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額訴訟程序改革的法理審視與制度完善

2022-07-13 03:01劉新星
關鍵詞:小額當事人程序

于 濤,劉新星

(1.云南民族大學 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4;2.云南財經大學 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的實務考察

2001年上海法院試點成功以來,關于小額訴訟程序的學理討論和實踐探索就從未停歇,從小額訴訟程序設立的必要性到其程序自身的運作機制,都成為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熱點,隨著試點范圍的不斷擴大和最高法相關《指導意見》的陸續(xù)出臺,小額訴訟程序逐漸成為法院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建設和速裁工作實踐的重要內容,直至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訂,小額訴訟程序被正式納入簡易程序章節(jié)中,以期提高案件審理的司法效率。然而,小額訴訟程序的實際適用率卻一直不理想。通過“北大法寶”對小額訴訟案件進行檢索:時間段選取為 2018 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以“基層法院”、“一審程序”、“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為搜索對象,排除二審程序、再審程序與審判監(jiān)督程序后,統(tǒng)計得出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數據(見圖1)。(1)小額訴訟程序統(tǒng)計數據為全文檢索,可能造成小額訴訟樣本數量略微超出實際數量。

圖1 小額訴訟程序案件數統(tǒng)計情況

從上圖可知,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小額訴訟程序審結比從2018年的1.44%增至2020年的3.07%,增幅超一倍,這主要得益于各地法院從2020年開始廣泛開展小額訴訟程序試點工作。而后,小額訴訟程序審結比在2021年又提升兩個百分點,這可能與2020年出臺的《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的意見》息息相關,兩個文件在對小額訴訟案件適用進行細化規(guī)定的同時設置了“直接適用”條款。但盡管如此,司法實踐中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率總體仍然偏低。從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試點工作報告來看,(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情況的中期報告》,在2021年2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作出匯報。各地法院司法改革情況不同,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率地區(qū)差異明顯,呈兩極分化現象,遠未實現“常態(tài)化適用”之目標。

究其原因,小額訴訟程序雖然提供了效率價值的考量,但“一裁終局”的程序設置畢竟在客觀上限制了當事人的上訴權,進而導致了法官、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存在各種顧慮,適用積極性整體不高。根據實際調研數據的統(tǒng)計情況,不論社會公眾還是有訴訟經歷的人,在選擇糾紛解決方式時,“結果滿意”與“解紛快”總是排在第一、第二位的偏好,這兩種偏好的選擇差距在“有訴訟經歷的”人群中非常之小。當事人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就“選擇解紛方式的時候,您最看重的是什么”這一題項的回答,47.83%的當事人選擇“結果滿意”(即符合預期)和“結果兌現有保障”,24.38%的當事人選擇了“快速解決”,兩項偏好占比明顯。而在相同題項的社會公眾問卷調查結果中:“結果滿意”(即符合預期)與“結果兌現有保障”這兩項累積占比49.9%,“解紛快”累積占比23.94%,體現出社會公眾對于糾紛解決的主要考量因素。

分析以上綜合結果,當事人關于權利實現的考量總在過程與結果之間游移,并非絕對的結果主義,有時也偏好過程,結果考量并不總占優(yōu)勢,對于過程效率的期盼也偶占上風。只有當結果偏離預期的時候,過程才不在當事人的主要考慮范疇之內。因此,目前小額訴訟程序改革的核心問題應該是以程序實現當事人的結果價值考量。

二、小額訴訟程序改革的法理價值

小額訴訟程序改革的爭論建立在上訴權限制和“一審終審”的原則之上。傅郁林認為:當事人在小額訴訟中放棄上訴權的合意往往是由法院調解促成的,這種促成存在正當性瑕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3)傅郁林:《新民事訴訟法中的程序性合意機制》,載《比較法研究》2012年第5期。而針對《民事訴訟法》(2012)對小額訴訟適用范圍的擴大,則有學者認為:“小額”適用范圍的擴大意味著案件所涉金錢利益的增加,“一審終審”不能給予敗訴方當事人充分的救濟機會。(4)李浩:《小額訴訟程序救濟方式的反思與重構》,載《法學》2021年第12期。而這是否具備程序正當性,是否符合程序正義的要求,必須在探討小額訴訟程序改革的內容之前予以明確。

(一)上訴權限制的法理基礎

上訴權作為一種程序性權利而非實體性權利,有賴于“程序化思維為它提供原理基礎與技術支撐。程序化思維在現代法律領域的適用以法律形式的理性化和法律程序的正義化為核心。”(5)任瑞興:《訴權的權利屬性塑造及其限度》,載《當代法學》2020年第2期。法律的實施必須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但這種無形而巨大的力量卻是一把“雙刃劍”,形式化的程序可以將權力、權利的分配和運用限制在既定的空間、時間、對象、標準當中,但法律形式的理性化、程序化卻是對法律強制力的一種規(guī)訓手段。在這其中,國家壟斷了對私人利益的裁決權,但也明確個人有權參與到與自身利益相關的裁判過程中。小額訴訟程序的選擇和適用就是充分尊重個人意思表示的結果,保障當事人的參與和自主意識,對于這種雙方認可的行為限制上訴權,是有效避免訴訟拖延和程序反復的手段,是司法規(guī)律的要求。因此,上訴權限制是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是真正程序正義的體現,從理想主義和個人主義的角度出發(fā)深究其與法律正義的聯系,更能明確上訴權限制的法理價值。

自斯多葛學派伊始的理性主義對于個人而言具有較強的整體性、客觀性、外在性與強制性,而由此衍生的主觀理性主義過于強調“自我”已經是思維的定式,這容易導致個體訴求的無限擴張與個體對共同體歸屬感的不斷減弱,社會矛盾由此產生,即個體為了最大限度地追逐自身利益而不斷與其他個體發(fā)生沖突,影響社會安定,也不斷撕裂著社會共識。美國“訴訟爆炸”的內在原因就在于其訴訟理念過于重視當事人基于理性的程序自治,將過多的程序選擇權、處置權交予當事人之手,最終導致了訴訟程序過于拖沓、訴訟費用昂貴,造成司法資源、當事人時間與金錢的浪費。(6)范愉:《訴訟的價值、運行機制與社會效應——讀奧爾森的〈訴訟爆炸〉》,載《北大法律評論》1998年第1期。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上訴利益說”被提出,其強調要規(guī)范當事人的上訴權利,防止權利濫用。(7)江偉,肖建國主編:《民事訴訟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336 頁。從“有限理性”視角出發(fā),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并不完全掌握與自身案件相關的所有信息,而圍繞當事人程序選擇權而設置的程序機制如果僅僅具有象征作用,就是對有限司法資源的浪費。賦予有限理性的當事人過多程序選擇權也確實造成了訴訟延遲,這本質上還是公正與效率的問題。另一方面,個人主義在認可理性的同時將“平等對待”提升到一個對等的高度,強調每個人的尊嚴和價值都應該被尊重和認可,尊重每個人要求保障每個人同等的自由和權利——國家不僅不應當干涉?zhèn)€人自由還必須為個人自由創(chuàng)造條件。但個人主義稍有不慎便容易跌入極端利己主義的深淵,真正的個人主義強調“每個人”而非“單個人”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因而每個人都應該成為平等的權利主體。個人主義的核心就在于承認人與人之間具有相關性,在尊重“自個體”的同時,也必須兼顧對“他個體”的尊重,并提出權利和義務的對等,以此來約束個體行為并帶動社會進步。畢竟權利在道德層面或理論層面是否應當具有無限性,其在現實的法律體系內都不可能無限。其可以看作是個體對國家或某種公共權威提出的服務需求,因而“權利的實現取決于供求關系,當民眾行使權利超出國家、公眾期待或在計劃外時,則極易與其他權利或政策法規(guī)發(fā)生沖突”(8)[美]勞倫斯·M·弗里德曼:《法律制度:從社會科學角度觀察》,李瓊英,林欣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68~269頁。。追求獨立自主、個性解放、顯現自我在本質上沒有錯,但若因此而塑就缺乏集體意識、沒有義務感與社會責任感的“原子式”個人,社會和諧將無法凝聚而成。時至今日,權利在很多人的觀念中也僅僅只是“個人利益”的代名詞,這種不健全的個人權利意識以及尊重他人權利意識的缺失,必然會對社會公正產生不良影響。

上訴權源于訴權理論,是被告人享有的一項憲法性的基本權利,其價值在于“對裁判權的制約”,本質是一種救濟性權利。(9)劉遠清,楊穎穎:《回應型司法視野下認罪認罰案件被告人上訴權研究》,載《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小額訴訟乃至其他程序簡化措施所引起的爭論,反映出人們對于程序形式所發(fā)揮的權利救濟作用與實現正義價值的看法過于傳統(tǒng)與固化。立足于司法程序的類型學分析,英國重構民事訴訟目的之改革被視作對過于重視實質正義的傳統(tǒng)程序的哲學改進;美國、法國旨在將訴訟控制從當事人轉向法院的司法改革被視作對自由主義訴訟文化的反制,意大利簡化程序復雜性的呼吁被視作對傳統(tǒng)官僚文化與法律職業(yè)環(huán)境的反思。(10)[英]阿德里安·A·S·朱克曼編:《危機中的民事司法——民事訴訟程序的比較視角》,傅郁林,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2頁。這些國家所進行的改革項目,如民事審前程序改革、案件管理機制改革、證據制度改革、簡易程序改革等,也正是我國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正如棚瀨孝雄所提出的觀點,糾紛當事人是案件訴訟的關鍵主體,他們有解決糾紛的最大愿望,并愿意為之付出最大努力,程序正義并不是單純依靠審級形式的配比來實現的,符合現代社會案件處理原則的一大手段應該是將當事人的自律納入考量范圍,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快速發(fā)展和日益復雜,傳統(tǒng)依賴司法機構的糾紛解決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只有將當事人的力量也發(fā)揮出來,才能真正實現民眾對糾紛解決機制“公平與效率”兼顧的訴求。(11)[日]棚瀨孝雄:《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王亞新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頁。

(二)審級精簡的憲法學解釋

“效益和公平都是社會應有的美德,也是法應當促成實現的價值”(12)張文顯:《二十世紀西方法哲學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508~509頁。,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不應該以審級作為衡量標準,更不應該放棄對于國家綜合國情和司法資源的考量,僅以審級多少來評判程序的“完整性”,這顯然與憲法規(guī)定當事人基本權利保護的精神大相徑庭。小額訴訟程序的改革建立在“一審終審”的審級精簡之上,因此,從憲法學解釋的角度對小額訴訟所發(fā)揮的權利保護作用進行論述,為小額訴訟程序的審級精簡提供憲法支撐,是進一步推廣小額訴訟,提高程序適用率的學理貢獻。

首先,小額訴訟程序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公平與效率的體現。我國現行《憲法》序言中明確提出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健全社會主義法治,貫徹新發(fā)展理念”,作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條文規(guī)定,健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已成為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jiān)督的方針原則,而小額訴訟“一審終審”程序的探索和適用正是全面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平衡效率成本與公平正義的根本價值追求的體現。繁簡分流改革與速裁程序建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司法便民程序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其中以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推行最為成功,適用最為廣泛,在遠遠超出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在立法之初對于簡易程序適用預期的現實情況下,再進一步吸收優(yōu)勢,簡化訴訟程序,推行小額訴訟制度也就具有了其獨特的現實意義。不可否認,普通簡易程序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其局限性和不足之處也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逐漸顯露。目前有關簡易程序的規(guī)定較為簡單,案件適用范圍和對象均有限制,導致即使當事人協(xié)議使用簡易程序也缺少法律規(guī)定的支撐。不僅如此,大部分適用普通簡易程序的案件都屬于案情較為簡單、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清晰的情形,三個月的審理期限對于普通簡易案情也許適用,但對于小額案件來說還是期限過長。更為重要的是,簡易程序在審理程序設置上與普通程序最大的區(qū)別在于獨任制審判,這在實際上僅縮短了合議庭的評議時間,對于證據收集、法庭調查、上訴期限等前后配套機制的適用與普通程序并無區(qū)別,導致簡易程序的適用不免繁縟。我國正處于新經濟社會形態(tài)的社會轉型階段,矛盾和糾紛的激增是社會現實且不可避免,唯以適當的法律程序及時定紛止爭才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可選之道,正是由于這樣的現實情況和司法現狀,中央不斷推進司法改革,以文件的形式進一步推行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13)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用公正司法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追求正義價值的同時兼顧效率成本,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公正和效率的平衡,據此,當倡導當事人自主選擇和解、調解等多元解紛路徑,并積極推進小額訴訟程序、簡易程序、速裁程序等高效訴訟程序,以帕累托最優(yōu)模式定紛止爭,實現社會和解。

其次,小額訴訟審級精簡體現對當事人平等權的保護。平等作為人類歷史上淵源較為深遠的基本思想之一,在社會構建和法律發(fā)展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從最早畢達哥拉斯學派提出正義要求的平等,到后來羅馬法確立的法權平等、文藝復興時期提出的人類平等與人人生而平等以及資產階級革命所確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西方國家政治經濟實踐中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之間關于平等與自由的選擇,平等思想的發(fā)展可以說總結了世界政治實踐的發(fā)展進程。受到西方平等權思想的影響,我國憲法平等權在經歷了一系列的改革變遷之后,形成了以基本含義為核心、延伸內容為補充、以“依據合理的差別事由進行差別對待”為本質意義的內容規(guī)范體系,合乎社會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而小額訴訟“一審終審”程序的適用正是平等權的本質意義在司法程序上的合理展現。具體來說,平等權的行使以及平等保護是公民或社會組織向國家要求得到平等對待、不受歧視的權利,是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之一,而這其中要求的“合理差別對待”是達到實質平等的有效手段,能夠最大限度避免歧視或偏袒。小額案件處理的是案情簡單、標的額較小的民事糾紛,這類民事糾紛因為權利義務關系較為明確,當事人在要求訴訟結果的同時往往還對效率有所期望,是普通民事訴訟案件中的特殊存在,案件當事人通過合議放棄上訴權的行使,遵循法院“一審裁判”的決定,能夠盡量減小因糾紛久拖不決對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讓當事人在更有效的法律程序中獲得救濟。

再次,小額訴訟程序審級精簡涉及當事人的訴權保護問題。如前所述,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是體現合理差別對待、保護平等權行使的重要手段。而從訴權角度來說,小額訴訟程序又給當事人提供了一個自由選擇訴權行使方式的機會,確保當事人在處理糾紛的過程中能夠發(fā)揮自主作用,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預期判斷作出選擇,確保合法利益的快速、及時、公正實現,這正是小額訴訟當事人訴權保護的憲法體現。世界各國基于法律體系的不同,對于訴權的憲法規(guī)定也不盡相同。日本作為成文憲法國家,在其憲法第32條中明確規(guī)定了受裁判的權利;而美國雖未在其憲法條文中明確規(guī)定訴權保護條款,卻在憲法相關法律和憲法判例中體現出對于當事人訴權的保護。我國傳統(tǒng)法律觀念對于訴權的理解是狹義的,大多傾向程序法解釋,而忽視與審判的平衡關系,也未能提及訴權與審判權之間的相互作用?,F行《憲法》第33條規(guī)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確立了基本人權內涵中關于訴權的地位和價值,與后頒布的一系列憲法性法律共同構成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在這一基本原則的要求之下,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不僅是保護當事人能夠享有訴權,更重要的是保護當事人能夠行使訴權,否則這一憲法規(guī)定就喪失了其實際意義。正因如此,保障公民在權利義務糾紛過程中能夠及時正當的行使訴權,是民事訴訟程序設置和改革的重要任務,而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正是為公民有效行使訴權提供的有利平臺。

最后,小額訴訟程序的審級精簡還當然的涉及當事人經濟權利保護問題。我國公民依照憲法規(guī)定享有與經濟利益相關的權利,其內容包括財產權、勞動權、休息權等等,而小額案件直接涉及當事人的經濟利益,與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經濟權利息息相關。通過審級精簡保護訴權的及時行使,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因糾紛久拖不決帶來的經濟損失,這種損失可能是直接經濟利益,也可能是間接經濟利益,不能僅從其單一抽象概念來解釋,還應當從個人財產權角度加以深析。即這類經濟利益一旦確權,則直接與個人財產權相聯系,由此導致的糾紛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將直接影響當事人個人財產權的行使。因此,不能簡單根據經濟利益的多少來評判案件的意義,應當看到小額訴訟案件經濟利益背后的社會價值和權利保護價值,從憲法對于公民財產權保護的角度出發(fā)加以考量。其程序適用與《憲法》第13條“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規(guī)定,以及國家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實現財產權價值的要求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

綜上所述,小額訴訟程序在實現公平與效率價值,保護當事人平等權、訴權和經濟權利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與憲法所規(guī)定的國家任務,公民基本權利保護等內容具有密切聯系,是民事訴訟程序改革與設計中的有益探索,具有不可代替的社會實踐意義。

三、小額訴訟程序完善的路徑之爭

自《民事訴訟法》(2012)將小額訴訟程序以法律形式正式確立之后,學術界對于小額訴訟程序的探討就從原來關于制度本身合理性的討論逐漸轉向制度完善和配套措施建立的討論上。對于小額訴訟程序本身的完善,除部分學者提出程序獨立之外,更多的集中在對于“一審終審”程序限制的救濟渠道上,而對于配套措施的建設,目前主要是各地法院在實踐過程中所嘗試的一些經驗總結,對于提高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率具有促進作用,下面就這兩方面所涉及的主要內容進行論述。

(一)小額訴訟程序救濟的分歧

小額訴訟程序的救濟措施選擇是在小額訴訟制度確立之后受到學術界關注的核心焦點之一,畢竟小額訴訟程序在追求效率公平的基礎上部分限制了當事人的上訴權,并且對我國“兩審終審”的基本審級制度作出了突破,風險性高、不確定性大,尤其在當事人接受速裁后反悔卻又沒有便捷的救濟途徑的情況下,很難息訴服判,容易引發(fā)涉訴信訪。因此,如何在平衡公平效率的同時保障救濟權的行使,是決定小額訴訟程序未來能否獲得更完善的發(fā)展、能否被更多當事人所接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而目前對于小額訴訟程序救濟措施的選擇主要有三種模式。

第一種是特定條件上訴模式,即允許當事人在有限條件下提出申請,將小額案件按照二審程序重新審理,一般包括程序瑕疵和適用法律錯誤兩項。(14)陳娟:《小額訴訟程序制度反思與完善》,載《人民論壇》2016第2期。該模式借鑒自德國民事訴訟法,其對小額案件的控訴要件做了特別規(guī)定:對于涉案金額不足 600 歐元但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具有原則意義,或者為保障司法統(tǒng)一需要的,允許當事人提出上訴,由原審法院作出決定。(15)[德]漢斯-約阿希姆·穆澤拉克:《德國民事訴訟法基礎教程》,周翠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99~300頁。這種模式以程序正義為基礎,強調程序正義對于法律正義的表現關系,給予當事人程序瑕疵的上訴權,體現小額案件的程序救濟。在這種上訴模式下,案件審判首先面臨的就是“審級提升”,對于程序瑕疵的案件一般轉移至上一級法院進行審理;其次則意味著原裁判結果的責任中止,上訴理由一旦成立,則原裁判效力將受到阻礙,直至上一級法院對該案件重新作出裁判,此時上訴法院的裁判才當然的發(fā)生法律效力,對雙方當事人產生約束力。

第二種是異議申請模式,即允許當事人在判決作出的一定期限內向原審法院提出異議申請,由原審法院作出裁定重新審理或駁回申請的決定。(16)郭士輝:《小額訴訟程序的運行困局和改革進路》,載《人民司法》2019年第10期。這種模式主要來自日本民事訴訟法,根據 1996 年《日本民事訴訟法典》的規(guī)定,當事人在判決書送達后的兩周內可以向作出判決的裁判所提出異議。若異議合法成立,則案件適用普通程序,從法庭辯論階段重新展開審理。(17)張衛(wèi)平,齊樹潔:《日本民事訴訟法典》,曹云潔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02頁、第465~468頁。在這種異議制度之下,根據原審法院適用審理程序的不同又劃分為兩類;由原審法官按照普通程序繼續(xù)審理和由原審法院指定另外審判員對異議進行審查。由于異議申請模式不同于“上訴”,不涉及“審級提升”的問題,故其救濟途徑限制在原審法院內部,這類模式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減少程序流轉的時間花費,且無論由原審法官繼續(xù)審理還是指定其他法官重新審理,法院內部對于案情的了解都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與小額訴訟程序追求的效率價值一脈相承。

第三種是特殊救濟模式,即我國現階段法律法規(guī)所能夠為小額訴訟提供的審判監(jiān)督救濟程序。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2012)第198條至213條的規(guī)定,再審程序的啟動必須滿足“已生效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情形,這與特定條件上訴模式相類似,都是基于程序正義的立場,以程序正義體現法律正義的追求,區(qū)別在于再審程序處理的是已生效判決,屬于系統(tǒng)內部的監(jiān)督。其缺點在于如果申請理由過于嚴苛,程序過于繁瑣,就容易導致救濟不及時、不到位,影響當事人權益;但其優(yōu)勢又在于小額訴訟程序重視效率,絕大部分小額訴訟經過一審完全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解決,使用再審程序進行救濟一方面能夠為真正需要解決的疑難案件作出重新裁判,保證公平正義,另一方面也能約束當事人在小額訴訟程序階段“應解盡解”,確保證據材料的真實性和意思表示的充分表達,盡量在第一階段完成糾紛解決,實現案件的定紛止爭。

(二)小額訴訟程序配套措施的探索

小額訴訟程序既能高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又能節(jié)約司法資源,為法院減負,低廉的價格還使其更易接近普通民眾,兼具一定的普法功能,是能達成多贏格局的程序設計,其配套規(guī)制的完善能夠輔助該程序發(fā)揮出更好的積極作用和價值優(yōu)勢。目前對于小額訴訟程序配套規(guī)制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實踐領域,法院在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過程中根據小額訴訟的自身特點和效益價值,有針對性的完善小額訴訟的相關配套機制,以期提高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率,而目前對于配套機制的探索主要從提高當事人程序選擇意愿和增強法院主動適用意愿兩方面入手。

提高當事人對于小額訴訟程序選擇的意愿,除建立小額訴訟程序的有力救濟渠道、解決當事人“后顧之憂”外,還可以從完善送達方式、推行電子訴訟、提高程序普法宣傳等角度入手。首先是完善送達方式。法官在立案時就明確當事人送達地址和方式,強化當事人責任意識,可在小額訴訟庭內設立專門的送達小組,保障送達的及時、準確。其次是發(fā)展電子訴訟。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這種新興訴訟模式也逐漸受到法院的關注,各地都在探索符合地區(qū)特色的互聯網司法應用。最后是加強全面普法教育力度。加大小額訴訟程序的宣傳力度,如司法機關定期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小額訴訟案件,通過公共媒體進行宣傳講解,增加民眾對于小額訴訟程序的信賴度,對于緩解當事人抵觸心態(tài)也有所裨益。

另外,法官自身對于小額訴訟程序認可度和認識度的高低,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程序的適用效率??梢詮慕⒖茖W考評機制入手,在系統(tǒng)內部設立小額訴訟審判法官的單獨考評機制,擴大考評指標基數,將案件異議審查率、當事人信息反饋內容等作為參考,(18)段思明,胡立峰:《新民事訴訟法小額訴訟程序規(guī)定對民事司法的影響》,載《民事程序法研究》2014 年第1期。以區(qū)別普通考核指標,減輕小額訴訟法官的案件審理壓力;同時,加強小額訴訟法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建設,加強案件審理的釋明工作,特別是在小額訴訟程序簡化的制度下,進一步強調法官在訴訟過程中發(fā)揮的教育警示作用。貫徹特殊化庭審規(guī)則,通過精準有效及時的案件釋明,以提高當事人和民眾對小額訴訟判決結果的認可度。

四、小額訴訟程序完善的制度設計

制度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配套程序的完善設計,小額訴訟程序作為民事訴訟中的特殊一類,在司法程序上已盡力簡化,必須加快建立健全相關配套規(guī)制,探索與小額訴訟程序具有共同原則、共同目標、共同要求的“訴調執(zhí)”等程序,消除當事人選擇顧慮,才能真正提高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率。在目前理論和實踐領域對相關配套機制進行積極探索的基礎之上,就小額訴訟程序的救濟制度和審理制度提出新設想,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手段,是進一步推進小額訴訟程序改革,完善小額訴訟程序的有力探索。

(一)小額訴訟專項救濟流程的構建

小額訴訟程序作為簡單民事案件,必須兼顧效率和結果,而當前各地法院對于小額訴訟程序的審理大都穿插在普通審理過程之中,為保證小額訴訟程序的快速審結往往采取集中排期、集中審理、集中判決的方式,導致部分小額訴訟程序案件立而不審,審而不結,與小額訴訟程序追求的效率價值相背離。因此,探索構建精簡高效的法院內部小額訴訟“立調審執(zhí)”一體化團隊,組建速裁審判庭,實現專案專管、專人專責,優(yōu)化資源配置,打通程序梗阻,在實踐的基礎上將團隊按照專業(yè)化、固定化方向發(fā)展,按照小額訴訟程序的不同案由分配專業(yè)化團隊,培養(yǎng)提升團隊對于專項案件的調解、審理、執(zhí)行能力,及時總結反饋有益經驗,在團隊中予以改善和協(xié)調,形成具有可借鑒性和可復制性的專項案件處理模式。針對小額訴訟程序可參考指導案例較少的情況,將有效處理模式推廣應用,進一步推行民事訴訟體制轉型,使法律統(tǒng)一適用和“同案同判”在當事人主義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19)任重:《中國式民事程序簡化:邏輯與省思》,載《法治研究》2022年第3期。減少“同案不同判”的出現,在保障小額訴訟程序當事人公正審判權的同時最大限度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效能,實現公平與效率平衡的價值追求,避免案件因部門間程序性流轉耗費時力,推動小額訴訟程序審判效率的提升,讓當事人的糾紛處理省時、省心、省力。

開通小額訴訟程序專項申訴窗口,給予當事人在案件審理全過程中的自由選擇權,在體現處分原則價值的基礎上保障當事人申訴權。在案件處理的各階段均可依照法定事由提出異議,在判決未作出之前提出異議的,可以依申請變更為簡易程序或普通程序繼續(xù)審理,在判決已經作出之后提出異議的,則可由原審法院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但審理的對象不再是已作出的裁判在事實認定與法律適用上是否正確,而是對該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重新進行審理,作出的裁判為終審裁判,打消當事人對于申訴限制的顧慮,實現小額訴訟程序的應用盡用。另外,要通過調解限制,實現糾紛的快速處理。雖然小額訴訟程序的標的爭議等均符合《民事訴訟法》相關調解適用的條件,但調解畢竟意味著雙方權利的讓渡以及程序的增加,為避免案件審理拖沓,可以在“立調審執(zhí)”一體化團隊中部分限制調解程序的適用,充分尊重雙方當事人合議,在有效銜接“特邀調解員”制度的同時避免案件在調解和審判程序中的周旋,實現及時定紛止爭。

(二)小額訴訟程序與異步審理模式的銜接適用

現今司法實踐中與小額訴訟程序追求效率價值具有高度契合性的典型探索就是異步審理模式的適用。相較于傳統(tǒng)庭審模式而言,異步審理不僅在空間上解放了當事人,還在時間上給予了當事人高度的自由。只要在規(guī)定的庭審排期內,法官、法官助理、當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時間在相應平臺上完成非同步的訴訟活動,特別是在庭前會議、證據交換、固定事實等程序性環(huán)節(jié)上體現出高度的靈活性,可以實現多起案件的同時處理,大大節(jié)約了司法資源和社會資源。從保障當事人訴權的角度出發(fā),將小額訴訟程序與異步審理相銜接,進一步簡化庭審程序的時空限制,或許能夠避免小額訴訟程序重蹈簡易程序配套繁瑣的覆轍。在此基礎之上,對異步審理模式再度創(chuàng)新,借助大數據分析和轉化,引入不同類型案件的電子格式文書模板,在個人信息匿名化處理的基礎上公開部分文書內容,以不可識別信息主體并無法進行逆向復原為標準,在保護個人信息的同時實現系統(tǒng)內部的信息共享,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文書參考借鑒。(20)王立梅:《大數據視角下的個人信息匿名化規(guī)則構建》,載《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如民間借貸糾紛、勞動爭議糾紛等具有明確審理要素的案件類型,從起訴時就固定要素式起訴書的電子格式文本,原告僅需在線填寫相關要素內容即可,被告人或第三人則按照要素內容逐條作出承認或否認的意思表示,有效凝練庭審內容;除起訴書外,被告人答辯狀、雙方辯論意見等均可提前規(guī)范模板,免去法庭及當事人歸納整理的繁瑣,快速進入實質審理而有效節(jié)約時間。如此一來,縮短小額訴訟程序中雙方當事人的法律文書提交時限也即成為可能,由原來的20日總期限縮短至10日也綽綽有余,小額訴訟程序的審結時限也即再次縮短,更加簡單、快捷、省時。

另一方面,當前異步審理雖然已經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程序限制依然沒有太大改變。既然雙方當事人通過合議可以放棄上訴權的行使,則小額訴訟程序中的相關庭審流程也可依據當事人合議予以簡化或免除,如法庭質證環(huán)節(jié)、法庭辯論環(huán)節(jié)等,可以依據當事人意思表示選擇性的放棄或合并,如此,則小額訴訟程序各階段程序一減再減,真正實現小額訴訟程序的“易、簡、快”。但程序精簡并不意味著當事人權益保護的缺失,必須做好全過程痕跡留存,加強電子數據資料的收集和保密、個人信息的保護和處理,明確各階段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和信息保護的責任主體,保證異步審理與普通審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當事人簽字確認,證據提交等行為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后果,構建起民事訴訟三大程序“由簡到繁”之階梯式定位。(21)左衛(wèi)民,靳棟:《民事簡易程序改革實證研究》,載《中國法律評論》2022年第2期。

(三)大數據引領小額“智慧”訴訟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在司法程序中的運用并不陌生,相較于需要充分說理和平衡利益的疑難復雜案件來說,小額訴訟程序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糾紛更加簡單,各案件要素也更加明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清洗、數據轉化、數據穿透和數據計算等處理方法,借力現代科技突出小額訴訟程序的簡便性以及強化小額訴訟程序的福利色彩,(22)石春雷:《小額訴訟程序的分流困境及其破解》,載《北方法學》2021年第6期。實現小額訴訟程序案件流程的電子化和全自助服務,推進小額訴訟程序案件的“智慧”處理,將有限司法資源從程序步驟中解放出來。借鑒系統(tǒng)評價指標的設計原則,在設計小額訴訟程序數字化改革的過程中遵循系統(tǒng)性、科學性、差異性、可操作性和動態(tài)性原則,力求覆蓋全面,避免遺漏和重疊,(23)陳魯雁:《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載《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通過設置24小時自助訴訟服務中心,將信息比對技術和身份識別技術相結合,開通智能閱卷系統(tǒng),向當事人和社會公眾開放24小時智能庭審播放系統(tǒng)和訴訟文書填寫系統(tǒng)等便民項目,并利用數據識別技術,根據當事人所填寫的訴訟文書開展歸類和確認,實現自助審查、自助立案。

通過大數據信息分類、數據比對等手段,全面推進小額訴訟程序中相關法律文書的電子送達,適當放寬電子送達的適用條件,將文書范圍拓展至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等,同時構建電子送達地址庫,實現當事人地址的自助實時更新和法院間的數據共享。對于律師、企事業(yè)單位或社會組織等相對固定地址的當事人,除有合理理由拒絕接受電子送達的除外,一律適用固定標準模式送達,采“到達”生效主義,以當事人特定系統(tǒng)接收到該文書所作出的系統(tǒng)反饋為準,確定送達的生效,如因當事人地址變更但未及時更改而導致送達不能,則由當事人承擔相應法律后果。對于個人的電子送達則采取多樣式多手段多途徑,與社會資源聯動融合,除傳統(tǒng)郵箱、電話、微信等渠道外,積極與第三方社會平臺合作,確定常用電話及地址,拓寬電子送達渠道。對個人的送達采取事實推定主義,當事人確認電子送達方式并接受送達即推定為“知悉”,不苛責當事人“打開文件”的判定標準,從而有效縮減文書的送達周期。在執(zhí)行階段根據判決文書的內容進行多賬號數據關聯、數據預測等,實現當事人執(zhí)行的自助申請,有效縮減程序轉化的時間消耗,真正將小額訴訟程序的便捷、高效等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使其成為一項既能合理利用司法資源又能有效保護當事人權益的有效訴訟程序。

結 語

小額訴訟“一審終審”的程序設置不僅引發(fā)了理論層面的諸多爭論,也在實踐中帶來了不小的運作困境。圍繞上訴權限制的法理考量體現了一種基于西方自由主義法學傳統(tǒng)之上的程序觀念。而從憲法學解釋的角度對小額訴訟的審級精簡價值進行論述,又是從當下以及未來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對小額訴訟制度適用的全新審視。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重新調整了中級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管轄權的范圍,提高了第一審案件的受理標準,這意味著基層法院的受案數量又將大幅攀升。作為“審級金字塔”基底的基層法院,其消化、吸納絕大部分一審民事案件從而穩(wěn)定、支撐整個審判系統(tǒng)的功能將得到強化。在這種背景下,一審法院高效解紛功能定位將進一步凸顯。小額訴訟程序以其高效、便捷之特點,在擔當起應對相當數量簡易糾紛重任的同時能夠順應審判系統(tǒng)的改革趨勢,也只有完全發(fā)揮出小額訴訟的審理效能,基層法院的審判質效才會有更進一步的突破。未來或許還會有新的訴訟機制突破傳統(tǒng)訴訟模式,圍繞新事物仍然會有程序正當性之爭,這仍然考驗的是我們如何用發(fā)展的眼光合理看待程序正義的問題。

猜你喜歡
小額當事人程序
我不喜歡你
扶貧小額信貸最長可延期至2021年3月底還款
給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換欄
試論我國未決羈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樣
中西方飲酒文化大對比
英國與歐盟正式啟動“離婚”程序程序
重慶將開展小額扶貧保險試點
當事人
隆子县| 含山县| 南华县| 泸定县| 霞浦县| 若羌县| 冕宁县| 东乌珠穆沁旗| 建平县| 攀枝花市| 大同市| 于都县| 南木林县| 河北省| 万荣县| 同江市| 蛟河市| 东源县| 佛坪县| 荔浦县| 上杭县| 丹阳市| 葫芦岛市| 青铜峡市| 修文县| 乌拉特后旗| 华阴市| 宿州市| 深圳市| 彰武县| 广宁县| 奎屯市| 榆社县| 金门县| 甘孜县| 内丘县| 海林市| 大石桥市| 平和县| 徐州市|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