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圖 范曉
策劃 本刊編輯部
撰文 范曉
黃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局供圖
海拔5588 米的岷山主峰雪寶頂(圖片中部的白色金字塔形山峰)。九寨溝、黃龍即位于雪寶頂的北側,雪寶頂周邊還有牟尼溝等(范曉 攝)
廣布于桂、黔、滇、川、湘和鄂諸省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重慶武隆等)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喀斯特景觀帶之一,它的一些典型景觀地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因而受到廣泛關注。
但以九寨溝、黃龍為代表的鈣華景觀,則向人們展開了一幅橫斷山東緣高寒山區(qū)另類喀斯特的奇異畫卷。早在1992 年,九寨溝、黃龍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九寨溝、黃龍的奇異景觀,分布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緣的岷山山脈之中。其實不僅僅是在岷山山脈,在青藏高原橫斷山區(qū)的東緣,從北到南,也有一條壯觀的鈣華景觀帶,仿佛世界屋脊邊緣的瑰麗花環(huán)。由于在九寨溝、黃龍所處的岷山山區(qū)這類鈣華景觀最發(fā)育、最典型,有專家將其稱之為“岷山式喀斯特”。
標新立異的岷山式喀斯特,完全“逆反”了中國南方喀斯特。
桂林山水。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表有大規(guī)模的峰叢、峰林、石林和天坑等溶蝕地貌(范曉 攝)
中國南方喀斯特的洞穴沉積,廣西鹿寨喀斯特溶洞里的鈣華池(范曉 攝)
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表有大規(guī)模的峰叢、峰林、石林和天坑等溶蝕地貌;同時,地下也存在大規(guī)模的溶洞群;石灰?guī)r被溶蝕后,在一定的條件下,還會以鈣華的形式重新沉積。在華南,鈣華主要沉積在地下的洞穴里,形成光怪陸離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花和鈣華池等。
而九寨溝、黃龍所在的岷山,地表主要為冰川侵蝕、高山物理風化形成的石灰?guī)r山地,地下深處有大量的石灰?guī)r被溶蝕,還有一些石灰?guī)r被溶蝕后再沉積為鈣華,但這些溶蝕主要不是堆積在地下洞穴,而是都“跑到”地表來了——在地面上形成大規(guī)模的鈣華灘、鈣華池、鈣華瀑和鈣華堰塞湖等。
和華南一樣,岷山地區(qū)有大面積的石灰?guī)r分布;岷山山脈地處青藏高原東緣的迎風坡,降水豐沛;九寨溝、黃龍所在的岷山地區(qū),地形起伏很大,巖層中的斷裂發(fā)育,給降水的滲流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地表有大規(guī)模的鈣華沉積,表明有大量石灰?guī)r被溶解,同時也證明有充足的二氧化碳來源。因此,九寨溝—黃龍所在的岷山地區(qū)和華南一樣,都具有產生喀斯特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條件。
19 世紀末,歐洲學者在今斯洛文尼亞境內的喀斯特高原,最早研究了石灰?guī)r溶蝕作用及其地貌,因此石灰?guī)r的溶蝕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被稱為“喀斯特”。
無論是中國南方喀斯特,還是九寨溝—黃龍的高寒喀斯特,本質上都是石灰?guī)r的溶解與再沉淀,它是一個可逆的化學反應過程:
喀斯特作用能夠進行的基本條件:
1.要有可供溶解的石灰?guī)r(碳酸鈣);
2.要有豐沛的降水,并有大量二氧化碳加入到水的循環(huán)中,使石灰?guī)r容易被溶解;
3.水要有流動的空間(巖石中的斷裂或裂隙),使被溶解的碳酸鈣能夠被搬運;
4.石灰?guī)r被溶解后,在水里成為游離的鈣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它們要重新沉淀出來形成鈣華(碳酸鈣),則需要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
那么,既然同樣是喀斯特地貌,為什么岷山式喀斯特和中國南方喀斯特景觀差別那么大呢?這主要是因為地質構造背景與氣候條件的差異。就像中國古語所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包括岷山在內的橫斷山區(qū),是整個青藏高原地殼強烈上升的區(qū)域之一。當地殼運動時,喀斯特的溶蝕作用來不及對地表的石灰?guī)r進行充分的塑造,山體就已快速抬升,當山體上升到雪線附近及以上時,外部的侵蝕作用就會被寒凍風化和冰雪侵蝕所代替。
而在華南,地殼運動相對平穩(wěn),喀斯特的溶蝕作用可以從容不迫地在地表雕刻出峰叢、峰林和石林等。
雖然在地表很難形成喀斯特溶蝕地貌,但橫斷山區(qū)石灰?guī)r廣布,降水充沛,斷裂密布,高山深谷,利于降水向地下深處滲流,地下水也容易沿溝谷溢出形成泉群。溶解了石灰?guī)r并成為飽含碳酸鈣的地下水在地表溢出后,一旦條件合適,水中的碳酸鈣又會沉淀為鈣華。
黃龍的鈣華池。九寨溝—黃龍所在的岷山,石灰?guī)r被溶蝕后再沉積形成的的鈣華,大量分布在地表,而不是在地下溶洞里(黃龍管理局供圖)
在九寨溝、黃龍以及相鄰的橫斷山東緣,地表鈣華堆積的規(guī)模是驚人的。這表明這里地下有大量的石灰?guī)r被溶蝕,而且還存在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沒有大量二氧化碳加入到地下水中,這種大規(guī)模的溶蝕是很難進行的,因為正是二氧化碳與水結合產生了大量碳酸,才足以對石灰?guī)r進行溶蝕。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加入到地下水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是從哪里來的?
一般情況下,當降水由地表向下滲透淋濾時,會把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有機質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帶入到水中,這是喀斯特作用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植被茂密、土壤層深厚的華南,喀斯特很容易發(fā)育。在植被茂密的橫斷山區(qū),這種因素也是存在的。這樣產生的二氧化碳被稱為“冷源”二氧化碳。
但科學家發(fā)現,在黃龍等地溢出地表的泉水中,被溶解的碳酸鈣以及二氧化碳的濃度異常高,如果僅用“來自地表生物的二氧化碳”來解釋,顯然不夠充分。通過對泉水的碳同位素分析發(fā)現,其中的確可能有來自地下深處的溫度較高環(huán)境中的二氧化碳,被稱為“熱源”二氧化碳。
上述二氧化碳冷源和熱源的差異,實際上是二氧化碳淺源和深源的不同,并不是指鈣華沉積的泉水冷熱之別。橫斷山的鈣華景觀大都是在冷泉環(huán)境下堆積的。
有意思的是,九寨溝—黃龍緊鄰岷山主峰雪寶頂這個地貌高點,也是斷裂錯動和斷塊抬升最強烈的區(qū)域,這里給地下水在石灰?guī)r層中深度循環(huán)提供了空間。而且,在九寨溝、黃龍,與喀斯特作用相關的泥盆系至三疊系的石灰?guī)r地層中,夾有多層碳質頁巖、瀝青質灰?guī)r、生物灰?guī)r。在造山過程中,因地下壓力、溫度升高,這些巖石會產生變質,并可以釋放出較多的二氧化碳,加入到地下水中。
無獨有偶,橫斷山最精彩的鈣華堆積,似乎都和著名的高峰形影不離,岷山主峰雪寶頂周邊,除了九寨溝、黃龍,還有牟尼溝;蜀山之王貢嘎山附近有玉龍溪、亞攏溝;哈巴雪山旁側有白水臺……這些鈣華堆積規(guī)模較大的區(qū)域都有類似的地質構造背景。
九寨溝五花海湖底的喀斯特涌泉群。泉群沿湖底的裂隙呈帶狀延伸,泉口有灰白色的鈣華沉積,并有大量上冒的二氧化碳氣泡。說明九寨溝的湖水有相當部分是由地下水通過喀斯特泉補給的(范曉 攝)
云南香格里拉白水臺鈣華池群上源的喀斯特泉形成的溪流(范曉 攝)
在九寨溝、黃龍的鈣華堆積區(qū)源頭,都有水量巨大的喀斯特泉。這些喀斯特泉涌出的泉水都是碳酸鈣含量很高的泉水。喀斯特泉就像一臺臺鈣華制造機的噴口,成為鈣華堆積的源泉。
在橫斷山的其他地方也不例外。例如:在貢嘎山西側,四川康定玉龍溪的鈣華灘源頭,有噴高可達1.6 米的喀斯特噴泉;在附近的亞攏溝鈣華灘,也以一個巨大的喀斯特泉作為源頭;位于四川黑水卡龍溝的鈣華瀑群,皆出自上游的喀斯特大泉;云南香格里拉白水臺的鈣華池群,亦源于上游的喀斯特泉群。
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鈣要重新沉淀,關鍵在于水中二氧化碳的逸出。來自深處的地下水涌出地表后,壓力會驟然減??;加上高山、高原水的蒸發(fā)量較大等因素,都會導致水中的二氧化碳容易逸出,從而使鈣華沉積。
藻類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鈣華的沉積(范曉 攝)
使九寨溝、黃龍地表鈣華沉積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水體中或鈣華的表面,生長著許多藻類和其他水生植物。以黃龍為例,這里已發(fā)現藍藻門、黃藻門、綠藻門和硅藻門的19 個屬共86 種藻類。
藻類和水生植物白天要進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使水中的二氧化碳減少,促進鈣華沉積;但在夜晚要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讓鈣華溶解。
九寨溝五花海中的藻類和水生植物(范曉 攝)
最終是否產生鈣華的沉積,要看總的光合作用是否大于總的呼吸作用,也就是凈光合作用(總光合作用減去總呼吸作用)的大小。據已有實驗和研究,只有在較低的氣溫下(低于20 ℃),凈光合作用才會為正值。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在常年氣溫較低的橫斷山高寒山區(qū),會出現大規(guī)模的地表鈣華堆積。
藻類的光合作用可以促進鈣華沉積,藻類還可以成為鈣華生長的晶核,藻類的黏液和絲狀體具有的粘裹作用也有利于鈣華沉淀。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鈣華晶體與藻類相互嵌生的現象。
我們用肉眼也可以觀察到,鈣華表面可以被厚達數厘米的藻體覆蓋,就像“藻被”,鈣華看上去的顏色,實際上是“藻被”的顏色。此外,在九寨溝、黃龍,常??梢钥吹剿械闹参镏Ω杀话咨拟}華所包裹,或者圍繞植物根系形成的圓丘狀鈣華體,這都證實了生物作用與鈣華沉積之間的聯系。
橫斷山的鈣華地貌主要有鈣華池、鈣華灘、鈣華瀑和鈣華堰塞湖等。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類型組合與特點,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觀。
鈣華池 多見于地勢較平緩的斜坡臺地。它可以看成是放大的魚鱗狀波紋流痕,每一個波紋狀的小坑都有可能生長、合并和擴展成更大的水池。
最精彩、最讓人神迷的鈣華池當屬四川的黃龍、神仙池和云南的白水臺??粗@些玲瓏剔透、晶瑩如玉的彩池,就像是在欣賞陶藝大師的杰作,很難想象憑借自然水流,就可造出如此精巧的“杯盤碟盞”來。
黃龍五彩池(鈣華池)。自然水流造出的“杯盤碟盞”(九寨溝管理局供圖)
鈣華池的池埂(堤壩)形態(tài)豐富多樣,有尖削內空的外傾型,有端莊厚重的直立型,還有上端前突的內傾型……有專家認為,外傾型、直立型多出現在鈣華池的雛形期和穩(wěn)定期,而內傾型意味著鈣華池開始由穩(wěn)定轉向衰退。
鈣華灘 是溪流在寬闊陡傾的斜坡地上形成的鈣華堆積,它是岷山式喀斯特景觀最普遍的形式之一。
鈣華瀑 在地形陡坎處,溪流形成跌水瀑布,水的流速突然加快,使水面張力變小,二氧化碳容易逸出,因此瀑布所在處成為鈣華沉積最旺盛的地方。沉積的鈣華其形態(tài)猶如固化的瀑布,故稱“鈣華瀑”。
鈣華堰塞湖 以九寨溝的湖泊最為典型。首先,湖泊洼地的形成和河谷中的溶蝕洼地和溶蝕漏斗有關;其次,湖泊前端阻水的堤壩,幾乎都是鈣華沉積。2017 年8 月8 日九寨溝7 級地震以后,火花海前端的鈣華堤潰決,暴露出來的鈣華堤斷面和湖底的鈣華沉積,證實了這類鈣華堰塞湖的成因。
黃龍的“金沙鋪地”鈣華灘(范曉 攝)
牟尼溝的鈣華溶蝕塌陷湖,湖岸可以看到厚厚的鈣華堆積層(范曉 攝)
神仙池的鈣華瀑(范曉 攝)
此外,以牟尼溝為代表的鈣華溶蝕塌陷湖,可以說是鈣華堰塞湖的一個特類。牟尼溝位于四川松潘縣城西側,為岷江右岸支流。鈣華溶蝕塌陷湖是鈣華沉積以后,巨厚的鈣華層因水文地質條件改變,遭受溶蝕,并且因溶蝕塌陷的洼地積水而形成湖泊。這是“石灰?guī)r溶蝕→鈣華沉積→鈣華溶蝕”的循環(huán)過程。牟尼溝還以富含二氧化碳的喀斯特泉聞名,其泉水被稱為“天然汽水”。
上面列舉的鈣華景觀地,并不是青藏高原東緣的全部。在青藏高原邊緣甚至內部,這種高寒喀斯特并不罕見。而且,這些鈣華景觀地只是冰山一角,在它的周圍,常常有體量大出許多倍的古鈣華堆積體存在,這說明至少幾萬年以來,橫斷山區(qū)大規(guī)模的地表鈣華沉積一直在進行。例如在黃龍溝東邊的張家溝,雖然沒有黃龍那樣的鈣華池群,但溝中卻有厚度巨大的古鈣華堆積層。據同位素測年,其形成在1 萬年至3 萬年前。在白水臺所在山谷的右側,整個山坡幾乎都由古鈣華堆積體構成,而且白水臺下方的古鈣華層也一直延伸到三壩鄉(xiāng)以下的白水河主溝中。
九寨溝的鈣華堰塞湖——樹正群海(九寨溝管理局供圖)
彩池、湖泊碧玉般的水色,是岷山式喀斯特景觀最誘人之處。水本身是無色的,就像大氣層一樣。但它為什么會呈現如此美麗的色彩呢?
其實,科學家早就探究過天空和大海為什么看上去是蔚藍的。英國科學家瑞利發(fā)現,具有七色光譜的太陽光穿過大氣層時,長波光的紅光更容易透過大氣,而藍紫色等短波光更多地被大氣中的微粒散射,所以天空看起來是藍色的。印度科學家拉曼進一步證明,水分子對自然光的散射使海水呈現藍色,這與大氣分子對太陽光選擇性散射(它被稱為瑞利散射)的機理完全相同。
瑞利散射的產生是因為純凈大氣中的微粒分子直徑遠小于光波波長。無色透明的池水、湖水看起來呈藍綠色,是因為水體對太陽光進行了選擇性散射,而且水體的潔凈程度越高,這種選擇性散射就越強。九寨溝植被茂密,加上鈣華對懸移質的固定作用,使水中雜質極少,湖水潔凈度與透明度極高。
當大氣或水體混入直徑比光波波長大得多的粉塵、水滴和泥沙時,瑞利散射就會失效,此時天空灰暗,水體混濁。
黃龍鈣華彩池的斑斕水色(黃龍管理局供圖)
在鈣華沉積最旺盛、正處在成長和穩(wěn)定階段的鈣華池中,鈣華沉積會促進水中的雜質微粒沉淀,增加水的純凈與透明度,這有利于藍綠光的散射,所以池水也呈現最鮮艷的藍綠色。
以九寨溝、黃龍為代表的青藏高原東緣的鈣華景觀,是一種特殊地質地貌背景下的獨特喀斯特景觀,既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也有重要的美學價值,是地球上具有獨特意義的地質景觀和自然遺產,還伴生了獨特的文化遺產。人們需要去欣賞它、保護它,也需要進一步去探尋它的科學奧秘。
除了在青藏高原以外,類似的鈣華沉積景觀,在世界上其他氣候比較溫涼的地形階梯帶也有出現,在類型上具有由岷山式喀斯特向典型喀斯特過渡的特征,在地表可以有喀斯特溶蝕地貌伴生。
在中國的云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地形陡坡帶,有羅平九龍瀑、興義馬嶺河峽谷和荔波大小七孔等地的鈣華瀑、鈣華堰塞湖等景觀。
在歐洲,阿爾卑斯山東南支的大卡佩拉山—普列舍維查山向多瑙河平原過渡的地貌斜坡帶,在克羅地亞的普里特維采(十六湖)形成了類似九寨溝的鈣華瀑、鈣華堰塞湖等景觀。
在土耳其的棉花堡,由安納托利亞高原向地中海過渡的地形斜坡帶,形成了與黃龍類似的鈣華池、鈣華瀑、鈣華灘景觀。
在上述這些地方,都有廣布的石灰?guī)r、規(guī)模較大的斷裂、陡變的地形和溫涼的氣候等條件,有利于地表的鈣華堆積。但它們的鈣華沉積規(guī)模都不能和橫斷山區(qū)相比。橫斷山區(qū)的鈣華沉積也許與青藏高原東緣不僅有大面積石灰?guī)r分布,而且有極大的地形反差、最強烈的斷裂活動有關,斷裂活動既給地下水提供了深循環(huán)的通道,也造成了巖石在深部發(fā)生變質,從而形成大量釋放二氧化碳的構造環(huán)境。
克羅地亞普里特維采(十六湖)的鈣華堰塞湖與鈣華瀑
土耳其棉花堡的鈣華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