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潔 桂靜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214000
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速較快,目前已成為全球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2〕。目前對于肺癌的治療方式主要采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手段,患者通過手術切除肺組織后,大大減少了肺部的換氣和通氣面積,加上手術創(chuàng)傷,易導致患者術后肺功能不良〔3〕。李麗紅,劉娜等〔4-5〕有研究顯示,呼吸功能鍛煉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但是肺癌患者在呼吸功能鍛煉方面的依從性不高,因此,尋找合理有效的護理方式應用于術后護理,以此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尤為重要。健康信念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護理模式,它通過社會心理方案解釋健康相關行為,幫助患者接受勸導、改變不良行為、最終采納健康行為〔6-7〕。本文選擇112例肺癌患者,分為兩組后通過不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分析以健康信念為核心的護理模式對肺癌患者呼吸功能及依從性的影響。
選擇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12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以《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 年版)》中的肺癌診斷標準為診斷依據(jù)。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病理診斷均確診為肺癌;②年齡 18~80歲,具有良好溝通能力;③對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①腫瘤存在轉移現(xiàn)象,合并其他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②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其他主要臟器重大疾病等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運用雙盲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7~78歲,研究組患者50~79歲。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呼吸鍛煉健康教育,主要形式包括:口頭宣教、發(fā)放健康手冊、現(xiàn)場演示、指導等,主要內容包括:疾病知識、術后注意事項、并發(fā)癥種類及預防知識、呼吸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
1.2.2研究組 在此基礎上采用健康信念護理干預模式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教育,主要措施如下。
1.2.2.1成立健康信念干預小組 護士長擔任組長,組員由3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和1名主治醫(yī)生組成。邀請健康信念護理專家進行為期一周的專業(yè)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健康信念護理的方式、意義、執(zhí)行辦法,以及溝通技巧、護理技能、注意事項和實際演練等,培訓結束并通過考核后準予上崗。
1.2.2.2健康信念評估 制定并發(fā)放健康認知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肺癌知識、并發(fā)癥知識、呼吸功能鍛煉知識和自我護理知識4個模塊,合計25個條目,每個條目的答案以選擇形式出現(xiàn),每條4分,合計100分,>90分為目標得分。通過問卷得分評估患者健康信念認知,并統(tǒng)計患者答題錯誤項。結果>90分合計12個,80~90分24個,<80分20個,提示該組患者健康信念認知普遍較低。
1.2.2.3健康行為重要性宣教及健康信念培養(yǎng) 結合患者的健康信念評估結果,分析患者答題錯誤項,以講座、發(fā)放宣傳手冊、播放視頻,甚至一對一等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肺癌知識普及,講解呼吸功能鍛煉在肺癌術后恢復中的作用,分析遵醫(yī)用藥、飲食運動、呼吸鍛煉等健康行為與并發(fā)癥和治療效果的相關性,使患者了解健康行為對疾病的影響,明確其重要性。邀請恢復良好的肺癌患者通過線上、線下方式與患者展開康復心得交流,交流內容以健康行為對減少病痛、并發(fā)癥、助恢復為主,以此創(chuàng)造健康行為執(zhí)行氛圍,調動患者積極性,培養(yǎng)健康信念。
1.2.2.4健康行為障礙教育 護理小組每日對患者健康行為進行評價,正確行為給予鼓勵和支持,不良行為將通過溝通后尋找原因,與患者家屬共同制定改善方案,逐步進行糾正。護理人員將各患者的不良行為及其原因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邀請患者進行組內討論,共同商討改善辦法,同時鼓勵患者之間相互交流健康行為心得,互幫互助,共同克服障礙,提高健康信念。
1.2.2.5延續(xù)患者健康信念保持習慣 出院前進行健康教育,叮囑患者及家屬注意事項和自護理方法,并要求家屬支持、指導、督促患者的健康行為,其間進行鼓勵和心理疏導,以保持或提高患者健康信念。發(fā)放出院后健康行為記錄表,記錄內容包括飲食情況、呼吸功能鍛煉情況、用藥情況、日常情緒情況、病情恢復情況,要求患者如實填寫。月初和月中各進行一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健康行為執(zhí)行情況、病情恢復情況等,予以評價和指導,并對患者疑問進行解答,要求家屬對患者健康行為進行督導,通過共同努力維持患者的健康信念。
1.3.1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 運用黎吉娜等〔8〕設計制作的《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鍛煉依從性進行評價,該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 0.861,效度指數(shù) 0.96。該量表包含呼吸功能鍛煉注意事項依從性(3個條目)、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8 個條目)和主動尋求建議(5個條目)3個大維度16個小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對每個條目進行0~4評分(0分為不依從;1分為基本依從;2分為一般依從;3分為依從;4分為完全依從)。依從和完全依從納入依從率。
1.3.2自我行為管理情況 運用陳曉峰等〔9〕編制的《肺癌放療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對兩組患者自我行為管理情況進行評估,該量表分半信度為0.778,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28。分為飲食管理(4個條目)、日常生活管理(7個條目)、疾病醫(yī)學管理(6個條目)、情緒管理(8個條目)4個大維度25個小條目,每個條目0~4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行為管理情況越好。
1.3.3肺功能情況 運用肺功能檢測儀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情況進行檢測并記錄,肺功能檢測項目包括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兩者比值(FEV1/FVC)。
1.3.4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統(tǒng)計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統(tǒng)計范圍包括氣胸、肺不張、胸腔積液、肺部感染。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呼吸功能鍛煉依從率在護理前分別為58.93%(依從17例,完全依從16例)和60.71%(依從18例,完全依從16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與對照組的呼吸功能鍛煉依從率分別為96.43%(依從25例,完全依從29例)和75.00%(依從20例,完全依從22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自我行為管理評分及總得分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各項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行為管理評分比較表(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肺功能指標比較表
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肺癌是對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發(fā)病率增速較快〔10-11〕。該疾病臨床癥狀的有無、輕重和形式與腫瘤的病理類型、發(fā)生部位和有無轉移相關,發(fā)病早期一般無明顯癥狀,確診時多為中晚期,具有較高死亡率,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12-14〕。
肺癌患者由于疾病和手術原因,對肺功能損傷較為嚴重,于海文等〔15〕有研究指出,呼吸功能鍛煉對改善肺癌患者術后肺功能不全、攝氧能力低下具有顯著作用。肺癌好發(fā)于老年群體,由于患者身體和認知原因,呼吸鍛煉依從性普遍較低,常規(guī)護理通常以口頭宣教、發(fā)放健康手冊等方式進行宣教,臨床效果并不理想,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對呼吸功能鍛煉的方法和信念都會逐漸淡化,依從性顯著降低,難以滿足要求。
健康信念護理干預是一種新興護理模式,通過成立健康信念干預小組并接受專業(yè)培訓,使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和護理水平得到較大提升,患者進行健康信念評估后便于加深護理人員對患者的了解,以評估結果為依據(jù)進行針對性健康信念宣教,同時在培養(yǎng)患者健康信念過程中通過組間討論幫助患者克服健康行為障礙、樹立健康信念。健康信念護理模式的健康教育,是從健康信念形成的角度運用心理學詮釋個體行為從發(fā)生,經過維持和改變,最終形成健康行為方式的健康教育理論模式。同時,健康信念通過激發(fā)患者內在動機使患者下定決心改變不良行為,從而達到提升依從性的目的,是患者進行健康行為的基礎。
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組接受健康信念護理后,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和自我行為管理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與邱萍萍等〔16〕研究結果相似;研究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并發(fā)癥明顯少于對照組,與王冰等〔17〕的研究結果相似,說明健康信念護理干預模式對提高肺癌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健康信念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肺癌患者術后護理中,可有效提高其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和自我行為管理情況,從而達到改善患者肺功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