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王 玲 山東 趙 凱 杜 娟 寧夏 田蓮青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在傳統(tǒng)歷史小說中,作者對歷史事件的態(tài)度是嚴肅的,“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傳統(tǒng)歷史小說的基本寫法,已有歷史定論或詳細記載的史實不能虛構,只能在小的人物故事上發(fā)揮適度想象。網絡歷史小說有以正史為據的貼近傳統(tǒng)歷史小說的作品,但更多是偏想象虛構的。
不同于姚雪垠的《李自成》、唐浩明的《曾國藩》、凌力的《少年天子》等歷史小說通過正說歷史去總結歷史教訓,不同于蘇童、格非、莫言等作家創(chuàng)作的“新歷史小說”以個人體驗去解構宏大歷史,重想象的網絡歷史小說在確保不偏離歷史走向的前提下,憑借天馬行空的虛構和恣意的想象,去建構和敘述歷史中關于人、關于家國與時代、關于奮斗與夢想的故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歷史小說是一種表達情緒的小說,與真實的歷史相比,書寫個體的情感變化、生命邏輯、人生軌跡更重要;與嚴謹的從史料出發(fā)的歷史小說相比,總結歷史經驗讓位于書寫豐盈的生命感,讀者在閱讀這些故事時,人物的真實感撲面而來,從人物身上見到自己內心的渴望與沖動,見到面對艱難險阻時個體的猶豫與徘徊,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歷史小說是對“五四”新文學以來“人的文學”的另一種回歸。
網絡歷史小說以想象力激活了歷史小說的活力。它充分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一些網絡小說中,常以生活細節(jié)與人際關系表達對個體生命的尊重,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寫尋常百姓的生活,譴責戰(zhàn)亂中那些不顧百姓死活的歷史野心家。事實上,很多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者有很好的歷史學素養(yǎng),對歷史有清晰而嚴謹的研究。他們穿越歷史煙云,以現代觀念重新激活歷史,演繹小人物在大時代的故事,以有網感趣味的故事敘述贏得了讀者,實現了歷史小說的創(chuàng)新。
網絡歷史小說還傳承了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文人情趣”,如很多小說對古代風俗、人情、歷史知識的詳盡介紹,對魏晉風流式的清談、雅趣的歷史考據,對宮廷服飾、中醫(yī)、茶道的細致描繪等,讓小說多了些古雅,可讀性也更強。這種“文人情趣”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被視為“閑筆”。網絡小說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讓小說故事張弛有度,內容更加綿密結實,成為有“干貨”的“硬核”小說。這些“文人情趣”與以主角為中心的故事共同營造了一個似真亦幻的詩情畫意的歷史文化空間,借此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追慕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對網絡歷史小說的價值進行理解的同時,也應看到網絡歷史小說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個人成功為故事線的爽文寫法,增加了小說的白日夢性質,一味沉溺于“爽感”,導致作品內容缺乏深度和力度;有些小說穿越到封建時代,實現坐擁三妻四妾“開后宮”的男性夢想,還有些作品缺乏批判意識去表現封建時代的等級制度;有些小說的故事想象完全脫離歷史發(fā)展的邏輯性,陷入歷史虛無主義,讓作品失去了以史為鑒的意義與價值;故事跟風模式化,缺乏創(chuàng)新,如“技術碾壓流”風行,主角或依靠對現代科學技術的掌握以及對歷史的了解打敗對手。這些問題影響了網絡歷史小說的藝術品質與社會價值,限制了網絡歷史小說的發(fā)展。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是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部原因在于很多網絡作家并未受到專門的訓練,他們的歷史修養(yǎng)與寫作功底不足以支撐以“嚴肅歷史”為基礎的寫作,只能借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彌補自己創(chuàng)作能力上的不足,過分追求“爽感”容易導致歷史觀與價值觀的偏移,這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外部原因主要是很多讀者喜好網絡歷史小說,他們對網絡作家如何處理歷史題材并不在意,只要作品能滿足其閱讀心理期待與獵奇心理,就會被讀者所接受,形成穩(wěn)定的讀者群。
歷史給了網絡作家無窮的滋養(yǎng)和無限的想象空間,但網絡作家不能用無端的想象去描寫歷史,更不能使歷史虛無化。網絡作家的歷史修養(yǎng)與寫作功底,直接關系著作品的邏輯性、文學性、細膩度、創(chuàng)新性。對于眾多網絡歷史小說作家來說,他們需要不斷提升學養(yǎng),以正確的歷史觀去處理歷史題材,“爽感”要為“歷史感”讓路,提升作品的藝術品相與思想內涵,讓網絡歷史小說既傳得開又叫得響。
(摘編自陳經緯《網絡歷史小說:“爽感”為“歷史感”讓路》)
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傳統(tǒng)歷史小說的基本寫法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網絡歷史小說也采取這一寫法。
B.網絡歷史小說不顧及歷史的真實,側重于書寫個體的情感變化、生命邏輯、人生軌跡。
C.網絡小說為營造似真亦幻、詩情畫意的歷史文化空間而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文人趣味”。
D.要一分為二看待網絡歷史小說,既要理解其價值,又要理性面對其存在的諸多問題。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網絡歷史小說憑借天馬行空的虛構和恣意的想象,建構和敘述不偏離歷史走向的故事。
B.網絡歷史小說、中國古典小說中“文人情趣”能增加小說的可讀性,多一些古雅特點。
C.網絡作家的歷史修養(yǎng)與寫作功底不足、過分追求“爽感”是造成網絡小說問題的內在原因。
D.只要網絡歷史小說作家以正確的歷史觀去處理歷史題材,就能創(chuàng)作出傳播廣泛的作品。
3.下列選項,對原文主要觀點概括最全面準確的一項是( )
A.讀者閱讀書寫豐盈生命感的故事時能感受人物的真實感,這源于網絡歷史小說對“五四”新文學以來“人的文學”的回歸。
B.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者以現代觀念重新激活歷史,演繹小人物在大時代的故事,關注生活細節(jié),充分表達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C.網絡作家不能只追求“爽感”而放棄“歷史感”,應該以歷史為基礎,提升作品的藝術品相與思想內涵,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
D.網絡歷史小說讀者并不在意網絡作家如何處理歷史題材,只在意作品能否滿足自己的閱讀心理期待與獵奇心理。
4.文章有何論證特點?請簡要分析。
5.傳統(tǒng)歷史小說和網絡歷史小說有何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D 2.D 3.C
4.①文章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行文,開篇先由歷史小說引出論證對象,再分析網絡歷史小說的特點和問題,進而分析原因,最后得出“‘爽感’要為‘歷史感’讓路”的結論,層層深入。②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手法,如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等。③開篇通過與傳統(tǒng)歷史小說的比較,引出網絡歷史小說的特點,引人深思。④語言表達準確嚴謹,邏輯嚴密。
5.①傳統(tǒng)歷史小說只在小的人物故事上發(fā)揮適度想象;網絡歷史小說更多是偏想象虛構。②傳統(tǒng)歷史小說或通過正說歷史總結歷史教訓,或以個人體驗去解構宏大歷史;網絡歷史小說建構和敘述歷史中關于人、關于家國與時代、關于奮斗與夢想的故事。③傳統(tǒng)歷史小說的作者對歷史事件的態(tài)度是嚴肅的,比較嚴謹;網絡歷史小說側重于表達情緒。
(作者單位:河北正中實驗中學)
別有天地
聶鑫森
半個小時前,他和他還素昧平生。
半個小時后,他和他大有相見恨晚之慨。
他是深巷中這座小庭院的主人,叫卓天成,一個退休快十年的園藝工人。
他是偶爾經過這里,因院門未關就進來了的不速之客,自報家門“小于”,四十歲出頭,斯斯文文的樣子。
這是個仲春的上午,日色溫潤,云色也溫潤。庭院東隅的玉蘭樹上,疏疏密密的花,碩大而潔白,散發(fā)出清雅的香氣??掌合兜?,錯落地放置著被稱為“托”的石架、木凳,“托”上是形狀各異的紫砂盆,盆里峙立著“縮龍成寸”的山嶺丘壑。
他和他在盆景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話也隨腳步,長長短短,短短長長。
“卓老,你把幾十年的業(yè)余時間,都丟在盆景里了,采集材料不易,塑山造水尤難,連一個苔斑都培植得活活有生機,宛若自然天成?!?/p>
“無非是癡迷而已,居城市而有山林之思,煩惱就少了?!?/p>
“你的山水盆景,不像海派、蘇派,也不像嶺南派、劍南派,但又取各家之長,有了自己的東西?!?/p>
“海派、蘇派講究比例合度,手法精細;嶺南派崇尚色彩艷麗,大俗大雅;劍南派注重雄與險。皆是地域山形水貌所致。我的呢……”
“一言以蔽之:野、怪、辣、拙!”
“小于,你出語不凡?!?/p>
他和他在玉蘭樹下坐下來喝茶,石桌上的花影深深淺淺,淺淺深深。茶味兒也跟著深深淺淺,淺淺深深。
“你為這些盆景節(jié)衣縮食,可想過售之于人?”
“也想過,但到底舍不得?!?/p>
“我好像在別處見過先生的作品?!?/p>
“家里斷斷續(xù)續(xù)總有些難事,不知怎么人家就知道了,主動上門給辦了。我也沒什么可謝,就送個不值錢的盆景吧。”
“什么難事呢?”
“兒子下崗要重新安排工作,老伴兒開刀要找家好醫(yī)院,孫子大學畢業(yè)了要找個去處……唉!”
“你應該辦個展覽,這么美的東西,何不讓世人共享?展覽標題就寫‘別有天地·卓天成盆景藝術展’!”
“謝謝你的賜名,可我不敢奢望啊。”
話說夠了,茶喝淡了。
他站起來,拱了拱手,說:“打擾,打擾。卓老,我該告辭了?!?/p>
人影緩緩飄出庭院,一下子不見了。不知客人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水流云散,了無痕跡。
卓天成發(fā)了好一陣呆,他快步走進庭院上方的一棟老屋。老屋里寂然無人。老伴兒出門買菜去了。兒子、兒媳、孫子,中餐和晚餐都在這里用。俗事纏人啊,卓天成嘆了一口長氣。
他尋出一本相冊,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細細地看。那里面嵌的都是平生所制的山水盆景照片。《獨峰攬大風》《萬壑起狂濤》《云谷野路仄》《怪石穿空鳥飛絕》……有的呢,原物還在;有的呢,換了主人。他眼里忽地涌出了淚水,抹了又有,有了又抹……
幾天后,他曾經供職的碧湖公園,邀他去那里舉辦盆景藝術展,展廳在湖畔的“柳風榭”。場地費有人付了,海報也貼出去了。
似夢,非夢。如幻,非幻。
到了將要布展的前一天,院門被小心地推開,進來一群搬運工人,交給他一封信,放下好幾盆奇山異水,然后笑吟吟地走了。卓天成拭拭眼,竟是他此生最稱意的幾件作品,怎么齊刷刷地回了家?
他急急地拆開信,一行一行看下去。信上說:這些盆景是你平生的心血之作,理應物歸原主。我調任貴地不過兩年,有人便得知我的業(yè)余愛好,喜歡侍弄這些盆玩。或稱是自制,乞我?guī)兔︷B(yǎng)護;或說是交流技藝,以優(yōu)品換走我的劣作。初未在意,時間一長,便生疑竇,執(zhí)意追問,方知這些盆景皆來自尊府。你是一位老工人,解決你的困難,本是各級干部應盡之責,為何不請自來?其意在你的盆景,得之則又為饋贈于我。上之所好,下必投其所好,古人之言甚確。今后,我必舍此嗜好,再不與盆景結緣。先生之大展別有天地,我定會前來一賞。信尾落款:小于。
就是那個貿然來訪的小于?
小于是誰?從行文口氣揣測,應是市里一個地位不低的領導。這辦展覽一事,是他策劃的?
開幕式是在一個上午舉行的,觀者如潮。卓天成沒有看見小于的身影。
快到中午時,展廳里的人少了,稀了。
卓天成突然看見,有一個熟悉的人影從容地走進門來,分明是小于……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篇用“四十歲出頭,斯斯文文的樣子”來介紹小于,這看似無意,實則暗示了他的來歷。
B.卓老培植的山水盆景,并不是為了賣錢,主要是他厭倦了城市生活,借此消除煩惱,尋得寧靜。
C.文章寫小于從卓老家出來便“水流云散,了無痕跡”給人一種神秘感,暗示小于身份與眾不同。
D.小于主動打聽卓老家的難事,主要是想了解山水盆景的去處,也體現了他對老工人的關心照顧。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走走停停”“長長短短”“深深淺淺”等疊詞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卓、于二人對盆景的熱愛。
B.搬運工人送給卓老的信,在文章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解開了卓老的疑團,又為后文小于的出現做鋪墊。
C.文章以小于在庭院出現開篇,以小于在展廳出現結尾,首尾照應之余,又在結尾留白,引發(fā)讀者思考。
D.文章構思獨特,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小于和卓老的交往過程,暗線是小于了解卓老、幫助卓老。
8.結合文章內容,分析小說標題的含義。
9.文中畫橫線部分用大量的筆墨介紹卓老的盆景。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參考答案:
6.C 7.B
8.①照應文章內容。標題名為“別有天地”,文中卓老山水盆景展覽的名字亦為“別有天地·卓天成盆景藝術展”,二者相呼應。②概括卓老異于別家的山水盆景的藝術特征?!靶∮凇睂⑵錃w納為“野、怪、辣、拙”,是為“別有天地”。③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別有天地”指“小于”清正廉潔的品格:雖愛盆景,但絕不接受他人以各種理由饋贈、“交換”盆景的變相賄賂。
9.①交待小院清幽不俗的環(huán)境特點。②側面烘托人物。此處描寫展現了卓老高超的盆景技藝,烘托卓老和小于高雅的審美情趣。③承上啟下,引出下文。從環(huán)境寫到盆景,承接上文二人一見如故,為下文一系列的故事做鋪墊。
(作者單位:山東省平邑第一中學 山東省平邑賽博中學)
侯 爺
周東明
侯爺是三勝戲班兒的凈角兒,沒有演過頭牌,演二牌。也難怪,在梨園行,打金少山之前,挑頭牌的非旦即生。金少山因和梅蘭芳合演《霸王別姬》出了名,挑班演戲后,凈行才開始掛頭牌。
侯爺在三勝戲班兒,在松州城,雖然沒掛過頭牌,但是紅,紅得直竄火,侯爺就是一出戲,《連環(huán)套》打了響吆,侯爺在戲里演竇爾墩,演得活靈活現。你這么說吧,在松州城的戲迷里,不癡迷侯爺《連環(huán)套》的人,沒有。侯爺如果連演三天《連環(huán)套》,松州城的戲迷就連看三天;連演七天《連環(huán)套》,松州城的戲迷就連看七天,從不膩煩。
熱河有一個坤伶,叫章小霞,青衣、花旦都唱,人長得俊,扮相漂亮,嗓子脆、甜,用梨園行話說,是祖師爺給飯吃。
章小霞在熱河也很紅,三勝戲班兒的班主就約章小霞來松州三勝戲班兒唱幾天戲。
頭一天晚上,章小霞的大軸戲是《貴妃醉酒》,壓軸戲是侯爺的《連環(huán)套》,戲園子里坐得滿坑滿谷,一連三天,都是坐滿堂了,章小霞很高興,說,松州城的戲迷就是懂戲。
第四天頭上,章小霞一看連著三天,戲票賣的這樣好,就找班主,要漲戲份子錢。
班主找來管事兒的,把章小霞要漲份子錢的事情,和管事兒的說了,然后問,你說咋辦吧?
那還不好辦,羊毛出在羊身上,戲票漲價唄,一張加三毛錢。管事兒的說。
你還沒明白我的意思。班主說。
哦,那你是什么意思?管事兒的問。
你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啊,你說,給章小霞漲份子錢,行,可是侯爺呢?給他漲不漲???
噢,對對,我咋把這碴兒給忘了呢?管事兒的撓撓頭,又說,三七開,章小霞七侯爺三,行嗎?
好吧,先看看再說。
松州城的戲迷只要能看上好戲,就行,毫不在乎那幾毛錢,當晚戲票漲價了,也賣了個滿坑滿谷。
散戲后,管事兒的把侯爺叫住,要給他份子錢,侯爺一看,錢數比過去多了,就問管事兒的是怎么回事兒,管事兒的就把漲份子錢的事兒,對侯爺說了。
侯爺一聽,把頭搖的像撥浪鼓,連連說,不行不行,我侯爺沒那個規(guī)程。
兩個人正在撕吧著,章小霞氣呼呼地走過來,沖著管事兒的說,怎么著,用主角號召加的票價錢,給配角提份子錢,這算怎么回事兒?
章老板,這侯爺不是也唱壓軸戲了嗎?提點份子錢,也是合情合理的。管事兒的說。
那也得看是誰的號召力啊,是我,是我章小霞!
管事兒的愣了一下,趕忙陪著笑臉說,再說,您看見了,侯爺也沒收錢啊。
他也得配,還有這壓軸戲,別總是《連環(huán)套》,三勝戲班兒,沒別人了嗎?
好,好。管事兒的答應著。
第二天晚上,壓軸戲撤了《連環(huán)套》,換成了《打漁殺家》,大軸戲是章小霞的《杏元和番》,這是一出唱功繁重的旦角兒戲,也是章小霞的拿手戲。就是這出戲,章小霞在熱河演時,熱河的戲迷們也是百看不厭,一票難求。
章小霞提前就到了后臺,化妝,貼水鬢,躊躇滿志等著開戲。
大幕拉開,章小霞往臺下一望,怎么啦,今天晚上臺下咋沒有坐滿堂啊?一個晚上,章小霞心里都堵得慌,散戲后,她坐在化妝臺前,愣著神兒,管事兒的走到她跟前,說,章老板,該回了。
這個時候,章小霞才醒過神來,瞅著管事兒問,您說,我的戲不好嗎?
這是哪兒的話呢,您的戲當然是很好了。
為啥今兒晚上沒有坐滿堂呢?
管事兒的聽了她的問話,沒有言語。章小霞緊接著又問,我打炮這幾天的戲票賣的都不錯啊,今天晚上是咋啦?
管事兒的又沉思了一會兒,說,章老板,不是您的玩藝兒不好,是松州城的戲迷不太認,演幾天就好了,前幾天戲票賣的好,因為壓軸戲是侯爺的《連環(huán)套》給墊著呢。
???章小霞這時才醒過腔來,馬上又皺起了眉頭,戲約還有三天才到期呢,剩下來三天的戲,怎么唱,章小霞犯難了,拿個回頭,再請侯爺唱壓軸戲,不能,那就栽在松州城了,不拿回頭,可戲咋唱呢?
這時,管事兒的看出了章小霞的心事兒,說,章老板明天改改戲碼吧。
咋改?
改《霸王別姬》,怎么樣?
嗯,行,可……
誰演霸王?有現成的。
一聽管事兒的這話,章小霞笑了,是會意的笑。
第二天早上,管事兒的找來了侯爺,告訴他,今兒晚上大軸戲是章小霞的《霸王別姬》,還說讓侯爺唱霸王。
侯爺略微愣愣神,說,行。侯爺說得很脆生。
那天晚上的戲好壞,不用我說,誰都能猜到。剎戲后,侯爺往家走,有人在半路上攔住他,侯爺一看是章小霞,忙問,您有事嗎?
章小霞把一個布袋子遞給侯爺,說,這是上次的份子錢,是您的那份。
侯爺把章小霞遞過來的布袋子推了回去,說,章老板,您多慮了,我就是個二牌,二牌干嘛的?是捧角兒的。
(有刪改)
10.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戲園子里坐得滿坑滿谷,一連三天,都是坐滿堂了”屬于側面描寫,通過看戲的觀眾多來襯托章小霞和侯爺的戲唱得好。
B.小說第一段中,“侯爺如果連演三天《連環(huán)套》,松州城的戲迷就連看三天;連演七天《連環(huán)套》,松州城的戲迷就連看七天,從不膩煩”為下文章小霞獨自演出時觀眾沒有坐滿堂埋下伏筆。
C.侯爺聽說讓自己唱霸王,“略微愣愣神”,是因為他沒有演過頭牌,只演二牌,且除了《連環(huán)套》以外,沒唱過其他戲。
D.章小霞要漲份子錢并阻攔管事兒的把錢分給侯爺,聲稱自己才是戲票大賣的號召力,而侯爺不配分錢,侯爺兩次拒絕拿錢,體現了二人不同的處事原則和性格。
11.請結合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簡要分析侯爺是個怎樣的人。
12.請結合章小霞對侯爺態(tài)度轉變的過程,談一談你的思考和感受。
參考答案:
10.C
11.①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出侯爺戲唱得好,如“侯爺在戲里演竇爾墩,演得活靈活現”,在松州城,沒有不癡迷侯爺的戲的人。②運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侯爺是個遵守行規(guī),不貪財的人。章小霞看到臺下座無虛席就要漲份子錢,管事的把錢分給侯爺,侯爺卻堅決不收。③運用語言描寫,寫侯爺不計較、謙虛隨和,能認清自我,不會因為受歡迎而迷失自我,德藝雙馨。他同意演霸王,回答得干脆,戲火了以后,他仍然說自己是“二牌”“捧角兒的”。
12.梳理過程:①章小霞是熱河很火的旦角,她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次松江演出的成功是因為自己。②等到戲火爆后,她伸手要份子錢并且非常鄙視侯爺,認為他不配拿這個錢。③后來得知演出不火爆的原因是侯爺沒有參加,她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欣然接受讓侯爺演主角,并在演出后拿出上次的份子錢給侯爺。
表達看法:①一個人即使再成功,也不該驕傲自大,不把同行放在眼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只看到自己的作用和光芒,卻把別人看得很低,這是團隊合作的大忌。②一部戲的成功主角是關鍵,但團隊配合也很重要,隊友真誠團結,才能贏得真正的成功。③知錯能改才能成就更好的角色和人生,德藝雙馨才能在專業(yè)領域走得更遠,品德高尚才能在人群中站得更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