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羅媛
在新時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人們隨著通訊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愿意定時收聽、收看新聞播報人逐漸減少,更加青睞于網絡媒體和電視節(jié)目豐富多彩資訊,因此想要提升新聞主持專業(yè)素養(yǎng),就需要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新聞。不管是針對于優(yōu)秀的外景還是新聞主持人,他們都需要掌握新聞播音技巧,有過硬的專業(yè)能力,明確群眾的需求,從而增加新聞節(jié)目收聽和收視率,不僅專業(yè)還能吸引人們眼球。作為立臺之本電視新聞節(jié)目,基于信息傳播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下,要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適應新時代的新變化。新聞主持人作為節(jié)目引導者,怎樣更好的為受眾服務,適應新形勢發(fā)展需求,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新聞播音主持是大眾接受新聞的媒介,是傳播新聞的主體,是新聞咨詢傳播質量的關鍵,因此需要新聞主持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在新時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主持,應當在有限時間找出新聞資訊關鍵點,做到發(fā)音標準、吐字清晰,并將其傳遞給觀眾。同時要一定程度上了解各個領域知識,抓住新聞稿件的重點進行播報,有時還需解釋其中的專有名詞。因此對于一個播音主持人而言,過硬的新聞素養(yǎng)是他們不可或缺的條件和基礎。
在播報新聞的時候,新聞播音主持想要避免新聞的枯燥乏味、平鋪直敘,就需要具備自己的專業(yè)特色和優(yōu)勢,下述將對其中的兩點需求進行簡要敘述。其一,保持嚴謹的邏輯。在播報新聞時,新聞播音主持應注重控制于限定的時間范圍中,注重語言的邏輯性。在新聞播報時還要顯現出新聞資訊層次性,注重重要字詞的重音、語言的停頓等,促使觀眾在短時間中明確主持人想要傳達的資訊重點。因此想要把新聞通過最佳的方式傳遞給受眾,產生良好的體驗感,促使新聞資訊獲得高效傳播,增長收視率。其二,內容的及時。針對于不同性質、相近時間發(fā)生的新聞事件,新聞播音主持要恰當掌控播報節(jié)奏、語氣氛圍、語言的整體力度,使新聞資訊性質和播報語氣氛圍相吻合。另外,針對于新聞而言,時效性是極其突出的特性,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新聞播音主持也需達這一要求標準。
鏡頭語言在電視節(jié)目中所占據的地位極其關鍵,主要經應用類似電影電視形象畫面表達事物的語言方式。為了促使整個主持更有生命力,電視外景主持人是串聯每一節(jié)目鏡頭的關鍵人物,朱注重把握鏡頭語言技巧。且針對于外景主持人而言,語言的表達、提問的技巧、妝容、服飾、手勢等均是其鏡頭語言,主持人應當避免夸張的服裝和妝容,并按照節(jié)目內容選取科學的妝容和服飾;保持清晰的主持邏輯,注重適當使用手勢和神態(tài);增加同電視鏡頭間的溝通,經觸覺、味覺、知覺等方式充分表現體驗的多種感受,并經鏡頭語言促使觀眾身臨其境,帶量觀眾同自己一起體驗節(jié)目內涵,進行深入觀察,促使其能夠身臨其境。
我國國內生活服務類節(jié)目,在當前盡管有很多的數量但是整體上無較高的專業(yè)度,外景主持人中成名的不多,水平較低,使得受眾對這一類型的節(jié)目無較高的興趣度。主持人在鏡頭前的神態(tài)、手勢等一舉一動,均可能降低整個節(jié)目的效果,對觀眾造成接受信息的干擾,所以為了能夠提升主持人掌握鏡頭語言表達能力,吸引大批量受眾,提升他們的專業(yè)能力和素質極為重要。例如:作為外景節(jié)目主持人,在一次主持苗族婚禮習俗時,新郎和新娘需要拜別女方的父母,之后經新娘的兄弟姐妹將她背起,并跨過自家火盆出門,如若在此時外景主持人表現為興高采烈的狀態(tài),將降低整個節(jié)目的質量以及自身的水平。
通過以目擊者的身份進入到事發(fā)現場的外景主持人,能夠把握現場報道的“度”,細致觀察現場出現的各種情況,不管能夠站在媒體角度強調、省略、介紹現場情況,還能夠刨根問底那些需要深究的問題。一個優(yōu)秀的外景主持人就是要不誤導觀眾,準確把握現場情況,保證傳達出的信息不冗余且極具準確性。
作為外景主持人,應當當好新聞的“把關人”,真實的把真相反映給觀眾。外景主持人作為目擊現場的人,在面對復雜現場時,應當嚴格做好現場報道“把關人”,做好取舍,按照自身判斷取舍報道內容,符合自身報道組、代表媒體的利益,時刻秉持對觀眾負責的態(tài)度,保證外景新聞報道的真實客觀性,做好具有公信力的“把關人”。
作為外景主持人而言,在新聞報道中滿足觀眾需求,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是極其關鍵的。而觀眾收看電視節(jié)目的目的,就是了解到新近發(fā)生的事情,通過現場報道的形式將滿足他們接受最新新聞信息的欲望和訴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新聞的報道中要選擇受眾有需求和關注的新聞信息,他們愿意收看有價值的,可以滿足自身需求的信息,所以對外景主持人的新聞報道內容和素材的選擇提出較高的要求,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極為重要,并從復雜現場環(huán)境中抽取滿足觀眾需求、吸引觀眾的信息。優(yōu)秀的外景主持人能夠快速發(fā)現最有價值的信息,憑借自己的現場經驗傳遞給觀眾以實際需求。
總之,一個優(yōu)秀的外景主持人,能夠從整體上提升節(jié)目的形象性和可看性,增加可信度并拉近現場和觀眾間的距離。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促使媒體和觀眾間搭建起互為依賴的關系。外景主持人在和觀眾溝通時,一般會選擇平行的視角,促使傳統媒體在電視節(jié)目中變得更加親民,不再有再多的距離感,因此說對于任何媒體而言,塑造外景主持人是一件極其關鍵的事情。
4.1.1 把控新聞主持人責任擔當
針對于新聞節(jié)目的收視率而言,主持人的風格創(chuàng)新產生的作用顯著,人們經主持人風格能夠提升新聞信息傳播效果,更好接受電視媒體宣傳報道的信息。而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修養(yǎng)和素養(yǎng)等,均會對專題、訪談、電視新聞等產生影響,因此需要新聞支持人加強重視文化積累,形成獨屬于自己的播音主持風格。
其一,領悟掌握全面的語言技巧。針對于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而言,要在主持中體現出自己的風格,掌握全面的語言技巧,具備光鮮的外表,體現主持藝術性。播音主持人需要綜合把握整個節(jié)目質量,按照客觀對象實施話語表達,應用同節(jié)目基調一致的的方式主持,不能夠單純注重于表演。因此在播音或主持的過程中,要避免發(fā)生脫離實際節(jié)目內容的現象,不僅僅是注重對自身魅力和語言個性的展示,要引起他們的廣泛重視加以規(guī)避。
其二,實現自我創(chuàng)新。針對于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而言,他們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熟悉新聞理論,通過特別的視角進行自我分析。同時要形成自身主持風格,不斷提出對自己的高標準、高要求,基于統一的基調下,以成為“優(yōu)秀主持人”為目標,突出個性化主持風格,實現自我創(chuàng)新。
其三,掌握臨場應變能力。針對于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而言,經常會有各種突發(fā)情況存在于節(jié)目中。例如:極易有各種意外情況出現于現場直播中,因此需新聞主持人具備較佳臨場應變能力,避免對整個電視節(jié)目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需主持人反復實踐加強對自身這種能力的鍛煉。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需要主持人多歷練自己的應變能力,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不僅如此,新聞主持風格應當貼近于大眾的生活,在主持中融入生活元素,體現節(jié)目內容生活氣息,獲得受眾共鳴,促使其主持風格能夠符合大眾預期。
4.1.2 把控好話語控制和新聞基調
新聞主持作為直接推動、傳播新聞節(jié)目的關鍵人物,應當經恰當科學的語言實現現場的起承轉合,并具備電視節(jié)目所需形象要求,積極調控現場氣氛,機敏應對突發(fā)情況。這是一種通過主持人語言的表現形式,并非是單純的交際活動,涉及到密切關聯主持內容、美學、邏輯學、心理學等知識的綜合性藝術。對話語的控制,在新聞節(jié)目播音中是基本的,清晰表達節(jié)目要求,緩慢的方式將可能使得新聞在記憶中流失,而較快的方式將讓人產生緊張和壓迫感,因此新聞主持要提前做好策劃和預案,做到認真對待,積極了解國家政策方針,以及新聞事實和背景;同時要傳達真實新聞事件發(fā)展背景和主要過程,有效、合理話的進行話語控制,把控新聞基調,切實把所有權和主動性掌握在主持人手中,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掌握新聞話題的走向。
電視新聞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代表媒體形象,是他們創(chuàng)造出的公眾人物,有極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因此在新聞主持的過程中,要求主持人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深刻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和路線,遵守好主持人職業(yè)道德準則。同時要做到不迎合低級趣味,播出高品質、品位的新聞,拒絕有損社會功德、民族文化庸俗報道,保持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統一,努力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心理素質、政治素養(yǎng)、文化內涵。
4.1.3 提升自身的親和力
想要提升新聞吸引力,拉近觀眾和主持間的距離,需要新聞主此人具備親和能力,增強新聞節(jié)目傳播效果。
其一,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質。播音主持工作者處于新聞傳播最前沿,能夠和觀眾面對面的工作,想要在電視屏幕上游刃有余的、以良好的狀態(tài)進行新聞報道,關鍵是要有深厚的功底。作為新聞播音主持人員,要促使觀眾從他們的聲音中感受美感,修成良好的內涵,真正傳遞給受眾以新聞節(jié)目的內涵,以便他們感受親和力。在日常的工作中,新聞播音主持人員要注重培養(yǎng)個人氣質,提升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和積累知識,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能力。
其二,學會培養(yǎng)對象意識。針對于播音主持工作者,對象意識是培養(yǎng)他們親和力的基礎。主持人在播音的時候,要按照受眾關注度和節(jié)目內容,注重自己表情變化和口語表達,調節(jié)語調的輕重和語速的緩和,從而真正實現播報的效果。如若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平鋪直敘、語氣平淡,將難以獲得理想的宣傳效果。
針對于外景主持語言風格的分析,將主要按照實例展開分別化報道。
其一,要選取報道地點。在進行外景主持的過程中,要應用不同角度和出境主持,對同一事物不同視點進行報道,加上電視節(jié)目自身不同的機位,就算每一角度主題是一致的,也需要考慮每一問題的深度、怎樣結合主題、每一角度的切入點。
其二,要提前預約采訪對象。在外景新聞報道節(jié)目中,應用不同人的視角看待同一個問題,獲得相對客觀、較為全面和充分化的答案。
其三,設置懸念。緊緊地抓牢觀眾的心理,欲擒故縱的敘述,使得事件變得跌宕起伏,多使用一些疑問句型,基于不失真實性的條件下增加這種懸念的效果。
其四,把握時間節(jié)點。在外景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要選擇不同方式在不同階段報道,明確每一采訪對象準確時段或時間,通過及時、準確的報道,以及加強溝通交流,進行分析和解釋說明。
其五,真實傳遞內心感受。一般會經外景主持人傳遞無法用鏡頭展現的內心情感,向觀眾及時表達出來,產生情感共鳴,更具說服力。
4.2.1 提高隨機應變的能力
節(jié)目外景主持人應善于觀察拍攝現場的細節(jié),以提高鏡頭語言的邏輯性與細膩性。例如:在苗族婚姻中的對山歌傳情、對歌的地點被嚴格規(guī)定,必須在每年農歷3月15日至18日的姊妹節(jié)期間進行。雙方各自攜帶五色糯米飯及筷子、食材、竹葉等物品到固定場地對歌,若雙方皆有愛慕之情則以山歌的一問一答自成一對,對唱結束后,可互贈攜帶物品以作信物,情投意合后男方仍需請媒人求婚。若主持人不作詳細采訪了解,將導致觀眾對唱山歌在苗族婚俗上的作用不明確。
除此之外,開機前導演與編輯對主持詞進行不斷的修改,而真正到了外景拍攝現場時,主持人、攝像及導演還需進行不斷的交流,以將外景的細節(jié)更好地呈現給觀眾,因此,需要外景主持人增強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而不是局限于事先列好的主持提綱。
4.2.2 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在進行生活服務類節(jié)目外景的主持時,為活躍現場氣氛,充分吸引觀眾的注意,主持人需具備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保證主持的簡潔鮮明、生動及準確,避免言語過于啰嗦或畫蛇添足;注意主動興奮,但應避免奇怪的面部表情及過多的手勢;同時,還應通過親切自然的口語表達對事物進行相關簡介與評價,但應注意的是,所發(fā)表的個人評價應是有價值的,能豐富節(jié)目的內容,對節(jié)目的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使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得以彰顯。為了保證主持生活服務類節(jié)目時主持意圖的明確、主持邏輯的通順,外景主持人應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加深對生活各方面的認識,同時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增強文化底蘊。例如:在苗族婚禮習俗節(jié)目中的外景主持人除了帶領觀眾一起感受婚禮的喜慶氣氛、品嘗婚宴美食外,還要順口講述有關此婚俗的歷史及神話傳說,增加節(jié)目的趣味性。因此,優(yōu)秀的外景主持人需具備較深的苗族文化底蘊及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介紹苗族不同地區(qū)的婚禮習俗,加深觀眾對苗族婚俗的了解,向人們展示苗族文化的絢麗多彩。同時,為更好地引起觀眾的共鳴,可將苗族婚俗文化與其他民族的婚俗進行多環(huán)節(jié)、多角度對比,以激發(fā)觀眾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從而促使其注意力更為集中,增強生活服務類節(jié)目的收視效果。
針對于新聞主持與外景主持而言,促使受眾喜歡新聞節(jié)目并有效傳播新聞信息,是他們的主要目標。因此需要主持人把握好自己的語言風格,不斷提升文化修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從多方面的努力,不斷摸索受眾接受心理,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更好完成信息傳播和新聞宣傳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