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雯
(宜昌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染色體為人類遺傳物質,染色體疾病是引起新生兒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染色體疾病引起的出生缺陷,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案,只可通過產前診斷來對其進行預防。出生缺陷的致病機制較為復雜,遺傳學異常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1-2]。近年來,隨著相關檢測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MA)在臨床上的應用愈發(fā)廣泛。目前,CMA 已經成為產前遺傳學診斷的主要方式,基因組病、部分染色體病均能夠用其檢測[3]。本文對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2月在宜昌市婦幼保健院行CMA 產前診斷的123 例單純不良孕產史孕婦進行研究,旨在探討CMA 在單純不良孕產史孕婦產前診斷中的應用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 年1 月至2020 年12月在宜昌市婦幼保健院行CMA 產前診斷的123 例單純不良孕產史孕婦。其入選標準是:經超聲明確宮內妊娠,且暫未發(fā)現(xiàn)胎兒異常。其排除標準是:1)入組前產前篩查提示高風險;2)有反復孕早期自然流產史。本組123 例孕婦均為單胎妊娠,其中檢測樣本為絨毛膜的孕婦有20 例,為羊水的孕婦有103 例。這些孕婦中年齡最小的25 歲,年齡最大的45 歲,平均年齡(31.29±2.85)歲;其中孕周最短的18 周,孕周最長的32 周,平均孕周(25.64±2.29)周。
進行CMA 檢測的方法是:嚴格按照提取DNA(基因組)、CMA 檢驗與分析、驗證流程等操作流程進行檢測操作。分析軟件、所用芯片 分 別 為ChAS 4.0 和Affymetreix CytoScan 750K〔Theermo Fisher(美)〕。按照ClinGen 于2019 發(fā)布的指南判讀拷貝數(shù)變異(CNVs)性質。CNVs 的判定標準是:1)在重要臨床意義的區(qū)域,DNA 拷貝缺失≥100 kb ;2)已知重要臨床意義外的區(qū)域,連續(xù)DNA 拷貝缺失>500 kb,連續(xù)拷貝重復>1 MB。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6.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按照遺傳學異常類型、遺傳來源、CMA 預期檢出情況將這些孕婦分為高風險組(14 例,占比11.38%)、低風險組(82 例,占比66.67%)、風險不明組(27 例,占比21.95%)。高風險組孕婦中存在父母來源病理性CNVs 的孕婦有8 例,占比為57.14%(8/14);存在父母來源染色體異常的孕婦有6 例,占比為42.86%(6/14)。低風險組孕婦中全外顯子組測序/CMA 未見異常的孕婦有4 例,占比為4.88%(4/82);存在單基因病的孕婦有23 例,占比為28.05%(23/82);存在新發(fā)致病CNVs 的孕婦有34 例,占比為41.46%(34/82);存在新發(fā)染色體異常的孕婦有21 例,占比為25.61%(21/82)。風險不明組27 例孕婦均未行遺傳學檢測。
123 例孕婦中,CMA 檢測結果異常的孕婦有6 例,檢出率為4.88%(6/123)。詳見表1。
表1 6 例CMA 檢測結果異常孕婦的臨床資料
所謂產前診斷,系指在妊娠期用各種方式檢測胎兒罹患先天性疾?。ɑ?、遺傳性疾病)的情況,為是否能夠繼續(xù)妊娠提供依據(jù)[4]。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CMA 技術進行產前細胞遺傳學檢測[5]。
細胞學遺傳理論認為,相互易位個體可形成18 種配子,其中基因組平衡配子僅有2 種[6]。對大部分易位而言,部分配置受孕困難,故理論風險比活產兒異常風險高。通常情況下,因活產兒異常而進行雙親染色體檢查時發(fā)現(xiàn)的易位攜帶孕婦其再孕時生育基因組不平衡后代的幾率為5% ~30%[7]。本研究的結果顯示,1 例單純不良孕產史產婦的遺傳學異常類型為染色體異常,行CMA 檢測見其病理性變異與易位相關,進而在其孕中期行超聲檢查。超聲檢查顯示:胎兒室間隔缺損。由于21- 單體胚胎難以存活,因此可存活至中孕期的胚胎幾乎都是21- 三體胚胎。對于染色相互移位引起自帶不平衡移位而引起的表型效應,應進行個體分析。本研究納入的病例數(shù)有限,故無法進行充分討論和分析。但需注意的是,應用CMA 檢測無法區(qū)分核型正常者和平衡易位攜帶者。CNVs 來源于親本,其再發(fā)風險約為50%。本研究中,先證者CNVs 來源于父母遺傳的孕婦有8 例,再次妊娠時,產前CMA 檢測結果異常的孕婦有4 例,占比為50.00%。在同一家系中,不同個體攜帶同一CNVs,其CNVs 表現(xiàn)型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胎兒的CNVs 表型無法根據(jù)父母的CNVs 表型進行推測。雖然CNVs、超聲結構異常存在較高的重合性,但多數(shù)情況下CNVs都還是在孕中晚期才能發(fā)現(xiàn)[7]。而若是遺傳性CNVs,可于孕早期進行CMA 檢測時被檢出。由此可見,CMA 可作為一線產前診斷方式。
研究發(fā)現(xiàn),羊水染色體核型正常且超聲無異常的孕婦進行CMA 檢測時也會有0.5% ~1.7%的幾率存在染色體病理性變異。因此,美國母胎醫(yī)學會認為所有接受侵入性產前診斷的孕婦均可進行CMA 檢測。我國最新頒布的《拷貝數(shù)變異檢測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指南》也明確列出了CMA 檢測的若干適應證(不明原因的不良孕產史是CMA 檢測的適應證之一)。本研究中,低風險組82 例孕婦中僅有1 例孕婦檢出單基因病。有研究指出,有不良孕產史的孕婦如果無染色體異常高風險因素且胎兒超聲正常,其產前CMA 異常的檢出率與無產前診斷指征孕婦相近,那么是否為其進行產前CMA 檢測需要結合家屬意愿進行綜合評估。相關的研究表明,有妊娠染色體非整倍體胎兒史的孕婦,其再次妊娠時出現(xiàn)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較高[8]。但也有學者認為,這種風險的增加可能與再孕時孕婦年齡的增加有關[9-10]。對于CMA 分辨率以下的基因組變異、單個基因內部的缺失/ 重復、單堿基突變,采用CMA 均無法檢測[11-12]。因此,先證者為單基因突變時,應選擇基因序列檢測方法。
CMA 檢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不能檢出平衡性的倒位、易位,不能檢出分辨率以下的小片段改變及單堿基突變等。從本次研究來看,單基因病、致病原因不明或先證者未發(fā)現(xiàn)CMA 異常并非CMA 的適應證。由于本研究的樣本量有限,部分結果可能與現(xiàn)有報道存在差異,為提高研究數(shù)據(jù)的可信度,未來需統(tǒng)計更多的臨床病例或進行多中心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