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姝
(東北大學 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立場是指作者對于文章信息或話語參與者的態(tài)度、情感、判斷、責任,包括作者對于文章信息呈現(xiàn)方式的評價[1]。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也提出了相關(guān)的術(shù)語,如情態(tài)(modality)[2]、評價(appraisal)[3]、元話語(metadiscourse)[4]等。立場標記語指的是說話者對自己所陳述的知識和信息的肯定程度、價值判斷及情感態(tài)度的語言表述[5]。換言之,在話語交流中,聽話者不僅獲得了話語傳遞的信息,還相應(yīng)地了解到說話者的態(tài)度及判斷。在庭審中,辯方律師的立場及情感表達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判決結(jié)果產(chǎn)生影響,與當事人的權(quán)益息息相關(guān)。
語言學界廣泛關(guān)注了立場標記語的研究,國內(nèi)外眾多學者大體上從三個角度對其進行研究。首先,在立場標記語的定義與分類方面,BIBER[1]等率先對立場標記語進行分類,并探討了不同語域中立場標記語的具體使用。MARTIN 則將立場這一概念發(fā)展為整個評價體系,其中包括態(tài)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級差(graduation)3個子系統(tǒng)[3,6]。HUNSTON 等[5]在評價理論的視角下明確了立場表達的4 個參數(shù):好-壞(good-bad),確信程度(level of certainty),預(yù) 期 性( expectedness ) 以 及 重 要 性(importance)。其次,也有學者探討了不同語域中立場標記語的分布特征,多數(shù)集中于學術(shù)語篇[7-10]和新聞?wù)Z篇[11],口語[12]也略有涉及。最后,部分學者在學術(shù)語篇中將立場標記語與其所實現(xiàn)的人際功能聯(lián)系起來,指出立場標記語的使用作為一種人際交流策略,是作者與讀者互動、協(xié)商、共同完成對知識定義的過程。HYLAN[4]認為作者在語言使用的過程中不僅傳遞出對命題的態(tài)度,同時也傳遞出對讀者的態(tài)度,他把寫作視為一種社會互動,作者以讀者可能接受的方式傳遞作者身份與讀者互動,創(chuàng)造能有效表達語篇意義的社會互動。THOMPSON[13]將人際功能分為個人的和互動的,個人的指的是作者主觀的根據(jù)讀者知識、經(jīng)驗和需求進行預(yù)判創(chuàng)作語篇,互動的指的是讀者動態(tài)參與語篇的理解與解讀。
對于語言人際功能的關(guān)注始于功能語法中三大純理功能的提出,包括概念、人際和謀篇功能,其中人際功能指的是人們使用語言可以表達對事物的評判、影響他人想法和行為、建立或維持人際關(guān)系,這主要是通過語氣系統(tǒng)和情態(tài)系統(tǒng)來體現(xiàn)。MARTIN[3]建立的評價理論是對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人際功能的新發(fā)展, 他指出評價理論關(guān)注說話者/作者如何通過語言表達情感、價值及評估,構(gòu)筑自己的身份和形象,如何與實際的或潛在的受眾保持一致或不一致,如何為文本構(gòu)建預(yù)期或理想的受眾。國內(nèi)外其他系統(tǒng)語言學家相繼指出其他手段如時態(tài)、語調(diào)、人稱等都可以實現(xiàn)人際功能[14-16]。許多學者在這些理論的基礎(chǔ)上分別對仲裁員調(diào)解話語[17]、庭審話語[18]、法律語篇[19]進行了深入研究。
立場標記語雖然在學術(shù)語篇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一定成果,但對于庭審語境下立場標記語使用特征的研究關(guān)注較少,對立場標記語所實現(xiàn)的人際功能更是鮮少研究。因此,本研究著眼于庭審辯方立場標記語,觀察立場標記語的使用特點及實現(xiàn)的人際意義,探究辯方律師如何通過立場標記語進行故事敘述,建立人際關(guān)系,最大化爭取權(quán)益。
BIBER 等[1]對立場標記語進行了定義與分類。從表達方式方面劃分,可分為詞匯手段、語法手段以及輔助語言手段;從語義功能方面進行分類可分為認知型立場標記語(epistemic stance)、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attitudinal stance)和方式型立場標記語(style of speaking stance)。具體而言,認知型立場標記語體現(xiàn)的是說話者或作者對于話題確定(certainty)、真實性(actuality)、精確性(precision)、限制性(limitation)、信息來源(source or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的表達和判斷;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展現(xiàn)的是說話者或作者對于話題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評價;方式型立場標記語指說話者或作者對話題陳述方式的評價。
雖然BIBER 等提出這三種立場標記語的類型,但并未進一步具體劃分,本文借鑒徐宏亮[8]的研究框架,他對BIBER 等人的框架進行拓展,將認知型立場標記語分為確定型標記語、模糊型標記語、言據(jù)型標記語。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大體分為兩類:情感型態(tài)度立場標記語和評價型立場標記語。前者主要體現(xiàn)說話者的情感,后者體現(xiàn)說話者對于所述內(nèi)容的價值判斷。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主要包括態(tài)度動詞、句子副詞、一些形容詞和名詞等。方式型立場標記語是說話者對于文中命題陳述方式的評價,主要通過副詞和多詞表達式來實現(xiàn)。理論框架見表1。
表1 理論框架Tab.1 theoretical framework
研究以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30 場庭審語音為語料,將其轉(zhuǎn)寫后,經(jīng)統(tǒng)計總行符數(shù)90 016,類符數(shù)5 396。為了使得到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更加準確,借助AntConc,依照詞頻表(Word List)、檢索工具(Concordance),以及文件瀏覽(File View)將立場標記語按照本文理論框架進行分類匯總,計算出各項立場標記語的使用頻次,為了更清晰地比較分布情況,對頻次情況進行了百分比計算。旨在回答如下兩個問題:庭審辯方立場標記語分布有何特征?庭審辯方立場標記語實現(xiàn)了怎樣的人際功能?
如表2 所示,總體來看,三類立場標記語的使用頻次不平衡,認知型立場標記語占比最大(61%),其次為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38%),方式型立場標記語占比最?。?%)。這說明在庭審過程中,辯方主要是表達對案件的認知,陳述證據(jù)與事實,以理服人而非過分強調(diào)情感態(tài)度、以情動人。
表2 庭審辯方立場標記語總體分布Tab.2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stance markers of the defense attorney in the courtroom
從分項上來看,使用頻次由高到低分別為評價型立場標記語(33%)、言據(jù)型立場標記語(28%)、模糊型立場標記語(24%)、確定型立場標記語(9%)、情感型立場標記語(5%)、方式型立場標記語(1%)。值得一提的是,評價型立場標記語占比最高,因為律師話語中存在對當事人行為的評判,通常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有大量對道德倫理、應(yīng)盡義務(wù)的判斷,從而影響庭審參與者,尤其是法官的決斷。
在檢索的435 個立場詞中,各類立場標記語數(shù)量呈現(xiàn)明顯差異,評價型立場標記語詞匯最為豐富(232 個),其余依次為模糊型立場標記語(80 個)、言據(jù)型立場標記語(57 個)、情感型立場標記語(36 個)、確定型立場標記語(22 個)、方式型立場標記語(8 個),表3 列舉了部分檢索詞匯及使用頻次。
表3 庭審辯方立場標記語詞匯分布Tab.3 lexical distribution of stance markers of the defense attorney in the courtroom
言語交際既是信息交流的過程, 也是一種社會交往。這個過程中, 話語參與者根據(jù)社會規(guī)范和話語情景語境選擇恰當?shù)慕巧P(guān)系, 用相應(yīng)的言語或非言語表達方式傳達話語信息, 實現(xiàn)交際目的。由此可見,立場標記語的使用在庭審中不僅僅實現(xiàn)了傳遞信息、構(gòu)建敘事版本的作用,還實現(xiàn)了特定的人際功能。通過對語料的分析歸納發(fā)現(xiàn),主要實現(xiàn)了三種人際功能,即表達禮貌、回避責任、展現(xiàn)積極配合的態(tài)度,下文將分別進行分析。
(1)表達禮貌。BROWN 等將面子定義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意欲為自己掙得的一種在公眾中的個人形象”,面子可以被損害,保持或增強[20-21]。在會話過程中,說話者和聽話者同時面臨著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的威脅。也就是說,在人際互動中,話語的使用很可能會威脅到對方的面子,說話者可以采取相應(yīng)的話語策略避免面子的威脅。尤其在庭審這一特殊的語境中,往往是參與者不同權(quán)力、身份、地位的較量,呂萬英[22]指出在法庭交際中,法官作為權(quán)力主體, 享有最高的話語權(quán)力,法官可通過提問、打斷、轉(zhuǎn)換話題、元語評論等方式來控制當事人或律師的話語權(quán)。律師會出于各種考量來維持與法官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
例1:Defense Attorney: Your Honor, I respectfully disagreeif you take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meaning of the words. But, if you just looked at it sort ofmechanically and hastily,yes, it's possible that that is the way it would strike people.
此例中,辯方律師的話語運用了情感型立場標記語(respectfully),言據(jù)型立場標記語(disagree),模糊型立場標記語(sort of,possible)。盡管辯方律師不同意法官的陳述,但依舊使用了主觀的情感立場表達展現(xiàn)出對法官的尊敬與禮貌,他沒有直接決絕的否定法官所說,威脅法官面子,反而使用了模糊型立場標記語,起到了緩和人際關(guān)系的作用。
例2:Defense Attorney: Ultimately, that may pose a difficultissue in a future case, but in a case where there's no benefit and substantialevidence of self-inflicted harm, I would suggest the Court does not need to resolve that here.
例2 中,辯方律師使用了模糊型立場標記語(may),評價型立場標記語(difficult,substantial),言據(jù)型立場標記語(suggest)。may 的使用使得話語委婉,difficult 和substantial 表明辯方對這一事實的看法,表達立場,辯方同時采用了積極禮貌策略,suggest的使用避免了意見不和產(chǎn)生沖突。
(2)回避責任。在庭審活動中,辯方為保護自方的合法權(quán)益,在依據(jù)事實和法律的基礎(chǔ)上,實施一定的話語策略,為了減輕或從輕處罰,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使用模糊型立場標記語和評價型立場標記語回避責任,增加可商量的余地和空間。崔鳳娟等[23]指出處于權(quán)力中間地位的律師使用親和關(guān)系模糊語和可能性模糊語居多。這兩類模糊語不僅更有利于說者通過各種詢問手段和策略來澄清事實以達到有利于己方的結(jié)果,而且使說者感到使用起來更安全。
例3:Defense Attorney: Well, one might argue that there might be a number ofdifferent entities that mightbe a carrier,but there is only one entity which is clearly the carrier,indisputably a carrier.
案件中,被告身份存疑,原告認為有幾條證據(jù)可能會推論出事故的造成者就是被告,辯方律師積極辯解,因為有一個直接的證據(jù)足以證明事故的造成者不是被告,另有他人。了解案件背景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辯方的話語是在回避責任,通過使用4 個模糊型立場標記語(might,a number of)和2 個評價型立場標記語(clearly,indisputably),據(jù)理力爭,擺脫被告是事故造成者的嫌疑。
例4:Defense Attorney:That's a case of a sort of illusory truth effect where a statement is made over and over and people tend to believe it more. But there's nothing concrete to support that.
控辯雙方是平等的法律關(guān)系主體,享有平等的話語權(quán)力, 可以進行你來我往的舉證質(zhì)證、控訴與辯護,針鋒相對,互揭缺漏[24-25]。例4 中,辯方律師主要用了評價型立場標記語(illusory,concrete)來說明原告指控證據(jù)不夠具體,反駁對方,以此來爭取法官對自己一方的認同,減輕責任,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
(3)展現(xiàn)積極配合的態(tài)度。法庭審判話語是在特定地點,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規(guī)則,由具有不同目的的話語參與者主動或被動參加的,各自為達到一個符合自己目的和利益的結(jié)果,以互相說服為目的而進行的話語活動[25]。律師往往要配合法院工作人員,為法律工作人員提供便利,反映在庭審辯方律師的話語中則是積極與法官、控方、證人交流溝通,盡可能的展現(xiàn)自己一方積極的態(tài)度,澄清事情真相。
例5:Defense Attorney: Well, I certainly agree with General Hawkins that this i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water in a very dry part of the country, and, yes, whichever state is unsuccessful here, it could have real-life implications to the lives and livelihoods of the farmers.
此案中,辯方律師積極回答法官話語,盡管控辯雙方在案件中存在著一定的矛盾沖突,但此處辯方律師肯定了副檢察長Hawkins的觀點,確定型立場標記語certainly 的使用除了對控方提出的命題表示贊同認可外,更加強了一種情感與態(tài)度,與控方建立了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例6:Defense Attorney:Justice Sotomayor,I think you hit on a key point when you said that the evidence in the record does show that percent are not overwatering, in fact , they're underwatering,which suggests that the fact that the grandfathered permits don't have limits is not causing the massive problem that Florida suggests.
辯方律師運用評價型立場標記語(key),以此表明十分贊同法官的看法,隨后使用了方式型立場標記語(in fact)與確定型立場標記語(fact),協(xié)助法官探清事實真相,展現(xiàn)了積極配合的態(tài)度,與此同時與法官也構(gòu)建了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認知型立場標記語的使用最多,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緊隨其后,方式型立場標記語使用最少。從分項上來看,使用頻次由高到低分別為評價型立場標記語、言據(jù)型立場標記語、模糊型立場標記語、確定型立場標記語、情感型立場標記語、方式型立場標記語。值得一提的是,評價型立場標記語出現(xiàn)在總體頻次位居第二的態(tài)度型立場標記語中,體現(xiàn)出辯護話語區(qū)別于其他話語的獨特之處。辯護律師立場標記語的使用實現(xiàn)了表達禮貌、回避責任、展現(xiàn)積極配合的態(tài)度的人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