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英國V & A 博物館位于英國倫敦,是世界最頂尖的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之一。該館永久收藏了超過230 萬件藏品,涵蓋了來自世界各地幾乎每一藝術門類超過5,000 年的人類創(chuàng)造史。2021 年來華展覽《微觀之作:英國V & A 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主要展示了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夫婦所藏金器、銀器及微型馬賽克藝術品等突出精湛工藝水平的藏品。其中有一批數(shù)量可觀的鼻煙盒,造型精美,絢麗多姿,著實引人注目。
1975 年,自吉爾伯特夫婦入藏第一只金鼻煙盒開始,僅20 年時間,他們的藏品幾乎囊括了歐洲最為知名金匠所制作的鼻煙盒,其中甚至有法國及德國工匠最杰出的代表作品,建立了綜合全面的鼻煙盒收藏體系。隨著鼻煙盒被帶到中國,便很快適應了我國的土壤,塑造出了集多種傳統(tǒng)工藝為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本文就圍繞鼻煙盒與鼻煙壺的起源與發(fā)展為背景,對兩者進行介紹與解讀,展現(xiàn)不同文明在碰撞中所迸發(fā)的璀璨光芒。
一、鼻煙盒的肇始與發(fā)展
1492 年,哥倫布船隊第一次發(fā)現(xiàn)并踏上美洲的華特林島,并稱其為“圣薩爾瓦多”。①在海灘邊,土著酋長帶著自己的禮物會見了他們,而這批禮物中就包括一些珍貴的干葉。1497 年,在哥倫布的第二次航行探險中,傳教士羅曼·佩恩發(fā)現(xiàn)了當?shù)赝林从〉诎踩怂哂械囊环N奇特習俗—吸聞鼻煙,他們將優(yōu)質(zhì)的煙葉在玫瑰木研缽中碾碎,然后附加上香草的碎葉,并混合木薯粉、麝香等,使其不斷發(fā)酵,從而制作出芳香的鼻煙。隨后將其放置于各種樹皮或動物的獸角、皮革和骨頭等制作而成的原始“鼻煙盒”中。②后來眾多來自于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的冒險家,紛紛將這種煙草運回到了歐洲,并迅速在法國宮廷以及西班牙掀起一股嗅聞鼻煙的時尚潮流,傳統(tǒng)將煙斗作為吸食方式的行為也逐漸被上流社會所拋棄。隨著嗅聞鼻煙的風尚在歐洲蔓延開來,一種用以盛放鼻煙的小方盒也逐漸開始在歐洲的皇室貴族間流行起來,這種容器除了更便于隨身攜帶,還可防止煙草中水分蒸發(fā),使其保持新鮮,這就是早期的鼻煙盒。
到了17 世紀40 年代,吸聞鼻煙已成為歐洲的一種流行風尚。根據(jù)時尚、季節(jié)和社會環(huán)境展示個人所擁有的大量鼻煙盒逐漸成為一個“有品味的人”的標配。法國作家狄德羅在小說《雅克和他的主人》中,甚至把鼻煙盒直接和鐘表、奴仆并列定義為上流社會中尊貴身份的重要標志。18 世紀40 年代到70 年代,黃金鼻煙盒成為當時的一種社會風潮,風靡整個歐洲,其中巴黎通過其高超的生產(chǎn)技術及創(chuàng)新的設計內(nèi)容很快便成為了引領潮流時尚的風向標。18 世紀下半葉,新興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給鼻煙盒的生產(chǎn)帶來了很大的助力,在法國,將顏料碾碎壓成粉末并與膠混合的新技術迅速掀起一股熱潮,廣受喜愛者的追捧。到了19世紀,吸鼻煙的潮流已經(jīng)有所減退,這雖然對鼻煙盒的工藝創(chuàng)新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但卻并未削弱這種袖珍工藝品作為藝術瑰寶的獨特魅力,反而因其存在極大地豐富了19世紀50 年代的藝術品收藏領域。
鼻煙盒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見證了歐洲幾個世紀的社會變遷,遺留下來不少美輪美奐的作品。自鼻煙盒廣受大眾喜愛后, 其制作材料也變得更為多樣,就吉爾伯特夫婦所珍藏的鼻煙盒而言,其制作材料主要有金、銀、銅、象牙、珍珠、玻璃、瑪瑙、紅寶石、鉆石、玳瑁等。與18 世紀同時期的珠寶風格相似,這些鼻煙盒的制作也主要體現(xiàn)在搪瓷、鎏金、雕刻、鑲嵌等在當時較為流行的工藝。珍貴的材質(zhì)以及其中飽含的非凡工藝不僅讓鼻煙盒成為眾人爭相追捧的藝術品,同時還賦予其豐富的社會價值。
鼻煙盒最初僅是被當成一種個人配飾而風行一時,但從18 世紀20 年代開始,因為其制作材料廣泛多元、顏色和形狀十分靈活,可根據(jù)不同的外交場合、受贈方的級別、甚至一些細微的差別而隨之改變,逐漸被視為越發(fā)重要的外交禮品。隨后,陳設性或展示性鼻煙盒的慣例很快便在歐洲和俄國建立起來。這種形式最早是出現(xiàn)在法國,當時的皇室為展示其非凡的藝術品位,便委托眾多知名金匠為他們設計并制作出與其審美相匹配的工藝品,以彰顯自己國家的財富和技術實力。其中繪制有統(tǒng)治者肖像的陳設性鼻煙盒一直被當作是最為奢華昂貴的禮物,如拿破侖一世鼻煙盒。
約1812 年 拿破侖一世鼻煙盒(圖1)
直徑10.3、高3.3 厘米,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藏。半身肖像為法國畫家讓·巴蒂斯特·伊薩貝所畫,以象牙和玻璃為主要材料,并結(jié)合刻花、鏡面細條紋、金地雜色畫琺瑯等多種技法制作而成,金盒則由當時瑞士最為知名的金匠穆林涅、鮑特和莫尼耶所制。盒子正面描繪有身著帝王長袍、佩戴花環(huán)的拿破侖,另一面則繪有蜜蜂團,這也是波拿巴王朝時代的帝國象征。拿破侖是一個狂熱的鼻煙愛好者,在1804 年稱帝后,便立即恢復了在法國大革命之前所盛行的將鼻煙盒作為外交禮品的傳統(tǒng),并以此來鞏固其家族新建立起來的卓越地位。與此同時,他還為這些鼻煙盒制定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和預算,從簡單的玳瑁直至更為奢華的版本,層層遞進,如這件金制拿破侖一世鼻煙盒。
除外交之外,這些珍貴的鼻煙盒還時常被君王作為禮物贈予王子、郡主和重臣,以表彰其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及做出的突出貢獻。
1837 年 維多利亞女王鼻煙盒 (圖2)
長7.7、寬6.1 厘米,正面用鉆石嵌刻首字母VR(維多利亞時期)于皇冠之下,周圍刻花及嵌刻各色彩金,盒子四角綴以四顆璀璨奪目的鉆石。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藏。這件鼻煙盒是由德國查爾斯·科林父子于1837 年9 月制作而成,是維多利亞女王初繼王位時最早贈予臣屬的賞賜之一。其上有銘文記載,是贈予弗朗西斯·維納布爾斯·弗農(nóng)·哈考特上校的,以表彰其在女王居住于肯辛頓宮期間所做的突出貢獻。
除此之外,吉爾伯特夫婦還珍藏有眾多難得一見,頗具藝術特色的鼻煙盒,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直接下旨制作,可能也參與設計的腓特烈大帝鼻煙盒,這件鼻煙盒以國王最為鐘愛的綠玉髓為主體,其上鑲有數(shù)目眾多的鉆石,并結(jié)合雕刻、鑲嵌、鏤空等工藝制作而成。更為重要的是,這件鼻煙盒還是腓特烈二世當世僅存的26 件藏品之一(圖3)。此外還有為頌揚醫(yī)學界接種領域杰出人物的托馬斯·迪姆斯代爾和兒子納撒尼爾·迪姆斯代爾而特制的浮雕鼻煙盒(圖4),繪有倫敦市紋章的自由之盒,以及栩栩如生的蝴蝶鼻煙盒(圖5)等,數(shù)量之多,不勝枚舉。
明末清初,西方吸聞鼻煙的潮流開始傳入中國,并借外交的形式進獻給當朝皇帝,很快便深受皇帝和達官顯貴所喜愛,用于盛裝鼻煙的精致容器—鼻煙盒也逐漸融入了東方的色彩,風靡一時。
二、鼻煙盒的中國化
據(jù)載,明朝萬歷十年,意大利有一名為利瑪竇的傳教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想要朝覲當朝皇帝,為其傳教打開局面,但卻始終未曾如愿。直至萬歷二十九年,利瑪竇才獲得批準,得以抵京朝見皇上,并將一些珍貴的鼻煙、鼻煙盒作為貢品進獻給萬歷皇帝?;实鄢跻姳菬煴泐H為喜愛,對進貢鼻煙盒的利瑪竇也是贊賞有加,并予以重用,消息一經(jīng)傳出,進獻鼻煙和鼻煙盒便迅速變?yōu)槲鞣饺藖砦覈佡浌賳T及朝覲皇帝的最佳禮物。③事實上,關于鼻煙傳入我國的說法較多,莫衷一是,其中得到大多數(shù)人認同的是,在明代萬歷年間,由歐洲傳教士利瑪竇以鼻煙作為貢禮進獻朝廷,用以盛放鼻煙的鼻煙盒也隨之傳入。
傳入初期,不少中國人都被鼻煙這種新鮮事物所吸引,加入了吸聞鼻煙的行列,然而這些從歐洲遠航運輸而來的鼻煙之貴幾近等同于白銀,加之朝廷反對,并多次明令禁止,以致吸聞鼻煙之風未曾盛行。直至清代,由于受到皇帝的喜愛與推崇,鼻煙才真正開始流行起來。而早期,鼻煙的儲存多是采用歐洲的鼻煙盒或玻璃容器,但是這些容器大多為外國制作,存量少且價格高昂,密封性也有待加強。為了降低成本,使鼻煙便于攜帶、減少受潮,當時就有人借用盛裝藥物的小瓷瓶來儲存鼻煙。這些小瓷瓶多為斂口,口徑也都非常小,并以軟木塞進行封閉,密封效果極佳。有的為了便于將鼻煙從瓶中舀出,甚至在其中裝有精巧的骨勺,中國式鼻煙壺的雛形便應運而生。
《熙朝定案》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首次進行南巡,及至南京之時,有傳教士畢嘉和汪儒望二人進獻四種方物,而康熙皇帝卻唯獨只對英文名為Snuff 的鼻煙興趣濃厚。④自接觸之后,康熙皇帝逐漸被鼻煙芳香的氣味所吸引,進而沉迷其中,吸聞鼻煙之風便由此逐漸流行起來。隨著這種風潮的廣泛傳播,當時的人們發(fā)現(xiàn),用以儲存鼻煙的容器鼻煙盒既不實用也不便于隨身攜帶,稍有不慎還極易傾灑。不久之后,康熙皇帝便命人設計試制了符合東方審美及使用,并具有中國藝術特色的鼻煙壺,而在早期制作鼻煙壺的主要材料選用的是陶瓷,其形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模仿當時盛裝藥物的小瓷瓶。由于此時為瓷質(zhì)鼻煙壺的初創(chuàng)階段,因而其造型相對比較單一,繪制的圖案也較為簡單。⑤康熙中后期,鼻煙壺使用的材料愈發(fā)豐富,造型也不僅限于扁平式,還出現(xiàn)了圓形和油簍形的鼻煙壺,裝飾題材也迅速多元化。雍正時期,鼻煙壺制作工藝得到快速發(fā)展,種類變得更加多樣,造型也日趨豐富,除有多棱壺式、扁圓壺式,還出現(xiàn)了竹節(jié)、魚簍、瓜形的鼻煙壺。⑥壺體上的裝飾圖案不僅有吉語和吉祥的圖案,還增加了許多的神話題材。到了乾隆年間,鼻煙壺發(fā)展到了興盛時期,不僅樣式上無奇不有,工藝也更為多樣完備。其造型除扁瓶式、直筒式外,還設計燒制出了很多新奇的樣式,有的甚至打破了之前的造型限制。到了同治、道光年間,鼻煙在社會上已經(jīng)不再流行,然而其容器的燒制工藝卻仍然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品種、工藝及造型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巔峰。光緒至民國時期,鼻煙壺的發(fā)展到了低谷階段,其早期的實用功能也開始日漸減弱。直至近代,鼻煙壺的實用功能基本已經(jīng)消失,逐漸變?yōu)檠磐婧褪詹卣淦?,受到眾多愛好者的爭相追捧?/p>
鼻煙壺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為了便于存放鼻煙,以防止其變干或受潮,后來逐漸演變成圍繞鼻煙消費的完整生活內(nèi)容,甚至可以忽略一些實用目的,將其視為絕妙的藝術作品。鼻煙壺的制作材質(zhì)十分多樣,其中較為常見的有:玉、瓷、翡翠、玻璃、水晶、寶石及金屬等。除此之外,還有用琥珀、竹木、瑪瑙、珊瑚、果核、碧璽、端石、象牙、葫蘆、紫砂、珍珠等多種材質(zhì)和工藝制作而成的鼻煙壺。⑦依據(jù)這些質(zhì)地可以將鼻煙壺大致劃分成8 個類別,主要有玻璃類鼻煙壺、瓷類鼻煙壺、玉石類鼻煙壺、金屬類鼻煙壺、珠寶類鼻煙壺、漆類鼻煙壺、竹木牙雕角類鼻煙壺以及其他類鼻煙壺。⑧而在眾多鼻煙壺中,玻璃材質(zhì)的鼻煙壺則是其中制作最早、延續(xù)最長、數(shù)量最為可觀、成就最為突出的一類鼻煙壺。⑨
清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仕女圖鼻煙壺(圖6)
通體高為7、腹徑有2.6 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煙壺為扁方體,底部為橢圓形圈足。豆綠色玻璃蓋下面連接著象牙匙。頸部裝飾著蕉葉紋樣,肩部裝飾有黃色蔓草紋。壺體四面作拱形開光,正面及背面均繪制有仕女提籃圖,側(cè)面飾有歐式建筑風景。底部是用藍色琺瑯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這件鼻煙壺色彩淡雅,人物表情閑適恬淡,在方寸之間準確描繪出中國古代典型的仕女形象及頗具西洋文化特色的建筑風貌,古代宮廷畫家藝術功底之扎實,由此可見一斑。⑩
在所有質(zhì)地中,除玻璃胎外,瓷胎鼻煙壺是使用最多也是最為豐富的鼻煙壺。由于較少受到工藝和原料等方面的限制,有著非常豐富的線條和造型,常見的紋路有斗彩、釉里紅、青花、青花加紫、五彩、粉彩、琺瑯彩、一道釉等, 此外還流傳有很多仿制著名燒窯的鼻煙壺品種。在所有的瓷類鼻煙壺中,彩繪瓷鼻煙壺以其絢爛的色彩和豐富的裝飾手法而獨具魅力和特色,其中又以粉彩最為突出,如所示故宮博物院藏粉彩菊花鵪鶉圖瓷鼻煙壺。
清乾隆 粉彩菊花鵪鶉圖瓷鼻煙壺(圖7)
通體高為6.2、腹徑有2.6 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煙壺小口,口沿施有金釉,配銅鍍金鏨花圓蓋。短頸,鼓腹,圈足。通體施有白釉,腹部繪有菊花鵪鶉圖,生動形象,古樸自然,寓有“長治久安”之意。圈足底部有紅色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畫面運用諸多色彩繪制而成,并采用先勾勒輪廓再填色的方法,布局疏朗有致,色彩雅致秀麗。
盡管鼻煙盒是從西方傳入我國的舶來品,但卻很快適應了中國的文化土壤并發(fā)展成為一種風潮,迅速蔓延開來。加之又融入古代匠人的技藝與智慧,本進獻鼻煙和鼻煙盒便迅速變?yōu)槲鞣饺藖砦覈佡浌賳T及朝覲皇帝的最佳禮物。③事實上,關于鼻煙傳入我國的說法較多,莫衷一是,其中得到大多數(shù)人認同的是,在明代萬歷年間,由歐洲傳教士利瑪竇以鼻煙作為貢禮進獻朝廷,用以盛放鼻煙的鼻煙盒也隨之傳入。
傳入初期,不少中國人都被鼻煙這種新鮮事物所吸引,加入了吸聞鼻煙的行列,然而這些從歐洲遠航運輸而來的鼻煙之貴幾近等同于白銀,加之朝廷反對,并多次明令禁止,以致吸聞鼻煙之風未曾盛行。直至清代,由于受到皇帝的喜愛與推崇,鼻煙才真正開始流行起來。而早期,鼻煙的儲存多是采用歐洲的鼻煙盒或玻璃容器,但是這些容器大多為外國制作,存量少且價格高昂,密封性也有待加強。為了降低成本,使鼻煙便于攜帶、減少受潮,當時就有人借用盛裝藥物的小瓷瓶來儲存鼻煙。這些小瓷瓶多為斂口,口徑也都非常小,并以軟木塞進行封閉,密封效果極佳。有的為了便于將鼻煙從瓶中舀出,甚至在其中裝有精巧的骨勺,中國式鼻煙壺的雛形便應運而生。
《熙朝定案》記載: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首次進行南巡,及至南京之時,有傳教士畢嘉和汪儒望二人進獻四種方物,而康熙皇帝卻唯獨只對英文名為Snuff 的鼻煙興趣濃厚。④自接觸之后,康熙皇帝逐漸被鼻煙芳香的氣味所吸引,進而沉迷其中,吸聞鼻煙之風便由此逐漸流行起來。隨著這種風潮的廣泛傳播,當時的人們發(fā)現(xiàn),用以儲存鼻煙的容器鼻煙盒既不實用也不便于隨身攜帶,稍有不慎還極易傾灑。不久之后,康熙皇帝便命人設計試制了符合東方審美及使用,并具有中國藝術特色的鼻煙壺,而在早期制作鼻煙壺的主要材料選用的是陶瓷,其形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模仿當時盛裝藥物的小瓷瓶。由于此時為瓷質(zhì)鼻煙壺的初創(chuàng)階段,因而其造型相對比較單一,繪制的圖案也較為簡單。⑤康熙中后期,鼻煙壺使用的材料愈發(fā)豐富,造型也不僅限于扁平式,還出現(xiàn)了圓形和油簍形的鼻煙壺,裝飾題材也迅速多元化。雍正時期,鼻煙壺制作工藝得到快速發(fā)展,種類變得更加多樣,造型也日趨豐富,除有多棱壺式、扁圓壺式,還出現(xiàn)了竹節(jié)、魚簍、瓜形的鼻煙壺。⑥壺體上的裝飾圖案不僅有吉語和吉祥的圖案,還增加了許多的神話題材。到了乾隆年間,鼻煙壺發(fā)展到了興盛時期,不僅樣式上無奇不有,工藝也更為多樣完備。其造型除扁瓶式、直筒式外,還設計燒制出了很多新奇的樣式,有的甚至打破了之前的造型限制。到了同治、道光年間,鼻煙在社會上已經(jīng)不再流行,然而其容器的燒制工藝卻仍然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品種、工藝及造型等各個方面都達到了巔峰。光緒至民國時期,鼻煙壺的發(fā)展到了低谷階段,其早期的實用功能也開始日漸減弱。直至近代,鼻煙壺的實用功能基本已經(jīng)消失,逐漸變?yōu)檠磐婧褪詹卣淦罚艿奖姸鄲酆谜叩臓幭嘧放酢?/p>
鼻煙壺最初的功能主要是為了便于存放鼻煙,以防止其變干或受潮,后來逐漸演變成圍繞鼻煙消費的完整生活內(nèi)容,甚至可以忽略一些實用目的,將其視為絕妙的藝術作品。鼻煙壺的制作材質(zhì)十分多樣,其中較為常見的有:玉、瓷、翡翠、玻璃、水晶、寶石及金屬等。除此之外,還有用琥珀、竹木、瑪瑙、珊瑚、果核、碧璽、端石、象牙、葫蘆、紫砂、珍珠等多種材質(zhì)和工藝制作而成的鼻煙壺。⑦依據(jù)這些質(zhì)地可以將鼻煙壺大致劃分成8 個類別,主要有玻璃類鼻煙壺、瓷類鼻煙壺、玉石類鼻煙壺、金屬類鼻煙壺、珠寶類鼻煙壺、漆類鼻煙壺、竹木牙雕角類鼻煙壺以及其他類鼻煙壺。⑧而在眾多鼻煙壺中,玻璃材質(zhì)的鼻煙壺則是其中制作最早、延續(xù)最長、數(shù)量最為可觀、成就最為突出的一類鼻煙壺。⑨
清乾隆 玻璃胎畫琺瑯仕女圖鼻煙壺(圖6)
通體高為7、腹徑有2.6 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煙壺為扁方體,底部為橢圓形圈足。豆綠色玻璃蓋下面連接著象牙匙。頸部裝飾著蕉葉紋樣,肩部裝飾有黃色蔓草紋。壺體四面作拱形開光,正面及背面均繪制有仕女提籃圖,側(cè)面飾有歐式建筑風景。底部是用藍色琺瑯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這件鼻煙壺色彩淡雅,人物表情閑適恬淡,在方寸之間準確描繪出中國古代典型的仕女形象及頗具西洋文化特色的建筑風貌,古代宮廷畫家藝術功底之扎實,由此可見一斑。⑩
在所有質(zhì)地中,除玻璃胎外,瓷胎鼻煙壺是使用最多也是最為豐富的鼻煙壺。由于較少受到工藝和原料等方面的限制,有著非常豐富的線條和造型,常見的紋路有斗彩、釉里紅、青花、青花加紫、五彩、粉彩、琺瑯彩、一道釉等, 此外還流傳有很多仿制著名燒窯的鼻煙壺品種。在所有的瓷類鼻煙壺中,彩繪瓷鼻煙壺以其絢爛的色彩和豐富的裝飾手法而獨具魅力和特色,其中又以粉彩最為突出,如所示故宮博物院藏粉彩菊花鵪鶉圖瓷鼻煙壺。
清乾隆 粉彩菊花鵪鶉圖瓷鼻煙壺(圖7)
通體高為6.2、腹徑有2.6 厘米,故宮博物院藏。煙壺小口,口沿施有金釉,配銅鍍金鏨花圓蓋。短頸,鼓腹,圈足。通體施有白釉,腹部繪有菊花鵪鶉圖,生動形象,古樸自然,寓有“長治久安”之意。圈足底部有紅色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畫面運用諸多色彩繪制而成,并采用先勾勒輪廓再填色的方法,布局疏朗有致,色彩雅致秀麗。
盡管鼻煙盒是從西方傳入我國的舶來品,但卻很快適應了中國的文化土壤并發(fā)展成為一種風潮,迅速蔓延開來。加之又融入古代匠人的技藝與智慧,本土化的鼻煙壺很快便成為一個嶄新的、獨具一格的工藝美術品種。小小的鼻煙壺,看似毫不起眼,卻能將歷代文化藝術精華溶于一爐,方寸之間呈現(xiàn)出獨特的東方韻味。18世紀初,“中國式鼻煙壺”以其精湛的工藝、獨特的造型以及古典的東方之韻逐漸聲名遠播,并通過各國的使節(jié)、傳教士及商人流傳至其他國家,被歐洲人爭相收藏,視為珍寶。乾隆時期,傳統(tǒng)的畫琺瑯鼻煙壺出現(xiàn)了一批繪有西洋風景、仕女、花卉等題材的鼻煙壺,紋飾繁細,色彩艷麗,工藝精美。
清乾隆款 畫琺瑯西洋人物圖鼻煙壺(圖8)
通體高為6、口徑有1.5 厘米,故宮博物院藏。扁壺形,銅鎏金鏨花蓋下連接有一象牙勺。壺體兩面均以卷葉紋開光,開光外作黃地卷草及如意垂云紋等。壺身一面繪有一西洋女子立于樹下,眼前飛舞兩只蝙蝠,寓意“福在眼前”,畫面將中國傳統(tǒng)吉祥寓意與西洋風貌相結(jié)合,別有一番新意。另一面亦繪有一西洋女子,舉目遠望,凝神靜思。底部為橢圓形圈足,內(nèi)部施白釉,中心楷書“乾隆年制”四字款。
三、鼻煙盒與鼻煙壺之異同
早期,鼻煙盒與鼻煙壺功能近似,主要是作為盛裝鼻煙的器皿,保障其密封性,防止鼻煙受潮,同時便于攜帶,隨時取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都被賦予了廣泛的社會價值。其一,作為恩賜之物賞賜贈予臣屬,表示帝王對大臣所獲成就或所做突出貢獻的表彰;其二,作為外交之用,借以彰顯自己國家的財富和實力;其三,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或互相饋贈的禮品。
除功能之外,鼻煙盒與鼻煙壺在制作材質(zhì)上也有所不同。早期的鼻煙盒多以天然材質(zhì)制成,裝飾有珍珠貝母、動物角及玳瑁殼等。之后又出現(xiàn)了金器、琺瑯、玉石等材質(zhì),銀質(zhì)與黃金鼻煙盒上往往裝飾有瓷釉,樣式頗為精美、雅致。某些稀有的鼻煙盒甚至由龜甲、水晶或半寶石制成。而中國的鼻煙壺除玉石、瓷器、玻璃這些較為常見的材質(zhì),其他材質(zhì)的使用也頗為豐富,如葫蘆、果核、竹、漆、木、牙、角等,甚至很多原材料本身就十分珍貴,如琥珀、瑪瑙、寶石、珍珠等,這些鼻煙壺無不以其變化多樣的材質(zhì)、豐富多彩的樣式、奇巧精妙的做工而獨樹一幟。
多樣的制作材料以及廣泛的社會需求激發(fā)出了各種令人驚嘆的制作工藝。鼻煙盒的制作工藝主要有搪瓷、鎏金、浮雕、刻花、鑲嵌、髹漆等,隨著新興工業(yè)技術的發(fā)展,新顏色得以開發(fā),還出現(xiàn)了彩金工藝以及將顏料碾碎并與膠混合等新技術。中國的鼻煙壺則是凝聚了古人的匠心與智慧,并集中國傳統(tǒng)雕刻、書法、繪畫、鑲嵌及瓷器、漆器、料器、玉石、金屬、琺瑯等工藝于一身,博采眾長,自顯奇姿。
300 多年前的中國與歐洲近似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彼此遙遠,可望而不可即。而鼻煙盒與鼻煙壺如同信使一般,在兩條平行線間穿梭往返,架起了橫跨歐亞大陸的橋梁,讓中西文化在彼此匯聚,相互碰撞中閃現(xiàn)出耀眼的光芒。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風格迥異的工藝品,歐洲的鼻煙盒與中國的鼻煙壺便是兩種文明的縮影,呈現(xiàn)出各自異彩紛呈的文化審美與創(chuàng)新工藝。如今,吸聞鼻煙的潮流幾近絕跡,但其容器卻因千差萬別的材質(zhì),花樣繁多的工藝及珍貴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而流傳下來,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