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楊,錢建華,孫麗穎,彭慧敏,趙永芳
(浙江理工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杭州 310018)
氯化聚氯乙烯(CPVC)是由聚氯乙烯(PVC)樹脂氯化改性制得。相比于PVC,CPVC分子鏈排列的不規(guī)則性增加,極性增加,使樹脂的溶解性增大,化學穩(wěn)定性增加,但是CPVC作為膜材料,低溫時機械強度較低、韌性很差;膜表面親水基團較少。而聚乙烯醇縮丁醛酯(PVB)的分子側鏈具有親水基團,且作為膜材料,有較好的沖擊強度[1]。因此將CPVC與PVB共混制成具有較好機械強度的膜;此外添加聚乙烯醇(PEG)、1,2-丙二醇(PG)作為添加劑,增加膜表面的親水基團,加強共混膜的水通量。
將氯化聚氯乙烯(CPVC)與聚乙烯醇縮丁醛酯(PVB)共混,使膜兼具兩者的優(yōu)點,例如制備過程簡易、耐用性好、成本低廉等。目前國內外對CPVC膜做了大量研究:陳云逸等[2]通過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得CPVC/PVB共混膜,發(fā)現(xiàn)在CPVC/PVB的共混比在9∶1時,共混膜的純水通量較好,達到了446.0 L/(m2·h)。顧倩倩等[3]使用聚乙烯醇(PEG)作為添加劑,增強CPVC膜的純水通量,發(fā)現(xiàn)PEG600使CPVC膜的純水通量以及抗污性能均有較大提升。褚艷潔等[4]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于未引入添加劑的CPVC超濾膜,添加PEG400的膜中形成了連結性更低的貫通性孔道,整體結構更加疏松。Ghaffarian等[5]研究發(fā)現(xiàn)PEG濃度越高,凝固浴溫度越低,PEG分子量越低,膜的親水性越好。增加聚乙二醇的分子量,降低凝固浴溫度,可提高膜的拉伸強度。以上研究中,均使用的單一添加劑,而單組添加劑存在局限性,增強液體過濾性能的同時會使得皮層變薄,降低分離性能。因此,復合添加劑可改善分離性能降低的問題。
本文配置不同配比的添加劑,通過調節(jié)添加劑體系,增強CPVC/PVB共混膜的分離性能。利用場發(fā)射掃描電鏡、透射電鏡測試手段研究CPVC/PVB共混膜的表面以及斷面形貌,并測試共混膜的純水通量、通量恢復率以及牛血清蛋白(BSA)截取率;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研究CPVC/PVB共混膜的結構對液體過濾性能的影響,為改善CPVC/PVB共混膜的液體過濾以及分離性能指明方向。
聚乙二醇(PEG,數(shù)均分子量600,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1,2-丙二醇(PG,分析純,國藥試劑集團);聚乙烯醇縮丁醛(PVB,航空級,國藥試劑集團);氯化聚氯乙烯(CPVC,杭州高晶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無水乙醇(C2H5OH,杭州高晶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牛血清蛋白(BSA,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去離子水(0.5 us/cm);N,N-二甲基乙酰胺(DMAc,67000,三菱化工中國管理有限公司)。
儀器:SHANGPING FA 2004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DK-S12恒溫水浴鍋(杭州博研儀器設備有限公司)、POROLUX 1000毛細管流動孔徑分析儀(比利時普羅美特有限公司)、vltra55熱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德國卡爾·蔡司股份公司)、JEM-2100透射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株式會社)、TU-1950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JY-82 接觸角測量儀(承德鼎盛試驗機檢測設備有限公司)。
1.3.1 鑄膜液的配置
量取一定量的聚乙烯醇(PEG)、1,2-丙二醇(PG)與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混合,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聚氯乙烯(CPVC)和聚乙烯醇縮丁醛酯(PVB),CPVC與PVB的質量比為 9∶1。膜編號及添加劑比例見表1。在60 ℃條件下恒溫攪拌4 h以上,直至混合體系均勻溶解,之后在恒溫條件下靜置脫泡24 h[6]。
1.3.2 共混膜的制備
將靜置脫泡完成的鑄膜液,倒在室溫的玻璃板上,用刮刀將其刮成0.25 mm厚的膜,再將其轉移至去離子水中24 h以上,去除多余的溶劑。然后放于20%甘油中保存,備用[7]。將不使用添加劑的膜命名為M-0;使用添加劑PEG時,將膜命名為E-(PEG 質量分數(shù)),使用添加劑PG時,將膜命名為P-(PG質量分數(shù));使用復合添加劑時,將膜命名為E(PEG質量分數(shù))-P(PG質量分數(shù))。
1.4.1 鑄膜液的剪切黏度測試
利用旋轉黏度計對配制好的鑄膜液進行黏度測試。
1.4.2 純水通量測試
將共混膜剪成直徑為60 mm的圓形,放入超濾杯中,以適當?shù)膲毫ο阮A壓30 min,然后在0.1 MPa 壓力條件下測定濾液質量,5 min測量一次直至濾液質量數(shù)值穩(wěn)定[8]。根據(jù)式(1)計算純水通量Jw:
(1)
式中:V為膜滲透的濾液體積,L;A為膜過濾時的面積,m2;t為過濾時間,h。
1.4.3 膜表面及斷面形貌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共混膜的膜表面孔分布特征和斷面孔道結構。
1.4.4 BSA截留率及通量恢復率
在純水通量測試結束之后,將去離子水換成質量分數(shù)為0.1%的牛血清蛋白溶液,使用TU-1950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波長為280 nm的條件下,分別測量牛血清蛋白原液和濾液的吸光度,根據(jù)式(2)[10]計算截留率R:
R/%=(1-Cp/Cf)×100
(2)
式中:Cf為BSA原液的濃度,Cp為BSA濾液的濃度。
過濾完BSA溶液之后,再測試共混膜的純水通量,根據(jù)式(3)計算通量恢復率Fr:
(3)
式中:Jw1為過濾BSA溶液之前的純水通量,Jw2為過濾BSA溶液過后的純水通量。
1.4.5 孔隙率測試
利用密度法測量膜的孔隙率。將共混膜剪裁成100 mm×100 mm的形狀,并使用吸水紙將膜表面的水分輕輕擦去,再將此膜放置于真空干燥箱,在50 ℃放置20 h,測得干膜的質量,除以膜表觀體積,得到膜的表觀密度ρ1。將膜溶解于純溶劑中,再澆鑄成膜,則可視為“無孔膜”,用其質量除以體積得到,膜材料密度ρ2[11]。利用式(4)計算孔隙率n:
“為盡快彌補理論知識的不足,我一邊向資深專家拜師求教,一邊查閱與日光溫室栽培有關的報刊書籍,并在分析本地歷年氣象資料的基礎上,選擇‘改行當農民’,從日光溫室設計到建設,從簾被揭蓋到環(huán)境調控,從整地施肥、田間管理到病蟲防治,對每一項技術、每一步工作都親力親為、詳細記錄,讓自己在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焙抡苷f。
(4)
式中:ρ1為膜的表觀密度,g/cm3;ρ2為膜的材料密度,g/cm3。
1.4.6 接觸角測試
利用JY-82 接觸角測量儀觀察測量共混膜表面接觸角。
在不同添加劑條件下,鑄膜液的剪切黏度如表1 所示。CPVC和PVB的總質量分數(shù)固定在18%,PEG的質量分數(shù)設定不超過10%,PG的設定質量分數(shù)不超過8%,雙組分添加劑條件下,PG質量分數(shù)不超過5%[12]。
表1 鑄膜液剪切黏度表Tab.1 Shear viscosity of casting liquid
鑄膜液的剪切黏度隨著添加劑PEG和PG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而增大。這是由于共混體系中PVB,PEG以及PG分子均具有親水性,含有大量羥基,與DMAc中的醚鍵發(fā)生相互作用,使得分子鏈的遷移速度變慢。此外,質量分數(shù)增大會使得溶劑對添加劑的溶解能力減弱,分子之間相互作用使得黏度增大[13]。鑄膜液的剪切黏度如果過大,會使得流變阻力增大,使得分子運動困難,使得成膜速度變慢,增加膜的厚度和致密度。[14]
當復合添加劑總質量不變時,剪切黏度而是隨著PG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這可能是由于隨著PG質量分數(shù)的增大,溶劑對PG的溶解能力減小,PG分子鏈變長,與CPVC分子鏈的纏繞強度增大,從而使鑄膜液黏度增大。
2.2.1 共混膜表面形貌
兩種添加劑比例下不同情況下共混膜表面的SEM照片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使用單添加劑后,具有較好的致孔效果,膜表面的不規(guī)則的大孔消失,膜孔數(shù)量顯著提升,且分布更加均勻,但是孔徑較小的膜孔較多,實驗結果與文獻[15] 相同。使用復合添加劑時,膜孔分布相對于單添加劑時,膜孔稍大且更均勻。添加質量分數(shù)為7%的PEG和3%的PG時,共混膜表面的孔分布最密集均勻。
圖1 不同添加劑比例條件下共混膜的表面SEM照片F(xiàn)ig.1 SEM images of the surface of the blend film under different additive ratios
出現(xiàn)此種情況的原因是,親水性添加劑的羥基較多,親水性較好;凝膠浴中溶劑與非溶劑之間相互擴散的阻力較小,成膜速度大于分相速度,所以大孔沒有出現(xiàn),使得膜表面的孔分布均勻且數(shù)量較多。PG小分子相對于PEG空間位阻更小,所以使用復合添加劑時,隨著PG質量分數(shù)的增長,成膜速度更快,膜孔分布均勻,且很小的孔更少,孔徑分布更均勻(見圖3)。
2.2.2 共混膜斷面結構圖
兩種添加劑比例下不同情況下共混膜斷面的SEM照片如圖2所示。由圖2中可知,使用了單添加劑PEG和PG之后,膜孔通道結構更加貫通,且近皮層的小孔明顯增多,但存在大指狀孔道。使用復合添加劑時,隨著PG的質量分數(shù)的增長,共混膜的結構更加致密,孔道更加均勻。實驗結果與文獻[16] 相同。
圖2 不同添加劑比例條件下共混膜的斷面SEM圖Fig.2 SEM images of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blend film under different additive ratios
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PEG與PG分子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可以輕易地分散到凝膠浴中,達到很好的致孔效果[17]。PG和PEG同時加入到共混體系中時,可以提高鑄膜液的熱穩(wěn)定性,使鑄膜液更難分相,成膜速度大于分相速度,形成更好的孔通道結構。
PG與PEG相比,PEG具有更大的空間位阻,PG在初始鑄膜表面的表面析出和遷移速率更高。因此,在使用復合添加劑時,PEG質量分數(shù)過高時,共混膜的皮層更薄,表面下手指狀毛孔更多。
2.2.3 共混膜孔徑分布
不同添加劑條件下共混膜的孔徑大小及分布統(tǒng)計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當PEG/PG比例從10/0變化到7/3時,最高分布孔徑從20.2 nm增加到24.3 nm,孔徑分布更加均勻。分布最多的孔徑所占比例從42.6%增加到 86.7%。當PEG/PG比例變化至5/5時,分布最多的孔徑減小至 23.3 nm,其比例減小至 78.0%。圖4為不同添加劑條件下共混膜的孔隙率。從圖4中可以看出隨著添加劑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孔隙率有著顯著地提升。實驗結果與文獻[18] 相同。
圖3 共混膜的孔徑大小及分布統(tǒng)計Fig.3 Pore size and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the blendfilm
圖4 共混膜的孔隙率統(tǒng)計Fig.4 Porosity statistics of the blend film
分析認為,隨著復合添加劑中PG含量的增加,溶劑從鑄膜液中擴散的速度逐步增快,導致膜表層厚度逐漸增大。當PG和PEG達到合適的比例時,瞬時分相增加了膜表層和基體中的聚合物分相比例。同時,析出速率的增長,使得迅速固定了鑄膜液的相分離結構,形成了共混膜表面疏松的海綿狀孔。因此,共混膜表層的孔徑略有增大,孔徑分布更加均勻。
2.3.1 共混膜的純水通量
不同添加劑條件下共混膜的純水通量如圖5所示。在單添加劑條件下,隨著PEG或PG的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水通量在增大。在雙組分添加劑條件下,水通量比單添加劑條件下更好。在PEG與PG質量分數(shù)比在7∶3時達到最佳的水通量,達到957.3 L/( m2·h)。分析認為,在添加劑PEG與PG質量分數(shù)比在7∶3時,共混膜的表面的開孔數(shù)量增多,孔的分布也更加均勻(見圖3),孔徑和孔隙率的輕微增大,會降低去離子水跨膜的阻力,從而提高水通量。此外,PEG和PG含有大量的親水基團,使得膜表面的親水性提高,提升膜的水通量。
圖5 共混膜的水通量統(tǒng)計Fig.5 Water flux statistics of the blend film
2.3.2 共混膜的表面接觸角
不同添加劑條件下共混膜表面的接觸角如圖6所示。接觸角越低,表明膜的表面親水性就越好。在單添加劑和復合添加劑條件下,隨著添加劑的質量分數(shù)的增大,接觸角減小的趨勢較明顯。在不使用添加劑的情況下,共混膜的接觸角最大,達到了72°。在添加7% PEG和3% PG時,接觸角降到了33°。分析認為,由于PEG與PG均存在大量的親水基團,使得膜表面的親水基團增多,共混膜親水性增強;膜表面的孔徑變大,增加了水和膜的接觸面積,水的表面張力的作用,使得接觸角增大。
圖6 共混膜的接觸角統(tǒng)計Fig.6 Contactangle statistics of the blend film
2.4.1 BSA截留率
不同添加劑條件下共混膜的BSA截留率如圖7所示。在不使用添加劑時,BSA的截留率最佳,達到94.2%。在使用添加劑的情況下,添加3%PG,7%PEG時,截留率最佳,達到88.3%。分析認為,膜的分離性能與膜的結構有關,如孔徑及其分布、表皮層厚度、橫截面指狀孔的結構和孔隙率。不使用添加劑時,表層致密,橫截面指狀孔短,孔隙率低(見圖4),水通量最低,BSA截留率最高。在使用單種添加劑時,膜的孔徑增大,跨膜阻力減小,水通量增大明顯,但膜孔徑分布更寬(見圖3),損失了較大的截留性能;而使用復合添加劑(PEG/PG)制備的CPVC膜,分布最多孔徑的頻率更高,分布最多的孔徑更大。提高了膜的孔徑均勻性,提高了膜的溶質-水選擇性,相對于使用單添加劑的膜,提高了膜的截留性能[18]。
圖7 共混膜的截留率統(tǒng)計Fig.7 Rejection rate statistics ofthe blend film
2.4.2 共混膜的通量恢復率
不同添加劑條件下共混膜在過濾BSA溶液后的通量恢復率如圖8所示。從圖8中可以看出,在添加劑PEG和PG 的質量分數(shù)增加時,共混膜的通量恢復率也在顯著地增加。在添加3%PG,7%PEG時,通量恢復率達到最佳,達到75.2%。說明添加了PEG與PG后,共混膜對BSA分子的吸附能力減弱,使得膜的抗蛋白污染能力增強。分析認為,在添加3%PG,7%PEG時,膜的孔徑分布較為均勻,分布最多的孔徑頻率較大,大孔較少。BSA與去離子水交替過濾過程中,大孔結構較小,孔徑分布均勻,使得純水可以更輕松地清洗掉膜表面所堆積的蛋白質,不可逆污垢造成的流量損失更小,使得通量恢復率增加[19]。
圖8 共混膜的通量恢復率統(tǒng)計Fig.8 Flux recovery rate statistics ofthe blend film
本文采用復合添加劑PEG和PG對CPVC/PVB共混膜的結構和分離性能進行了改進。分析結果表明:
a)復合添加劑配比適宜的CPVC/PVB膜具有較好的孔隙率、較均勻的孔徑分布,孔通道結構的貫通性也得到提高。
b)使用添加劑PEG和PG可以改善CPVC/PVB共混膜的純水通量,在添加質量分數(shù)為7%的PEG與3%的PG時,達到最佳的純水通量957.3 L/( m2·h)。
c)使用添加劑PEG和PG可以提高CPVC/PVB共混膜的抗蛋白污染能力,孔徑分布均勻,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在使用最優(yōu)條件:7%PEG與3%PG時,過濾BSA溶液后,測定的通量回復率大幅提升,達到75.2%,遠高于不使用添加劑時的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