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申報》為基礎的陽澄湖大閘蟹與近代上海文化考察研究

2022-09-21 03:34:18曄,寧波*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22年17期
關鍵詞:陽澄湖河蟹申報

陳 曄,寧 波*

(1.上海海洋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上海 201306 2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河蟹(中華絨螯蟹的俗稱,有的文獻中也稱螃蟹)是中餐美味,自古以來頗受中國民眾,尤其是文人墨客喜愛,贏得不少雅名:傅肱叫它橫行介士,揚雄稱其郭索,葛洪名它無腸公子,現(xiàn)代人則稱呼大閘蟹,此外河蟹還有“含黃伯與夾舌蟲”“江湖之使”“介秋衡”等別名。

河蟹的學名是中華絨螯蟹,又俗稱湖蟹、大閘蟹等,被譽為“乃天下一大美食也”。河蟹“美如玉珧之柱,鮮如牡蠣之房,脆比西施之舌,肥勝右軍之脂”,自古以來贊美河蟹的詩篇延續(xù)不絕,如唐朝皮日休的《詠蟹》、宋朝蘇軾的《一蟹不如一蟹》、元代李祁的《訊蟹說》、明代王世貞的《題蟹》、清代李漁的《蟹賦》、曹雪芹的《螃蟹詠》等。宋朝吳江太尉徐自道《游廬山得蟹》中一句“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已成為詠蟹名句,廣為傳播。

河蟹家族中,以陽澄湖蟹最負盛名。陽澄湖蟹的蟹苗很大部分來自上海崇明島。河蟹是一種洄游生物。長江品系的野生河蟹,一般在崇明島附近的長江入??诜庇?,幼體溯江而上,到太湖、淀山湖、陽澄湖等長成,待性成熟后再回到長江口產(chǎn)卵孵化。河蟹人工育苗技術突破以后,養(yǎng)殖戶直接從育苗場購買幼蟹養(yǎng)殖。陽澄湖蟹產(chǎn)在陽澄湖,出名卻在上海。正如越劇雖誕生于20 世紀初的浙江嵊州農(nóng)村,卻是在上海都市環(huán)境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陽澄湖蟹雖長成于蘇州陽澄湖,但得益于近代上海文化。鑒于此,筆者從《申報》入手,考察陽澄湖蟹的品牌發(fā)生過程,對了解陽澄湖蟹的品牌由來與發(fā)展具有參考價值,對于品牌發(fā)展與市場互動關系的研究具有一定啟發(fā)意義。

1 文獻回顧

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蟹文化研究及上海文化研究。我國蟹文化豐厚深遠,宋代高似孫的《蟹略》、宋代傅眩的《蟹譜》、清朝孫之馬的《晴川蟹錄》《后錄》《續(xù)錄》等都是研究蟹文化的專著。朱希祥對我國蟹文化進行分類,認為蟹文化包括蟹鄉(xiāng)文化、蟹食文化、蟹詠文化3個層面。2007年,錢倉水的《說蟹》出版,被譽為我國首部較系統(tǒng)地介紹“蟹文化史”的專著。2007年,王武、成永旭、李應森3位教授組成的上海水產(chǎn)大學河蟹課題組在《水產(chǎn)科技情報》連續(xù)發(fā)表6篇論文,對河蟹養(yǎng)殖以及河蟹文化進行較系統(tǒng)詳盡介紹。鄒國華、劉新中編寫《陽澄湖蟹志》,對陽澄湖地區(qū)河蟹發(fā)展歷史進行歸納和總結。陳曄、寧波等對上海崇明地區(qū)大閘蟹的養(yǎng)殖和歷史文化情況進行研究。

上海學已成為“顯學”,關于上海文化研究的研究層出不窮。陳旭麓的《說“海派”》,對海派形成的過程、特征、影響及其與上海城市的關系,進行開拓性的研究。熊月之的《海派散論》分析海派特點與移民社會的關系,不同時期海派內(nèi)涵與上海城市形象及民族主義的聯(lián)系。陳伯海的《上海文化通史》和李太成的《上海文化藝術志》對從古代至近代,上海地區(qū)存在過的各種文化活動及文化現(xiàn)象進行介紹。蘇智良的《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態(tài)》對近代上海出現(xiàn)新的文化形態(tài)進行闡釋。張穎的《海派文化概覽》對上海話、上海建筑、海派文學等的特征進行概括。張仲禮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的第七章對海派文化的起源、流變、內(nèi)涵、定義等進行深入的討論。

以往研究關于蟹及陽澄湖蟹的研究僅關注其本身發(fā)展,而未從更大視野將其與市場聯(lián)系,因此該研究具有一定開拓性。此外,以《申報》資料為基礎,將定性研究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具有創(chuàng)新性。

2 我國蟹文化的起源

魯迅有2段關于蟹的著名話語,其中1個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也一定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以后人就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應當極端感謝”;另1個是關于許仙與白娘娘的傳說,魯迅在《論雷鋒塔的倒掉》寫道:“秋高稻熟時節(jié),吳越間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紅之后,無論取哪一只,揭開背殼來,里面就有黃,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鮮紅的子。先將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個圓錐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著錐底切下,取出,翻轉,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變成一個羅漢模樣的東西,有頭臉,身子,是坐著的,我們那里的小孩子都稱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難的法海?!眳窃郊船F(xiàn)在的江蘇和浙江地區(qū),魯迅的這段內(nèi)容表明江浙地區(qū)有食蟹的風俗。

蘇州民間中有關于巴解的傳說:相傳在大禹治水時期,陽澄湖邊的陸地還剛形成,大禹手下有位督工叫巴解,帶領人們到湖邊疏浚道河,湖里有一種橫蟲,形狀碩大,八爪兩螯,夾人吐沫,橫行無忌,稱作“夾人蟲”,為防止“夾人蟲”侵襲,在駐地開深溝,待“夾人蟲”大批進入溝中后,用沸水燙。燙死的“夾人蟲”散發(fā)一股獨特香味,巴解拿起來嘗試,味道極佳。從此,“夾人蟲”成為人間美味。因巴解“鎮(zhèn)壓”這種“夾人蟲”,人們將其改稱為蟹。

傳說一般是上古的歷史。巴解吃蟹的傳說產(chǎn)生于蘇州地區(qū),據(jù)此可以推斷,我國蟹文化就應該產(chǎn)生于該地區(qū)。蘇州地區(qū)雖是中國蟹文化發(fā)祥之地,但是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蘇州陽澄湖蟹并非我國最著名的大閘蟹。地處蘇皖兩省古丹陽大澤的花津蟹是歷史最悠久的大閘蟹品種之一,早在唐代已頗為著名。李白晚年在當涂時期,創(chuàng)作過不少詠蟹的詩句,贊美的就是花津蟹。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花津蟹進入全盛時期。清代花津蟹成為貢品,乾隆皇帝封其為“御之蟹”。 除花津蟹外,白洋淀的勝芳蟹從元朝開始逐漸聞名。明朝中后葉,伴隨蘇州經(jīng)濟發(fā)展,陽澄湖蟹名聲逐步增大,至清朝中后葉,尤其上海開埠后,陽澄湖蟹的名氣大增,逐步蓋過前2種名蟹。

3 《申報》中的蟹文化

《申報》原名《申江新報》,是近代中國發(fā)行時間最久、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報紙,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創(chuàng)刊,1949年5月27日???,前后總計經(jīng)營77年,共出版27 000余期,出版時間之長、影響之廣泛,被稱為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百科全書”。

《申報》關于蟹的記載情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近代我國蟹文化的發(fā)展狀況。以“蟹”為關鍵詞,對《申報》進行檢索,發(fā)現(xiàn)從1872至1948年,“蟹”字總共出現(xiàn)7 530次。1910年前后,“蟹”字大量出現(xiàn),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蟹”字出現(xiàn)數(shù)量大幅減少(圖1)。由此可知,晚清時期“蟹”文化還處于萌芽時期,進入民國后“蟹”文化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使“蟹”文化發(fā)展受到重創(chuàng)。

注:資料來源于《申報》數(shù)據(jù)庫 Note: Data were from the database of Shenbo News圖1 《申報》“蟹”字出現(xiàn)的情況Fig.1 The occurrence situation of crab in Shenbo News

陽澄湖位于江蘇省南部,是太湖下游湖群之一,蘇州市東北,南北長17 km,東西最大寬度8 km,面積117 km,蓄水量3.7億m。明代著名畫家沈周在《其晚歸陽城湖漫興》 詩中,寫有“陽澄不可唾”,世人遂將其改稱陽澄湖。人們通常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對事物進行命名,事物的名稱某種程度反映當時人們對其認識,人們對某事物的認識越全面越深刻,其名稱也越細致。其實,國人很早就認識到陽澄湖蟹的美味,1848年(清道光28年)沈藻采編的《元和唯亭志》記載:河蟹“出陽澄湖者最大,殼青、腳紅,名金爪蟹,重斤許,味最腴”,由于是地方志,影響面不大,故對陽澄湖蟹的推廣作用有限?!渡陥蟆肥状纬霈F(xiàn)“陽澄湖蟹”最早的記錄,是在1920年11月19日《申報》第11版的《刊登青年會消息兩則》:“青年會交際科以現(xiàn)值菊花盛放之時,因訂于本星期六〔即二十號〕晚六時半,在該會童子部餐堂,大開菊宴,四圍陳列名菊數(shù)百盆,并由陽澄湖選購大蟹,佐以名肴……”。從這則報道可知,陽澄湖地區(qū)的蟹冠以“陽澄湖蟹”之名是在1920年前后。這也是陽澄湖蟹品牌初步確立之際。

4 陽澄湖蟹與上海

陽澄湖盛產(chǎn)清水大閘蟹,個大體重,青背白肚,金毛黃爪,蟹黃肥厚,肉質(zhì)白嫩,滋味鮮美而享譽海內(nèi)外。章太炎的夫人湯國梨女士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詩句:“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她把人們對陽澄湖蟹的喜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發(fā)展成為集航運、外貿(mào)、金融、工業(yè)、信息中心為一體的多功能經(jīng)濟中心。正如越劇誕生于20 世紀初的浙江嵊州農(nóng)村,卻在上海都市環(huán)境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清朝中后葉,陽澄湖蟹的名聲逐步蓋過花津蟹和勝芳蟹,亦得益于近代上海文化。

《申報》中有不少關于贊美陽澄湖蟹的記載,例如1925年11月1日《申報》第13版,絜廬在《詞蟹法》中寫道:“水國秋深,葓花已老,無腸公子,堪薦盤餐,蟹之種類頗多,蚌蝤〔俗名槍蟹〕產(chǎn)于海中,蟚蜞產(chǎn)庝湖田,而市上所售之大炸蟹,以產(chǎn)于蘇州之陽澄湖為第一?!鄧L購陽澄湖大蟹十余只,蓄諸缸中,缸中注水少許,再罄蛋白蛋黃七枚,攬之使勻,侗蟹此缸中,閱一晝夜,烹而食之,則蟹膏蟹黃蟹油等物,尤覺鮮美無比,而蟹肉亦益為肥美可口矣。”

1933年10月25日《申報》第16版有篇近千字的文章,對蟹的種類、解的形態(tài)、蟹的食法等,進行十分詳盡介紹,在介紹蟹的種類時特別指出:“湖蟹以陽澄湖蟹,最稱佳品,那種蟹,爪上的毛,閃閃似金,能夠在紅木臺上爬行,所以呌做金爪陽澄蟹。”

1934年9月17日《申報》14版的1篇專欄,指出“蘇州的陽澄湖,是產(chǎn)蟹著名的”:“蟹是秋季當令的美味,與松江之鱸,一般的名馳江南。在蓼紅蘆白的湖畔,郭索橫行,快人朵頤。蘇州的陽澄湖,是產(chǎn)蟹著名的。那種蟹,爪上的毛,黃黃的透著金光,爪力很足,能夠在廣漆臺上豎著橫行,所以呌金爪陽澄。祗可惜今年亢旱為災,陽澄湖也干涸不少,當然要應響蟹的產(chǎn)量了。蟹除了搗姜瀝醋,蒸食大嚼外,和著麫粉煮食,或出著蟹肉。”

1945年6月25日《申報》第2版的《常熟見聞 物產(chǎn)富饒》,對陽澄湖蟹進行十分詳細介紹:“ 本邑可耕之田共計一百七十余萬畝,其中水田占一百十萬畝。故農(nóng)產(chǎn)物以來為大宗,年產(chǎn)二百二十萬石以上,東北鄉(xiāng)沙地則盛產(chǎn)棉花,棉田四萬五千余畝,年產(chǎn)八萬余擔,其中以產(chǎn)于常陰沙者為最佳,西鄉(xiāng)一帶,略有蠶桑之利,年出約四十余萬斤。近江多潮蕩,故水產(chǎn)極豐饒,人民有專恃網(wǎng)罟為生計者甚眾。陽澄湖之蟹,黃衣蕩之菱藕均為特產(chǎn)?!?/p>

上海是陽澄湖蟹的主要銷售地,上海市場支持陽澄湖蟹的發(fā)展。1924年8月26日《申報》第8版,釧影的《海上蜃樓》《第九回》講到去蘇州昆山,吃陽澄湖蟹的故事:“這蟹的出產(chǎn)地距離上海相近的,可也有不少地方卻以和昆山相近的陽澄湖為最佳,其肉甘美,和別處不同?!?/p>

1931年9月6日《申報》第21版,鄭逸梅的《清道人畫以換蟹》講到上海人專門去陽澄湖,品嘗大閘蟹的故事,“乃特赴蘇購陽澄湖金毛團臍蟹三大筐貽之”?!皽下勅?。近有曾李同門曾會之組織。并擬刋布曾李兩先生之作品。以便流傳。洵屬一大佳事。偶憶清道人嗜蟹成癖。有李百蟹之號。時道人局處海上。秋風勁。紫蟹初肥。欲快朵頤??嘤谀覞o已。乃繪蟹百小幅。聊以解饞。蟹均染墨為之。不加色澤。然韻味酣足。神來之筆也,且加跋語。頗雋趣。被其友馮秋白所覩。大為賞識。乃特赴蘇購陽澄湖金毛團臍蟹三大筐貽之。用以換畫。清道人得蟹欣然。竟割愛與以百幅,秋白遂榜其書室曰百蟹齋。以示珍異。聞秋白于去歲浮海而東赴臺灣。以營商業(yè)。此百蟹圖未知曾挾往異域否。否則大可謀假之以付鋟也。清道人固以書名者。畫不過以余緒為之耳。曩歲心漢閣主人。與故書畫名宿翁印若先生。于吳中護龍街某骨董肆見有清道人一聊。印若亟稱精品。心漢主人乃以五金易之。聨為七言句。高步正齊韓魏國。奇文何異蔡中郎”。

1934年11月3日《申報》第16版,刊登顏波光的《蟹的種種》寫到,最好的陽澄湖蟹都運至上海,在蘇州反而吃不到真正的陽澄湖蟹:“光陰過得真快,一眨眨眼又到了丹楓染脂,黃菊破綻的時候。一般騷人詞客,又要及時行樂,對菊持鰲,秋老蟹肥,正是應時第一美味。

記得在蘇州供職的時候,因為陽澄湖鰲,久已膾炙人口,每晚必命茶役購兩只,一快朵頤。但總不能買到金爪黃毛的,相傳陽澄湖蟹,比較其它產(chǎn)處有異,金爪黃毛,放在金漆桌上,懸腹疾爬,足部有力。

朋友告訴我,真正陽澄湖蟹,就是蘇州人也吃不到的。它們都運銷上海了,我暗暗的嘆上海人口腹不淺?!?/p>

1936年10月22日《申報》第9版,《陽澄湖蟹亦豐年》中寫到陽澄湖的大閘蟹,運銷至上海,南京,蘇州。其中有一處值得關注,南京為當時國民政府首都,但書寫順序時,上海卻在其之前,由此可見,上海對陽澄湖蟹產(chǎn)業(yè)的重要性?!皡强h深秋名產(chǎn)陽澄湖大蟹、產(chǎn)地為湘城區(qū)與唯亭區(qū)、往年的產(chǎn)二千擔左右、以運銷上海南京蘇州為大宗、今秋陽澄蟹出產(chǎn)特涌、據(jù)陽澄湖中專捕湖蟹之二百余艘漁船上人言、今年至少可獲三千擔、現(xiàn)在產(chǎn)地大號湖蟹每擔市價為四十元、次則三十五元至三十元。”

1938年10月17日《申報》第11版,刊登的葷菜價格表,中就有陽澄湖蟹一欄,而且使用鮮蟹(指陽澄湖),說明陽澄湖蟹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在上海水產(chǎn)市場上銷售。“(葷菜) 鮮豬肉每元二觔、鮮雞每觔八角、鮮鴨每觔自一元八角起至一元三四角、鮮蟹(指陽澄湖)大者每只八角、小者二三角不等、鮮魚鮮蝦、不易多見、即有少數(shù)魚販、亦奇貨可居、每條三寸長之鯽魚、竟售大洋三角、而咸肉咸魚之類、比較戰(zhàn)前更售價加倍。(素菜)靑菜每觔六分、白菜六七分、菠菜一角二分、草頭(即金花菜)一角二分、韮菜五分、薺菜一角三四分、黃荳芽六分、綠荳芽五分、發(fā)芽荳六分、黃瓜每條二三分、冬瓜每觔七八分、秦芹每五分堿菜每觔一角分?!?/p>

1948年11月21日《申報》的第6版,刊登陳詒先的《酒話》有吃陽澄湖蟹的內(nèi)容。當時的上海文人將去陽澄湖吃河蟹,作為一種休閑方式:“日前有蘇州友人來函,約去看天平紅葉,吃陽澄湖蟹,余以蘇州無好酒,竟鼓不起興致。酒之魔力最大,有好酒之東道主人,雖其菜肴略差,亦欣然赴會。蓋酒徒所法重者在酒,有好酒,一盤發(fā)芽豆,一包油氽果肉,即可吃得滿意。”

5 小結

河蟹是中餐美味,自古頗受華人喜愛。我國蟹文化起源于蘇州地區(qū),隨后在大江南北發(fā)揚光大,出現(xiàn)諸如花津蟹、勝芳蟹等著名品種。到清朝中后葉,尤其上海開埠之后,陽澄湖蟹一統(tǒng)天下,成為我國河蟹代表。陽澄湖蟹的發(fā)展得益于近代上海文化。

近代上海是中國的經(jīng)濟中心、文化中心和輿論中心。以《申報》為代表的上海報業(yè)報紙,引領全國的輿論,《申報》刊登大量介紹陽澄湖蟹的文章,無形中推動陽澄湖蟹的發(fā)展,此外陽澄湖蟹產(chǎn)地蘇州緊鄰上海,上海市民對陽澄湖蟹的旺盛需求,推動陽澄湖蟹的發(fā)展。正如越劇是產(chǎn)生于嵊州農(nóng)村默默無聞的地方戲曲,進入大上海之后,一躍成為著名地方戲曲。類似地,上海開埠之后,伴隨上海城市發(fā)展,陽澄湖蟹一下子壓倒其他蟹,成為我國河蟹代表。新中國成立以后,再加上其他原因,如其他河蟹產(chǎn)地自然環(huán)境遭到破壞,樣板戲“沙家浜”的宣傳等,陽澄湖蟹更是一枝獨秀,長足發(fā)展。近代上海文化造就了聞名遐邇的陽澄湖蟹,陽澄湖蟹的由來與發(fā)展對于品牌發(fā)展與市場互動關系的研究,具有一定啟發(fā)意義。

猜你喜歡
陽澄湖河蟹申報
少先隊活動(2022年9期)2022-11-23 06:56:24
河蟹池塘高效混養(yǎng)新模式探析
陽澄湖的品質(zhì)!看“秋螯”大閘蟹品牌的十年成長路
智能精準投餌 河蟹吃飽吃好
陽澄湖大閘蟹的前世今生
海峽姐妹(2019年10期)2019-11-23 08:20:32
國際收支間接申報問答
中國外匯(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2
“半島騎遇”,5月陽澄湖半島上演最歡樂騎行記
中國自行車(2018年7期)2018-08-14 01:52:58
陽澄湖三十六個傷病員的由來
解放軍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42
河蟹“水癟子”病及防控對策措施
“長江1號”河蟹蟹種培育技術
陈巴尔虎旗| 新建县| 图们市| 奉化市| 和田市| 张掖市| 富顺县| 南靖县| 灵山县| 西宁市| 荥经县| 洛南县| 泾川县| 台中市| 成安县| 银川市| 白山市| 阜平县| 兰坪| 大埔区| 聂拉木县| 贺州市| 辉县市| 家居| 韶山市| 科技| 河池市| 梨树县| 溆浦县| 大宁县| 温宿县| 沈阳市| 榆中县| 怀安县| 金门县| 浦县| 凤翔县| 四川省| 梧州市| 兴宁市|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