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禾
從“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再到“每月一題”主動治理,讓人民滿意既是出發(fā)點,也是落腳點。對群眾訴求快速響應、高效辦理、及時反饋的背后,是堅持“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的堅定人民立場,是重心下移、條塊聯動的深刻變革,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首善樣本”。
接訴即辦源于實踐,在實踐中發(fā)展,仿若繡花針一般,一年更比一年細密地繡出超大城市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圖景。
改革要從平谷區(qū)的“一聲哨響”說起。平谷區(qū)金海湖鎮(zhèn)盜采金礦、盜挖山體、盜取砂石等亂象一度屢禁不止?;鶎訄?zhí)法者道出“久病難醫(yī)”的原因,“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
2017年1月,當地開出“藥方”——啟動“鄉(xiāng)鎮(zhèn)吹哨、部門報到”工作試點,要求鄉(xiāng)鎮(zhèn)“吹哨”后,各相關執(zhí)法部門必須在30分鐘內“報到”。執(zhí)法主導權也下放到鄉(xiāng)鎮(zhèn),賦予金海湖鎮(zhèn)黨委對相關執(zhí)法部門的指揮權,建立聯合執(zhí)法機制,“事不完、人不撤”。
條塊擰成合力“藥到病除”,盜挖盜采違法行為被根治。
好經驗迅速得到推廣。2018年,“街鄉(xiāng)吹哨、部門報到”作為全市“1號改革課題”,在16個區(qū)169個街鄉(xiāng)進行試點。
以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為目標,改革抓住賦權、下沉和增效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著力打通抓落實“最后一公里”,建立服務群眾的響應機制。
一錘接著一錘敲。2019年,市委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出“市民的訴求就是哨聲”,推動“街鄉(xiāng)吹哨”向“群眾吹哨”延伸,“吹哨報到”向接訴即辦深化,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以下簡稱“12345熱線”)為主要載體的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建立。
改革勢如破竹。2020年,12345熱線整合全市64條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全年無休快速接聽,向“一號受理”“一撥就靈”跨進。
熱線管用,熱度自然空前。12345熱線日均來電從1.9萬件增加到4萬件,呼叫量最高的一天超過45萬次。通過12345熱線,千家萬戶吹響訴求哨,各街鄉(xiāng)、委辦局聞風而動、接訴即辦。
2021年,“每月一題”工作機制推動接訴即辦從“有一辦一”向主動治理、未訴先辦深化,基于民生大數據,“算”出12方面27個問題,“每月一題”題題對準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標本兼治、源頭治理。
1. 在第七季“聽民意 解民憂”活動上,海淀區(qū)領導接聽市民來電
同年,《北京市接訴即辦工作條例》出臺,將工作實踐中行之有效、群眾滿意的經驗上升為法規(guī),標志著接訴即辦進入法治化發(fā)展軌道。
自2017年至今,從平谷區(qū)的“一聲哨響”,到“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再到“每月一題”主動治理,一條12345熱線架起政府與市民的連心橋,也撬動了北京基層治理的新革命。
響起的是哨聲,落下的是責任,贏得的是認可。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北京共受理群眾來電反映超3000萬件,訴求解決率從53%提升到89%,滿意率從65%提升到92%。一批亂搭建、亂停車等百姓身邊的煩心事得到解決,一批菜場超市、公園綠地等便民利民設施相繼建成,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普遍反映家門口的事有人管、有人辦了,由衷點贊“12345 真管用”。
不久前,市民閆先生撥打12345熱線反映海淀區(qū)一破損線桿存在安全隱患。閆先生原以為是“小事一樁”,沒想到不僅問題快速解決,還兩度接到回訪電話。一次是辦件單位海淀區(qū)城管委打來電話告知辦理進展,一次是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的回訪電話。
閆先生的訴求由12345熱線平臺接單后直派海淀區(qū)城管委。接件當日,區(qū)城管委干部便到現場察看,發(fā)現問題屬實,線桿上還安裝了部分硬件設備,均未標記歸屬單位。
一根線桿,涉及的部門不少。海淀區(qū)城管委首接負責,“吹哨”請來了區(qū)公安、交管、中國移動、歌華有線、國家電網以及海淀街道、燕園街道等多家單位現場踏勘確權。多部門聯合“會診”,問題一周之內就得到了解決。
閆先生滿意地說:“解決問題的速度體現了政府的擔當作為,也讓市民看到了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在不斷提升。正是有了大家的積極付出,城市才讓生活更美好?!?/p>
接訴即辦,簡簡單單四個字,背后卻是從一號受理、分級響應,快速直派、協(xié)同辦理,再到反饋的全周期管理閉環(huán)體系。
過去是政府“端菜”,現在是群眾“點菜”,接訴即辦改革通過業(yè)務流程系統(tǒng)性再造,開啟了城市治理的新紀元——群眾需求什么、期待什么,社會治理就重點關注什么。
在響應環(huán)節(jié),根據訴求類型區(qū)分咨詢、需求、表揚、投訴、建議等實行差異化管理。
在派單環(huán)節(jié),全市16個區(qū)、343個街鄉(xiāng)、65家市級部門和49家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企事業(yè)單位接入熱線平臺系統(tǒng),建立接訴即辦職責目錄,實行動態(tài)調整更新,按照管轄權屬和職能職責,將訴求直派或雙派給相關街鄉(xiāng)和部門。
在辦理環(huán)節(jié),針對需要跨部門解決的復雜問題,由街鄉(xiāng)“吹哨”,召集相關部門現場辦公、集體“會診”、聯合行動。針對跨行業(yè)、跨區(qū)域的訴求,建立分級協(xié)調辦理機制,對本級難以解決的重點、難點訴求,提請上級黨委政府和行業(yè)主管部門協(xié)調解決。昌平區(qū)沙河鎮(zhèn)京新高速沙陽路出入口一度因地處海淀、昌平,跨區(qū)、跨層級,僅靠沙河鎮(zhèn)難以解決,導致建成7年卻遲遲未開放。被列入市級協(xié)調解決事項清單后,多部門協(xié)作,去年9月終于實現通車。
在回訪環(huán)節(jié),市市民熱線服務中心會回訪每一位來電人,由反映人對訴求反饋情況、解決情況、辦理效果及工作人員態(tài)度作出評價。具體承辦人對每件訴求辦理情況點對點向群眾反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效果有反饋”。市里還要定期開展第三方調查評估,了解群眾對重點民生訴求解決是否滿意,客觀、真實反映群眾態(tài)度看法。
2. 2019年,大興區(qū)北臧村鎮(zhèn)羅奇營回遷房小區(qū)居民領取房產證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我有所應,民有所親。在政府與市民的雙向互動中,接訴即辦不斷凝聚起強大的治理合力,推動北京更加和諧宜居。
接訴即辦,關鍵是辦。辦得怎么樣,市民說了算。
考核是指揮棒,以服務群眾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中,響應率、問題解決率和群眾滿意率“三率”,成為“硬杠杠”,引導全市上下進一步形成眼睛向下、大抓基層的導向。
豐臺區(qū)盧溝橋街道曾是個有名的大街道,2019年時轄區(qū)范圍59.3平方公里、下轄37個社區(qū)。街道訴求處理一度“按下葫蘆起了瓢”,陷入“解決率低—滿意率低—反映率高”的怪圈,街道干部直呼“壓力山大”。
為了走出怪圈,街道動腦筋、想辦法,把現場會搬到“云”上,采取“線上吹哨、部門報到”。打破距離限制,效率翻了兩倍不止。時任盧溝橋街道辦事處主任、現任六里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巖說,社區(qū)干部少跑腿,街道與社區(qū)居民面對面,居民重點、難點訴求解決率高了,滿意率提升了。
程序辦結是手段,問題解決才是目的?!叭省敝?,解決率和滿意率被賦予更高權重,強化了解決問題的導向和群眾滿意的目標。
科學考評理順了互動治理的邏輯,優(yōu)化了基層治理的生態(tài),進一步轉變了干部的工作作風。黨員干部不僅從態(tài)度上實現“要我辦”到“我要辦”的轉變,也從坐在辦公室看“轉播”變?yōu)榈浆F場參與“直播”,直奔一線解決問題的工作作風愈益鮮明。
“有問題,找紅姐?!痹诤5韰^(qū)田村路街道阜石路第一社區(qū),居民一提起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陳雪紅,就豎大拇指。作為市民熱線訴求辦件人,陳雪紅“圍著群眾轉”,無論是白天裝修噪音擾民,還是晚上管道漏水、凌晨供暖不熱,居民的電話就是哨聲,群眾每有需求,她就直奔現場解決問題。
“社區(qū)書記熱線電話”演變成“居民心中的12345”。陳雪紅說,只要心里時刻裝著群眾,社區(qū)熱線就能成為市民熱線。
接訴即辦驅動之下,讓人民滿意成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緊要指標?!安块T圍著街道轉”“街道圍著社區(qū)轉”“社區(qū)圍著居民轉”成為工作常態(tài)。
接訴即辦還建立了“七有”“五性”監(jiān)測評價指標體系,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公正性、安全性和社會評價13個領域設置16項監(jiān)測指標,定期對各區(qū)進行綜合評價。
明確首接負責,每月向社會發(fā)布接訴即辦工作成績單,將接訴即辦工作情況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日??己?,市紀委監(jiān)委成立專門監(jiān)督檢查室專人負責接訴即辦專項監(jiān)督工作……全方位考核,督促責任落實,形成“動態(tài)排名,不進則退,你追我趕,整體提升”的工作局面,既注重責任主體全覆蓋,又突出重點難點;既整治不作為,又鼓勵主動作為,保證訴求有人辦、辦到底、辦得好。
東城區(qū)體育館路街道市民訴求處置中心主任王玉梅就坦言,按照“三率”排名,靠后就要被點名,“改革也倒逼我們不斷提高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走進房山區(qū)拱辰街道南廣陽城村,路上沒有垃圾,車輛停放有序,樓道里干凈得像客廳,電梯里沒有廣告……
治理成效源于不訴自辦的“廣陽經驗”——村里將村民群眾組織起來,探索出“協(xié)商民主、契約治村、不訴自辦”的基層治理路徑。
群眾的事商量著辦,大家的事人人參與。接訴即辦改革既強調政府做好普惠性、兜底性工作,又堅持運用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注重調動各方主體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堅持黨建引領,人心不斷凝聚。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依托12345熱線增設“六線一席”,全市7111個社區(qū)(村)黨組織、2074個臨時黨支部嚴防死守,市區(qū)兩級9.9萬名下沉干部編入社區(qū)團隊,240.8萬名共產黨員身先士卒,對疫情相關訴求優(yōu)先辦理、提級響應,涉疫訴求響應率始終保持100%,解決率、滿意率均在90%以上。依托接訴即辦,基層治理的平時機制迅速轉換為社區(qū)防控的戰(zhàn)時機制,交出了一份疫情防控的“北京答卷”。
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群眾從“站著看”到“跟著干”。3.9萬余名熱心居(村)民擔任“小巷管家”,履行“每日巡、經常訪、及時記、隨手做、實時報”職責,將問題發(fā)現在社區(qū)、化解在萌芽。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健全,通過居民議事廳、懇談會等,聽民聲匯民意集民智。
社會力量也成為接訴即辦的重要力量。圍繞群眾在市場監(jiān)督管理和消費領域的突出問題,北京市在重點企業(yè)建立起消費爭議快速和解綠色通道,在提高一般性消費糾紛解決效率的同時,倒逼企業(yè)加強自律,主動解決問題。
依托各級黨建工作協(xié)調委員會,黨組織上下貫通,社區(qū)黨建、單位黨建、行業(yè)黨建多方聯動的工作體系得以構建。物業(yè)管理、垃圾分類、小區(qū)停車、
“門前三包”等市民反映的基層治理難題均被納入議事范疇。西城區(qū)月壇街道通過黨建工作協(xié)調委員會,動員轄區(qū)內23家中央單位共享資源,參與轄區(qū)治理。其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內部餐廳為22個社區(qū)老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務,解決了社區(qū)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保障訴求。在基層治理中,黨的組織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各級黨組織已經成為接訴即辦的“主心骨”,黨員干部帶頭示范、市民群眾積極參與、各種力量同心同向的多元共治格局已經成型。
接訴即辦改革解決了一大批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但也留下不少共性的、疑難的“硬骨頭”。
堅持系統(tǒng)思維和問題導向,北京迎難而上,用“治理”解決普遍性問題,用“整治”解決突出問題,用“改革”破解民生難題,以點帶面、標本兼治。
“每月一題”工作機制應運而生。
第一個題目就瞄準燙手的山芋——房產證辦理難問題。這個題目是以市民訴求大數據為支撐“算”出來的。僅2020年,12345熱線就接到辦證難相關投訴8000余個。
辦證難,難就難在其涉及多部門、跨領域,還要在末端環(huán)節(jié)解決前期遺留問題,從項目立項、規(guī)劃許可到繳納稅費,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岔子,都會影響居民最終拿到“大紅本”。
市規(guī)劃自然資源委探索了“無錯優(yōu)先、尊重歷史、標本兼治”的治理路徑,2021年1月-11月,累計為16.8萬套房屋解決了辦證難題,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預付式消費退費難、小區(qū)充電樁安裝難……去年,市委市政府向12類主題27個市民反映的高頻問題發(fā)起攻堅戰(zhàn),以改革精神破難,用擔當“算”出優(yōu)解。
截至去年11月底,“每月一題”完成任務清單中的570項任務,占比94.52%,出臺政策法規(guī)105項,占比 90.52%。北京持續(xù)自我加壓,今年對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物業(yè)服務不規(guī)范等17個痛點難點強化攻關。
“哨音”匯集成民生大數據。接訴即辦改革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科技手段,推動12345熱線從接訴服務平臺向民生大數據平臺、城市治理平臺轉型升級。
摸索接訴規(guī)律,將接訴即辦端口前移,北京市針對城市在不同時期可能面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治未病”,實現未訴先辦。就拿冬季供暖問題來說,各區(qū)探索“冬病夏治”,提前對管道老舊、跑冒滴漏等問題進行針對性檢測改造。2020年正式供暖首日,相關投訴率同比下降58.7%;2020-2021年采暖季,北京供熱投訴同比下降13.22%。
定期匯總分析群眾訴求情況,還能“算”出民生痛點、治理堵點。北京市建立了統(tǒng)一的民意訴求數據庫,匯集入庫3400多萬件群眾反映記錄、240余萬條企業(yè)法人數據和7000多個社區(qū)(村)點位信息,群眾最不滿意的問題都包含在其中。不少基層干部反映,過去開展工作多憑經驗感覺,現在有了民意訴求數據,“心中有底、心中有數”。
為民服務是永恒課題,接訴即辦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首善樣本”,要始終緊扣“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深化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以心換心,“12345”這組跳躍于市民指尖的音符,必將為城市治理帶來更多和諧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