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媛,羅建梅#,米晶晶
榆林市第二醫(yī)院1藥學科,2藥學部,陜西 榆林 719000
原發(fā)性肝癌是全球最為常見的腫瘤之一,患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大多數(shù)患者檢查時已經(jīng)處于中晚期[1],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chǎn)生重大影響,因此,臨床工作者一直都在研究更加完善的肝癌治療方案。索拉非尼是一個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具有雙重抗腫瘤作用,但臨床上單獨使用此藥物對患者病情控制并不理想。替吉奧是氟尿嘧啶衍生物,對多種實體腫瘤均有效,且不良反應均可耐受,可抑制胸苷合成酶的活性。紫杉醇主要通過殺死、抑制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抗腫瘤的作用[2]。靶向藥物與化療藥物聯(lián)合應用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基于此,本研究比較紫杉醇和替吉奧分別與索拉非尼聯(lián)合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療效及對預后的影響,旨在為臨床診療中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榆林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病歷資料。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病理檢查確診為原發(fā)性肝癌[3];②非過敏體質;③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臟器功能障礙;②既往有肝臟手術史;③合并精神類疾病。根據(jù)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125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A組(n=62,替吉奧聯(lián)合索拉非尼)和B組(n=63,紫杉醇聯(lián)合索拉非尼)。A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30例;年齡43~76歲,平均(58.12±3.58)歲;腫瘤直徑3~8 cm,平均(5.21±0.58)cm;臨床分期:Ⅰ~Ⅱ期38例,Ⅲ~Ⅳ期24例;病理分型:肝細胞性肝癌45例,膽管細胞性肝癌17例。B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33例;年齡 45~78歲,平均(59.12±3.98)歲;腫瘤直徑 2~7 cm,平均(5.31±0.56)cm;臨床分期:Ⅰ~Ⅱ期37例,Ⅲ~Ⅳ期26例;病理分型:肝細胞性肝癌49例,膽管細胞性肝癌14例。兩組患者各臨床特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A組患者給予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聯(lián)合替吉奧治療: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口服,每次400 mg,每天2次;替吉奧口服,每次40 mg,每天2次;連續(xù)用藥兩周后停藥1周,3周為一個療程,連續(xù)用藥3個月后觀察藥物療效。
B組患者給予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聯(lián)合紫杉醇治療:紫杉醇靜脈輸注50 mg/m2,之后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起始劑量每次400 mg,每天2次,再次使用紫杉醇前1天停止使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30天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1 療效 參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4]對療效進行評價:完全緩解(CR),病灶完全消失,并無新的病灶出現(xiàn),且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PR),病灶與治療前比較,最大徑減少≥30%,且維持4周以上;病情穩(wěn)定(SD),病灶與治療前比較,最大徑減少<30%;疾病進展(PD),病灶與治療前比較,最大徑增加或者出現(xiàn)新的病灶??傆行?(CR+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 隨訪 治療后對兩組患者進行2年電話、微信、QQ、回院復查等方式的隨訪,截至2021年5月或患者死亡。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是指從治療開始到因腫瘤死亡的時間,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是指從確診至患者死亡或者末次隨訪的時間。
1.3.3 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患者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傷、無力、手足皮膚反應情況[5]。
1.3.4 生活質量 采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評價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生活技能、治療滿意情況4個維度,總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佳[6]。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及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患者總有效率為55.56%(35/63),高于A組患者的33.87%(21/6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941,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n(%)]*
治療期間,B組患者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傷、乏力、手足皮膚反應發(fā)生率均低于A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
隨訪結果顯示,B組患者生存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PFS、OS均明顯長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圖1、表3)
圖1 A組(n=62)與B組(n=63)原發(fā)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曲線
表3 兩組患者PFS及OS的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PFS及OS的比較(±s)
組別A組(n=6 2)B組(n=6 3)t值P值6.3 2±0.5 1 8.9 8±1.4 2 1 2.4 3 8<0.0 1 1 4.5 1±2.3 5 1 8.2 5±2.1 4 8.2 2 7<0.0 1 P F S(月)O S(月)
治療前,兩組患者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B組患者SF-36評分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的比較(±s)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的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A組(n=6 2)B組(n=6 3)t值P值6 6.3 5±6.3 2 6 6.2 4±6.0 2 0.0 9 9 0.9 2 0 7 1.5 2±7.2 5*8 6.4 6±9.2 8*9.9 9 3<0.0 1治療前治療后
飲酒史、膳食纖維、環(huán)境因素等均是引起肝癌的因素。肝癌是富于血管的實體瘤,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等均參與新生血管生成,從而參與肝癌的發(fā)生與擴散。索拉非尼是一種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已經(jīng)成為肝癌治療的一線藥物。其主要機制是能夠影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等,抑制下游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腫瘤細胞擴散,改善患者預后,但索拉非尼只能抑制腫瘤細胞而非殺滅腫瘤細胞,所以臨床單獨使用效果不佳。這就促使臨床對能殺死肝癌細胞的藥物(如紫杉醇、替吉奧)分別聯(lián)合索拉非尼的療效情況進行探索。
替吉奧的成分主要包括替加氟、吉美嘧啶、奧替拉西鉀等,其主要機制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分裂,抑制腫瘤細胞DNA形成,從而達到抗腫瘤效果。李培培等[7]對單獨使用索拉非尼與索拉非尼和替吉奧聯(lián)合使用治療肝癌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索拉非尼聯(lián)合替吉奧可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減少不良反應。紫杉醇的主要機制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分裂,從而使腫瘤細胞死亡。張娟等[8]研究表明,紫杉醇聯(lián)合索拉非尼可以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加速腫瘤死亡。本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A組,這與張娟等[8]報道基本相符,但本研究中B組數(shù)據(jù)稍高于上述報道,推測原因可能與醫(yī)療水平上升、納入樣本量有關。此外,腫瘤化療藥物在機體中難以代謝,會對機體產(chǎn)生一定的不良反應[9-10]。Poynard等[11]報道,化療藥物聯(lián)合使用具有增強療效、減輕不良反應的優(yōu)勢,實際上在后續(xù)進行靶向治療時,可提高靶向藥物靶向性,改善肝癌患者的PFS和OS。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高于B組,同時B組患者PFS、OS均明顯長于A組,進一步證實紫杉醇聯(lián)合索拉非尼治療肝癌可改善長期預后,與相關研究報道結果一致[12-15]。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SF-36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B組患者SF-36評分高于A組,表明紫杉醇聯(lián)合索拉非尼治療原發(fā)性肝癌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紫杉醇聯(lián)合索拉非尼治療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可提高總有效率,減少不良反應,在改善預后及提高生活質量中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