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才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的過程。[1]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應該強化習作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v觀常態(tài)習作教學,普遍存在著內容空洞、言之無物的現(xiàn)象,內容、結構乃至句式雷同的情況隨處可見,套話作文比比皆是。在習作中,學生經常說著大而空洞的假話,唱著大而無當?shù)母哒{,沿用俗而陳舊的套路,迷失了自己的思想,掩蓋了自己的真情實感,丟掉了原本屬于自己的純真?zhèn)€性。我們暫且將學生這種表達失當?shù)默F(xiàn)象稱之為習作失語現(xiàn)象。
習作失語現(xiàn)象在常態(tài)習作教學中隨處可見,需要引起教者的高度重視。造成習作失語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素材缺失。學生大多過著學?!彝ナ降纳?,缺乏豐富的生活積累。生活單調直接導致作文素材單一,作文時往往一味機械套用現(xiàn)成事例,依葫蘆畫瓢,導致題材雷同、內容“失語”。二是積累匱乏。小學生由于閱歷、基礎等原因,語言積累普遍偏少。再加上教者沒有從學生表達的實際出發(fā),有針對性地進行語言的積累,造成學生語言積累的匱乏,乃至個性化語言的缺失。三是過程固化。教者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味用規(guī)范、精巧的固定套路進行速成式訓練,力求迅速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造成習作訓練機械僵化,急功近利,導致方法“失語”。正是以上原因,導致學生只知一味模仿范文,套用現(xiàn)成的事例,沒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缺少個性化的語言表達,產生學生習作的“失語”,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表達的異化。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能清晰而有條理地幫助學生呈現(xiàn)習作素材、習作語言、習作方法,讓習作素材變得豐富起來,習作語言變得鮮活起來,習作方法變得具體起來,從而成為走出失語誤區(qū)、提升表達能力的有效抓手。下面以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習作5 生活萬花筒》為例,具體介紹思維導圖在習作失語矯正中的運用。
一、立足內容,以圖理“材”
習作訓練離不開必要的訓練素材。所謂素材,是指作者從現(xiàn)實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經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通常是一些原始的、零散的、不系統(tǒng)的生活材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痹S多學生在寫作文時經常由于缺少素材而抓耳撓腮、眉頭緊鎖,苦不堪言。筆者曾就習作內容作過一個調查,有約40%的同學坦言,沒有東西可寫。可見,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顯得非常緊迫而重要。正由于如此,許多同學在寫作文時,總喜歡一味地模仿別人寫過的老材料。如一提到做好事,就是撿錢包、讓座、扶盲人過馬路。由于這些材料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因此學生很難把事情寫具體,尤其是關鍵的細節(jié)描寫更是無話可說,客觀上造成了習作失語現(xiàn)象的發(fā)生。
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上冊)《生活萬花筒》要求學生選取生活中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寫清楚。為了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教者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整理習作素材。教者先從學生生活開始聊起,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看到題目,你想到哪些事情?學生回憶自己親身經歷的、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有學校發(fā)生的,也有家庭、社會上發(fā)生的;有高興的,也有遺憾、痛苦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傮w上事情各種各樣,但缺乏條理,雜亂無章。面對這種狀況,教者要求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發(fā)散思維,將想到的這些事情都寫下來,然后對這些素材進行二次整理。要求學生先提煉關鍵詞,再進行初步歸類。學生有按時間、地點歸類的,也有按內容、主題歸類的。以下是一位學生按地點歸類的習作素材思維導圖:
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2]。這就要求教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形象化的思維方法,可以直觀、有條理地顯示出習作素材之間的層級關系,便于學生進行后續(xù)的篩選與加工。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將分散零碎的習作素材用直觀的、形象的思維導圖進行整理,比單純的抽象語言更能讓學生感知、接受。而且,大量形象生動的符號乃至圖片運用于思維導圖,在突出主題詞的基礎上,圖表的無限延伸性還可以極大地引發(fā)學生的豐富聯(lián)想,從而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以圖理“材”,需要在以下兩個方面著力:一是材料的鮮活。素材是習作的基礎,鮮活的素材更能讓習作增光添彩。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從鮮活的生活中尋找素材。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有效激活思維,拓寬選擇范圍,將習作素材進行發(fā)散、匯總,把生活中能想到的、符合條件的鮮活素材都一一寫下來,努力做到素材內容的最大化。二是材料的條理。符合習作要求的素材很多,學生能想到的素材更多。這就要求學生要注意呈現(xiàn)的條理。要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對習作素材進行分類,將所有的素材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合理的歸類,做到層級清楚、一目了然,實現(xiàn)素材圖示的條理化。經過整理,學生對習作素材有了基本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而且,把所有的素材歸類放在一起,也便于學生比較、提取,為最終優(yōu)選、確定素材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著眼積累,借圖引“言”
孔子曾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币馑际钦f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可見,語言對于作文的重要性。我們在日常習作教學過程中,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之所以“千人一面”,大話、套話連篇,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語言積累匱乏,想表達卻又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也就是“無話可說”。寫同學,都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寫老師,總是兩鬢斑白,眼睛會說話。寫母親,都是額頭爬上了皺紋,雙手長滿了老繭。寫來寫去總是老一套,好像除了這些語言,就沒法表現(xiàn)人物了。語言的匱乏也是造成學生習作失語現(xiàn)象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執(zhí)教《生活萬花筒》,為了幫助學生將事情寫具體生動,教者要求學生課前搜集人物描寫的語言,然后進行歸類整理,最后借助思維導圖進行直觀呈現(xiàn)。在積累過程中,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工具書、閱讀優(yōu)秀作文選等多種途徑,積累了本次習作訓練需要的語言素材,同時按照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心理等方面進行分類,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整理、呈現(xiàn)。以下是一位學生進行的本次習作語言積累的思維導圖:
學生習作失語現(xiàn)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無話可說”。面對具體的內容,找不到合適的語言進行恰當?shù)谋磉_。語言是學生表達的基礎,也是習作的基本組成部分。一篇優(yōu)美的作文,總會出現(xiàn)不少運用準確、描寫具體的精彩語句。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就顯得非常重要而緊迫。為了提高語言積累的效率,需要對語言進行整理、歸類,按照一定規(guī)律進行排列,實現(xiàn)有序積累,便于學生記憶、運用。以圖引“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語言的豐富性。學生習作需要豐富的語言做基礎,習作內容也需要豐富的語言來表達。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形象化的表達方式,能方便學生進行語言的整理、歸類,分類清楚,形象直觀。像上例,學生將課前搜集到的好詞按照外貌、動作、神態(tài)、語言進行分類,并將每一類中的成語進行單獨呈現(xiàn),方便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及時運用。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對習作過程中需要的語言進行全面梳理、有序呈現(xiàn),為動筆做好了充分的語言準備,避免了“無話可說”現(xiàn)象的發(fā)生。二是語言的獨特性。習作是個性化表達的產物,個性化表達離不開個性化的語言。教者要立足習作表達的特點,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運用自己的語言,努力寫出個性化的語言。寫學生的外貌,要仔細觀察寫作對象外貌的某一個方面,或身材,或衣著,或頭發(fā),或眼睛,或嘴巴,然后,具體寫出所觀察部位的特點。這就把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特定部位,集中筆墨,著力描寫。在教者的引導下,學生在寫人的眼睛時,不僅用了“炯炯有神”一詞,還用上了“慈祥的眼睛”“會說話的眼睛”“像閃爍的星星”……習作語言從過于概括、空洞無物,走向具體形象、鮮活生動,語言的表現(xiàn)力得到顯著增強。
三、優(yōu)化過程,用圖導“法”
所謂方法,是指關于解決思想、說話、行動等問題的門路、程序等。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方法的重要性。正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一書提出的兩個明確觀點:今天教育的內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應該是方法,方法比事實更重要。未來的文盲就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由此可見,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由于年齡、經驗等方面的原因,普遍學習基礎薄弱,習作能力不強,急需得到習作方法的指導。方法的缺失也是造成學生習作失語現(xiàn)象發(fā)生的重要原因。
執(zhí)教《生活萬花筒》,為了幫助學生將事情寫具體,教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著力指導學生進行四步訓練法的有效訓練。四步訓練法包括“概括介紹——具體描寫——展開想象——抒發(fā)情感”四個循序漸進的訓練步驟。教者遵循學生語言形成的規(guī)律,按照由簡單到復雜、先概括后具體的順序,引導學生將內容寫具體,將語言寫生動。在訓練過程中,要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對每個步驟進行全面呈現(xiàn),也就是將訓練內容具體化。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四步訓練法的基本內容,而且對每個步驟的具體要求有了清晰的把握,達到熟練掌握、內化于心的效果。以下是一位學生進行四步訓練的思維導圖:
作為一種形象化的思維方法,思維導圖在方法指導方面的作用顯而易見。借助思維導圖,學生將方法的過程具體呈現(xiàn)出來,便于清楚了解方法的實施步驟,從而做到心中有標,眼中有路,手中有法。以圖導“法”,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方法的適切性。方法是能力的核心要素,方法指導應該成為提升表達能力的關鍵。防止方法內容的空洞,需要緊扣習作訓練要素,在細化操作步驟上下功夫,增強方法指導的適切性。這就要求教者在進行方法指導時,要立足習作和學生實際,科學建構方法指導內容,循序漸進進行方法指導。當然,習作方法指導的內容很多,可以是結構層面的,也可以是語言表達層面的;可以進行整體謀篇布局的指導,也可以進行句段寫法的指導。無論哪一層面的方法,都要做到化大為小,化虛為實,化隱為顯,便于學生把握、運用。二是方法的形象化。方法指導的對象是小學生。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常常將一句話想象成一幅畫,習慣于形象化的表達方式。這就要求教者要發(fā)揮思維導圖等形象化手段的教學優(yōu)勢,用形象的圖式直觀呈現(xiàn)方法的內容。像上例,在進行四步訓練法訓練時,學生先將“概括介紹——具體描寫——展開想象——抒發(fā)情感”四步借助思維導圖分塊呈現(xiàn),然后逐塊進行訓練,讓訓練看得見,提高了方法指導的效率。借助思維導圖這種直觀的方式指導方法,將抽象的方法形象化,概括的方法具體化,便于學生從不同維度了解方法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步訓練,真正把方法指導落到實處。當然,形象化的手段是多樣的,可以畫簡筆畫,可以圖表呈現(xiàn),可以手勢表演。無論何種形象化手段,都要處理好形式與內容、主要與次要的關系,讓形象化手段真正為方法指導服務。
習作失語現(xiàn)象是學生習作能力弱化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之一。走出習作失語現(xiàn)象的誤區(qū)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只要我們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運用思維導圖積累素材、豐富語言、指導方法,就一定能幫助學生走出習作失語的誤區(qū),從“失”走向“得”,為學生習作訓練提供全方位的支撐,為提高表達能力打下扎實的基礎。
注釋: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