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嵐熙
1726年6月,孟德斯鳩邁向了漫游歐洲和復歸書齋之路
去法國波爾多旅游的人,不會錯過“孟德斯鳩城堡”。這座城堡真名為拉布雷德城堡(Chateau de la Brède),是大哲學家孟德斯鳩的家。他正是在這里寫出了曠世巨著《論法的精神》。拉布雷德城堡始建于1306年,帶有與傳統(tǒng)城堡不同的多邊形圍墻和半圓形窗欞,至今仍完好地矗立于波爾多南郊。只是曾經(jīng)將其與外界連接起來的三座吊橋如今已改成一座固定的木橋。
拉布雷德城堡建在一片約150公頃的樹林里,自1951年起被法國列為國家歷史遺產(chǎn)。生活在這里的孟德斯鳩不僅是一位啟蒙思想家,還是一位務實靈活的司法工作者。他曾出任律師、法庭顧問,甚至當過法院庭長。這里要講的是他就讀于波爾多大學法律系和就職于波爾多高等法院的故事。
1705年到1708年,孟德斯鳩在波爾多大學法律系就讀。在此之前,他就讀于朱伊公學。1705年9月14日,孟德斯鳩離開朱伊返回波爾多。在此后的十余年中,他先在波爾多大學攻讀法律,接著去巴黎實習,為他早已確定的法官職業(yè)積累必備的知識。
波爾多大學法律系創(chuàng)立于1441年,設在一座陳舊的建筑中。當孟德斯鳩入學時,幾經(jīng)動遷的校園僅有200平方米左右。不過,這里每年僅有不到80名的學生,這面積倒正合適。據(jù)孟德斯鳩回憶,當時的大門正朝向鮑特巴斯街,門楣上裝飾著波爾多城的徽章。進門穿過院子,便來到常年開著五扇窗戶的大教室。當時的課程安排得很緊密,8點至11點為第一堂課,13點至16點半為第二堂課。之前,波爾多大學法律系的教學質量不高,自1441年創(chuàng)立以來,始終沒有多大名氣,難以與圖魯茲大學和普瓦提埃大學相比。
后來,路易十四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有關法律的敕令,其中1679年頒布的圣日耳曼-昂-萊敕令(被稱為“四月敕令”)要求“凡有助于為未來的司法官員提供完善教育的科目,絕對不應忽略”,并規(guī)定任命專門的教師,在向公眾開放的課程中,“講授法國的法律原則”。為執(zhí)行四月敕令,波爾多大學于1679年11月14日印發(fā)了“一些用以繼續(xù)和重設教會法和民法教學的文件”,這些文件構成了法律系的章程。
當時在該系任教的有四位教授,按規(guī)定應在每年11月27日開課,講授教會法和民法,直到翌年7月22日。除節(jié)日和星期六,每天都上課和實習,“教授們先用一個小時讓學生們做聽寫或向他們作講解,然后至少用半個小時讓學生們復述或討論。他們提出一些法律中的疑難點,讓學生們提問和作出判斷。此外,學生們還應盡可能地對印發(fā)的論文作類似練習;即使是一年級學生,也做這類練習”。文件還規(guī)定了:“每位教授均應在全年的授課中,講授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的前三卷,第四卷則由教會法教授講授。”
經(jīng)過三年學習,孟德斯鳩于1708年7月29日取得法學畢業(yè)證書,8月12日取得學士學位,兩天后便可去波爾多高等法院就職。但是,他的學業(yè)是在不佳的條件下完成的。無論如何,孟德斯鳩得以畢業(yè),準備踏上執(zhí)業(yè)之路。
在這個過程中,孟德斯鳩的伯父讓-巴蒂斯特對他影響很大。作為波爾多高等法院的庭長,這位伯父從自己的職業(yè)經(jīng)歷中,深知不同法系彼此不同和相互交錯的復雜性。他在接收來自波爾多大學法律系的年輕推事們時,比誰都更清楚他們大學教學中的缺陷。況且1708年剛滿19歲的孟德斯鳩,其實尚未達到能在波爾多高等法院擔任推事的年齡,即使把國王對于高等法院成員的子弟在任職年齡上的放寬規(guī)定考慮在內,他依然過于年輕。
對于波爾多高等法院的未來推事來說,在獲得理論知識之后,學習的最佳途徑莫過于司法實踐。所以,讓-巴蒂斯特沒費多少口舌,就說服了他的弟弟,把孟德斯鳩送去巴黎,跟隨一位司法官員進行實習。通過對巴黎高等法院和首都其他司法機構審判程序的觀察,他得以在這位司法官員的指導下, 逐漸熟悉業(yè)務。
另一位對孟德斯鳩影響較大的“貴人”,是曾在朱伊公學教過孟德斯鳩的安德里歐教士。1707年,他在拉布雷德城堡小住一段時間后,著手為他的學生孟德斯鳩在巴黎尋找一位能接受他的律師。人們不知道安德里歐教士物色的這位作為孟德斯鳩指導教師的律師的姓名,不過,從1709年到1713年,初次在首都度過的這段日子,對于孟德斯鳩的司法職業(yè)培訓和后來的法官生涯,肯定產(chǎn)生了良好的影響。
在巴黎,孟德斯鳩留下了一部法律學習筆記,共6冊,題名為《法律篇》。這部學習筆記始于1711年,終于1721年5月或更晚一些。這些筆記幾乎全部是他的親筆?!斗善酚啥喾N筆記組成,有趣的是,其中有不少是法庭旁聽的記錄。孟德斯鳩不滿足于閱讀和摘評法學書籍,他還旁聽訴訟,并做詳盡的筆記,或許還當場做了速記。
從這部內容多樣、冊數(shù)很多的筆記中,我們看到了孟德斯鳩從青年時代起是如何工作的。他向內行和專家請教,閱讀他感興趣的佳作,隨手做些筆記,把聽到的和讀到的精彩內容都記下來。他一生始終堅持這樣做,不露形跡地從對話者的言談中汲取有益的部分,然后立即記錄下來,積累了許多筆記。
返回波爾多后,孟德斯鳩獲得了一大筆遺產(chǎn),并準備開始法律工作。法官職位要求任職者通過法律考試。孟德斯鳩的法律系畢業(yè)證書幫助他免試過關。1713年3月22日,他在波爾多高等法院宣誓就職。這個高等法院是在路易十一治下于1462年建立的。共分為五個法庭,分別是大法庭、輪轉法庭(即刑事法庭,因為審判成員由大法庭和調查庭推事輪流擔任而名為“輪轉法庭”)、訴訟審理庭和兩個調查庭。起初,他被分派到第二調查庭。次年,他被派往刑事法庭,擔任重罪的判決工作。由于與他先后到職的另外幾位推事大多只是掛名收俸,孟德斯鳩經(jīng)常要兼顧兩個法庭。最多時一周參加六次審判。第三年,他被任命為監(jiān)獄特派員,還承擔起巡查監(jiān)獄、受理獄訟的工作。1716年,時任刑庭庭長的伯父讓-巴蒂斯特去世,孟德斯鳩當上了庭長。
但是,根據(jù)當時的法官任職規(guī)定,年齡未滿四十、任職未逾十載的法官不得擔任庭長。時年僅27歲的孟德斯鳩通過當年在巴黎結識的朋友,向國王提出了特別申請,希望能夠免除這項年齡限制,先“獲得庭長的榮譽職務,再于四十歲時正式承擔這項工作”。這項申請很快得到了批復:孟德斯鳩在四十歲之前,不得管理法庭事務和主持庭審,不得被稱為“閣下”,不得獲得相應的年俸——除此之外,他將享有一切庭長的職權和榮譽。于是,這位年僅27歲的法官穿上了高等法官的猩紅色法袍,披上馬海毛的大氅和帶白鼬皮飾帶的披肩,手持方形帽,成為該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庭長。
升上庭長之位后,孟德斯鳩從未停止觀察和反思,他于1725年11月11日發(fā)表過一篇名為《審判與執(zhí)法應以公平為準繩》的演說。這篇演說對當時的司法體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演說稿甫一印出,立即被搶購一空再付重印。在這篇演說中,孟德斯鳩對于法庭上的律師、檢察官和法官都進行了不留情面的質疑。
身為高等法院的核心人物,孟德斯鳩庭長在這一刻似乎回到了理性和啟蒙的自己。在反思的同時,孟德斯鳩也下定了決心離開這一體制。1726年6月,孟德斯鳩邁向了漫游歐洲和復歸書齋之路。1731年,他回到了拉布雷德城堡,并在這里相繼寫出了《羅馬盛衰原因論》和《論法的精神》。他非常沉醉于鄉(xiāng)間生活,他曾說:“空氣、葡萄、加龍河畔的葡萄酒以及加斯科尼方言的笑話,這些都是治療憂郁的良藥。”當然,還是盛產(chǎn)啟蒙思想的良藥。至今,在這個古堡所產(chǎn)生的哲學財富,仍然惠及法國乃至更廣闊世界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