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衛(wèi)燦 賴依菲
(1.長江大學(xué) 人文與新媒體學(xué)院,湖北 荊州 434023;2.荊州文物保護(hù)中心,湖北 荊州 434020)
近年來,敦煌變文的研究層出不窮,主要側(cè)重于字詞校釋、社會文化、寫卷特色等方面,而關(guān)于敦煌變文中“臺舉”一詞的專項研究論文卻相對較少。縱觀學(xué)界,姜亮夫在《昭通方言疏證》中將昭語“擡舉”視為由“提撕”一詞音變而來,義稍有變。[2](P98)程湘清整理隋唐五代漢語時,強(qiáng)調(diào)“擡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意思是看重某人而加以提拔,在變文中則是照料、養(yǎng)育的意思。[3](P27)前人的相關(guān)研究多為零散的分析,關(guān)于“臺舉”在《敦煌變文集》中的字形轉(zhuǎn)變、詞義理據(jù)、語音特色等沒有進(jìn)行系統(tǒng)詳盡的研究。因此,本文希望從歷史的角度分析“臺舉”的發(fā)展與演變,找尋“臺”“檯”和“擡”三者淵源,同時,深入探討敦煌變文中“臺舉”一詞的語音、詞義以及各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挖掘詞義背后的得義理據(jù)。
對比“臺”字最初的記載,“檯”與“擡”出現(xiàn)時期相對較晚。從來源上對古今字進(jìn)行判定,可認(rèn)為今字產(chǎn)生的原由有二:一是詞義的引申,一是用字的假借。古字“臺”因詞義的引申而產(chǎn)生新義,為減輕其負(fù)擔(dān),在使用的過程中另造“擡”“檯”二字來表示其部分引申義。“臺”的本義為高且平的建筑物,后引申出多個義項,根據(jù)《康熙字典》的記載,“臺”的引申義多達(dá)24個?!皺叀焙汀皵E”增加意符“木”“手”成為“臺”的后起分化字,分別承擔(dān)表示“草木名”和“持”的引申義?!额惼穂9](P201)《字匯》(2)參見梅士倩、梅士杰《字匯》刻本,萬歷四十三年,第502頁?!稄V韻》(3)參見張士俊《廣韻》宋刻本,萬歷四十五年,第99頁。均將“檯”釋為“木名”?!队衿逢P(guān)于“擡”的解釋為:“擡,動振也?!盵10](P122)《經(jīng)籍籑詁》載:“擡,舉振謂之。”(4)參見阮元《經(jīng)籍籑詁》,揚州阮氏瑯?gòu)窒绅^刊本,嘉慶三年,第1494頁?!蹲謪R》:“擡,音臺,擡舉?!?5)參見梅士倩、梅士杰《字匯》刻本,萬歷四十三年,第419頁。如古籍記載中所見,“擡”在古漢語使用中有兩個義項,即“動”和“舉”。以上情況可知,“檯”“擡”均為“臺”之今字,然而同“檯”相比,“擡”字出現(xiàn)時期較早。究其原因,“臺”字引申義的使用需求、頻率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表達(dá)“支、舉”義的需求更大,使用頻率更高;而用以表達(dá)特定“木名”的引申義需求較小、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因此,“擡”較“檯”而言,出現(xiàn)時間早。
具體到出土文獻(xiàn)敦煌變文以及《敦煌變文集》中的《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篇,第一篇收錄表照料、撫養(yǎng)義的“臺舉”與第二篇所錄“檯舉”寫法不同,通過分析認(rèn)為第二篇“咽苦吐甘檯舉得”[1](P697)中的“檯”應(yīng)為“擡”的通假字?!皺叀迸c“擡”均隸《集韻》堂來切,音同,故“檯”可通作“擡”,并基于二者均為“臺”的今字,詞義之間的聯(lián)系也十分緊密。兩者音義上的聯(lián)系,前人早已注意到?!豆糯鷿h語通假字大字典》明確指出“檯”通“擡”,并引用《元典章·戶部八·匿稅》的相關(guān)記載:“江西行省據(jù)申在城商稅務(wù)拿獲屠戶王六、劉三杠(扛)檯活豬不從瑞陽門弔引投稅事,將各人依例議斷外,今后如遇諸人呈告匿稅貨物,取問明白。”[11](P471)句中清晰標(biāo)識出“杠”通“扛”,“扛擡”謂共同用手或肩膀搬運物品的動作行為,具有整體連貫性,由此可類推出“檯”也可通“擡”。張涌泉在《敦煌經(jīng)部文獻(xiàn)合集》小學(xué)類訓(xùn)詁之屬中也表示“檯”通作“擡”。[12](P3636)《國朝典故》卷之一百九《后鑒錄·下》云:“將錢寧原寄放素金擡盞四副,金廂寶石擡盞八副,縧環(huán)二十二副?!盵13](P2217)又云:“宸濠又因彼時見任兵部尚書在官陸完曾任江西按察使,往來交厚,亦令涂欽等將金檯盞一副重十兩,段四疋饋送,央伊扶持?!盵13](P2223)上下文相同的表達(dá),寫法卻不盡相同,上文作“金擡盞”,而下文作“金檯盞”。
敦煌變文即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民間藝術(shù)故事的底本。變文得名與佛家所謂變相有關(guān),用圖繪表現(xiàn)的佛教故事為變相,用文字表現(xiàn)的佛教故事即為變文。從時間和內(nèi)容兩個角度判斷,《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第二篇所錄“檯”為“擡”的通假字,而非“臺”之通假,原因在于“臺”“檯”二者的通假情況在古籍文獻(xiàn)中屈指可數(shù),并且出現(xiàn)的時間較晚,譬如清孫承澤《春明夢佘錄》曰:“降而觀于浮圖之址。問僧此寺所創(chuàng)始,不能言也。僧指其南廢丘隆然而峙者曰:‘此遼之蕭太后妝臺也?!盵14](P1243)清《繆荃孫全集·詩文》藝風(fēng)堂文集卷二《遼故宮考》載:“《西河詩話》云:‘遼后梳妝檯,址在太液池東小山上,一名瓊花島,即今白塔寺址是也。’”[15](P54)又如《劉申叔遺書補遺》嘉興商民罷市案語:“中六月十三日,鄉(xiāng)民將鼎隆號柜(臺倒)[檯搗]毀,該號因以閉門?!盵16](P1216)
綜上,“臺”“擡”和“檯”三者的關(guān)系為:“臺”字最早出現(xiàn),在使用過程中,本義逐漸引申出多個義項,新造的“擡”“檯”先后承擔(dān)“持、舉”和“木名”的引申義,因此,“擡”和“檯”均為“臺”的今字;具體到《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篇中,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獻(xiàn)記載,“檯”同時又為“擡”的通假字。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序言中表示,“字面生澀而義晦”與“字面普通而義別者”的特殊語辭皆屬俗語詞探討之列 。[17](P1)尹戴忠在《訓(xùn)詁學(xué)教程》中認(rèn)為,俗語詞為魏晉六朝以后具有特殊義訓(xùn)的古代口頭語詞。[18](P115)《敦煌變文集》所錄“臺舉”一詞具有口語性、地域性、時代性的特點,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擡舉”。蔣禮鴻先后出版的《敦煌變文釋義通釋》和《敦煌文獻(xiàn)語言詞典》明確指出,《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中的“臺舉”即為“擡舉”,將二詞解釋為對子女的照料、撫養(yǎng)。
“臺舉”和“擡舉”作照顧、撫養(yǎng)之義,早在唐五代已有所見,后世多為沿用。《敦煌雜錄》:“臺舉近三年,血成白乳與兒食?!盵19](P204)《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二引《玉堂閑話》:“明早,復(fù)展日而至,主人亦曰:‘與都知擡舉驢子?!盵19](P204)白居易《霓裳羽衣歌》:“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妍媸優(yōu)劣寧相遠(yuǎn),大都在人擡舉。李娟張態(tài)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盵20](P265)金元雜劇里“擡舉”同樣多作撫養(yǎng)義講,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五,大石調(diào)感皇恩曲:“張君瑞病懨懨擔(dān)帶不去,說不得凄涼,覷不得恓楚。骨消肉盡,只有那筋脈皮膚,又沒個親熱的人擡舉?!盵21](P199)元白樸《裴少俊墻頭馬上》第四折:“你看我的面皮,我替你擡舉的兩個孩兒偌大也,你認(rèn)了俺者?!盵22](P31)元關(guān)漢卿《哭存孝》第二折:“阿媽,你孩兒多虧了阿媽擡舉成人,封妻生子,今日怎生著我改了姓?”[23](P410)元紀(jì)君祥《冤報冤趙氏孤兒》第一折:“天也可憐,喜的韓厥將軍把住府門,他須是我老相公擡舉來的。”[24](P125)以上情況充分說明:“臺舉”“擡舉”作照顧、撫養(yǎng)義講時,多出現(xiàn)于雜錄、閑話、雜記、雜劇的文本當(dāng)中,證實其應(yīng)當(dāng)為俗語詞。
 ̄“臺”與“擡”作為一組古今字,可視“臺舉”與“擡舉”為一詞?!稘h語大詞典》關(guān)于“擡舉”條有五個義項,分別為:1.高舉;舉起。2.振作。3.獎掖;提拔。4.扶持;照料。5.培育。[25](P934)下面具體分項論說。
第一,高舉;舉起。唐羅隱《春風(fēng)》詩:“但是秕糠微細(xì)物,等閑擡舉到青云?!盵26](P379)唐元稹《酬樂天赴江州路上見寄三首·高荷》:“亭亭自擡舉,鼎鼎難藏擪?!盵27](P142)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卷四:“四生圓:治血風(fēng)骨節(jié)疼痛,擡舉臂不起,行履不得,并渾身麻痹。”[28](P83)元馬致遠(yuǎn)《任風(fēng)子》第二折:“我到那里一只手揪住系腰,一只手揝住道服,把那廝輕輕擡舉,滴溜撲攛下街衢。”[29](P491)
第二,振作。唐劉禹錫《酬鄭州權(quán)舍人見寄二十韻》云:“鎩翮方擡舉,危根易損傷?!盵30](P641)宋楊萬里《謝張功父送牡丹》詩:“擡舉精神微雨過,留連消息嫩寒生?!盵31](P482)
第三,獎掖;提拔。宋辛棄疾《好事近·花月賞心天》:“花月賞心天,擡舉多情詩客?!薄都谲幵~編年箋注》云此“擡舉”猶言“賞識”也。[32](P637)元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四折:“自幼供奉內(nèi)宮,蒙主上擡舉,加為六宮提督太監(jiān)?!盵33](P83)元張國賓《薛仁貴榮歸故里》第一折“薛仁貴云:‘量小將有甚功勞,感蒙監(jiān)軍大人這般擡舉。’”[34](P942)《水滸傳》第二回:“忽一日,與高俅道:‘朕欲要擡舉你,但有邊功方可升遷。先教樞密院與你入名,只是做隨駕遷轉(zhuǎn)的人。’后來沒半年之間,直擡舉高俅做到殿帥府太尉職事。”[35](P510)
第四,扶持;照料。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六引張師錫《老兒》詩曰:“擡舉衣頻換,扶持藥屢煎?!盵36](P1052)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老千戶云:‘孩兒,想從小間俺兩口兒怎生擡舉你來?!盵34](P1124)元楊景賢雜劇《西游記》第十四折:“行者云:‘你父母好善么?’裴女唱:‘俺爺平生好善常存性,俺娘從小看經(jīng)不出音。擡舉得我如花錦,今日豬生狗活,兔擾狐侵?!盵37](P85)《包龍圖智賺合同文字》第二折:“我擡舉你十五年了,孩兒也,俺雖無三年養(yǎng)育之苦,卻也有十五年擡舉之恩?!盵38](P21)元高明《琵琶記·蔡公逼試》:“去到長安,那里無人擡舉他,流落教化?!盵39](P29)
第五,培育。宋陶谷《清異錄·百花》卷二:“百花門擡舉牡丹法:常以九月取角屑、硫磺,碾如面,拌細(xì)土……至開時,大如碗面?!盵36](P1052)
“舉”解釋為“興起”?!秶Z·晉語五》載:“嬴謂其妻曰:‘吾求君子久矣,今乃得之?!e而從之,陽子道與之語,及山而還。”韋昭注:“舉,起也?!盵41](P261)《伍子胥變文》:“江水淼漫波濤舉,連天沸或淺或深?!盵42](P133)此處“舉”的“興起”義,促使“擡舉”引申出“振作”義。
“舉”當(dāng)“選拔”義講。《墨子·尚賢下》稱:“昔伊尹為莘氏女師仆,使為庖人,湯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盵43](P42)《商君書·修權(quán)》:“論賢舉能而傳焉,非疏父子親越人也,明于治亂之道也?!盵44](P131)《國語·周語下》:“唯能厘舉嘉義,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表f昭注曰:“舉,用也?!盵41](P66)《呂氏春秋·分職》:“夫春也,魯國之匹夫也,而我舉之,夫民未有見焉,今將令民以此見之?!备哒T注:“舉,用也?!盵45](P596)“擡舉”的本義“高舉、舉起”中“舉”解釋為“選拔”,那么,加上表示“向上”義的“高”時,最初的“高舉、舉起”義便引申出“選拔提升”,即“提拔”。
“舉”亦具有“哺養(yǎng)”義?!妒酚洝っ蠂L君列傳》:“初,田嬰有子四十余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淠父`舉生之?!碧扑抉R貞索隱:“上‘舉’謂初誕而舉之,下‘舉’謂浴而乳之。”[46](P1769)三國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云:“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鼻鍙堄窆茸ⅲ骸芭e,養(yǎng)育而長之也。言生男多死邊城,不如不舉,生女尚可在家,則當(dāng)以脯為哺,竭力舉之也,城下多骸骨頂‘生男’句證明之?!盵47](P215)由于“擡”本身就含有“共舉、舉起”的意思,因此,當(dāng)“擡舉”中的“舉”解釋為哺育、養(yǎng)育時,“擡舉”一詞也便有了“撫養(yǎng)”義。如果對人的“哺育”為“撫養(yǎng)”,那么對植物的“哺育”可理解為“培育”,這也是“擡舉”其“培育”義的由來?!芭_舉”的“臺”作動詞,具有表示“持、握”的用法,同時,“臺”在常與“舉”連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詞義逐漸淡化而依附于“舉”,“舉”作“哺育”義使用時,“臺舉”自然有了“扶持、照料”的義項。由此可見,“擡舉”本義為“高舉、舉起”,其中“舉”字是詞義衍化的起點,是其他各義項的派生源頭,在“擡舉”的整個詞義系統(tǒng)當(dāng)中,本義“高舉、舉起”具有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
綜上,“擡舉”的詞義為高舉、舉起,振作,獎掖、提拔,扶持、照料,培養(yǎng)。其中各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為:高舉、舉起作為“擡舉”的本義,振作義、提拔義、扶持義均由本義引申衍化而來,由于照料對象的擴(kuò)展,“擡舉”扶持義同時又引申出培育義。
敦煌變文佛經(jīng)音義所代表的語音體系總體應(yīng)屬于長安語音系統(tǒng),其中包含了部分代表中原雅言的《廣韻》《切韻》語音屬性,作為敦煌出土的文獻(xiàn),其不可避免打上了西北音的烙印。[48](P127)從“臺舉”的“臺”字反切聲母韻部入手,結(jié)合敦煌佛經(jīng),探尋西北方音的特征。
“臺”字的上古音歸之部,《廣韻》:“徒哀切?!?7)參見張士俊《廣韻》宋刻本,萬歷四十五年,第99頁?!都崱罚骸疤脕砬小!盵49](P113)劉沅注《禮記》卷三《檀弓上》云:“臺音胡?!盵50](P45)通過對比“臺”和“壺”的小篆字形,可以推斷出“臺”音同“胡”,皆因“臺”與“壺”字形相涉而訛,即“臺”字為“壺”字之形訛。在分析“臺”之反切時,這一情況不加以考慮?!顿Y治通鑒》卷十三“大臣乃請立悼武王長子酈侯臺為呂王?!盵51](P293)蘇林曰:“臺,音胞胎之胎?!盵51](P293)唐顏師古注《漢書·地理志第八下》:“臺音胎?!盵52](P2733)又據(jù)《廣韻》記載:“胎,土來切?!?8)參見張士俊《廣韻》宋刻本,萬歷四十五年,第100頁。李善注《文選·典引》引《漢書音義》:“韋昭曰:古文‘臺’為‘嗣’?!盵53](P1003)李賢注《后漢書·班固傳》曰:“前書曰:‘舜讓于德,不臺?!袅x曰:‘臺,讀曰嗣’。”[53](P1003)據(jù)此可知,《漢書》本是“臺”字,而《漢書音義》以古文“嗣”字解之?!墩f文解字注》:“嗣,諸侯嗣國也。從冊口。司聲。祥吏切?!盵6](P153)《類篇》:“嗣,祥吏切?!盵9](P78)根據(jù)古籍記載,特將“臺”字其反切及反切上下字所屬之聲母韻部整理出來,如表1所示。
表1 “臺”字其反切及反切上下字所屬之聲母韻部
上述例子中,反切上字的聲母分別為定母、透母、邪母,反切下字的韻攝分別為蟹攝、遇攝、止攝。其中符合唐五代西北方音演變特征:定母字與透母字混用、遇攝字與止攝字混用等,這些特征與中古時期漢語語音的脈絡(luò)相輔相成?!芭_,徒哀切?!狈辞猩献帧巴健毕刀赣鰯z模韻字,聲母屬于定母;而“胎,土來切”。反切上字“土”系透母遇攝姥韻字,聲母屬于透母?!疤ァ币浴芭_”為其聲符,“臺”“胎”二者讀音相同,此為舌頭音定母字與透母字混用的例證?!洞呵镒笫蟼鳌は骞哪辍罚骸拔分缋做??!薄夺屛摹罚骸蚌疽嘧麟??!盵40](P791)《春秋谷梁傳·隱公九年》云:“電,霆也。”《春秋谷梁傳注疏》曰:“電,即雷之光。霆者,雷靂之別名,有霆必有電,故《傳》云:‘電,霆也?!盵54](P1508)其中,“電”屬于定母字,而“霆”為透母字。
《漢書音義》曰:“臺,讀曰嗣”[53](P1003)“嗣,祥吏切。”[6](P153)反切下字“吏”系來母止攝之韻,韻攝屬止攝。由此可見,在西北方音中具有遇攝字與止攝字混用的特征。《后周廣順三年龍章祐、祐定兄弟出典土地契》:“今將父祖口分地兩畦子,共二畝中半,(只)質(zhì)典已蓮畔人押衙羅思朝?!盵55](P116)按北圖馀字《辛巳年何通子典兒契》:“洪池鄉(xiāng)百姓何通子,伏緣家中常虧物用,經(jīng)求無地,獲設(shè)謀機(jī),遂將腹中男善宗,只(質(zhì))典與押牙。”[56](P291)又《趙僧子典兒契》:“今有腹中男茍子,只質(zhì)典與親家賢者李千定?!盵57](P263)這三篇中,“已”字和“與”字出現(xiàn)混用現(xiàn)象,其中,“已”在《廣韻》中屬于以母止攝之韻,“與”字屬于以母遇攝魚韻。唐鐘離權(quán)《題長安酒肆壁三絕句》:“得道高僧不與逢,幾時歸去愿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盵58](P6332)劉銘恕錄文徑改為“易”,這里的“與”和“易”分別屬于遇攝和止攝,《廣韻》中“易”屬以母止攝支韻?!妒鞯隆罚骸胺狼锶?,住征邊,耶娘魂魄衣先?!盵59](P22)句中“衣”字在底本中和北圖諸抄本皆作“於”,《敦煌變文·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或在都,差鎮(zhèn)戍,三載防邊受辛苦,兒於萬里母先於,終日憂愁淚如雨?!盵1](P690)《十空贊》:“西施一笑值千金,潘安尚總歸於土?!盵60](P1133)“衣”和“於”在敦煌方音中也出現(xiàn)混用,“衣”字屬于影母止攝微韻,“於”字屬于影母遇攝魚韻。
綜上所述,《敦煌變文集》俗語詞“臺舉”的詞義為照料、撫養(yǎng),整理“臺”字的發(fā)展脈絡(luò)和詞義引申,“臺”的本義為高且平的建筑物,后引申出多個義項,新造的“檯”和“擡”分別承擔(dān)其部分引申義,因此,“檯”與“擡”為“臺”的今字?!陡改付髦亟?jīng)講經(jīng)文》第一篇的“臺舉”與第二篇的“檯舉”寫法不同,分析得出第二篇的“檯”又為第一篇“臺”的通假字。關(guān)于“臺舉”撫養(yǎng)義的得義理據(jù)探究,分別對“臺”字和“舉”字進(jìn)行辨析,“臺”包含持、握義以及“高”的語義特征;“舉”字由雙手向上托物的本義引申出興起、選拔、哺育等義,“臺”與“舉”合在一起便有了高舉、提拔、撫養(yǎng)、振作等詞義,撫養(yǎng)由于照料對象的擴(kuò)展而又引申出培育義。由于俗語詞“臺舉”見于敦煌變文中,作為敦煌出土的文獻(xiàn)打上西北音的烙印,即定母字與透母字相互混用、遇攝字與止攝字相互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