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周洋
(江蘇省宿遷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江蘇 宿遷 223800)
阿特拉津(莠去津)作為一種常見的除草劑,屬于三嗪類,表現(xiàn)出良好的除草效果,且藥劑成本較低,得到廣泛應用。2017年,世衛(wèi)組織在癌癥研究中整理出了致癌物清單,其中阿特拉津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阿特拉津半衰期長,在土壤中產(chǎn)生積聚不容易被分解,容易造成水體污染,人體飲用后會對身體產(chǎn)生傷害,也存在導致癌癥疾病發(fā)生的風險,屬于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種類清單內的一種[2]。甲萘威(西維因)作為一種殺蟲劑,屬于氨基甲酸脂類的化學物質,該物質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但是在生活環(huán)境下存在較高的毒性與致癌特性[3]。因此,為了保障飲用水源安全,對水中阿特拉津與甲萘威含量的檢測工作十分重要。目前,地表水標準中,對其測定采用不同的方法分開進行,容易操作繁瑣,造成試劑浪費。
從當前的檢測技術發(fā)展情況來看,常見的方法包括氣相色譜法[4]、質譜法[5]、液相色譜法[7]、液相色譜-質譜法以及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8]等等。但是對這些方法的運用,大體都是利用氣質聯(lián)用或者液質連用的方式實現(xiàn)檢測目標。另外,這些方法都對實驗儀器具有較高的要求,檢測成本也比較高,因此并未得到全面推廣。在本項目的研究中,會對取樣的飲用水進行二次處理,將其定容到1 mL后開展檢測實驗,對水樣的處理過程具有較高的靈敏度,而且二氯甲烷萃取以及氮吹富集方法都比較穩(wěn)定,操作具有便捷性。該方法應用于飲用水源地中阿特拉津和甲萘威的測定,效果令人滿意。
液相色譜儀選用參數(shù)為250 mm×4.6 mm,5 μm的XDB-C18型色譜柱,同時配備快速濃縮儀。
選用100 μg/mL濃度的甲萘威標準溶液和100 μg/mL濃度的阿特拉津標準溶液進行實驗;甲醇和二氯甲烷選擇色譜級,無水硫酸鈉、氯化鈉,分析純;自制高純水樣本。
逐級稀釋,配制出溶液的標準濃度。實際操作中,將100 μg/mL濃度的甲萘威標準溶液和100 μg/mL濃度的阿特拉津標準溶液稀釋成20 μg/mL標準混合液,并攪勻靜置。隨后,通過甲醇將兩種標準使用液稀釋到不同濃度。本次實驗設置7個濃度點(0、0.02、0.2、0.4、0.6、1.0、2.0)μg/mL,最后結合實驗儀器的優(yōu)化標準對樣本進行檢測,以兩種標準溶液峰面積確定濃度,并繪制標準曲線。
使用測量儀器取100 mL水樣,將其靜止在分液漏斗內,在漏斗內加入5 g的NaCl,將混合液充分攪拌,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添加10 mL的二氯甲烷,最后將漏斗放置在振蕩儀器中完成5分鐘的萃取振蕩,最后對萃取后的溶液進行靜置,保證其達到充分分層的目的。利用無水硫酸鈉對有機相進行除水處理,隨后將其引入濃縮瓶,在樣品中添加10 mL二氯甲烷,隨后通過上述步驟完成重復萃取。萃取后,經(jīng)過氮吹濃縮儀器將溶液濃縮至干燥狀態(tài),利用甲醇測定1 mL混合均勻,隨后經(jīng)過0.45 μm的濾膜進行過濾。
色譜柱選用4.6 mm×200 mm,5 μm反向柱;流動相為甲醇和水比例為70∶30;流速為 0.5 mL/min;進樣量:10.0 μL。
本次飲用水源地檢測實驗對三種有機萃取農(nóng)藥試劑進行實驗,分別探討對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含量萃取效果,并開展樣品回收率實驗,采取三次重復測定方法,保證實驗準確度,回收率見表1。實驗成果表明,二氯甲烷對甲萘威及阿特拉津回收率測定效果最佳,故本次實驗采取二氯甲烷為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萃取試劑。
表1 4種萃取試劑的回收率
實驗采用1.0 μg/mL濃度的甲萘威和阿特拉津混合液,保證甲醇與水的比例為70∶30,利用液相色譜儀進行分析,如圖1。從圖中可以看出,樣品中的甲萘威與阿特拉津具有兩個峰,分離后不存在拖尾現(xiàn)象,基線較為平穩(wěn)。
圖1 甲萘威和阿特拉津色譜圖
在波長分析中,實驗選擇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對樣本中1.0 μg/mL的標準液進行掃描,最終實驗結果為220 nm處甲萘威與阿特拉津吸收峰最強,因此選擇波長220 nm作為測定波長。
設置甲醇與水的比例以及乙腈與水的比例均為70∶30,以此為流動相開展分離試驗。在流動相實驗中發(fā)現(xiàn),甲醇和乙腈都具有良好的分離效果,但是由于乙腈具有高毒性,成本也比較高,因此,甲醇表現(xiàn)出了最佳的應用優(yōu)勢,可以達到分離快和柱壓低的效果。利用甲醇進行分離試驗時,應設置不同的體積比開展對比實驗,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當甲醇和水的體積比設置在70∶30時,實現(xiàn)完全分離,逐漸降低甲醇體積比例,峰形逐漸變寬,影響后續(xù)實驗分析,因此甲醇和水的比例為70∶30效果最佳。
圖2 不同體積比甲醇-水流動相實驗甲醇-水(V/V)1~3:80∶20、70∶30、60∶40
實驗選擇濃度1.0 μg/mL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甲醇和水的混合比例為70∶30時,對不同相流速開展分離試驗,見圖3。當流速不斷增加,分離效果逐漸下降;當流速處于0.5 mL/min,兩種化合物將達到完全分離的效果。對不同色譜柱的柱溫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受溫度影響較小,采取30 ℃為宜。
圖3 不同流動相流速下實驗流速(mL/min)1~3:1.0、0.8、0.4
當所有條件都符合要求的情況下,選用逐級稀釋法配置不同濃度的混合液,結合本次實驗選定的檢測方式,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得知,當兩種化合物處于完全分離的情況下,峰面積以及濃度呈線性關系。最終實驗成果表明:當處于0~2.0μg/mL范圍內,峰面積和濃度的線性關系最佳,甲萘威曲線方程為y=358.1x+4.1,相關系數(shù)r=0.9999;阿特拉津曲線方程為y=159.3x+2.1,相關系數(shù)為r=0.9999。實驗對濃度為0.2μg/L甲萘威及阿特拉津連續(xù)平行測定7次,取測定值標準偏差(SD)的3倍作為方法檢出限,甲萘威和阿特拉津檢出限分別為0.05 μg/L和0.15 μg/L。
圖4 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線性方程
當所有條件都符合檢測要求時,可取100 mL水樣,將其中添加濃度為0.1、0.5、1.0 μg/mL的標準甲萘威和阿特拉津混合液,結合本次實驗選定的檢測方式對水樣進行萃取—除水—濃縮—凈化—定容,然后對三種濃度分別開展6次測定,并計算水樣回收率和相對標準偏差。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回收率分別為92.3%~103%、95.4%~105%,相對標準偏差(RSD,n=6)分別為2.3%~5.6%、3.2%~5.3%,如表2。采取這種檢測方式可以提高檢測精度和準確度,在飲用水源地的甲萘威和阿特拉津檢測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
表2 精密度和準確度試驗(n=6)
當所有條件都符合檢測要求,利用宿遷駱馬湖飲用水源水樣,進行萃取、濃縮、定容后進行測定,同時進行加標回收率實驗,結果見表3。結果發(fā)現(xiàn)飲用水源地3個水樣均未檢出甲萘威及阿特拉津。通過分析1.0 μg/mL的加標實際水樣,發(fā)現(xiàn)水樣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回收率較好,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回收率分別為91.1%~101%和 92.3%~104%,這表明該方法可用于檢測飲用水源地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滿足要求。
表3 種實際水樣分析及加標回收率
通過優(yōu)化色譜工作條件,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譜二極管陣列檢測器(DAD)同時測定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方法。甲萘威曲線方程為y=358.1x+4.1,相關系數(shù)r=0.9999,檢出限分為0.05 μg/L;阿特拉津曲線方程為y=159.3x+2.1,相關系數(shù)為r=0.9999,檢出限分為0.15 μg/L,優(yōu)于《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檢驗方法 有機物指標》(GB/T5750.8-2006)中要求[9]。該方法穩(wěn)定性好,操作簡單,靈敏度高,滿足地表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的測定。將建立的方法應用于飲用水源地水樣的測定,結果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