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云枝
第一次見到鴿子樹,是在某年的四月,我應(yīng)邀赴秦嶺參與一場親子游學(xué)講學(xué),出乎意料地,途中偶遇一株大樹,棲息著無數(shù)翩翩“白鴿”。之前,我只是在照片、視頻、圖文資料以及同事的口口相傳中,想象它的倩影,揣摩它的心思。
在秦嶺南坡,山路細小地蜿蜒在無邊無際的綠中,步行其中,感覺每走一步,就融入更深的綠。突然,我看見不遠處有無數(shù)白鴿在扇動翅膀,似要從一棵大樹的枝頭上飛起。整個山林的綠,都成了鴿子們的背景。
撲閃著雙翅的“鴿子”,牽引我的眼睛,一步步走近它們。
在一樹“鴿子”前站定,與一只“鴿子”對視。這“鴿子”其實是花,這樹上的花,全是鴿子。樹的名字就叫鴿子樹,大名珙桐。
細看,鴿子的雙翅就是一朵花的“花瓣”,當然,也可以反過來這樣說。我喜歡近距離尋味花朵,看它們用花開展露誠意,用香氣放送心情。煙花般綻放的花蕊(無數(shù)雄蕊或與一枚雌蕊)是一個頭狀花序球,藏匿在手掌大小的“鴿翅”下方。鴿子花輕靈地蹁躚在綠葉間,像是在進行一場群鴿集會。
在成雙成對的白色“翅膀”下,在吹過它們的風里,是看不盡的春和景明。
許是應(yīng)了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遠觀一株珙桐,那感覺卻不是熱鬧,而是無邊的寧靜。
說珙桐花像白鴿,也只是人類的腦洞。珙桐可不會這么想,珙桐把花序的苞片長成類似于鳥翅的形狀,不是為了飛翔,也不是為了美觀,它有自己的想法。
較真起來,珙桐花其實是沒有花瓣的。大家看到的兩片白色的“鴿翅”,在植物學(xué)上叫做苞片。苞片一大一小,其輪廓與脈絡(luò),與身旁的綠葉十分相似,只不過個頭稍大一些。苞片起初淡綠,繼而乳白。花朵的雌蕊受精或是雄蕊完成授粉任務(wù)后,苞片便失色變得暗淡發(fā)褐,之后脫落,關(guān)門大吉。
珙桐的自然分布區(qū)域為我國的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云貴兩省的北部以及秦嶺以南,這些地方大多潮濕、多霧多雨。珙桐開花時,難免遇上大量雨水。而珙桐的花粉非常脆弱,若是吸收了過多的水分,花粉就會炸裂而死。
或許得益于珙桐的一個腦筋急轉(zhuǎn)彎,我們便看到了像鴿翅一樣覆蓋在花序上空的苞片,雨季里,苞片即充當起雨傘,顯示出可貴的護衛(wèi)作用。
潔白美麗的苞片,還可以代替缺席的花瓣,吸引媒婆小昆蟲前來傳粉。珙桐花在綻放前,總苞片和一旁葉子的顏色不相上下,綠色、狹小且堅硬,訪花昆蟲對此毫無興趣;待到雌雄蕊成熟時,總苞片變得乳白、輕盈且柔軟。這時它的魅力,讓訪花昆蟲難以抗拒。科學(xué)家曾經(jīng)在花期去掉珙桐的總苞片,用乳白色的紙片剪成類似的形狀,掛在珙桐的花 序上,也能讓蜜蜂等昆蟲趨之若鶩。
看來,小小昆蟲大約只注重嗅覺與味覺,至于視覺嘛,馬馬虎虎,得過且過。保護花粉不被雨水淋濕炸裂,兼具吸引媒婆昆蟲傳粉。這,才是珙桐“白鴿翅膀”存在的真實意義。
一陣風過,樹鴿子開始了振羽起舞。這一刻,我、珙桐以及小小的昆蟲們,共沐一片旭陽,同呼秦嶺里的綠色空氣。
時光倒退一千萬年,地球歷史上,新生代第三紀生物和諧相處,畫面祥和。古老的珙桐,就是這個時期最繁榮最茂盛的被子植物。
畫/祁云枝
噩夢,伴隨第四紀冰川滾滾而來,遍布全球的珙桐,在地球三分之一的大陸被冰雪覆蓋后相繼消失。人們一度認為珙桐和恐龍一樣,也從地球上滅絕了。幸運的是,我國中部及西南多崇山峻嶺、高山峽谷,復(fù)雜的地形,成為眾多古老生物的天然避難所。珙桐在中國幸存了下來,成為極其珍貴的“植物活化石”。后被《中國植物紅皮書》和《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收錄,成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是我國八大國寶植物之一。
第四紀冰川期也給我國帶來一個重要影響,干且冷的氣候,讓來自西北的沙塵不斷沉積在黃河中游,形成了平均厚度為80米的黃土高坡。
延續(xù)種群古老基因的植物元老珙桐,在被發(fā)現(xiàn)前,只在我國湖北、湖南、貴州、云南、四川、重慶、陜西這七個?。ㄊ校┑男》秶酱ㄉ想[居,秦嶺的鎮(zhèn)坪和嵐皋,是珙桐野生家園的最北線。
對照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珙桐的自然分布地域和大熊貓的棲息地幾乎吻合。換個說法即是,孑遺植物珙桐,是植物中的“大熊貓”。所謂的孑遺植物,就是和它同科同屬、親緣關(guān)系相近類群的植物,多數(shù)已經(jīng)滅絕而它有幸活了下來,并且,保留了可以在化石中發(fā)現(xiàn)的已滅絕同類祖先的原始特征。
畫/祁云枝
一千萬年何其漫長,難以想象珙桐在冰川期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努力與掙扎。徜徉在白色的翅膀下,不由得對鴿子樹肅然起敬。
美麗神奇的植物都被神話故事包裹,珙桐也不例外。
相傳,王昭君奉旨出塞,嫁給匈奴的呼韓邪單于。到達邊塞的她日夜思念故鄉(xiāng),遂提筆寫下家書,托白鴿送信。白鴿越千山過萬水,不分晝夜地飛翔,終于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抵達昭君的家鄉(xiāng)秭歸。只是,經(jīng)過長途飛行,白鴿已十分疲累,便選擇棲在一棵大樹上休息,從此化為美麗潔白的“花朵”。
1869年,一位名叫David 的法國人踏上了我國的西南山地,在海拔兩千多米的高山上,當他與一株綻放鴿子花的喬木相遇時,David與珙桐,珙桐和這個世界緣分的序幕,從此徐徐拉開。
既是傳教士又是博物學(xué)家的David,在四川寶興的穆坪林區(qū),發(fā)現(xiàn)了開著飄逸白花的植物。David 把標本送回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1871年經(jīng)植物學(xué)家Henri Baillon 研究后發(fā)表為一個新屬,即珙桐屬。David 的這一發(fā)現(xiàn),被載入全球植物界大紀事。之后,珙桐的植物學(xué)名便取名為: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在這個拉丁名中,珙桐(藍果樹科珙桐屬)的屬名便是Davidia,這是植物命名史上,對發(fā)現(xiàn)者最高規(guī)格的獎賞。
從此,中國鴿子樹珙桐,振動著美麗的翅膀漂洋過海,飛往北美和亞歐,中國特有種植物的美妙身影,逐漸遍布全球。
我國對珙桐的研究起步較晚。1925年,我國老一輩植物學(xué)家陳嶸教授赴鄂西考察時發(fā)現(xiàn)了珙桐,他又在1927年夏季專程赴四川調(diào)查,在穆坪林區(qū)采集了珙桐的種實。四川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院于1928年10月采集珙桐種子數(shù)百顆,1929年春播,第二年發(fā)芽79顆,后存苗50余株。1954年,周恩來總理到瑞士日內(nèi)瓦參加世界和平的國際會議,在下榻賓館的院子里,幾株美麗的珙桐神采飛揚,乳白色的苞片如和平鴿展翅。當他聽到當?shù)厝速┵┒勭钔┑膫髌鎭須v時,禁不住大吃一驚??偫砘貒?,即要求我國林業(yè)工作者重視珙桐的研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北京、南京、鄭州、昆明、西安等地才開展了珙桐的引種試驗。
美麗的鴿子樹,是和平的使者,也是綠色的國禮。
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時,66棵栽植于奧林匹克公園里的珙桐,在奧運會期間開出了107朵美麗的鴿子花;2008年12月23日,17棵珙桐樹苗與大熊貓“團團”“圓圓”一起,搭乘專機飛往臺灣;2016年6月18日,陪同習主席出訪的彭麗媛和塞爾維亞總統(tǒng)夫人,一起在貝爾格萊德植物園,種下一棵來自于北林大精心選育的珙桐……
九十年代初,我大學(xué)畢業(yè)分配到西安植物園工作時,老一輩植物專家從秦嶺引種的珙桐,在一次次土地變更中已香消玉殞,我只在本單位的植物名錄中見過它的名字。
聽當年負責珍稀瀕危植物研究的邢吉慶老師講,珙桐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很苛刻,遷居到城市植物園后大多水土不服。它性喜溫涼濕潤、多雨多霧的氣候,不耐瘠薄,尤其是不能忍受夏季38度以上的高溫,而西安又是個火爐城市。所以,夏季一定要給它拉遮陰網(wǎng)保護?;钕聛淼溺钔?,生命力并不旺盛。
珙桐用種子繁殖也相當困難。想當年,英國皇家植物園先后于1897年、1898年派人來中國采集珙桐種子,回去試種都沒能成活。原因是珙桐的每個果核中,僅有1~5枚種子發(fā)育完全,敗育現(xiàn)象非常嚴重。更為棘手的是,珙桐種子還存在較長的休眠期,種子萌發(fā)成幼苗后易染病蟲害,傳粉機制到現(xiàn)在也不十分明朗,等等。珙桐的確是“千花一果”啊。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植物園在新園區(qū)建設(shè)時,再一次開啟了珙桐的引種與繁育工作,歷經(jīng)多年的努力,如今,每年春天,一只只“白鴿”開始在珍稀瀕危專類園里撲棱棱展翅,獨特的花香,隨“鴿翅”的震顫,氤氳在園區(qū)的上方。
祈愿不久,“白鴿”可以棲息在我們這座城市的街頭綠地和公園里,讓更多的人感受到鴿子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