絲,胚絲通過熱輥加熱牽引拉絲形成扁絲,收卷機卷繞。編織成袋過程將扁絲編織、裁切、縫紉袋口形成編織袋半成品。
表面疏水處理時,將編織袋半成品電暈后,表面噴涂疏水處理液,烘烤成膜后洗凈。其中,電暈的電壓為14kV,功率為770W,電極間隙為8 mm;疏水處理液的噴涂量為20 mL/m2,烘烤溫度為90℃。
增韌填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31.66 g 氫氧化鈉溶解于無水乙醇中,加入裝配機械攪拌和冷凝回流的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186.21 g 4,4'-對羥基聯(lián)苯二酚,氮氣保護下升溫至53℃,將162.86 g 4-氯-1-丁醇通過滴液漏斗滴加至反應(yīng)釜內(nèi),升溫至88℃回流反應(yīng),攪拌反應(yīng)9.6 小時;反應(yīng)體系減壓抽濾、乙醇洗滌,重結(jié)晶后減壓過濾、干燥得到中間體A。重結(jié)晶溶劑采用乙酸乙酯與石油醚按照體積比3:1 混合而成的混合溶劑,重結(jié)晶時先升溫至84℃回流,再冷凝至14℃,攪拌析晶12 小時。
將330.18 g 中間體A 與259.90 g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2800 g 溶劑N,N-二甲基甲酰胺加入三口燒瓶內(nèi),添加6 g 自由基引發(fā)劑過氧化苯甲酰,升溫至97℃后,保溫攪拌反應(yīng)17.8 小時,反應(yīng)體系使用乙醇洗滌,減壓過濾后減壓濃縮,濃縮物97℃干燥得到粉末狀的增韌填料。
疏水處理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向配備機械攪拌的三口燒瓶中依次加入440 g 丙烯酸丁酯、310 gα -甲基丙烯酸甲酯、72 g 丙烯酸單體、65 g 甲基丙烯酸羥丙酯、22 g 聚氧丙烯醚類乳化劑、390 g 去離子水,以390 rpm 轉(zhuǎn)速攪拌27 min 得到單體預(yù)制乳液備用;向380 g 單體預(yù)制乳液中加入7.2 g 聚氧丙烯醚類乳化劑、93 g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升溫至82℃,滴加9.12 g 20wt%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滴加完畢后以590 rpm 轉(zhuǎn)速保溫攪拌3.8 小時,升溫至95℃熟化1.8 小時,待溫度降低至47℃,添加氨水調(diào)節(jié)pH 至7.6,過濾得到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向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中加入26 wt%的二氧化硅的乙醇分散液、硬脂酸鈣,42℃攪拌均勻得到該疏水處理液。
對比例1
本對比例與實施例1 的區(qū)別在于,未添加增韌填料。
對比例2
本對比例與實施例1 的區(qū)別在于,未進行表面疏水處理步驟。
對比例3
本對比例與實施例1 的區(qū)別在于,未添加聚四氟乙烯粉末。
性能測試
按照標準GB/T 8946-2013《塑料編織袋通用技術(shù)要求》對實施例1-4、對比例1-3 制備的塑料編織袋進行了經(jīng)向、緯向拉伸負荷以及斷裂伸長率的測試,并采用型號SD200 的全自動接觸角測定儀進行水滴接觸角的測試,測試結(jié)果見下表:
?
從上表可以看出,本技術(shù)實施例制備的塑料編織袋,在經(jīng)向、緯向拉伸負荷以及斷裂伸長率上均大于對比例,拉伸負荷和斷裂伸長率決定了其具有良好的韌性;實施例的水滴接觸角也大于對比例,說明疏水防潮性能良好。對比例1 由于缺少增韌填料,無法誘發(fā)聚丙烯基體產(chǎn)生銀紋吸收能量以預(yù)防編織袋成品裂紋的產(chǎn)生,韌性下降顯著;對比例2 由于缺少表面疏水處理步驟,不能在編織袋表面形成具有良好成膜性和附著性的含氟聚合物膜層,疏水性下降顯著;對比例3 由于未添加聚四氟乙烯粉末,無法具備聚四氟乙烯的疏水性和柔韌性,疏水性和韌性都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