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街?jǐn)?shù)以百計的木門中,有一扇門與眾不同——這不同就在于當(dāng)其余的門或爬滿了藤蔓,或拆卸了門框,或新裝了鐵鎖,或永久地閉合了的時候,唯獨(dú)這扇門還常開著,迎送著晨曦和落日,守候著曙光和晚霞,見證著日月和季候。
無論天晴還是下雨,這扇門都會在每天早晨七點(diǎn)鐘準(zhǔn)時開啟——門開啟時那熟悉的吱嘎聲,很像忠于職守的門神發(fā)出的一聲嘆息,劃過小街空寂而灰暗的上空。
門開啟后,會先從里面飄出一股嗆人的藍(lán)色煙霧,繼而將飄出一陣讓人揪心的咳嗽聲,接著便會走出來一個面容清癯,頭發(fā)花白,長著一雙羅圈腿的矮小老人。他左手拿著一根長長的煙竿,右手拿著一把斷柄的鐵錘,朝小街盡頭那座已經(jīng)坍塌的戲臺走去。他搖搖擺擺地走幾步,就拿起煙竿抽一口煙。每抽一口煙,都會發(fā)出長時間的咳嗽。他早就習(xí)慣了。自從他年輕時擔(dān)任小街上的敲鐘人那天起,他的咳嗽聲便跟他敲出的鐘聲一樣,沒有止歇過。大家都知道,他的咳嗽是掛在他身體內(nèi)的另一口鐘——那口鐘不用敲,它自己就會響——比那口掛在洋槐樹上的鐵鐘還要響。
那個時候,小街上還很熱鬧。人們只要聽見他敲的鐵鐘一響,不管是在吃飯、洗衣、睡覺,還是在乘涼、搓澡、做愛,都會匆匆趕到戲臺前的壩子集中——學(xué)習(xí)文件、布置春耕、接受凌辱、觀看批斗、犒賞勞模、欣賞歌舞……他敲出的鐘聲既是春汛也是激流,既是長歌也是短歌,既是福音也是噩耗……故住在小街上的人們都在這鐘聲里活著。有人愛他,也有人恨他——他也在人們的愛恨之間感受著光陰的流逝、禍福的輪轉(zhuǎn)、命運(yùn)的吉兇。
有一日,天色晦暗而澄明,他帶著一夜沒睡好覺的浮腫之眼,踱步到戲臺旁敲響了鐵鐘。在敲鐘之前,他在洋槐樹下走來走去,站立不安。他幾次舉起手中的錘子,欲向鐵鐘砸去,又幾次放下錘子,望著鐵鐘發(fā)呆——那是他敲鐘以來心情最猶豫、沉重和糟糕的一次。他深深地明白,他那重重的錘子一旦砸下去,鐵鐘就會像往常一樣驚醒小街上的所有人。這些人將會如蜂群或蝶群般擁向戲臺,觀看一出對他來說或許會痛苦終生、遺憾終生、懺悔終生的好戲——他要親自用鐘聲將有罪的老父親送上戲臺,讓臺下的人指指戳戳,罵罵咧咧,甚至擲石子、潑涼水、扔爛菜葉。他不愿意敲響那口鐘,可他又不得不敲響那口鐘。就這么掙扎和徘徊好一陣之后,他還是決然而用力地將那口鐵鐘敲響了。他第一次從那低沉的鐘聲里聽出了死亡的氣息。他沒有在戲臺前久留,神色慌張地擠過如水般擁向戲臺的人群,搖晃著身子快速地朝自己家里走。他走得越快,身子就晃蕩得越厲害。他在搖晃中看到自己父親被人綁了雙手,低著頭與他擦肩而過。他們彼此都沒有說一句話,他也不敢正視自己的父親,他的目光躲閃、游離。他像一個做了虧心事而逃竄的犯人一樣跑回家,將門死死地關(guān)住,放聲痛哭起來。足足有一個星期時間,他都沒有走出過那扇房門。他發(fā)誓永不再去敲那口鐵鐘——他怕鐘聲一響,他父親的魂魄就會喊疼。
然而,歷史和記憶都極易被忘卻。
沒過多久,他就從關(guān)閉著的門里走了出來,像一個囚徒從監(jiān)獄里走出來,或一個贖罪的人從懺悔室里走出來。他走出來后,手里依然緊緊地握著那把錘子——他熱愛上了敲鐘,也迷戀上了敲鐘。要是隔幾天鐘聲不響,他就會吃不下飯,喝不下水,睡不著覺。小街上的耄耋老人和三歲小孩都知道,當(dāng)他用鐘聲送走自己的父親后,他對做任何事都不再感到內(nèi)疚和惶恐,對生死也已經(jīng)麻木。
后來,時代變化,年歲也不同了,小街上的人們再也不需要聽他敲出的鐘聲。有好心人建議將那掛在洋槐樹上的生銹鐵鐘取下來,甚至連樹也砍掉,可他死活不讓。誰若是敢去碰那口鐘,他就要用錘子砸誰的頭。
人們看到他那瘋狂的病態(tài)模樣,都忍不住搖頭和嘆氣。
漸漸地,沒有人樂意再去關(guān)心這個過時的敲鐘人,正如沒有人再愿意去關(guān)心那段過往的歷史。大家唯一感興趣的事情,是如何從這條居住了幾十年的小街搬出去,他們不想再繼續(xù)住在這條破敗、潮濕和陰暗的街巷上。
短短三年或五年時間不到,這條小街就空了。每一戶從這條小街撤離的人都曾奉勸過敲鐘人,讓他也趕緊搬走,帶上他敲了一輩子的那口鐵鐘??伤麑e人的勸告置若罔聞,仍是每天早晚都要去敲響那口鐘。
他已經(jīng)很老很老了,又咳嗽著,舉錘子的手緩慢而吃力。他知道再不會有人去聽他敲出的鐘聲,但他還是要敲。他現(xiàn)在只敲給樹聽,敲給鳥聽,敲給自己聽。最主要的是,敲給他那含冤死去的父親聽。他每回敲鐘的時候,表情都很肅穆,帶著深深的惋惜。他把每一次鐘聲都視為一次絕響。
他和他敲過的那口鐵鐘,都是光陰的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