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疆鋒 劉 佳
和網絡文學相似的是,網絡影視劇也呈現出了一定程度的現實轉向。如以航空專業(yè)人員的故事為背景的《壯志高飛》、以特種兵和軍醫(yī)的職業(yè)成長故事為背景的《愛上特種兵》、以實習記者和公司總裁的故事為背景的《海上繁花》、以緝毒警察臥底深入販毒集團內部執(zhí)行任務為主線的《不說再見》、以消防員與急救醫(yī)生執(zhí)行救援任務為故事背景的《你好,火焰藍》、以天才科學家守護并幫助女大學生走上科研道路為主線的《當愛情遇上科學家》,都有別于以往霸屏的玄幻劇或仙俠劇。相較于上一年,2021年網絡電影的上映數量雖然有大幅下降,但從質量上看,豆瓣評分超過6.0分的網絡電影正在增加,向著更寬廣、更細分的領域穩(wěn)步邁進。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布的2021年“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共筑中國夢”主題原創(chuàng)網絡視聽節(jié)目征集推選和展播活動優(yōu)秀節(jié)目中,有14部網絡電影上榜,其中不乏反映北漂外賣員生活的《中國飛俠》、講述脫貧攻堅奮斗歷程的《春來怒江》《草原上的薩日朗》、講述抗疫一線感人故事的《一呼百應》、講述中國歷史上重大事件的《生死時刻》《浴血無名川》,等等。
2021年度的網劇主要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yōu)酷、芒果TV、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等平臺上播出。本年度除了現實題材增多之外,還出現了一個新景象:“新主流”題材大受歡迎,突破受眾圈層,吸引了大量青年觀眾。比如,本年度在豆瓣網評分達到7分以上的42部網劇中,有10部為“新主流”作品,有的作品刻畫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歷史,如《覺醒年代》《大浪淘沙》《理想照耀中國》《光榮與夢想》《大決戰(zhàn)》《江山如此多嬌》《約定》等;有的聚焦為國家發(fā)展奉獻青春韶華的個人故事,如《山海情》《功勛》《我們的新時代》等。其中《覺醒年代》《山海情》《功勛》更是憑借9分以上的豆瓣評分被譽為本年度的“破圈”佳作。“新主流”網劇之所以能夠實現“破圈”,網臺聯動的播出形式是不容忽視的要素之一。與以往主旋律題材的電視劇只能被動收看不同,《山海情》《功勛》《覺醒年代》等網劇均采用網臺聯動(衛(wèi)視+騰訊視頻、優(yōu)酷、愛奇藝等)的形式,通過網絡特有的彈幕評論,建構了開放的互動空間,吸引了更多的“網生”一代。
2021年熱播的有豆瓣評分的128部網絡綜藝中,內容可細分為文化、歷史、戲劇傳承、美育、愛情、歌舞、運動、音樂、游戲、推理、求職、家庭、親子、青春社交等分眾類別,呈現出“精、小、?!钡母偁帒B(tài)勢。從綜藝主題來看,除了人文歷史類(如《我的青銅時代》《鏘鏘行天下第二季》)、愛情類(《你好另一半》《90后婚介所》)等大熱主題外,本年度還出現了一批聚焦小眾趣緣、懸疑推理或專業(yè)競技的節(jié)目,如用影視化的方式表現中國舞的舞蹈綜藝《舞千年》(B站和河南衛(wèi)視),音樂真人秀《少年說唱企劃》(愛奇藝)、《爆裂舞臺》(愛奇藝),還有IP沉浸式推理真人秀《萌探探探案》(愛奇藝)、沉浸式游戲類真人秀《奇異劇本鯊》(愛奇藝)、《營人進入異次元會變成笨蛋嗎》(騰訊視頻),以及戲劇人生活生產真人秀《戲劇新生活》(愛奇藝),等等。這些綜藝以劇本殺、偵探、異次元等小眾化、專業(yè)化的主題為基礎,以趣緣為中心,實現了大眾綜藝與小眾興趣的嫁接,獲得了“破圈”的良好效果。另外,本年度網絡綜藝體現出“去娛樂化”、立足當下社會現實的嘗試,如《乘風破浪的姐姐》《送一百位女孩回家》《聽姐說》等關注女性群體的“她綜藝”數量占據了明顯優(yōu)勢;一些綜藝節(jié)目直擊當下“新世代”的成長困境和時代痛點,如騰訊視頻的《五十公里桃花塢》通過構造理想生活空間,呈現藝術、文娛等領域不同代際“居民”的人際交往過程,直擊“社交恐懼”難題;芒果TV的情感類綜藝《再見愛人》聚焦婚姻危機的不同階段,展現當代婚姻中的深層問題,引發(fā)觀眾對婚姻的責任及意義的思考;由B站和中國老齡協會共同推出的首檔忘年共居觀察紀實真人秀《屋檐之夏》展現老齡群體在數字鴻溝中的困境,嘗試彌合日益顯現的代際差異。
本年度網絡動漫獲得了各方的關注,主旋律題材開始延伸至二次元領域,題材、生產雙維升級。在題材方面,2021年5月4日上線的《下姜村的綠水青山夢》講述了下姜村脫貧致富的歷程,描繪了未來“大下姜”的壯美藍圖。2021年6月10日全網上線的14集時政網絡動漫《新征程,舞起來!》生動闡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依托于傳統(tǒng)文化素材的新國風動漫也得到國家扶持,如2021年2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開展了2020-2021年度“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chuàng)作工程(網絡動畫片)”扶持項目征集活動。2021年優(yōu)酷上線的35部“新國風”國漫涵蓋了中國傳統(tǒng)歷史文化、中國傳統(tǒng)仙魔故事等題材,視覺體驗上也加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和元素。在生產方面,相較于以往,本年度的扶持計劃更加注重網絡動漫人才儲備,如騰訊視頻、優(yōu)酷分別推出了中國青年動畫導演扶持計劃、“一千零一夜”青年動畫導演助推計劃,作為二次元文化聚集地的B站在2021年也宣布啟動“尋光”計劃,發(fā)現與扶持更多國漫創(chuàng)作者。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xù)影響,網絡演出已成為觀眾享受文化生活的新途徑。2020年歲末交接之際,央視網絡春晚、京演集團新春賀歲線上演出季、國家京劇院云演出、共青團中央“網絡青晚”、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線上單元、B站跨年晚會2020“最美的夜”等網絡演出紛紛上線。特別是2020年12月31日,B站跨年晚會2020“最美的夜”再次“破圈”,晚8時晚會開播前,直播間已經有超過5000萬觀看人數,當晚觀看人數峰值一度高達2.4億。在2021年開發(fā)的休閑手游《摩爾莊園》中,新褲子樂隊通過全息舞臺的方式在游戲內演出,這是手游與音樂節(jié)IP的一次聯動嘗試。
在回顧2021年網絡文藝成果時,我們也不難發(fā)現,網絡文藝目前還存在著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和不良現象,如作品同質化嚴重、粗制濫造,原創(chuàng)力和想象力缺乏,剽竊盜版泛濫,不合理合法的算法規(guī)制誤導創(chuàng)作,文化消費變成“數據庫消費”,“唯流量論”大行其道,網絡文藝被流量、資本和平臺所劫持,粉絲熱衷于為明星偶像“氪金”、打投、爭奪番位,“飯圈”文化亂象滋生,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受眾價值觀和審美品位的提升,也阻礙了網絡文藝的健康發(fā)展。2020年底,《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fā)布,其中“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發(fā)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等目標明確在列。要完成這一目標,還網絡文化以清朗生態(tài),離不開建立長期有效的網絡文藝制度和評價體系。
本年度包括網絡文藝評論在內的文藝評論得到了高度重視。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等五部門于2021年7月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窂娬{要用好網絡新媒體評論平臺,健全完善基于大數據的評價方式,加強網絡算法研究和引導,開展網絡算法推薦綜合治理,不給錯誤內容提供傳播渠道。網絡文藝磅礴入海,難免泥沙俱下,文藝評論如同大浪淘沙。借助媒介融合和制度賦權,網絡文藝評論可望發(fā)揮更重要的功能。
2021年度文娛領域的治理行動蕩濁滌清,的確大快人心,但必須明確的是,國家清理整頓文娛領域的初心和目的不是為了打壓文化產業(yè)和娛樂明星,也不是為了讓文化產業(yè)陷入寒冬。中國需要也必須發(fā)展強大的文化產業(yè),這既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需要。我們需要反對的是“唯流量論”,而不是流量本身,這是因為:流量(數據)是信息社會的核心生產要素,在當代文藝的生產和消費過程里本是中立的數據應用,是評分、評獎、排行榜、收視率等文藝作品評價標準的重要構成。流量是網絡時代的一種核心且稀缺的資源,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市場的選擇和觀眾的認可。流量是文化數據的一種結算方式,涉及到人心向背、價值取向、審美趣味、國民心理、輿論導向、社會穩(wěn)定等,對國家的文化安全和綜合國力競爭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
受到疫情的影響,網絡平臺或流媒體的飛速發(fā)展加快了人們文化消費習慣的劇變,網絡文藝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自由、自主的消費時空,帶來了更獨特的觀看體驗。2021年,中國網絡文藝場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先是今日頭條入股掌閱科技,隨后百度、騰訊、閱文同時入股中文在線,搶奪優(yōu)質版權,此后B站也入局網文,斥資5000萬元參與掌閱科技的新一輪定增,加之知乎2021年重點布局付費閱讀,各大平臺或是關注網文流量,或是深挖IP開放空間,積極探索著網絡文藝的生產與消費模式。
中國網絡文藝形態(tài)大致經歷了付費、免費到再付費的演變過程。近年來隨著網民基數的不斷增加和短視頻、直播等媒介的低成本消費,免費模式開始沖擊下沉市場,吸引了大量對價格敏感而對閱讀體驗要求不高的讀者。比如,在網絡文學VIP付費模式日趨穩(wěn)定后,免費模式橫空出世,2019年上線的番茄小說自亮相伊始便確定了“廣告+免費”的經營模式,網文巨頭閱文集團于2020年也開始嘗試推行免費模式。免費模式下網絡文藝生產者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廣告分成、版權和IP開發(fā)等收益,部分作品在免費模式下的收益甚至可以超過付費模式。2021年各大網文平臺既關心免費模式帶來的網文流量,又覬覦更長遠的付費價值和IP價值,網絡文藝的產業(yè)空間正在逐步開放。
從長遠來看,網絡文藝的消費模式面臨的嚴峻考驗主要來自網絡文藝版權的保護問題。在經歷了長視頻網站與B站發(fā)生的“長短視頻之爭”后,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網民、自媒體二次創(chuàng)作的評論視頻面臨著被起訴侵權的風險,侵權盜版問題日益突出,這無疑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網絡文藝的免費不是創(chuàng)作過程的免費,而是消費過程的免費。一方面,從作者的角度看,平臺的“霸王條款”愈演愈烈,幾乎成為“賣身契”,作者看似自愿簽約的行為背后,是平臺與作者權利關系的不對等還是互利共贏,現在還是未知數。另一方面,作品版權最大的挑戰(zhàn)來自于盜版,部分受眾只將網絡文藝當作眾多消遣模式中的一種,無處不在的彈窗廣告也并不會對閱讀體驗有太多影響。盜版網站的盈利主要來自廣告,但長期以來人們對此的關注還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網絡監(jiān)管部門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管理,大力打擊企業(yè)、平臺等機構在具有盜版侵權性質的網站、平臺投放廣告的行為,對盜版侵權行為釜底抽薪,這樣方能保障網絡文藝的生產和消費行穩(wěn)致遠。
作為事件的網絡文藝展示出了無限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讓人興奮和激動;但其中也蘊含著危險與未知,讓人心生恐懼。在糖匪的小說集《奧德賽博》(海峽文藝出版社,2021)的腰封上印著這樣一段文字:“想把時間浪費在賽博世界嗎?腳下的路好像塞壬的歌聲,吸引著水手一頭栽進深海?!痹谖覀兛磥?,這也是對中國網絡文藝的最好描述:網絡文藝如同塞壬的歌聲一樣動聽、充滿魅惑,但也會讓過往的“水手”失神落魄,觸礁沉船,墜入深淵。在希臘神話里,為了抗拒塞壬那無法抗拒的致命歌聲,人(神)們想出兩種辦法:一種是奧德修斯式的,用蠟封住耳朵,并用繩索將自己綁在船只的桅桿上;另一種是俄耳甫斯式的,用自己的琴聲壓倒塞壬的歌聲。這兩種辦法實際上就是躲避(抗拒)和壓制(消滅)。在數字時代,或許這兩種方法都不適用了。網絡文藝的評論者只能勇敢地踏歌而行,與網絡文藝共舞,合奏出給人們帶來快樂和智慧的音樂,這樣才能讓網絡文藝評論與網絡文藝同頻共振,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