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嬌, 劉洪, 王立升
(廣西大學 醫(yī)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4)
近些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質基礎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健康、醫(yī)療、保健方面的意識在不斷提高,對藥物的需求及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藥物發(fā)展史中,合成類化學藥因其療效迅速、效果顯著而被廣泛使用,但其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存在治標不治本、毒副作用明顯、容易產生耐藥性等問題,不得不讓人們再次把目光投向傳統(tǒng)的天然藥物。
菥蓂(ThlaspiarvenseL.)是雙子葉植物十字花科菥蓂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大薺、遏藍菜、蘇敗醬、苦芥子等,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具有藥用價值。藏醫(yī)常用來清肺熱、腎熱、健胃,據民間記載菥蓂還具有清肝、明目、利尿等作用,可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炎和腎炎。
菥蓂是一種傳統(tǒng)的藥用植物,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而黃酮類化合物又具有抗炎[1-3]、抗氧化[4]、降血糖血脂[5]、保護心腦血管[6-7]及抗癌[8]等活性。國內對菥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化學成分的研究上。龐賽等[9]發(fā)現并鑒定出了菥蓂中的異牡荊苷;潘正等[10]在菥蓂全草中分離出香葉木素、新橙皮苷、異牡荊苷、蒙花苷、2,5-二羥基吲哚、棕櫚酸、十三酸等11種化合物;程麗媛等[11]通過RP-HPLC同時測定了菥蓂藥材中的7種黃酮苷的含量;成日青等[12]先用石油醚將菥蓂脫脂,后加入體積分數為70%乙醇加熱回流提取,測得總黃酮含量為5.26 mg/g;除此之外,菥蓂中還有少部分微量元素,涂杰等[13]通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化學形態(tài)分析流程研究了菥蓂籽中的31種微量元素,其中Fe的含量最為豐富。在國外的報道中,主要是將菥蓂作為一種冬季油料作物,因其可以在常規(guī)商品作物之間的淡季種植,對土地的應性良好并且菥蓂籽的產量十分可觀,籽粒含油量較高,菥蓂籽在歐洲和美國已經成為較有吸引力的非食用油料種子作物[14],但是菥蓂籽油的氧化穩(wěn)定性還有待提高[15]。
本研究旨在對菥蓂進行全草提取,通過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及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腫脹模型考察菥蓂水提浸膏、70%乙醇提取浸膏、水提醇沉浸膏的抗炎活性,初步篩選菥蓂有效抗炎部位,并在此基礎上確定給藥劑量與抗炎活性的量效關系。
菥蓂干燥地上全草(廣西花紅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無水乙醇(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醋酸地塞米松(浙江仙居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阿司匹林腸溶片(沈陽奧吉娜藥業(yè)有限公司);對二甲苯(鄭州阿爾法化工有限公司);角叉菜膠(Sigma公司)。
SPF級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體質量18~22 g,由長沙市天勤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實驗動物適用許可證:SCXK(湘)2014-0011;動物飼料由北京科澳協(xié)力飼料有限公司提供。
FA1104B型電子分析天平(上海越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ZK-82B型干燥箱(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HH-S2型數顯恒溫水浴鍋(金壇市醫(yī)療儀器廠);RE-2000型旋轉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
將菥蓂植物的全草研磨成粉末,分別準確稱取500 g菥蓂粉,根據料液比為1∶10,加入提取溶劑(去離子水或體積分數為70%乙醇),置于水浴鍋中加熱回流提取3 h。提取完畢后,經紗布、硅藻土和濾紙過濾,保留濾液,將濾渣重新放回圓底燒瓶并重復提取2次。后2次提取料液比為1∶8,加熱回流提取2 h。合并3次濾液,用旋轉蒸發(fā)儀濃縮至100 mL后置于水浴鍋上加熱除去溶劑,分別得到水提取浸膏62.3 g,體積分數為70%乙醇提取浸膏59.6 g;取32.8 g水提取浸膏,加入適量體積分數為70%的乙醇充分溶解,置于4 ℃下靜置24 h后,過濾濃縮,置于水浴鍋上除去溶劑得到水提醇沉浸膏25.6 g。
取體質量為18~22 g昆明小鼠,每組10只,雌雄各半。組別分別為空白對照組、地塞米松組、阿司匹林組、各受試藥組。適應性喂養(yǎng)7 d后開始灌胃給藥, 空白對照組給予10 mL/kg去離子水,其余各組按表1所示給藥劑量,每天灌胃1次,連續(xù)給藥5 d,末次給藥1 h后脫頸椎處死,用9 mm打孔器在左右耳相同部位打下耳片,精確稱重。計算腫脹度及腫脹抑制率[16]。
動物分組及給藥方法同2.2,末次給藥1 h之后,在小鼠右足足趾皮下注射50 μL質量分數為1%角叉菜膠,3 h后脫頸椎處死,沿小鼠雙足踝關節(jié)相同部位剪下雙足,精確稱重。計算腫脹度及腫脹抑制率[16]。
空白對照組、陽性對照組和給藥組的耳廓腫脹度及抑制率、足趾腫脹度及抑制率見表1。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實驗中,與空白組相比,阿司匹林促進了小鼠耳廓腫脹度,地塞米松、水提取浸膏、醇提取浸膏和水提醇沉浸膏則顯著地抑制小鼠的耳廓腫脹的程度(P<0.05或P<0.01),對小鼠耳廓腫脹的抑制情況從強到弱依次為地塞米松、水提取浸膏、醇提取浸膏、水提醇沉浸膏;在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腫脹實驗中,與空白組相比,菥蓂的乙醇提取浸膏和水提醇沉浸膏則無明顯抑制足腫脹的作用,地塞米松、阿司匹林和水提取浸膏對抑制足腫脹均有效果(P<0.05或P<0.01),但是水提取浸膏對足腫脹的抑制程度小于地塞米松和阿司匹林。
表1 3種提取物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及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腫脹的影響
為了確定菥蓂水提取浸膏給藥劑量與耳腫脹抑制率的關系,實驗重復2次,結果見表2。與空白對照組相比,菥蓂水提取浸膏給藥劑量為400 mg/kg時,對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的抑制效果最佳,平均耳廓腫脹抑制率為55%。
表2 不同受試藥及劑量對小鼠耳腫脹的影響
炎癥是一種十分常見又復雜的病理過程,它是機體對刺激的一種防御反應,具體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而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模型及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腫脹模型是常見的急性炎癥模型,常用于評價天然產物抗炎活性[17],主要表現為誘發(fā)組胺、激肽等炎癥介質釋放,引起皮膚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癥細胞浸潤,組織腫脹,造成耳廓及足跖急性滲出性炎癥水腫,并具有成本低、時間短和分級客觀的特點[18-20]。本研究通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模型及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腫脹模型,研究了菥蓂對急性炎癥的抗炎作用,確定了菥蓂水提浸膏為抗炎有效部位,并且當給藥濃度為400 mg/kg時,對小鼠耳腫脹抑制效果最佳,為菥蓂的合理開發(fā)與利用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