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夢丹,馬麗麗,楊冰,劉宇程,周密
(1.西南石油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 2.西南石油大學 工業(yè)危廢處置與資源化利用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含油污泥是原油在開采、運輸、儲存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污染物[1]。其成分極其復雜,包含重金屬、老化原油、多環(huán)芳烴及鹽類等[2],是《國家危險廢物名錄》HW08類危廢物[3-4]。這類有毒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存在巨大的影響[5]。因此,針對含油污泥處理技術的研究已迫在眉睫。目前,電場強化微生物技術多用于土壤中石油烴的降解,而利用該技術處理含油污泥的研究并不多見[6-7]。本研究從某油田的含油鉆屑中篩選出2株石油烴降解能力較強的菌株,研究電場強化微生物技術對含油污泥的處理效果,以期為含油污泥的處理提供參考。
本研究使用的菌株篩選自含油鉆屑;含油污泥,取自某石油化工企業(yè)的清罐油泥,含油污泥的理化性質見表1,將其風干、粉碎后用于后續(xù)實驗。
CS-700高速多功能粉碎機;LC-LX-H1850臺式高速離心機;SB-4200 DTD超聲波清洗機;SW-CJ-2FD潔凈工作臺;LDZX-50KBS立式高壓蒸汽滅菌鍋;THZ-92A恒溫振蕩器;UV-1900i紫外分光光度計;TD1326可調直流穩(wěn)壓電源;MGC-250光照培養(yǎng)箱;OIL480低濃度石油類紅外測油儀;PHS-3C pH計。
表1 含油污泥理化性質Table 1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oily sludge
實驗所用培養(yǎng)基如下,所有培養(yǎng)基的pH均調整為7.0~7.5,并在121 ℃、1×105Pa下高壓蒸汽滅菌20 min。
1.2.1 LB培養(yǎng)基 酵母粉5 g/L、胰蛋白胨10 g/L、NaCl 10 g/L。
1.2.2 原油液體培養(yǎng)基 原油5 g/L、NaCl 5 g/L、 MgSO4·7H2O 0.5 g/L、(NH4)2SO41 g/L、K2HPO4·3H2O 2 g/L、CaCl20.5 g/L。
1.2.3 原油固體培養(yǎng)基 原油5 g/L、NaCl 5 g/L、 MgSO4·7H2O 0.5 g/L、(NH4)2SO41 g/L、K2HPO4·3H2O 2 g/L、CaCl20.5 g/L、瓊脂20 g/L。
1.2.4 柴油液體培養(yǎng)基 柴油5 g/L、NaCl 5 g/L、 MgSO4·7H2O 0.5 g/L、(NH4)2SO41 g/L、K2HPO4·3H2O 2 g/L、CaCl20.5 g/L。
1.3.1 石油烴降解菌的篩選 取10 g含油鉆屑接入150 mL的無菌水中,在35 ℃、150 r/min條件下,放入搖床振蕩30 min后,移取1 mL的懸液加入到LB培養(yǎng)基中,在上述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48 h。然后,將富集的菌懸液移取1 mL轉移至原油液體培養(yǎng)基中,在上述相同條件下培養(yǎng)48 h,重復3次后,將富集菌懸液按一定梯度稀釋后,將稀釋液接入固體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48 h后,從平板上挑取形態(tài)不一的菌株進行劃線、分離,得到長勢好的單菌,再將單菌接種到原油液體培養(yǎng)基中,進行復篩培養(yǎng),最終篩選出5株降解菌(編號為S1~S5)。
1.3.2 菌株的降解能力 篩選出的5株菌株經過活化后,將菌液分別接種到100 mL的柴油液體培養(yǎng)基中,放入搖床培養(yǎng)7 d后,將培養(yǎng)基倒入分液漏斗,加入正己烷萃取柴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萃取液中的柴油的含量。柴油降解率按式(1)計算。
(1)
式中D——柴油降解率,%;
C0——處理前柴油含量,mg/L;
C1——處理后柴油含量,mg/L。
1.3.3 菌株的鑒定 本研究將篩選出的兩株菌株保藏在甘油中委托生工生物公司進行16S rDNA測序,所得結果經NBCI 數(shù)據(jù)庫比對后,挑選相關序列,采用MEGA 6.0 軟件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鑒定菌屬。
1.3.4 含油污泥處理實驗 如圖1所示,電動裝置由有機玻璃板組成。反應室長20 cm、寬10 cm、高10 cm,電極室長10 cm、寬10 cm、高12 cm。電場強化微生物處理含油污泥實驗在反應室中進行。為了防止污泥進入電解室,在反應室和電解室中間放入濾紙。兩碳板采用平行方式放入電解室中,電解液成分(單位是g/L)是NaNO3:1.5,(NH4)2SO4:1.5,MgSO4·7H2O:0.5,KCl:0.5,F(xiàn)eSO4·7H2O:0.01,CaCl2:0.002,每3 d換1次電解液。本研究設置3個處理組,其中電動微生物組(EKBio)為施加電場并加入降解菌(每株菌加量為2.5%,v∶w);電動力學組(EK)為只施加電場;微生物組(Bio)則只添加降解菌(每株菌加量為2.5%,v∶w)。每組3個重復,每個反應器500 g含油污泥。根據(jù)含油污泥中的碳、氮、磷比,以NH4Cl作為氮源,添加到污泥中,使C∶N∶P約為100∶10∶1。每隔12 h切換電極,電壓梯度為1 V/cm,實驗處理周期為20 d,將反應室分為初始陽極、中間、初始陰極三個區(qū)域,每次分別從三個區(qū)域取樣。EKBio、EK、Bio三個處理組分別在第0天和第20天進行取樣,另外對EKBio處理組在第4天和第12天進行取樣,所有樣品保存至4 ℃冰箱中待測。采用紅外分光光度法(HJ 1051—2019)測定含油污泥中石油烴的含量,計算出總石油烴(TPH)的降解率。在本研究中,EKBio處理組和EK處理組的TPH總降解率是初始陽極、中間和初始陰極附近TPH降解率的平均值,而Bio處理組的TPH總降解率是3組平行實驗TPH降解率的平均值,而每個組的TPH降解率是由三個區(qū)域附近的污泥混合為一個樣進行測定得到。
圖1 電動裝置圖Fig.1 Schematic of the electrokinetics setup
2.1.1 菌株的篩選 篩選出的S1~S5菌株對柴油均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中S1和S2對柴油的降解率較高,分別為27.53%和48.22%(表2)。因此,選定菌株S1和S2用于后續(xù)電場強化微生物技術處理含油污泥實驗。
表2 菌株S1~S5對柴油的降解率Table 2 Degradation rate of diesel oil by strains S1~S5
2.1.2 菌株 16S rDNA 的鑒定 將S1、S2菌株分別命名為PCY、PCW。PCY 的 16S rDNA 序列與Pseudomonasstutzeristrain CCUG 11256(登錄號 NR_118798.1)有99%的相似度;PCW的16S rDNA序列與Klebsiellaoxytocastrain ATCC 13182(登錄號NR_118853.1)有99%的相似度,通過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圖2),表明PCY菌為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sp.),PCW菌為克雷伯氏菌屬(Klebsiellasp.)。
圖2 菌株PCY、PCW的16S rDNA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2 The 16S rDNA phylogenetic tree of strains PCY and PCW
2.2.1 不同處理方式對石油烴降解的影響 不同處理方式下含油污泥中總石油烴(TPH)的降解情況見圖3。
由圖3可知,經過20 d的處理,電動微生物組(EKBio)、電動組(EK)、微生物組(Bio)的TPH降解率分別為31.25%,14.18%,7.45%。EKBio處理后的TPH降解率明顯高于Bio處理后的TPH降解率,表明電場作用提高了微生物降解石油烴的效率。在EKBio處理中,一方面,電場可能促進營養(yǎng)物質在污泥中的均勻分布,同時進一步促進營養(yǎng)物質進入微生物細胞內,加強微生物的新陳代謝[8],有助于石油烴降解菌的生長[9];另一方面,電場對細菌產生刺激作用,使其保持較高的酶活性及代謝活性,并且在電場作用下增強了細菌運動[10],促使微生物能夠更快地降解石油烴,顯著縮短處理周期。此外,在電滲透作用下石油烴也會從陽極運動到陰極,從而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9]。EK處理后的TPH降解率低于EKBio處理后的TPH降解率,并且EK處理組在不同區(qū)域的TPH降解率均低于EKBio處理組在不同區(qū)域的TPH降解率(圖4),這也表明加入外源微生物能夠有效提高EK處理含油污泥的效率。在EK和EKBio處理中,兩電極附近的TPH降解率均高于中間附近的TPH降解率,原因可能是在電場條件下,由于水分子和含油污泥表面相互作用,產生水向陰極流動的電滲透,在轉換電極作用下,這種水流裹挾石油烴向兩極移動,最終在電氧化作用下石油烴被降解[10],而在EKBio處理中,外源降解菌會在電滲透和電遷移作用下向兩極移動,降解菌與污染物之間的接觸程度增大[11],使得EKBio處理組中兩電極附近的TPH降解率明顯高于EK處理組中兩電極附近的TPH降解率,證明了電場強化微生物的積極作用。
圖3 電動、微生物及其聯(lián)合處理對TPH降解率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electrokinetics,bioremediation and combined treatment on TPH degradation rate
圖4 電動微生物、微生物處理后 不同區(qū)域的TPH降解率Fig.4 Effects of electro-bioremediation and bioremediation on TPH degradation rate in different areas
2.2.2 電場強化微生物技術處理含油污泥的效果 在周期性極性反轉的方式下,采用電場強化微生物技術對含油污泥進行20 d的處理,處理過程中初始陽極、中間、初始陰極附近含油污泥的石油烴降解率變化見圖5。
圖5 電場強化微生物處理含油污泥過程中 不同區(qū)域的TPH降解率Fig.5 Effect of electro-bioremediation on TPH degradation rate in different areas
由圖5可知,在EKBio處理過程中,隨著處理時間的增加,TPH的總降解率呈上升趨勢,且兩電極附近的TPH降解率明顯高于中間附近的TPH降解率。這可能是因為陽極附近活性自由基的產生,以及自由基隨后擴散到含油污泥中,可將石油烴氧化為部分微生物易降解的產物[12-13]。此外,在電場作用下,降解菌向兩極移動[11],使得兩電極附近的TPH降解率高于中間附近的TPH降解率。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似,Li等[14]研究極性反轉電動強化生物降解對芘污染土壤的影響,發(fā)現(xiàn)極性反轉后兩電極附近的芘降解率高于中間部分的芘降解率。而Wei等[15]研究電極極性反轉對含菲粘土生物修復的影響,結果表明使用電極極性反轉對菲有更高的去除率,其中中間附近的菲去除率高于兩極附近的菲去除率。由此可見電極轉換對不同電極區(qū)域的污染物降解的影響較為復雜,可能與轉換電極的周期以及污染物種類和取樣時間有關。
2.2.3 電場強化微生物技術處理含油污泥的降解速率 由圖6可知,電場強化微生物處理過程中TPH的降解速率呈現(xiàn)下降趨勢。在0~4 d,石油烴的降解速率最快,這可能是因為大量外源微生物加入含油污泥,開始以石油烴作為碳源進行生長繁殖,并且在電場刺激下,微生物保持較高的代謝活性[10],兩者的聯(lián)合作用使得TPH降解速率最高。在4~12 d和12~20 d,石油烴降解速率持續(xù)下降,可能是由于氮源、磷源等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和缺乏,使得微生物新陳代謝速度下降,影響微生物降解石油烴的能力[9]。一些中間有毒產物的產生也會影響微生物降解石油烴的速率[16]。此外,中間區(qū)域的石油烴降解速率最低,可能是因為微生物在電遷移和電滲透的作用下向著兩極遷移[17],有助于降解兩極的石油烴,從而使得中間區(qū)域的石油烴降解速率小于兩電極的降解速率。
圖6 電場強化微生物處理含油污泥過程中的降解速率Fig.6 Degradation rate of oily sludge treated by electro-bioremediation
含油污泥的pH值對微生物高效降解有機污染物至關重要[14]。當直流電場作用于含油污泥時,水在電極處發(fā)生電解作用,陽極產生H+,陰極產生OH-,陽極和陰極附近的含油污泥會出現(xiàn)極端pH[18]。因此,本研究利用極性反轉的方式進行處理,EKBio處理組在處理20 d后的含油污泥pH仍保持在7~8之間(圖7),這是由于當逆轉電極的極性時,電極上產生的H+和OH-會被中和,使得含油污泥pH值能夠保持穩(wěn)定[6],從而避免對微生物的生長代謝的影響,有助于石油烴的降解。
圖7 電場強化微生物處理含油污泥過程中污泥pH值的變化Fig.7 Changes of soil pH value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oily sludge by electro-bioremediation
(1)本研究從含油鉆屑中篩選出兩株石油烴降解菌,經鑒定菌株PCY為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sp.),菌株PCW為克雷伯氏菌屬(Klebsiellasp.)。
(2)將降解菌與電動相結合用于處理含油污泥,其石油烴降解率為31.25%,明顯高于單獨電動處理(14.18%)和單獨微生物處理(7.45%),表明電動與微生物協(xié)同作用于含油污泥中石油烴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