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芬
(中國音樂學院 教育學院,北京 100101)
聲樂技能課程是一門以提升學生聲樂演唱能力、音樂分析能力和藝術表現(xiàn)能力為目標的綜合性實踐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注意把握歌曲內容,對歌曲進行音樂表現(xiàn)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技能;教師在教學時要主動運用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充分發(fā)揮專業(yè)課程潤物無聲的育人功效。作為富含思政元素的音樂類課程,聲樂技能課程以主題鮮明、具有家國情懷的經(jīng)典聲樂作品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同時注重德育與美育、智育并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樹立文化自信。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深度挖掘和學習具有“思政基因”的聲樂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力量,使得學生在進行演唱的同時,將這種精神力量外化展現(xiàn)并傳播,最終達到促進學生聲樂技能與思想道德的協(xié)同提高的目的。
課程思政的內涵是將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機融合,即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這種將學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課程教學模式,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效果,而且能更好地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聲樂技能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同時其授課形式也較為特殊,因學生歌唱條件的個性化,教師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教學或小班制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將更為直接,這也要求教師在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的同時,更需具備較高的思政素養(yǎng)及思政教育能力。另外,該課程中所運用的教材及歌曲范例,其大都承載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課程思政理念存在天然的內在關聯(lián),這也是聲樂技能課程與課程思政能夠有機結合的重要條件。聲樂技能課程作為富含思政元素的音樂類課程,主要遵循“感受(美育)——學習(智育)——樹立理想(德育)”的一般規(guī)律,即在音樂中感受文化、在興趣中完成學習和在實踐中樹立理想,從而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
音樂作為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朵瑰麗奇葩,不僅彰顯著時代的特點,也承載著歷史的記憶。不論是宏觀的歷史人文、時代精神,還是微觀的情緒情感、內心糾葛,都被音樂以其特有的表達方式充分展露,透過聽覺進入大腦,激起每一個參與聆聽者的共鳴。由于音樂所具有的特殊屬性,作為感受文化的手段,它是無可替代的。用音樂來感受文化的優(yōu)勢在于三點。首先,音樂作為聽覺藝術,其傳達信息的方式與文字不同,是文字的感性補充,對于更立體、更多維度地感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其次,雖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風格各有不同,但卻不像非母語般難以學習,所以音樂能夠更加快速、直觀地為我們建立起對于不同文化的感性認識;再者,音樂較之文字,更容易深入聽者內心與潛意識,這是由于文字在描述上相對更加理性與實際,而音樂則相對抽象和感性,能夠更有效地結合每個人的內心情境,以達到抒發(fā)情感的目的。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是不同文化的載體。在聲樂技能課程中,不僅可以通過學習主題鮮明、具有家國情懷的中國經(jīng)典聲樂作品,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同時也能通過演唱不同語言和風格的歌曲,達到在音樂中感受世界各國文化的目的。
歌唱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及表達是進行聲樂技能實踐的基礎要素。歌唱能力訓練是聲樂學習中必不可少且需要長期堅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目的為掌握科學的發(fā)聲方法,使學生在演唱中能夠控制聲音的音量、音高、音色等因素,為完整演繹聲樂作品提供技術支撐。為了加深對聲樂作品的理解,學生在演唱前除了要認真分析所演唱作品的曲式及和聲,更要深入了解其歷史背景與核心思想,這樣才能在演唱中更為準確地表達出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聲樂技能實踐的過程既是展示、也是檢驗,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感受到舞臺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及今后亟待努力的方向。
聲樂技能實踐的目標不僅僅在于追求向外呈現(xiàn)出的整體舞臺效果,更重要的是演唱者能夠從中獲得個人價值觀的提升與完善。專業(yè)學習的過程是課程思政融入的過程,而專業(yè)實踐即舞臺表演的過程,則是思政元素的內化于心的過程。學生在此過程中將學習中的感悟帶上舞臺,在舞臺表演中再度激發(fā)和加深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之情,這也使我們能更多地看到眾多歌唱家們在舞臺上滿懷深情地歌唱。舞臺賦予歌者的儀式感和莊嚴感能更好地調動歌者的熱情去表達真摯情感,這種獨特的體驗感是其他課程形式無法比擬的,因為參與者在該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中能切身感受和接收到這種顯性的價值觀輸入。因此,在理論學習和舞臺實踐時所選擇的聲樂作品一定是經(jīng)典流傳的或閃耀著時代光輝的,多選擇一些具有時代精神、家國情懷、弘揚人間真善美且藝術水準較高的聲樂作品,學生在長期的熏陶和浸潤中,必然會樹立起遠大的理想,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
構建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應立足課程實際,遵循學科發(fā)展及課程思政理念的一般原則,正確認識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同時,還應注重提高教師的德育意識及育德能力,充分挖掘聲樂技能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育人的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1]50-54,并積極完善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的機制。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將為聲樂技能課程思政提供良好的理論依據(jù)和方法論的指引,從而更科學地實現(xiàn)全方位的育人目標。
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需扎根時代土壤,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讓學生在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基礎上獲得全方位的成長。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tǒng)而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尋的過程,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是課程思政實施的藍本和行動指南。通過實踐與研究,將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原則總結為三項,即科學性、實踐性和時代性。科學性意味著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要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前提,以扎實的專業(yè)教學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為基礎,以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客觀精確的教學評價做支撐,該體系的成功構建,將在提高學習效率、提升課程體驗、優(yōu)化教學反饋等方面有良好的預期。實踐性則要求該體系具有可行性,可以將其應用于實踐并能夠從實踐中不斷得到反饋,以能及時對該體系進一步發(fā)展和改良。時代性則要求該體系能夠與時俱進,不斷與現(xiàn)實相結合,將鮮活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理論作為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課程當中,并將思政元素貫徹至學生的智育、美育與德育培養(yǎng)的全過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音樂教育人才[2]175-180。
聲樂技能課程從學校和學生的現(xiàn)實出發(fā),把課程思政同聲樂課程相結合,同向同行、協(xié)同合作。在教學中,突出對具有“思政基因”的聲樂作品和教學手段的運用,要注重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共同推動聲樂技能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還要善用各類“思政基因”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可以選用如《紅梅贊》《我愛你,中國》這樣具有愛國奉獻精神的聲樂作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和全球文化視野的、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同時協(xié)同打造具有“思政基因”的精品聲樂技能課程。
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就科學性和實踐性而言, 我們應當注重兩方面內容——學生學習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性和學生在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作用,兩者結合后便形成了先學習基礎知識、逐漸內化為個人能力、最后付諸實踐再給予基礎知識反饋的過程,簡而言之,即知識、能力、實踐的遞進過程。就時代性而言,藝術教育本身就是具有多層內涵的,有學者曾提到,“藝術教育在中國古代是作為士大夫階層的一種藝術化的生活方式而存在的,作為一種全方位、多門類的教育方式,中國傳統(tǒng)藝術教育內蘊智育、美育、德育的內涵?!盵3]20-23根據(jù)研究和實踐構建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按培養(yǎng)過程將其分為知識、能力、實踐三個環(huán)節(jié),按育人目標可將其分為智育、美育、德育三個維度,從而構成培養(yǎng)方向與育人目標交叉融合的“3×3”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根據(jù)上述原則和構建方法,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最終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以聲樂技能教育為手段的“3×3”聲樂技能課程思政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該體系框架將智育、美育與德育三個育人目標貫穿于聲樂技能課程思政的全過程,在學科知識的傳授中根植理想信念,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中加強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領作用,在專業(yè)實踐中強調與價值觀的同頻共振,最終實現(xiàn)智育、美育與德育全方位發(fā)展的育人目標。
聲樂技能課程思政的教學以學科知識教學為載體,以能力提升為核心,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主渠道功能。師生要轉變在傳統(tǒng)專業(yè)課學習中重智育、輕德育的教學模式,充分挖掘聲樂技能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積極探索聲樂技能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與實施辦法。
聲樂技能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獨特性注定了該課程天然的思政屬性。聲樂課程本身蘊含著豐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且其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和小班制教學模式也更能夠深化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也就是說,聲樂技能課程本身就是一門特別的思政課程。聲樂技能課程思政的教學曲目庫中有大量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它們不僅藝術價值高,并且就作品本身來說,都具備立意高遠、家國情懷濃厚、追求真善美的屬性[4]44-47。因此,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側重于選擇具有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屬性的聲樂作品,同時也注重吸納具有全人類共同理想及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優(yōu)秀國外聲樂作品,在作品的選擇上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豐富的教學內容也使得聲樂課程中的思政教育更具深度。
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強調學生具備高水平的聲樂演唱能力以及有較好的藝術呈現(xiàn)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將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使課堂更生動、直觀。同時還要增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演、唱的結合,融合舞臺實踐、作品理論學習等,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不能生硬地說教,不能出現(xiàn)專業(yè)和思政“兩張皮”現(xiàn)象,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融為一體,形成完善的、有溫度的聲樂技能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聲樂技能教學中,大部分師生只注重智育的培養(yǎng),也就是只注重歌唱技能的培養(yǎng),而較少關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德育資源的浪費。在聲樂技能課程思政的開展中,教師既是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者, 教師自身不僅要注重德育意識和育德能力的提高,又要思考如何將課程內容與思政理念相結合,而且還要思考如何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并利用恰當?shù)姆椒▽W生進行價值觀的有效傳導。對于學生而言,由于課程思政的開展,在專業(yè)技能學習的同時,還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禮,他們不僅是課程思政參與者、接受者,更是受益者。因此,作為聲樂技能課程思政的共同參與者與實現(xiàn)者,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分工與協(xié)作是該課程思政得以實施的關鍵。
1.教師——突出價值觀引領,把控教學全過程
教師應當牢牢把握聲樂技能課程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落實教學任務。聲樂技能課程教學中具有極強互動性和針對性,教師針對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需要探索如何選擇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聲樂作品和教學手段,同時還要巧妙地將聲樂技能課程與課程思政結合在一起,帶領學生完成課程思政的全過程,在遵循知識、能力、實踐相統(tǒng)一的教學過程中, 還要突出價值觀的引領[5]92-95。
聲樂技能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包含眾多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曲目,例如《我愛你中華》《江山》《我愛你,中國》《松花江上》等歌曲,歌劇《白毛女》《小二黑結婚》《江姐》《木蘭詩篇》等選曲。教師應當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完全融入聲樂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和舞臺實踐當中,從而達到使學生在課程思政的教學中與價值觀同頻共振,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知識教育、舞臺實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6]1-8。將傳統(tǒng)的聲樂技能課程的教學模式轉化為課程思政,其本質也是一次課程改革的過程,是在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7]的號召。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聲樂技能課程,并非只是簡單地將二者進行疊加或捆綁,而是需要重新對該課程進行開發(fā),積極探索和挖掘該課程中隱性或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8]68-75。在此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引領者與把控者,應打破原有學科教學模式的思維束縛,始終將育人放在課程教學的首位,這樣才能實現(xiàn)專業(yè)知識傳授與育人目標相統(tǒng)一。
2.學生——在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
聲樂技能課程作為一門富含思政元素的音樂類課程,其知識內容大都比較系統(tǒng)化,這一完整的教學體系將更加直接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傳遞給學生[9]44-45,將在更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學習中,學生依據(jù)知識、能力、實踐三大模塊進一步夯實專業(yè)基礎知識,深度挖掘聲樂作品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在舞臺實踐中領略音樂的深層魅力,以課程思政促進學生聲樂技能和思想道德的全面提高,使學生注重品德與技能并行,在育能中達到育人的目的,在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聲樂技能課與思政課程同行同向,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青年人愛黨愛國的理想信念, 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敢當擔的時代新人。
如果說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之側重點在于育能,那么今天課程思政的側重點則在于育人,育能固然是育人的一種,但課程思政所提倡的育人更是育全方位的人。聲樂技能課程思政致力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樹立文化自信,深度挖掘聲樂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使學生領略音樂的深層魅力,感受其蘊含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聲樂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音樂教育工作者們應當積極嘗試將音樂教學與課程思政充分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品味音樂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課程思政的實施中加深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課程思政的受益者是廣大青年學生,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青年學生勇于擔當時代重任,當代青年正處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面臨難得的建功立業(yè)機遇,青年一代要在強化政治理論、增強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能力、防范政治風險等方面加強學習歷練,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為新時代建功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