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哭得最厲害的有兩個男人:一個是劉備,哭著哭著,把江山哭來了。一個是阮籍,哭著,哭著,把命哭沒了。
《晉書·阮籍傳》記載了阮籍的三次大哭,分別如下:
其一: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shù)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后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shù)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
其二: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nèi)淳至,皆此類也。
其三: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
很多人以為阮籍之哭,實乃放浪形骸,狷狂耿介,超出世人想象,實乃怪誕無比。其實,阮籍之哭,不是寫意,而是寫實。雖在意料之外,更在情理之中。阮籍是詩人,這三次大哭,實質(zhì)是三個意象,背后大有千秋,隱喻和象征的意味極濃。
第一是哭母。
阮籍是孝子,但是阮母年老而終,高歌《大人先生傳》的阮籍,不至于哭得如此之兇。阮籍之哭,既是哭母,哭親情,哭陰陽兩隔,哭“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但也在哭群丑,哭亂世,哭昏君,哭壯志難酬,哭明珠投暗,哭“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因為忠孝乃儒家之至寶,父母在,不遠游,當克勤克儉,奉養(yǎng)至親以為孝,待到孝道已盡,就要移孝為忠以為本。但天下之大,明君在哪里?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母親一死,生命的根本不在,意義全無,孝無可孝,忠無可忠,這才是阮籍最大的痛苦所在。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阮籍之哭,悲從中來,撕裂心扉,激蕩起后世的文人志士,淚飛頓作傾盆雨。
但阮籍大哭之前,又是下棋,又是吃肉,如此作踐禮法,又是所謂何來?我以為并非性格使然,乃是使性賭氣耳。
跟誰賭氣?當然跟上面賭氣,跟司馬氏賭氣。爾等竊國弒君,“忠”字蕩然無存,就要以孝道治天下,哄騙世人,欺天下無人與?
但吾等偏偏不孝,偏偏不倫,偏偏反禮法。做得最絕的是孔子20代后裔孔融??组T子孫,竟然不守孝道。甚至說出:“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fā)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p>
此等言論,離經(jīng)叛道,驚世駭俗,想來也不會是孔融的本意,不過是用來撕毀統(tǒng)治者的假面具,反戈一擊的手段罷了。阮籍亦如是。
阮籍哭美女。
兵家的女兒才華絕頂,貌若天仙,但還沒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認識她的父兄,卻莫名其妙前往哭喪,把心中的哀傷哭盡之后,才自個兒返回家。余秋雨在《遙遠的絕響》中這樣評價:
阮籍不會裝假,毫無表演意識,他那天的滂沱淚雨全是真誠的。這眼淚,不是為親情而灑,不是為冤案而流,只是獻給一具美好而又速逝的生命。荒唐在于此,高貴也在于此。有了阮籍那一天的哭聲,中國數(shù)千年來其他許多死去活來的哭聲就顯得太具體、太實在、也太自私了。
終于有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像模像樣地哭過了,沒有其他任何理由,只為美麗,只為青春,只為異性,只為生命,哭得抽象又哭得淋漓盡致。依我看,男人之哭,至此盡矣。
余秋雨不愧是才子,遺憾的是才子最喜歡玩弄文字,但卻糊涂透頂,不明白文字既是闡釋,又是遮蔽。
那么,阮籍究竟為什么要哭兵家的女孩子?
假如兵家的女孩子沒有才華,不是那么美貌,而且已經(jīng)嫁人了,阮籍還會不會這樣哭得驚天動地,目迷五色?
也就是說兵家的女孩子吸引阮籍去哭,有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是女孩子才貌雙全;第二是女孩子未嫁而亡。
母親去世了,阮籍先是下棋,喝酒,吃肉……然后,才想起來要哭。那么,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孩子,阮籍卻長驅(qū)直入,哭得如此傷心,何也?
道理還是很顯豁。兵家女孩子只是一個道具,一個對象,一個寄托,阮籍無非“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兵家女子,有才有貌,卻紅顏薄命,沒有慧眼識珠的郎君相中,便魂歸離恨天,何其可惜!自己德才兼?zhèn)?,一片丹心,卻找不到明君,報國無門,蹉跎老去,何其可悲!阮籍是為兵家女子而哀,但更是為自己而哭。
古語有云:“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兩個地方都把“士”和“女”比對,不能不令我們深思。中國的禮教主張“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與臣之間,君有生殺予奪的大權(quán),皇帝金口玉言,臣子可以被任用,可以被貶謫,可以被斬首。男子與女子之間,選擇權(quán)在男子那里,男人歡喜誰就是誰,女子可以被寵愛,可以被冷落,可以被拋棄。
在封建的倫理中,女人和士人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女子描眉涂粉,修飾容貌,楚楚可人,就是為了得到男人永遠的寵愛;士人發(fā)奮讀書,修養(yǎng)才德,懷瑾握瑜,也是為了得到君主的重用。女人學好女紅,練習好禮儀,打扮得嬌艷艷,只為嫁一個好男人,綠水常繞著青山轉(zhuǎn)。士人,學而優(yōu)則仕,修身齊家,就是為了最后能夠“治國平天下”。女人花的美麗,一輩子只為一個男人開放;士人才志的出售,也只賣給皇帝老兒一家,別無分店。
這就是為什么卞和失去了兩條腿,還要執(zhí)著地獻玉。卞和哪里是獻玉,他是要把自己的才華貢獻給帝王家而已。難怪千古文人們都在卞和的驚天一哭中,寫下“滿紙荒唐言”,流下“一把辛酸淚”。文人們一旦不被選擇,不被重用,報國無門,學無所用,或者驟然失寵,流放他鄉(xiāng),成為遷客騷人,他們?nèi)松闹е蜁Z然坍塌。
但面對皇權(quán)的威嚴,他們又不敢公然反對。還有讀書人的那股子酸勁,男子漢的那點自尊心,都不允許男人直抒胸臆。于是,士人的目光開始急切地尋找,或許在同病相憐中,士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女子”是一個很好的文學意象,最有利于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那種在帝王和男人們的無上權(quán)威下,產(chǎn)生的那種永恒的無力感,使得失落的士人與薄命的女人形成同構(gòu)。這就是阮籍借助兵家女子放聲痛哭的緣由。
阮籍非在夢中,秋雨在夢中耳。
千古以來,失意文人正是因為讀懂了阮籍,所以,每每吟詠阮籍名句,感慨系之,清淚滿面。
阮籍哭窮途。
阮籍的第三哭,意象清楚,一目了然。
山道之窮,無路可走,自然隱喻仕途之窮,命途之窮,人生至此,已經(jīng)山窮水盡,無力回天了。
于是,悲從中來,嚎啕痛哭,撕心裂肺。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失色。
阮籍不是方孝孺,冷酷到底——死即死耳,詔不代草!阮籍不是王維,沉浸佛理——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阮籍也不是李白,仰天大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阮籍更不是唐寅,嬉笑怒罵——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生于儒學世家的阮籍,如何能夠看得穿?人生的大錯,就此鑄成,人生的悲劇,無可避免。
酩酊大醉,能夠逃脫兒女親家,卻逃不了違心勸進。一篇《勸進書》,文采斐然,一時洛陽紙貴。司馬昭登基之路,輿論闊然清朗,順理成章,阮籍從此死了。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皓皓之白,蒙世之溫蠖?!秳襁M書》是阮籍永遠洗刷不了的污點。
阮籍之哭,是不是也在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哭?為自己最終的失節(jié)變節(jié)而哭?為普天下文人孱弱的命運不能自主而哭?
我們都不知曉,只知道勸進之后,不到數(shù)月,阮籍就寂寂而終。阮籍終于不必哭了,后世的文人,又開始在阮籍的故事中,流自己的眼淚。
(藝丹摘自“王開東公眾號”)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