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世遠
20世紀50年代,上海解放不久,戲曲舞臺演出逐漸繁忙起來,文化局戲改處看戲任務也多了起來。
有觀眾反映,外地有個豫劇團在上海郊縣演出《穆桂英掛帥》,戲不錯,演員好,劇團很有生氣,但是條件并不好。戲改處的同志看了戲說:“外地劇團初到上海,人地生疏,劇種比較陌生,居然靠戲吸引了觀眾,站住了腳,尤其是主演穆桂英的馬金鳳,氣質(zhì)好,表演好,嗓子好,觀眾看好她,真不容易,只是現(xiàn)在戲比較松散,太長,大有精煉提高的余地。”
上海戲曲界的同志在征得豫劇團和馬金鳳的同意后,在尊重原作、保留精華、加強重頭戲、保留好唱腔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加工,并且安排豫劇團在市中心劇場上演。
當年,上海市政府舉辦春節(jié)慰問駐滬解放軍活動。組織慰問團加文藝演出團,分別前往郊區(qū)、海防、島嶼等地進行慰問。馬金鳳聞訊要求參加慰問活動,市領導滿足了豫劇團的請求,馬金鳳滿心喜悅地帶著經(jīng)過修改加工的《穆桂英掛帥》來到軍營?!稗@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走出我,保國臣…… 誰料想,我五十三歲又率三軍”,穆桂英威武不屈、斗志昂揚的英勇氣概,在軍營中熱情傳頌。
馬金鳳主演的《穆桂英掛帥》
經(jīng)過不斷的打磨修改,豫劇《穆桂英掛帥》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贊賞,馬金鳳塑造的穆桂英形象也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肯定和喜愛,人們對馬金鳳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馬金鳳出身藝人家庭,出生在山東曹縣,幼年隨父親學戲,1931年到河南開封,跟隨馬雙枝學豫劇,初學須生、武生,后改學青衣。她14歲登臺,在鄭州、豫東一帶演出,曾贏得豫劇五大名旦之一的美譽。
馬金鳳在藝術上要求認真嚴格,生活上做到艱苦樸素,演戲要千錘百煉,生活上要知足常樂。豫劇《穆桂英掛帥》在觀眾的熱情建議下,拍攝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影響更加擴大。
1953年,正在上海的梅蘭芳先生聽說豫劇《穆桂英掛帥》很好,興致勃勃地前去觀摩??磻蚝笏f:“我在上海第一次看了馬金鳳表演的豫劇《穆桂英掛帥》,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雖然和‘穆桂英’做了40年的朋友,還不知她在晚年有重新出征的故事,她那老當益壯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我們有著感情上的共鳴?!?/p>
接著,梅先生竟然以極大熱情,連看三次馬金鳳的戲。最后一天看戲結(jié)束,梅先生祝賀她演出成功,同時邀請她抽點時間到自己的上海寓所細談。
梅先生為什么如此熱情邀請馬金鳳去做客呢?
因為梅先生三看豫劇,有意愿想把豫劇《穆桂英掛帥》改編成京劇,使京劇舞臺上多一出新戲,也為他晚年的舞臺生活添上一點光彩。
馬金鳳應約來到了上海馬斯南路(今思南路)梅先生寓所,走進“梅花詩屋”,一派清新淡雅的藝術氛圍迎面撲來。
梅先生和馬金鳳見面細談,不知道有多高興。一個是菊壇“名旦”,一個是豫劇“帥旦”,他們是國家的瑰寶,也是藝壇的精英。
梅先生滿面笑容地對馬金鳳說:“京劇原來沒有這出戲,我也沒有演過晚年的穆桂英,這次看了您演的這個戲,我很喜歡這個角色,我真正感到豫劇是個有發(fā)展的劇種,蘊藏著許多我要學習的東西。比如,戲中穆桂英出征前,披戎裝,大段唱腔,見功力,有氣勢,真精彩。這是不經(jīng)艱苦磨練,萬萬辦不到的,真使人動容震撼。”
馬金鳳告訴梅先生,在舞臺上梅先生用不同的眼神表達不同的心態(tài),恰到好處,非常傳神,看似簡單,實際很不容易,您在舞臺上,一個很快的眼神,能夠表現(xiàn)一種心情,很見功力,同樣要下功夫。梅先生演《貴妃醉酒》中的楊玉環(huán),醉眼迷倦,從眼神中反映出內(nèi)心的悲苦;在《宇宙鋒》中飾演假裝瘋狂的趙艷容時使用的眼神,同樣表現(xiàn)藝術的神采。
后來,梅先生特地贈送鳳冠一頂,還高興地接受馬金鳳為徒。
梅先生決心排演《穆桂英掛帥》,但另一方面,他感到困難不少,需要群策群力,一個一個去克服。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準確把握穆桂英思想性格和精神狀態(tài)的前后轉(zhuǎn)變。他說:“穆桂英這個角色對我來說并不陌生,過去,我只是以刀馬旦的姿態(tài)去塑造她的青年形象,可是這出戲里的穆桂英卻從一個飽經(jīng)憂患、退隱閑居的家庭婦女,一變成為統(tǒng)率三軍的大元帥,由思想消極轉(zhuǎn)到行動積極,從她半百年齡和抑郁心情來講,在未掛帥以前,應該先以青衣姿態(tài)出現(xiàn),像這樣扮演身兼兩種截然不同行當?shù)慕巧?,我還是初次嘗試?!?/p>
在排演過程中,梅先生十分勤奮,無論人物的站位、表情、語氣、動作都經(jīng)過反復排練,力求準確到位。這出戲的導演鄭亦秋親身感受到,梅先生在排練中不但虛心聽取意見、博采眾長,而且有幾個特點:
一是理解深透,內(nèi)心線索清楚。
二是外部技巧運用自如,節(jié)奏鮮明。
三是善于積蓄力量,勁頭用在最要緊處。
四是在別人表演中,適應別人的節(jié)奏,相當和諧。
1959年5月25日,梅蘭芳主演的《穆桂英掛帥》在北京人民劇院隆重上演。演員陣容整齊強大:梅蘭芳演穆桂英,李少春演寇準,李和曾演楊宗保,袁世海演王強,李金泉演佘太君;青年演員夏永泉演楊文廣,楊秋玲演楊金花。首都觀眾以最熱烈的掌聲、喝彩聲答謝梅先生和眾多表演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造和辛勤勞動。戲演完了,觀眾沉醉其中,久久不愿離場。
梅蘭芳和馬金鳳
戲演出成功了,但是成功得來不容易。
京劇名家于連泉(小翠花)看完戲后說:“這出戲很難演,要有扮相,有嗓子,有基本功夫,還要有元帥的氣度,而且還不能離開青衣的范圍,要演得穩(wěn)重而又大氣,才合乎這時穆桂英的身份?!?/p>
這兩出《穆桂英掛帥》,一是馬金鳳的成名作,一是梅蘭芳晚年的代表作。兩出好戲,各領風騷,享譽神州,是兩位大師心靈相通、共同研討、相互交流、精心塑造的古代巾幗英雄高揚愛國精神形象的杰作。
馬金鳳說:“不間斷地為觀眾演戲,是我一生中的大事,因為戲比天大,觀眾最親?!?/p>
馬金鳳為培養(yǎng)青年,發(fā)展豫劇,廣收學徒,擔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為學員們講課傳藝。晚年她也不顧高齡,堅持演出,不斷修改加工保留劇目,堅持練功談藝。2013年以來,她才減少演出,但對發(fā)展豫劇,薪火相傳,永不停步。
馬金鳳的兒子馬建新說,今年是馬金鳳百歲大壽,一家人在青島為“帥旦”媽媽祝壽,媽媽身體一直比較好,今年5月26日,她感覺身體不舒服,飲食不佳,進醫(yī)院體檢,終因心力衰竭,于5月29日安詳離世。
大師們雖已遠去,但他們留下的這兩出《穆桂英掛帥》,卻譽滿神州,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