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戰(zhàn)爭語境與舊體詩革新
——大文學視野下的懷安詩社及其創(chuàng)作*

2022-07-11 07:52:38
關鍵詞:懷安舊體詩詩社

任 杰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懷安詩社是延安時期的一個舊體詩社團。詩社的倡議成立是在1941 年9 月5 日的一次宴席上——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林伯渠、邊區(qū)參議會副議長謝覺哉等,聯(lián)名宴請了延安的耆老賢達?!暗綍叨酁閴鄹吡蚱呤畾q以上之老人”[1],有邊區(qū)參議員安文欽(兼任邊區(qū)參議會副議長)、賀連城(兼任邊區(qū)教育廳副廳長)以及戚紹光、白欽圣、汪雨相、施靜安、李丹生等10 余人,其中秀才5 人,拔貢1 人。參加宴會的還有邊區(qū)政府高等法院院長李木庵、中共中央西北局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張曙時以及魯拂民、朱嬰(邊區(qū)政府秘書)、吳縑(女)等。此外,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明也應邀出席①名單及職務參見《延水雅集》,《解放日報》,1941年9月7日,第2版;葉鏡吾《懷安詩社概述》,載李石涵編《懷安詩社詩選》附錄二,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95頁。。

宴會期間,林伯渠提議成立一個舊體詩社,“本‘老者安之,少者懷之’之旨,定名懷安詩社”[1]。更具體來說,標名“懷安”,“以邊區(qū)建設民主政治,要做到老者能安,少者能懷,深寓策勵之義”[2]2。席間,共推李木庵擔任詩社社長。林伯渠即賦五律、七律各一首以賀詩社之成立,其他人也多有唱和吟詠。其時不在宴會現(xiàn)場的董必武、朱德、葉劍英、續(xù)范亭等人聞訊亦紛紛遙頒和詩。唱和之作“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為一時之盛事”[2]2。隨后,9 月7 日延安《解放日報》第二版以“延水雅集:懷安詩社成立”[1]為題、9 月15 日重慶《新華日報》第一版以“延安老人組社賦詩成立懷安詩社”[3]為題,分別進行了報道。

懷安詩社在延安當時眾多的文藝社團中相當特別。詩社同人們的身份十分引人注目,他們不是中央或邊區(qū)的政府干部,就是當?shù)氐年热宕T望,而且皆為受過私塾教育的舊知識分子。更為關鍵的是,在舊文學早已式微的年代,身處倡導文藝大眾化的延安的懷安詩人們卻用舊體詩寄托情感、抒發(fā)胸臆,這本身就非比尋?!,F(xiàn)有為數(shù)不多的懷安詩社研究,或者傾心于懷安詩體現(xiàn)的革命情懷和抗戰(zhàn)訴求,在宏觀上肯定懷安詩人們的創(chuàng)作;②相關研究有:周健《“懷安詩社”和“懷安詩”》,《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3期,第3-10頁;江弘基《關于“懷安詩社”》,《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4期,第77-80頁;李鴿《論懷安詩社》,《昭通師專學報》,1988年第2、3 合期,第61-66 頁;楊柄《懷安詩社——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藝史上第一個古典詩詞詩社》,《甘肅高師學報》,2005年第3期,第1-4頁;呂晴《小議懷安詩》,《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第55-57頁?;蛘咧塾趹寻苍娙藗兊母锩檎x,梳理他們的交游往來;①相關研究有:袁小倫《葉劍英與懷安詩社諸老》,《黨史縱覽》,2007年第9期,第54-56頁;霍建波《毛澤東與懷安詩社》,《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第23-27頁。又或者只關注某位懷安詩人的創(chuàng)作,將懷安詩社時期作為詩人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一個階段進行考察,②相關研究有:武原、曹爽《簡論董必武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舊體詩》,《唐都學刊》,1988年第2期,第61-67頁;任麗青《鐵樣胸懷綿樣腸——論謝覺哉詩》,《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3期,第38-42頁。鮮見從具體文本出發(fā),探析作為一個群體的懷安詩人們舊體詩創(chuàng)作的獨特意味。

正如論者所指出的,在“純文學”的旗幟下,現(xiàn)代中國文學“事實上卻依然生長著多樣化的文學形態(tài),而傳統(tǒng)中國的雜文學觀念也繼續(xù)產(chǎn)生著影響”[4],因此不能將現(xiàn)代文學固化或本質(zhì)化為“純藝術”產(chǎn)品,對其研究應該“在廣泛的社會歷史聯(lián)系中發(fā)現(xiàn)文學創(chuàng)作的意義和趣味”[5]。在這種“大文學”視野下,通過辨析文學與現(xiàn)實、新觀念與舊形式的復雜聯(lián)系,可以看到懷安詩人們的舊體詩創(chuàng)作不僅呈現(xiàn)著新、舊文學間的沖突與耦合,而且彰顯了戰(zhàn)爭語境對文學書寫的突顯與壓抑。以大文學視野觀照懷安詩人的具體創(chuàng)作,能夠清晰而深入地探明戰(zhàn)爭語境與懷安詩社創(chuàng)作的關聯(lián),揭示懷安詩社在復雜緊張的革命環(huán)境中的堅守、變革和困窘。

一、服務抗戰(zhàn)與融入大眾:懷安詩社的創(chuàng)作追求

自新文化運動以來,作為傳統(tǒng)文人言志抒懷方式的舊體詩被時代主潮推向了邊緣。但是,舊體詩卻依然不時在新文學的大潮中隱顯著。于右任、汪辟疆等舊式文人仍在繼續(xù)創(chuàng)作舊體詩姑且不說,連新文學的主將魯迅、郁達夫等都寫作了不少舊體詩,曾豪邁地吶喊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我”的郭沫若更是在抗戰(zhàn)時期寫下了大量舊體詩。毋庸置疑,無論是個人抒發(fā)幽愁暗恨的需要,還是戰(zhàn)爭年代文學的鼓動功用使然,新文化運動之后舊體詩仍在潛滋暗長。換言之,新文學并沒有完全統(tǒng)領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和文學活動,對于很多受過傳統(tǒng)教育的文人而言,舊的文學形式仍然是他們最為擅長的表達方式,這也極為明顯地表現(xiàn)在懷安詩人們身上。

作為“一個業(yè)余性的文藝社團”,懷安詩社“沒有什么章程、固定社員、入社手續(xù)和義務權利一類的規(guī)定,好象是只要作詩、唱和、以詩箋相投送的就算是詩社的成員了”[6]。在如此寬松自由的入社條件下,隨著各方詩稿的紛紛寄來,懷安詩社的規(guī)模也迅速擴大。后來,《解放日報》開辟了名為“懷安詩選”的專欄,不定期發(fā)表詩社同人作品。

事實上,成立懷安詩社并非宴會上突發(fā)奇想式的文人逸興之舉,而是有著比較明確的定位和訴求,這鮮明地體現(xiàn)在發(fā)起者們所擬定的詩社宗旨上:“在于利用舊形式,裝置新內(nèi)容,即舊瓶裝新釀;用詩歌激勵抗戰(zhàn),收復國土,反對專制,爭求民主,揭露黑暗,歌頌光明,團結同情者,贊助革命?!盵2]2質(zhì)言之,組社吟唱本就是延安傳統(tǒng)文人們建設民主、參與抗戰(zhàn)、服務革命的一種方式,他們由此將熾熱深沉的家國情感化為鼓舞人心的詩歌。因而,在詩社同人們看來,懷安詩社的創(chuàng)立“具有了偉大的意義”[7]276。林伯渠把詩社的成立和當時的社會形勢聯(lián)系在一起,表達了實現(xiàn)和平的愿望:“寰宇風云會,高臺短長吟”,“邊城重寄期安堵,盛會嘉賓喜滿庭”[8]。賀連城高喊出懷安詩社將留名歷史的信心:“欣看此日群賢會,博得英名萬古馨?!盵9]朱嬰對詩社的教化作用充滿期待:“自來弦歌能化俗,社結懷安動八荒?!盵10]9在同一詩作中他還明確表達了詩社的創(chuàng)作志向和追求:“懷安不為古人婢,愿為古人添新裝。懷安不為今人笑,愿與今人共平章。”[10]9董必武認為要把詩歌作為抵御外侮的方式:“鼓吹休明吾豈敢,謳歌御侮賦同仇?!盵11]李木庵則把詩社的創(chuàng)作當作了另一個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斗,突出強調(diào)了詩歌的救世作用:“獨向吟壇張旗鼓,好把詩魂壯國魂?!盵12]他還相信他們的詩詞會“留作千秋信史材”[13]。

懷安詩社顯示了他們意欲介入現(xiàn)實、開辟新題、推動革命和留名歷史的宏大追求。可是,隨著時勢的變化,詩社在現(xiàn)實中的地位和影響,卻越發(fā)難以與詩人們的浪漫吟唱相符合。在當時的延安,工農(nóng)兵才是革命的主體,而舊體詩則與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工農(nóng)群眾有著相當?shù)母糸u,因此懷安詩社很難不被邊緣化。尤其在1942 年5 月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懷安詩社的處境愈顯尷尬。其時,諸類文藝紛紛開始實用性、通俗化改造,小說、戲劇、民歌以及秧歌等都成為顯著的文藝活動領域。而懷安詩社的舊體詩詞既未像秧歌、戲曲等文藝形式那樣取得突破和進展,又不像通俗小說能擁有相當廣泛的受眾,因而在文藝大眾化全面展開之后,越顯得與周圍格格不入。

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順應《講話》所規(guī)定的文藝創(chuàng)作方向,也為了使舊體詩更好地被廣大工農(nóng)群眾所接受、理解,懷安詩社的創(chuàng)作追求較之初期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李木庵就此指出,舊體詩因為用文言寫成,不能為廣大勞動人民理解、接受,所以從“五四”以來,舊體詩好像已經(jīng)過時,“但有的舊體詩由于它在語言上比較通俗,與民歌有些接近,仍能擁有一定的讀者群”[7]275。于是,語言通俗、與民歌接近的舊體詩成為了懷安詩人們重點關注的對象。更進一步,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中,懷安詩人們開始借鑒民歌以革新創(chuàng)作,力求實現(xiàn)舊體詩的通俗化、大眾化,使舊體詩能夠更為有效地參與和支援革命。這也成為了懷安詩人們的主要追求和創(chuàng)作方向。

李木庵從文藝的“普及”出發(fā),說明了大眾化的必要性:“言與文分專制利,文比言深普及難。若從民主論文化,大眾事應大眾觀?!盵2]33他還指出了懷安詩社進行舊體詩革新的意義:“窮則變通何可泥,深能淺出自多嘉。古人老去今人繼,文藝原為時代花?!盵2]33既然“文藝原為時代花”,那么舊體詩也就應該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更進一步,變化、革新的目的是什么?“使舊體詩在革命運動中更好地發(fā)揮戰(zhàn)斗作用,是懷安詩社努力的目標?!盵2]32也即,革新是為了增強舊體詩在革命戰(zhàn)爭中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舊詩久已成陳物,欲合時潮定革新”[14]87,懷安詩社的舊體詩創(chuàng)作要想在延安的革命語境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革新是唯一的選擇。對這一革新,詩人們充滿了期待:“破荒有愿開先路,造藝成功利大群。”[14]87那么,如何革新呢?

二、從語言到形式:舊體詩革新的倡導與實踐

懷安詩社的舊體詩革新,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后正式開始的。座談會召開之前,雖然在“民族形式”論爭中大眾化的倡導與實踐已成文藝熱潮,但這主要發(fā)生在新文學領域。對懷安詩人來說,他們大多還沒有向大眾化方向靠攏的意識,所作詩歌依舊講究用典、注重辭藻,顯露著傳統(tǒng)意趣和古典興味。譬如發(fā)表在1941年10月16日《解放日報》第四版“懷安詩選”專欄的謝覺哉《次韻奉酬木庵老見示之作》一詩:“戰(zhàn)侶三停剩一停,河山破碎鬢星星。長風攬轡心猶壯,凈土埋忠骨亦馨。菱鏡十年驚改影,萊衣萬里效趨庭。鄉(xiāng)愁國恨心頭積,擬向靈修乞永齡?!盵15]在文藝座談會之后,大眾化成為延安文藝創(chuàng)作的基本方向,懷安詩人們也響應和投身文藝大眾化潮流,并大刀闊斧地開始了舊體詩革新。

革新首先體現(xiàn)在詩社同人將當時的口語詞、通俗詞等入詩,力求舊體詩具有時代性和民間性。李木庵即指出,通俗化和口語化應該成為創(chuàng)作的方向,要廣泛深入學習工農(nóng)群眾的民歌,使懷安詩成為“有著形式、節(jié)調(diào)和音韻的新詩”[7]281。在這樣的倡導下,懷安詩人們寫出了很多淺白通俗、融用俗語的詩,譬如錢來蘇悼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詩:“羅叟斯翁兩杰雄,中途一翼渺長空。根除侵略文明進,保障和平世界融。正誼憲章扶弱小,自由生活許工農(nóng)。雖然未脫資階想,卻與英倫策不同?!盵2]157此詩就擅用時語,展現(xiàn)著異于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全新的現(xiàn)代理念。此外李木庵的《延安新竹枝詞》、錢來蘇的《吐苦水歌》、劉道衡的《斗惡霸》等亦是如此。

做好驅(qū)蟲管理工作,舍飼羊養(yǎng)殖容易出現(xiàn)寄生蟲,當?shù)匾苍谶^往的養(yǎng)殖經(jīng)驗中明確了這一點。因此,針對繁殖母羊與斷奶羔羊的驅(qū)蟲措施需要加強重視。目前當?shù)乇容^常用的驅(qū)蟲藥劑包括蟲克星和丙硫苯咪唑等,可實現(xiàn)對羊舍的有效驅(qū)蟲[3]。

懷安詩在語言、內(nèi)容方面的革新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語言口語化。用口語化、通俗化的語言介入現(xiàn)實,是懷安詩人們的目標之一。如劉道衡的這首詩:“草根吃盡樹皮光,據(jù)說饑民胃口強。救濟物資何處去?大風吹起入宦囊?!盵16]這種詩多用俗詞口語,極具諷刺性。其二,內(nèi)容大眾化。懷安詩人們在創(chuàng)作時有意識地把時事、俗事寫入詩歌,使詩歌內(nèi)容與大眾生活緊密聯(lián)系,如李木庵的《延安新竹枝詞》之一:“新市場中百貨稠,短檐櫛比滿山溝。招來顧客相呼語,減價光華在上頭?!盵17]35此詩以當時人人皆知的光華商店作為描寫對象,淺白易懂。其三,思想革命化。懷安詩社同人們認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目的“無非是想把它們作為宣傳武器,配合革命形勢……為抗日的愛國戰(zhàn)爭服務”[7]276,因此倡導革新后的懷安詩更具革命性和斗爭性,如謝覺哉1944 年譏刺蔣介石之句:“不管抗日失敗,只因內(nèi)戰(zhàn)重燃。內(nèi)戰(zhàn)本領也可憐,聽了令人作惡。夢想獨裁統(tǒng)一,統(tǒng)來統(tǒng)去多年,河山統(tǒng)掉大半邊,統(tǒng)到昆侖山腳?!盵2]84在這里,舊體詩成為了抗戰(zhàn)意志和時代風云的載體。當然,以上三點并不截然并列而是經(jīng)常融于一體,使懷安詩呈現(xiàn)出整體性的通俗化風貌。

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tǒng)、凝固的古典語言,引入、創(chuàng)造了大眾化的詩歌語言。這種語言更靈活、更通俗,但同時也難見舊體詩慣有的典雅和精致,其詩意、韻味的減少以至散失是可以想見的。然則即便如此,在其時的延安,舊體詩詞要想真正通俗化,僅在語言、內(nèi)容方面進行變革,程度再空前恐怕也難以滿足要求。革新的矛頭當然會瞄向早成定格的舊體詩表現(xiàn)形式:格律(包括字數(shù)、用韻、平仄、對仗等)。

在結社之初,懷安詩人們幾乎都嚴格遵守著傳統(tǒng)格律;而文藝座談會之后,以李木庵為首的詩社同人開始有意識、有體系地進行格律改革,其中最突出的是《懷安新韻》的擬定。李木庵認為,“方塊字無拼音法,千載民音隨地易。宋人輯韻到通轉(zhuǎn),音韻至今多不協(xié)。音韻何可泥古人,但求于時耳能悅。應將詩韻厘新本,刪之并之重剔別”[18]87,并且“古人古韻本時音,今人時音自可立”[18]87。所以,詩韻的改革具有現(xiàn)實層面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诖?,懷安詩社提出了詩韻的七條變革之見①分別為:(一)押韻依照《懷安新韻》分類。(二)平聲合并為一,不分陰陽。(三)須分別四聲,能通押者通押。(四)上去入三聲之合并以平聲各韻母為準則。(五)入聲獨立使用,不并入平上去,但舊體詩韻中兼入作平上去者仍舊。(六)凡可通之韻皆通押,舊通之韻亦通押。(七)凡韻字與語音有異讀者,可于韻下注明之。參見李木庵《漫談舊詩的通俗化及韻律問題》,載李石涵《懷安詩社詩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85頁。,并依此在《佩文韻府》的基礎上新編了《懷安新韻》。

李木庵率先依《懷安新韻》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作品。例如:“拜六輪來一瞬經(jīng),何須蓂莢計良辰。人間自有巧期在,不羨牽??椗??!盵17]35按傳統(tǒng)詩韻,韻腳“經(jīng)”“星”同屬下平九青韻部,“辰”則屬上平十一真韻部,這樣不同韻部的字通常是不能作為同一首詩的韻腳的。而若依《懷安新韻》,則李木庵此詩完全合韻,因為在《懷安新韻》里“經(jīng)”“星”“辰”歸屬同一韻部,具體是:“真侵庚蒸青文”并于平聲中的七真韻部。

不僅如此,詩社同人也在有意打破平仄上的規(guī)矩。如林伯渠在1942 年7 月所作的七絕《讀文件》:“欲將爐火煉純青,克復工夫仔細尋。待到肖妙真好處,態(tài)度辯證藝術心?!盵19]通常而言,此詩第三、四句的平仄是: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那么很明顯,林詩的這種不合平仄是有意為之。李木庵有詩言:“人問革從何者先?我意改良在格律。平仄對仗未可拘,五七定言亦不必。參以長短句何妨,所貴意明而氣適?!盵18]87這里,李木庵倡導對舊體詩的平仄、對仗等關鍵的形式因素進行變革,甚至要打破舊體詩句的字數(shù)限制,以達到“意明氣適”。在如此的倡導下,懷安詩人們后來創(chuàng)作出了“新體詩”,也稱放腳詩。

1946 年8 月,林伯渠、謝覺哉及李木庵在一起討論詩歌創(chuàng)作時,都認為應該革新舊詩形式:林伯渠指出懷安詩人們不能囿于舊詩的傳統(tǒng)格式,而應該力求通俗化,在現(xiàn)實中發(fā)揮戰(zhàn)斗作用;謝覺哉亦說舊詩已屬小眾市場,懷安詩人們要“翻然改圖”;李木庵則更為明確地認為,舊詩之所以“難合適宜”,是因為其格律形式上的規(guī)定過于嚴整,使人很難理解詩義,他從形式層面指出了革新舊詩的方向:“嚴整失自然,晦澀欠通俗。似應求整齊中不失自然,自然中不失整齊。鉗用韻腳以作整齊之矩,參用長短句藉傳自然之神。不用乖典,不用僻字?!盵2]110李木庵倡議林、謝等人以此為創(chuàng)作指向,不拘一格,放寬格律尺度,先寫出幾首來相互交流探討,進而培養(yǎng)出寫作新體詩的興趣,最終改變舊詩創(chuàng)作拘泥于形式的風氣。隨后,林伯渠首先嘗試寫出了新體詩:

割草,割草,人人都去割草。

割得鮮草二百斤,折合五十斤干草,

很快把任務完成了。

劃分地區(qū),免得彼此亂攪。

不犯群眾利益,我們都要記到。

你上那條溝,我上這山峁。

看誰割得快,看誰割得好。

這樣光榮的比賽,正當氣爽秋高。[2]111

此類詩廢止了字數(shù)、對仗等舊體詩的形式,“不拘五、七言,避用生澀字句、隱僻典故。將韻腳放寬,把字音相協(xié)的韻合并”[2]32,而且言語通俗、直白淺近,易為廣大群眾所接納,是當時舊體詩革新所達到的巔峰。

通過革新,懷安詩的語言和內(nèi)容注入了新鮮、通俗的血液,形式上也有了很大突破。然而,并不是所有懷安詩人都可以順利轉(zhuǎn)向新體詩創(chuàng)作。很多詩人雖然能在舊體詩的語言上有所突破,但一涉及到形式的變革便感到了力不從心。錢來蘇就說:“變風常覺運思遲”,“愧我心余精力竭”[14]86-87。再說,“常作舊體詩文者,要改作語體詩,確違拗不慣,不流利順暢”[2]111,而且,很多的嘗試也未必成功,慣于吟詩填詞的懷安詩人們競相創(chuàng)作的新體詩“力取平易,免除艱澀,雖脫卻了冠冕黼黻,仍然留下斗方角巾。強調(diào)坦腹赤足,則含蓄蘊藉不足,索然無味”[2]111。換言之,伴隨著革新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在淺白無味與蘊藉含蓄之間進行協(xié)調(diào)和平衡。

實際上,不少詩社同人的詩作仍然格律謹嚴、用詞典雅,這除了有懷安詩人們“隨自己方便仍然可以用《佩文韻府》押韻”,“用方音押韻不加限制”[2]111的原因外,更多是因為懷安詩人們對古人流風遺韻的鐘愛:“從懷安詩社成立之初,詩社中人就流露出明顯的追欽古意的傾向……其意趣至少有一部分游離于現(xiàn)實的革命斗爭之外,是傳統(tǒng)文人一種古老意趣的延續(xù)?!盵20]也就是說,在懷安詩社這個前后不到五十人的同人圈子里,舊體詩的革新其實并未達到李木庵們所設想的效果。不是所有人都像李木庵、林伯渠等一樣能引導并適應革新,“對于受過中國舊式教育的知識分子來說,寫詩已經(jīng)成為他們?nèi)松绞胶透星榉绞降囊徊糠帧盵21],革新舊體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改變他們的人生方式和感情方式,這并不容易。

三、設立專欄與“整風”改版:《解放日報》上的懷安詩

作為中共最高領袖,毛澤東對懷安詩社的態(tài)度值得琢磨。林伯渠在毛澤東處提到懷安詩社成立事時,“毛澤東說:已從報紙上看到了詩社成立的消息,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當林伯渠提出希望毛澤東也能給詩社寫一些詩時,毛澤東說:太忙,恐怕寫不出來,你們寫我看吧。果然,一直到1948 年3 月離開延安和陜北,毛澤東一首詩都沒有寫”[22]28?!督夥湃請蟆吩褪欠窨l(fā)舊體詩請示毛澤東,“毛主席說舊體詩不好懂,容易束縛思想,不提倡寫舊體詩,但有些老人不會寫新詩,只會寫舊詩,發(fā)表一些也是可以的”[23]。類似的看法毛澤東在后來也多有表述,比如流傳甚廣的“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24]。貌似矛盾的是,毛澤東自己卻寫了不少舊詩詞。

毛澤東對舊體詩詞的喜好眾所周知,但在戰(zhàn)爭年代他未曾公開支持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他的絕大部分詩詞也是在戰(zhàn)爭早已勝利的1957年才再行發(fā)表的。據(jù)丁玲的回憶,在延安時毛澤東“常常帶著非常欣賞的情趣談李白,談李商隱,談韓愈,談宋詞,談小說則是《紅樓夢》”[25]38,“他甚至也會欣賞一些藝術性高而沒有什么政治性的東西”[25]42,但是因為革命的需要和他所承擔的政治責任,“他很自然地要把一切事務、一切工作都納入革命的政治軌道”[25]42。也就是說毛澤東之所以對舊體詩詞態(tài)度“矛盾”,是因為他將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視為與革命、政治絕緣的個人行為。

在當時的延安,毛澤東支持懷安詩社而又不參與其中至少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在激烈的革命戰(zhàn)爭中出于統(tǒng)戰(zhàn)的考慮,需要在政治、文化上團結延安等地有名望的耆老賢達,而懷安詩社這樣的舊體詩詞社團正好符合這個需求,況且“古詩現(xiàn)在也還有它的觀眾”[26],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也便有了現(xiàn)實上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毛澤東本人雖然喜愛詩詞,但他深知詩詞的受眾畢竟很少,而中共文藝政策的主要對象是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廣大工農(nóng)兵,對他們來說,只有大眾化的文藝才具現(xiàn)實意義。毛澤東早就指出,“無論文藝的任何部門,包括詩歌在內(nèi),我覺得都應是適合大眾需要的才好”[27],在抗戰(zhàn)的關鍵階段,他考慮更多的當然是文藝的實用性、戰(zhàn)斗性,是如何利用文藝來在人民大眾中構建新的意識形態(tài)的問題,而舊體詩詞在他看來難擔此等重任,所以他只能以個人的身份對懷安詩社的創(chuàng)作表示“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正是因為“有意義”,1941年10月16日和1942年2 月21 日的《解放日報》第四版專設“懷安詩選”,刊登了懷安詩人們的作品。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解放日報》“懷安詩選”專欄概況①因篇幅有限,詩歌內(nèi)容從略。

這些詩是懷安詩在革新前的代表作,在體現(xiàn)革命訴求、流露樂觀精神的同時,大多意象雕鏤、用詞考究,充滿文人情思,幾乎都為傳統(tǒng)的酬唱奉贈之作。

在第二期“懷安詩選”刊出后不久,《解放日報》開始“整風”改版。1942 年 4 月 1 日,《解放日報》第二版刊發(fā)《中共中央宣傳部為改造黨報的通知》,對黨報的辦刊方針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指出“報紙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宣傳黨的政策,貫徹黨的政策,反映黨的工作,反映群眾生活,要這樣做,才是名副其實的黨報”[28]。而且在具體的寫作上,“各地黨報的文字,應力求通俗簡潔……通俗簡潔的標準,就是要使那些識字不多而稍有政治知識的人們聽了別人讀報后,也能夠懂得其意思”[28]。緊接著,在同年5 月召開的文藝座談會上,正式規(guī)定了文藝創(chuàng)作要為工農(nóng)兵群眾服務的基本方針,①參見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4-858頁。延安文藝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此后,《解放日報》的“懷安詩選”專欄不復出現(xiàn),而懷安詩的革新也正是在此時啟動。

事實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明確提出了文藝大眾化的要求之后,《解放日報》仍然零星登載了一些懷安詩人的創(chuàng)作,如1942 年6 月20 日第四版發(fā)表續(xù)范亭《毛主席告戒(誡)同志必須實事求是不可嘩眾要寵偶成四句以伸其義》《知行合一》《讀馬列辯證法有感》《讀艾思奇〈學習觀念的革新〉二首》,1942年9月1日第二版發(fā)表吳玉章《和朱總司令游南泥灣五言古詩一首》,1942年11月8日第四版發(fā)表續(xù)范亭《斯大林三首》,1946 年7 月27 日第四版發(fā)表劉道衡《時事打油》,1946 年8 月11、13、15 日的第四版發(fā)表悼念陶行知逝世的舊體詩,1947年1月10日發(fā)表續(xù)范亭、林伯渠、吳玉章等人慶祝徐特立七十大壽的詩作等。

毫無疑問,這當然與懷安詩人們的舊體詩革新大有關系,但這些刊發(fā)于《解放日報》的詩作已不再署懷安詩社之名,其數(shù)量也只占懷安詩人創(chuàng)作的很小一部分。更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兩期“懷安詩選”不同,因為大眾化訴求和革新的努力,這些詩都更為通俗易懂,有了更加具體的情感指向(悼念、祝壽或?qū)W習感想),也更富革命色彩與政治味道。換言之,曾在“懷安詩選”專欄中展現(xiàn)出的傳統(tǒng)意蘊和文人情懷,在戰(zhàn)爭時期文藝的大眾化和實用性要求中已然消失不見,懷安詩社亦從“臺前”被推入了“幕后”。

四、結 語

懷安詩社的活動一直延續(xù)到了新中國成立前夕,“因為時局變化劇烈,干部流動較大,新的革命任務繁重,進入北京后無法繼續(xù)進行詩歌活動,詩社便在無形中結束”[22]30。總體來看,雖然懷安詩人們緊隨時勢、刻意革新,其詩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創(chuàng)生了新的表現(xiàn)領域,但是在革新所達到的巔峰——放腳詩中,舊體詩的韻味已經(jīng)消散殆盡,強調(diào)在革新中“不改溫柔敦厚旨”[29]的初衷也已變質(zhì)。懷安詩社的舊體詩革新,實際上陷入了革命訴求與承續(xù)傳統(tǒng)的雙重漩渦。

曾經(jīng),李木庵自信地宣稱他們的舊體詩改革“冀從解放獲自由,嘉惠士林功無匹”[18]87,然而最終,詩社同人的舊體詩創(chuàng)作在革新之后還是更多地回歸為私人間的酬唱,沒有在延安的文學空間中得到更為廣泛的流通,無法真正登上革命文藝的舞臺。某種程度上,這樣的革新努力與實踐結果也已證明,在戰(zhàn)爭時期的文藝大眾化潮流中,舊體詩很難在保持自身特點的同時滿足無產(chǎn)階級革命和政治的要求。當然,無需否認的是,懷安詩社的舊體詩革新為日后的新民歌運動和舊體詩創(chuàng)作的普及提供了直接的示例與經(jīng)驗。

猜你喜歡
懷安舊體詩詩社
老舍的舊體詩
中華詩詞(2022年8期)2022-12-31 07:39:36
重返舊體詩世界的魯迅
中華詩詞(2022年4期)2022-12-31 06:22:18
舊體詩詞的現(xiàn)代走向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2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0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0:54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16
詩社擷英
中華詩詞(2018年1期)2018-06-26 08:46:38
活埋
懷安河笑了
試論當代語境下段維的舊體詩
黎城县| 阳城县| 富川| 苗栗县| 安新县| 道孚县| 元谋县| 信丰县| 庆安县| 荣昌县| 海城市| 宁远县| 蚌埠市| 哈巴河县| 乌海市| 鄄城县| 九江市| 金塔县| 长白| 延安市| 香河县| 武威市| 云阳县| 张家港市| 肃北| 靖西县| 台中县| 庐江县| 博湖县| 大冶市| 府谷县| 石首市| 姚安县| 土默特左旗| 永福县| 象山县| 衡东县| 三亚市| 靖西县| 江都市|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