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寶琴
(聊城市婦幼保健院 山東 聊城 252000)
中晚期胃癌屬于常見的惡性腫瘤,是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最高的疾病,在全身癌瘤中居首位。超聲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診斷檢查方法,能夠有效的判斷胃癌情況,本文就對35例中晚期胃癌患者超聲診斷進行分析并與胃鏡結果、病理結果相對比。
臨床資料分析:所有患者資料來自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5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其中男性27名,女性8名,患者的年齡范圍38-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3歲。全部患者均通過胃鏡、手術及病理進行確診。
使用美國HP5500超聲診斷儀器,以3.0-10MHZ為探針頻率,檢查前禁食水8-12小時,在患者空腹時觀察胃的情況及周邊器官,檢查時飲用400-500ml,沿胃體表面和超聲切面,胃底、胃體、胃竇和十二指腸從賁門開始,全面進行掃描,通過胃的形態(tài),選擇不同角度、不同的切面。在胃壁損傷的范圍、局部浸潤深度、胃蠕動狀態(tài)、是否排出受阻、胃周圍臟器轉移及有無腹腔淋巴結腫大等方面,對胃內充盈和排空時是否有淋巴結腫大進行仔細檢查,并與胃鏡結果、手術結果及病理結果比較[1-2]。
3.1正常人胃音
飲前上腹橫切,胃部呈現(xiàn)圓或橢圓形,輪廓規(guī)整,中央強烈回聲,周圍回聲較低。在胃粘膜下層、肌層、粘膜下、肌層、漿膜層,可以清楚地顯示胃的正常五層結構。喝水之后,見明顯的液性的暗區(qū),測得胃壁的厚度在215mm,幽門處胃壁不超過6mm。粘液層、粘膜下層和漿膜層有明顯的回聲,粘膜肌層和漿膜層回聲較低[3]。
3.2胃瘤超聲圖像
飲水前胃部輪廓清晰,疾病位置胃壁明顯增厚,以5mm為標準,邊緣結構不清,不整齊,胃前和胃前、后、左、右壁薄、不對稱、不對稱、氣體在胃腔內強烈回聲偏心,多數(shù)表現(xiàn)為“假腎征”或“靶向性”[4]。喝水后,胃腔中出現(xiàn)較少的胃內容物,表現(xiàn)為強烈回聲,從胃底部到胃體部至幽門方向,病灶蠕動變弱甚至消失,當正常的組織消失,兩壁增厚的時候,這時就會引起胃腔狹窄,并伴有幽門梗阻現(xiàn)象,胃內物的排出受阻,但未完全阻塞的時候,胃內容物排出減緩,可見胃內容物返向蠕動。
3.3胃癌的超聲診斷標準:
(1)胃壁増厚或為腫塊狀;(2)蠕動波減弱或消失;(3)病變處內腔變窄,內膜不光滑,中心區(qū)位置偏移。(4)幽門狹窄吋胄腔擴張;可見血流信號充盈[5]。見圖1-2
圖1 胃癌的超聲圖像
圖2 胃癌的超聲圖像
3.4超聲結果
35例,胃壁增厚者22例,占63%,塊狀8例,分別為23%、5例潰瘍型、14%、4例位于胃底。胃體部病變4例,幽門竇部病變20例,胃底體病變3例,胃體竇病變4例,前壁病變18例,后壁7例,前、后壁上均有病變10例,肌層浸潤3例,漿膜層浸潤23例,漿膜層穿行9例。本組幽門阻塞22例,完全阻塞1例,無梗阻12例,肝轉移存在2例,胰腺受累存在2例,淋巴結轉移存在25例,其中肝胰腺轉移存在4例,無淋巴結腫大10例,其中35例位于胃底,胃體部病變4例,幽門竇病變20例,胃底體病變2例。胃竇部病變4例。
表1 聲像圖、胃鏡檢查病變部位的對比(N,%)
表格1可見,經(jīng)過超聲檢查病變位置與胃鏡診斷病變位置相一致,X2=0.067,p>0.05,診斷方法無差異。術中發(fā)現(xiàn):前全部患者依據(jù)國際抗癌聯(lián)組織在1988年發(fā)布的新PTUM分期,浸潤粘范膜下2例(T1),浸潤肌層2例(T2),達漿17例(T3),穿漿膜層14例(T4)。有淋巴結轉移27例,肝胰臟轉移2例,無淋巴結轉移8例。
表2 超聲、外科診斷病變浸潤深度的對比(N,%)
從表2中可看出超聲對粘膜和粘膜下病變的診斷為0,而對漿膜層和穿透性漿膜層的診斷不準確,說明超聲診斷與手術診斷有一定的缺陷,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P值<0.05存在顯著差異。結果:在35例患者中,超聲診斷有淋巴結轉移25例,臟器轉移4例,淋巴結轉移27例,器官轉移4例。所有病例中35例經(jīng)病理診斷為胃癌,與超聲診斷一致。
3.5 中晚期胃癌的超聲表現(xiàn)特點。
1.腫塊型:表現(xiàn)為局部性低回聲腫塊向胃內或胃外突出,表面不平整。病灶通常累及粘膜下層。漿膜侵犯少,周圍胃壁結構正常[6]。
2.潰瘍型:潰瘍較大,基底有局限性或彌散性低回聲,與正常組織的分界線不清楚,有胃旁淋巴結腫大。
3.浸潤型:胃壁呈低回聲彌散性不規(guī)則增厚,分層消失[7]。病灶累及一部分或全部胃,胃蠕動減弱或消失。在部分胃粘膜僅累及時,病變胃壁增厚,并向腔內凸出,胃腔變小,呈“鼠尾狀”狹窄。當全部或大部分胃壁累積時,胃腔變窄,胃壁變厚、僵硬,呈革袋胃。這種類型以胃竇部多見,易造成幽門阻塞,同時病變易深入到胃壁,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及遠處器官轉移。
胃鏡檢查是以往診斷胃癌的常用方法,伴隨著超聲技術的發(fā)展,以及超聲儀器的更新超聲檢查越來越普及。超聲診斷胃癌病灶與胃鏡檢查結果基本一致,針對于深層位置的病變,其診斷效果遠遠優(yōu)于胃鏡的診斷,超聲能夠對病變周圍的器官和淋巴結進行診斷[8-9]。 B超檢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其不能直接取病理組織,可能會降低診斷準確率。為彌補超聲診斷的缺陷,有報道稱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胃部腫瘤的活檢,從而彌補這一不足。然而,超聲對胃粘膜層和粘膜下層的腫瘤的診斷并不準確。在胃鏡下觀察到的小型胃癌(小于1cm)在超聲顯像下無法檢出(小于0.5cm),通過與已有文獻報道相比較,手術前利用超聲對病變周圍的組織和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診斷,判定其符合手術要求。漿膜層和穿透性漿膜層的診斷尚不準確,超聲還有一定的間距,其原因是多方面引起的,其中包括人為因素[10-11]。由于病人自身情況、機械性能等原因,診斷錯誤也需要超聲醫(yī)師不斷改進,提高診斷水平,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診斷,對于延長病人生命有重要意義,它不僅簡單、有效、便宜,臨床醫(yī)生和病人都能認識到無疼痛和直觀的優(yōu)點,并且能明確病變的部位、范圍和浸潤深度,當鄰近器官被破壞時,有無淋巴結轉移,是其他檢查無法替代的,結合其他方法,可以使診斷方法更加完善,它能更全面、客觀地提供臨床資料,作為臨床制定治療方案的有效參考[12-13]。
中晚期胃癌的臨床診斷主要依賴于胃鏡和X線鋇餐檢查,兩者都有很高的診斷價值,但也有局限性,因為只能看見粘膜層病變,因此很難評估病變的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及鄰近器官受累情況。由于超聲儀器性能的不斷提高以及檢測手段的改進,現(xiàn)階段胃癌應用超聲已經(jīng)普及,準確率達97%,本組準確率為95.7%。不但可以確定病變的位置以及病變的情況,特別是對浸潤深度、臨近器官和周邊的淋巴轉移情況的判斷,可以彌補胃鏡、X線檢查的不足[14]。
本研究認為,中晚期胃癌的超聲特征對本組患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最常見的是胃壁局限性增厚,伴有不均勻的低回聲,胃壁厚度>16mm可確診;形態(tài)不規(guī)則;胃壁分層不清。胃癌浸潤深度時,若僅侵犯一、二層線狀回聲,則第三層粘膜下層強反射層的持續(xù)完整,三個強烈回聲沒有被破壞,屬于早期胃癌;第三個強烈回聲被破壞,提示胃癌侵犯粘膜下層可能是進展期胃癌,病變位置胃蠕動變弱或小時。胃體賁門部病變多伴隨逆蠕動及幽門梗阻,疾病內血液具備較高的頻譜,阻力指數(shù)為0.5~0.7,胃左動脈體現(xiàn)為增粗;胃旁淋巴腫大或相鄰器官有轉移灶,侵害腹膜后表現(xiàn)為粟粒樣癌轉移,特別是高頻率探頭探察肝表層小的轉移灶,更有益于疾病診斷和醫(yī)治;盆骨有少量積液[15]。
超聲波是一種較好的胃鏡前檢查診斷胃癌的方法,特別是對于年老、年幼兒童等不適合作胃鏡檢查的病人,有很大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