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楊東俊
青山常在,黃河不老。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最能體現(xiàn)黃河奔流氣勢的當屬壺口瀑布。“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痹谂c黃河壺口的接觸中,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數(shù)不盡的錦繡篇什,梁衡寫的《壺口瀑布》就是其中的一篇。
山西這塊土地滋養(yǎng)了梁衡,生于斯,長于斯的他,對養(yǎng)育了他的山西大地充滿了感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梁衡寫的有關(guān)山西的山水散文和人物散文就有20多篇。他談到《壺口瀑布》的創(chuàng)作時說,我小學、中學階段是在黃河的支流汾河邊成長的,黃河與我有特殊的緣分,它(黃河)像一個壯士,在風塵仆仆的途中痛飲一碗烈酒,澆心中的塊壘,掃除渾身的疲勞。每一個中國人只要到壺口的黃河岸上一站,都能油然而生民族的自豪感。
《壺口瀑布》這篇美文,具備有物、有序、有情、有方這幾個方面的特點。
先說有物。寫景抒情散文的“有物”就是要寫出景物的特征。天下瀑布很多,各個瀑布都有不同于別的瀑布的特征;觀壺口的人不同,且壺口四季景色各異,他們眼中壺口瀑布的特點也有別。如“懸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河中有山,鑿中如槽,束流懸注七十余尺”“浩浩湯湯,洶涌不羈。驚濤怒瀉,聲若雷霆貫耳;激湍沖蕩,狀如水里生煙。且訝迷霧,奇美洞天別有;艷陽朗照,未雨虹臥狂瀾”等等。梁衡在《壺口瀑布》中以獨特的視角,調(diào)動各種感官,從聲響、形狀、態(tài)勢、力量等方面寫出了雨季波濤洶涌,翻江倒海,水勢浩大、濤聲如雷、水霧彌漫、令人膽戰(zhàn)心驚和枯水季氣勢磅礴、柔和細碎、剛中帶柔的特點。讀來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再說有序。散文的寫作順序體現(xiàn)著作者的思路,本文開篇一句,簡要介紹了壺口的地理位置以及游覽的次數(shù);接下來敘述雨季觀瀑和枯水季觀瀑的情形,敘述枯水季觀瀑時,先寫觀瀑再寫觀“腳下石”的情形,運用了移步換景的順序;最后贊美黃河的性格,歌頌無堅不摧、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全文因景而宜,因時而宜,情由景生,脈絡分明,條理清楚。
三說有情。一切景語皆情語?!把湃松钪?,正在借景言情。”觀賞景物,或以物喜,或以景悲,自覺不自覺地都會打上觀賞者的情感烙印。同樣是以壺口為題材的散文,曾入選教材的肖鐵寫的《壺口的黃河》,突出的是“黃河的中國味”,這是因為黃河有中國人的膚色,有中國人強大的生命力,有中國人的自信和和決心。陜西著名作家莫伸寫的《壺口,壺口》借生動可感的壺口黃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中國人民團結(jié)一致、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豪情壯志。梁衡寫的《壺口瀑布》突出的則是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以及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性格,體現(xiàn)的是對中華民族 “蘊偉力而靜待,遇強阻則必摧,繞山岳而懷柔,坦蕩而存于天地”精神的歌頌。
四說有方。有方就是說要有方法。語不驚人誓不休,篇無新意不出手?!秹乜谄俨肌吩趯懛ㄉ嫌性S多值得稱道之處。首先是用詞準確,如“它們在龍槽兩邊的灘壁上散開來,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中的“鉆”“覓”“淌”“夾”幾個動詞,生動準確地表現(xiàn)了黃河水在龍槽中的各種形態(tài)。其次是巧用修辭,比喻、擬人、夸張和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大大加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如“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這個句子,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將枯水季仍然氣勢磅礴、洶涌無比的水流快、水密集的特點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出來,讀來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令人回味無窮。再如:“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tài),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這個句子針對具體景物,賦予壺口瀑布人的“喜、怒、哀、樂、怨、愁”的感情,運用多種句式,自然流露出作者對母親河的熱愛。第三是詳略得當,文章對第一次到壺口瀑布,雨季觀瀑,采用了略筆處理。對第二次到壺口,枯水季觀瀑,則詳寫,描寫了大水由高到低,流瀉而去,令人震撼的形態(tài)。第四是以小見大,由壺口瀑布而透視黃河博大寬厚的雄壯之美,由黃河性格聯(lián)想到中華民族的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堅韌剛強的精神。其他方面諸如多種描寫手法的運用、多角度多層面表現(xiàn)景物等特色,不再贅述。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張定遠先生曾談起過1982年人教社編寫教材時候的一段趣事:當各位資深編輯讀到發(fā)表于《光明日報》 上的《晉祠》一文時,一致決定將這篇文章選入教材,隨后即約見了作者梁衡。張定遠先生和各位教材編輯原以為作者應該是一位深耕文壇的老者,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見到的是一個只有30多歲的年輕人。至此以后,他寫的《夏感》《跨越百年的美麗》《青山不老》《把欄桿拍遍》等多篇文章陸續(xù)入選中小學校課本。十幾年之后,他寫的《壺口瀑布》再次入選中學語文教材。
九曲黃河一壺酒,《壺口瀑布》如同一壺香味濃烈、醇厚濃郁的老酒,醺飲之,品味之,即能得其真味。
注釋:
①劉勰的《文心雕龍·神思》。
②2021年6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③《莊子·達生篇》。
④《元和郡縣志》。
⑤馮彥山《壺口賦》。
⑥劉熙載《藝概》。
⑦梁衡《壺口瀑布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