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璞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科普分會委員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六》:“然讀書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而不化,至昏憒僻謬,貽害無窮。”
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夏季氣溫升高,雖然新陳代謝加快,但是很多人也慢慢出現(xiàn)了胃口下降、不思飲食等癥狀,進食量較其他季節(jié)明顯減少,并伴有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和體重都在降低,讓人感覺很辛苦,因此夏季也稱為“苦夏”。再加上因為悶熱和濕熱的天氣不利于人的胃腸蠕動,如果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膩之品,食滯不化更易傷脾胃,久而久之會引起“食而不化”的食滯的癥狀。
除了清淡飲食,還可適量多攝入一些性味偏苦的蔬菜,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欲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又偏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屬于清瀉類食物,體質(zhì)較虛弱者尤其是虛寒體質(zhì)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在苦味食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推苦瓜,亦有苦菊、萵筍等。中醫(yī)認為,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jīng)?!侗静菥V目》載:苦瓜能“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苦瓜
苦瓜的吃法比較多,可涼拌、清炒或榨汁喝。
將苦瓜洗凈,從中間切開,去瓜瓤并切成細條狀。放入開水焯1 分鐘,撈出放入涼開水中,放涼后撈出,加入姜末、蔥絲、蒜蓉、食鹽、醋等調(diào)味品,拌勻即可食用。
將苦瓜切好,雞蛋打散,鍋中放適量油,油熱后放入蛋液、苦瓜,翻炒5分鐘。
苦菊
苦菊也是一種藥用食用皆可的無毒野生植物,入心、脾、胃和大腸經(jīng),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夏季生食涼拌,有抗菌、解熱、消炎、明目等作用。
將苦菊洗凈切碎備用,在鍋中加入1.5 升清水,大火燒開后放入姜片、苦菊、適量鹽,煮5 分鐘后將雞蛋均勻淋入鍋中,再將切碎的蔥花下入鍋中攪拌均勻,出鍋前滴入幾滴芝麻油即可。
萵筍
萵筍性寒,味微苦,有消炎解毒、平心降火的作用,特別適合夏季這個容易上火煩熱的時節(jié)食用。萵筍葉也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兒童多吃萵筍對生長發(fā)育很有益處,萵筍葉對心臟病、腎臟病、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病等都有一定治療作用。
萵筍切小片,洋蔥切絲,先把萵筍炒至8 分熟,再加入木耳、洋蔥一起翻炒,最后加入鹽、醋、醬油,再炒一下即可。
虛寒體質(zhì)不適合吃“苦”的人如何預防食滯呢?可以試試按摩,如每天下午1~3 點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消化的效果最好。這是因為此時段小腸經(jīng)經(jīng)氣最旺,按揉肚子可加速小腸蠕動,促進消化。中醫(y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fā)源”。經(jīng)常按摩肚腹,能協(xié)調(diào)脾胃,調(diào)和五臟六腑氣血運行,促進肚腹血液循環(huán),有提神、補氣等作用。具體的操作方法是: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稍用力緩緩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結(jié)腸部)可稍稍加力。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 圈,每天操作2 次,以腹部感到溫熱、舒適為佳;如治療食積、腹脹、便秘等,則不拘時間,次數(shù)和力量可適當增加,以腹部腸鳴、排氣排便為佳。
此外,大家還可以嘗試自我點穴進行緩解:
足三里是調(diào)理脾胃的要穴,足三里位于膝蓋下面約4 指寬的凹窩,距離脛骨外側(cè)約1 橫指尖的地方。按壓時,用左手按左足、右手按右足,用食指頂住拇指指間關節(jié)橫紋,用大拇指推按穴位。一般推拿2~3 次,每次49 下,對于脾胃虛弱導致食滯的人群有較好的促進消化作用。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 寸。由上往下,隨呼吸緩緩下壓2~3 秒,然后快速撤離,操作2~3 次,會有氣往下行的感覺,則胃脹自消。部分人操作后有排氣、排便感,此為正常反應,效果更佳。
大陵穴位于人體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這個穴位在五行中屬土,對應脾胃,按揉此穴可以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按摩這個穴位來調(diào)理。一般以按揉有酸脹感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