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芬 魏鶴群 劉青 余惠 余嬌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胸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根據2018年全球癌癥統(tǒng)計,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發(fā)病率排名第7,癌癥相關死亡率排名第6(50.9萬死亡)[1]。EC可分為2個主要組織學亞型,食管鱗狀細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通常發(fā)生在食管的上3/2,以及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發(fā)生在食管的下3/1處[2]。食管癌的發(fā)生有一定的地理和區(qū)域分布,其中ESCC多發(fā)于伊朗北部[3]、中亞[4]和東非[5],而EAC多發(fā)于高收入國家[6]。EC的發(fā)生與飲食習慣可能有重要聯(lián)系。富含動物來源的飲食和缺乏維生素和纖維的食物會增加EC的風險[7],并且食物的溫度也逐漸被視為EC的潛在因素[8]。在大多數研究中,熱飲熱食被認為會增加患EC的風險[9-12]。例如,在南美洲南部,喝熱的maté茶可能會增加患ESCC的風險[9]。在中國西北部,熱飲熱食與ESCC的發(fā)病率呈正相關[10]。也有一些研究報告了食物和飲料的溫度與EC之間的相關性[11-12]。然而,另有研究[13]報道,熱飲熱食與EC風險無關。Ibiebele等[14]的研究表明,吃得太快會增加ESCC的風險,經常食用 “外賣”食品也會增加EAC的風險,但沒有發(fā)現熱飲熱食與EC風險的關系。目前為止,熱飲熱食與EC風險之間的關系仍然存在爭議。因此,本文擬通過Meta分析,探討熱飲熱食與EC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以期為EC的預防提供循證證據。
1.1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研究包含EC患者和對照組。(2)研究報告了EC病例組和對照組中相同食物或飲料的不同溫度,例如在極熱、溫暖或涼爽的溫度下飲茶。(3)研究采用病例對照設計。(4)研究報告語言為中英文。排除標準:(1)動物實驗研究。(2)研究沒有報告食物和飲料的溫度。(3)研究不能提取有效數據。(4)研究報告EC的死亡率而不是發(fā)病率。(5)研究類型為Meta分析、綜述、病例報告,會議摘要或信件。
1.2檢索策略 檢索時間自建庫至2021年12月28日,計算機檢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網、萬方等數據庫。中文檢索詞為“高溫飲料”“熱飲”“飲食行為/飲食習慣”“熱飲*食管鱗狀細胞癌”“食管腺癌”“食管腫瘤/食管癌”。英文檢索詞為“ESCC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AC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beverage” “hot beverages”“ behavior feeding/ eating behavior/ dietary habit /eating habits”“ feeding pattern* food habit”“ hot drink”“ esophageal neoplasm” “esophagus cancer/esophageal cancer”。
1.3質量評估和數據提取 由2位獨立評審員用紐卡斯爾渥太華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對納入研究的質量進行評價。從選擇過程(0~4分)、可比性(0~2分)和結果評估(0~3分)3個方面評價研究質量。如果研究的評價得分低于5分(<5分),則為低或中等質量(low or moderate quality,LMQ),否則為高質量(high quality,HQ; ≥5分)。數據提取按照標準化的數據提取表進行。提取的數據包括第一作者、出版年份、國家、EC的組織學亞型、混雜因素的調整(如吸煙和飲酒)、maté茶的飲用、經濟狀況、病例人數、對照組人數和研究質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tata 15.1軟件用于統(tǒng)計分析。對每個指標均進行異質性檢驗,當異質性統(tǒng)計量I2≥50%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否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對所有模型進行敏感性分析。為評估EC的異質性來源,將EC的組織學亞型、混雜因素調整、maté茶的飲用、經濟狀況和研究質量作為亞組進行分析。測量數據采用比值比(Odd ratio,OR)和95%置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s,CI)。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文獻納入情況及基本特征 通過數據庫檢索,共篩選出5 735項研究,其中33項研究[9-11,15-44]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納入的研究共包含42 138例研究對象。在納入的研究中,15項研究為中等或低質量,18項研究為高質量。文獻的篩選流程,見圖1。33項納入研究的主要特征,見表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續(xù)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2.2EC與熱飲熱食的關系 33項研究評估了熱飲熱食與EC風險之間的關系[9-11,15-44]。異質性檢驗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I2=99%),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熱飲熱食會增加發(fā)生EC的風險,合并OR為1.64(95%CI:0.81,3.30;P<0.001)。見表2和圖2。
表2 總體和亞組的Meta分析結果
圖2 熱飲熱食與EC風險之間的關系
2.3ESCC與熱飲熱食的關系 共有20項研究[9-10,15-17,20,22,25,29-31,33-34,36-39,42-44]評估了熱飲熱食與ESCC風險的關系。異質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I2=80%),數據分析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熱飲熱食與ESCC的風險呈正相關(OR:1.99;95%CI:1.68,2.37;P<0.000 01)。見表2和圖3。
圖3 熱飲熱食與ESCC風險之間的關系
2.4EAC與熱飲熱食的關系 4項研究報告了熱飲熱食與EAC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24,34,36,40],無顯著的異質性(I2=17%)。固定效應模型顯示,熱飲熱食與EAC關系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32;95%CI:1.10,1.59;P=0.003)。見表2和圖4。
圖4 熱飲熱食與EAC風險之間的關系
2.5Meta回歸分析 為了探討異質性的來源,我們進一步對影響異質性的因素進行了Meta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混雜因素的調整、maté茶的飲用、經濟狀況和研究質量均不是異質性的來源。見表3。
表3 Meta回歸分析
2.6發(fā)表偏倚 采用Begg檢測評價發(fā)表偏倚。結果表明:EC(Z=1.9,P=0.247)和ESCC(Z=1.92,P=0.055)均沒有明顯的發(fā)表偏倚。
本Meta分析共納入33項研究,以評估熱飲熱食與EC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結果表明:熱飲熱食會增加EC的風險。對EC的不同組織學亞型分析表明熱飲熱食會增加患ESCC的風險,但在EAC中沒有發(fā)現這一結論。
3.1食管癌與熱食熱飲的關系 本研究發(fā)現,熱飲熱食與食管鱗癌風險異質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9-10,15-17,20,22,25,29-31,33-34,36-39,42-44](I2=80%)。隨機效應模型顯示熱飲熱食與食管鱗癌的風險呈正相關(OR1.99; 95%CI:1.68,2.37;P<0.00001);固定效應模型顯示,熱飲熱食與食管腺癌風險有顯著關系,合并OR為1.32(95%CI:1.10,1.59;P=0.003),提示熱飲熱食是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因過熱的飲食長期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管上皮損傷、 細胞異常增生,甚至癌變。本研究發(fā)現,90%以上的食道癌患者平時喜歡熱食、熱飲。由于高熱的食物進入口腔,口腔黏膜變得充血,黏膜受損并出現潰瘍。如果長時間重復這些刺激,在反復增殖和修復的過程中,黏膜上皮就會出現形態(tài)和功能異常的“異?!奔毎?。當這些異常細胞積聚過多時,就會逐漸惡變,逐漸發(fā)展到食管壁中部。食道內的黏膜上皮薄而柔軟,與食物直接接觸,因此最容易受到各種食物的刺激。如果吃過燙的食物,會損傷或灼傷食管黏膜上皮,造成損傷、化膿、出血,長期損傷易患癌[22,24,28,32]。已有研究[35,37]發(fā)現,當一個人的體溫正常時,口腔和食道內的溫度通常為36.5~37°C,最適宜的食物溫度為10~40°C,一般能耐受的最高食物溫度為 50~60 °C。當舌頭很熱時,溫度通常在 70°C 左右。常吃熱食的人習慣了高溫,即使食物很熱也不覺得熱,但口腔和食道的黏膜經不起高溫,會發(fā)生輕度灼傷,食管黏膜燙傷后,應加速黏膜上皮細胞增殖,及時修復損傷,而對于長期吃熱食人而言,黏膜的損傷得不到修復,很容易燙傷,這種燙傷-修復-燒傷的反復發(fā)生,會使食管黏膜發(fā)生質的變化,成為食管癌發(fā)生的刺激因素。
3.2食管癌與其他危險因素關系 一項研究[45]表明,與單獨的熱飲相比,熱飲結合飲酒或吸煙與EC的高風險相關。尤其是在西方國家,吸煙和大量飲酒是ESCC的主要危險因素[46]。然而,混雜因素的調整對熱飲熱食與EAC風險之間關聯(lián)的影響在我們的研究中沒有發(fā)現。McCain等[47]發(fā)現,在EAC患者中吸煙或飲酒者與從不吸煙者和飲酒者相比,存活率沒有顯著差異。Maté茶在南美是一種受歡迎的飲料,它可能會增加ESCC的風險[9,48]。我們的亞組結果表明,食用Maté茶不會影響熱飲熱食對ESCC的風險;Andric等[49]的研究具有相同的結論,即ESCC的風險似乎并沒有被Maté茶的飲用所混淆。幾乎沒有研究關于Maté茶的飲用與EAC風險之間關系。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空白。因此,EAC風險與Maté茶的飲用間的關系可以作為未來研究的一個關注點。研究評估了經濟狀況與EC風險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無論是發(fā)展中國家還是發(fā)達國家,與熱飲熱食相關的ESCC風險都有所增加。因此,經濟狀況可能不是影響熱飲熱食與ESCC風險關系的重要因素。2018年全球EC的統(tǒng)計顯示,ESCC主要集中在亞洲[50]。這可能是由于西方國家和亞洲國家的環(huán)境和飲食習慣不同[51]。為了評估研究質量對結果的影響,我們根據NOS標準將研究分為低質量研究和高質量研究;結果顯示,高質量研究中熱飲熱食使ESCC的風險增加,而熱飲熱食與EAC風險的關系在研究質量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
這項Meta分析匯集了更多的關于這一主題的研究[49]。我們通過對混雜因素調整、Maté茶的飲用、經濟狀況和研究質量4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以評估熱飲熱食與EC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食物和飲料的溫度不容易監(jiān)測,所有這些研究必須依賴于參與者的記憶和自我報告,這會對研究結果造成一定的偏差。其次,男性和女性患EC的風險不同,與女性相比,男性患EAC的風險更高[53]。但我們沒有分析性別與EC風險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熱飲熱食可增加EC,尤其是ESCC的發(fā)病風險,吸煙和飲酒是影響熱飲熱食對EC風險的重要混雜因素,鑒于EC在世界范圍內的高發(fā)病率,溫熱飲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