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黃魚,又名黃花魚。它的身體為黃褐色,腹部金黃色,魚鰭為黃色或灰黃色。又因魚頭里有兩顆潔白堅硬、豆瓣大小的石頭,被古人稱作石首魚。
黃魚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我國傳統(tǒng)的“四大海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黃魚家族占據(jù)前兩位。
唐代陸廣微《吳地記》將“石首魚”的得名與春秋晚期吳王闔閭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傳,吳王闔閭與“東夷”在海上交戰(zhàn),吳王被困在一個沙洲上,“相守一月,屬時風濤,糧不得度?!本驮陲L浪洶涌、糧草耗盡的危難時刻,“水上見金魚逼海而來”,雖“魚出海中作金色,不知其名”,但“所司撈漉,得魚食之美,三軍踴躍”,故而大獲全勝。闔閭回國后,仍念及這些救命的海魚。因這種魚的魚腦里骨如“白石”,便起名“石首魚”。
兩晉年間,西晉才子陸云稱贊“蒸石首”是“真東海之俊味,肴膳之至妙也”。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在《與人帖》中寫道:“石首鮝,食之消瓜成水。”鮝,就是“魚干”的意思。按《吳地記》的說法,這個字也是吳王闔閭發(fā)明的。他回到吳國以后,還想吃“石首魚”,卻只剩下一些魚干,不得已嘗之,誰知味也極美?!耙驎老轮~,是為‘鯗’字。”
南宋詩人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云:“海雨江風浪作堆,時新魚菜逐春回。荻芽抽筍河鲀上,楝子開花石首來。”也就是說,古代漁民已經掌握了黃魚的生活習性和洄游路線。每年春夏之交,楝樹開花,也正是黃魚汛形成的時節(jié),黃魚集群從外洋進入近海水域。無數(shù)黃魚在求偶繁殖時相互追逐摩擦,發(fā)出“咯咯”之鳴,猶如水的沸騰聲或松濤聲,綿延數(shù)里,形成獨特的“叫魚”奇觀。
明代王士性《廣志繹》記載,每年四五月間,浙江寧波、臺州、溫州的漁民,以大漁船往舟山捕石首魚,寧波港停泊的漁船長達十余里,云帆遮天,桅檣林立,堆魚疊蝦,熱鬧非凡。
大黃魚和小黃魚長相接近,兩者吃起來的味道也相近,有人誤以為,小黃魚就是沒有長大的大黃魚。實際上并非如此,它們是石首科黃魚屬的兩個品種,細分起來,還有不少的區(qū)別。
大黃魚,別稱大鮮、大黃花魚、大王魚、黃瓜魚、石頭魚。在我家鄉(xiāng)海州灣一帶,還因它的個頭大、叫聲響,叫作“黃響”。古人所說的石首魚,也多指大黃魚。
小黃魚,別稱小鮮、小黃花魚、小王魚、小黃瓜。
從外形上看,大黃魚眼睛大,腦袋大,尾巴根部比較細長,鱗片非常細小;而小黃魚腦袋小,眼睛也相對較小,尾巴根部相對短而寬。到了汛期,大黃魚的體長一般為四十厘米左右,而小黃魚最多只能長到二十厘米。此外,大黃魚的下唇較為突出,比上唇略長,而小黃魚上下唇對稱,長度相差無幾。
大小黃魚分布和棲息在沿海的淺海區(qū)域,都是集群性洄游魚類,但它們的洄游范圍較小,多在我國領海以內,是我國海洋魚類中的“家魚”。
大黃魚主要分布在黃海南部及東海、南海海域,產卵場以南通呂四洋、舟山岱衢洋為最大。小黃魚廣泛分布于我國渤海、黃海和東海海域??偟膩碚f,大黃魚的分布區(qū)域偏南,小黃魚分布偏北,二者在黃海南部及東海海域的分布最為密集。
從魚汛上看,小黃魚的魚汛一般在農歷三四月份。大黃魚的汛期要晚一個月,大約在農歷四五月份。
大小黃魚都有發(fā)聲的能力,是魚中的“歌星”。在黃魚體內,鰾和內臟兩側緊貼腹壁的地方,有兩塊深紅色的帶狀鼓肌,收縮時壓擠內臟和鰾,使腹壁共振而發(fā)聲。黃魚繁殖洄游時,雄魚會發(fā)出“咯咯”“嗚嗚”的鳴叫,叫聲較高,像夏夜池塘的蛙鳴;雌魚叫聲較低,像點煤氣燈時發(fā)出的“哧哧”聲。有經驗的漁民往往根據(jù)“歌唱”聲來判斷魚群的位置、魚群的大小、魚群棲息的水層和動向,甚至能分辨出魚群處于產卵的前期,還是盛期或末期,以便及時進行下網(wǎng)捕撈。
在東海邊長大的人,多半聽說過“黃魚七兄弟”?!捌咝值堋崩锍舜簏S魚和小黃魚,還有梅童魚、黃姑魚、鮸魚、黃唇魚、毛鲿魚。這七種魚或是體色金黃,或是俗稱里有個“黃”字,或是與黃魚長得很相似。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魚頭里面都有一對耳石,都屬于硬骨魚綱的石首科。
其中,梅童魚顏色金黃,個頭比小黃魚還要小,頭特別大,尾部細長,俗稱“大頭梅”。舟山一帶有句歇后語:一簍梅童魚——都是頭。
“七兄弟”里,黃姑魚被稱作黃三、黃婆子,地位僅次于大小黃魚。成年黃姑魚的體型介于大小黃魚之間,比大黃魚小些,比小黃魚稍大。外觀上,與黃魚的顏色有明顯區(qū)別。黃姑魚的顏色是灰橙色的,身體的側面還有一些灰黑色的條紋,腹部則是銀白色的。
鮸魚,也叫米魚,形似黃魚,體色銀灰,每尾重約二三斤,最大的能長到一百余斤。廣泛分布于渤海、黃海、東海及南海海域。以舟山鮸魚最有名氣。
黃唇魚,又名“魚高”,閩粵人稱“金錢鮸”、“金錢猛魚”,溫州人稱“黃甘”。它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魚種,體長,側扁,尾柄細長,成魚體長約一米至一米五左右,最大者接近兩米,重達一百余斤。坊間認為,黃唇魚是上等補品,特別是它的魚鰾,有滋補肝腎和止血功能,有“貴如黃金”之說。
毛鲿魚,又稱“舟山大魚”,也是石首魚科中的大個子,可長到一米以上。毛鲿魚通體灰褐色,泛銀光,尾鰭呈雙凹型,跟黃唇魚、大黃魚的楔形尾鰭有明顯區(qū)別。毛鲿魚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魚膠更是高級滋補品。2016 年9月,舟山一位老漁民在岱山海域捕獲了一條長約一米六、重約一百斤的毛鲿魚。他說,已有二十多年沒見過毛鲿魚了。上岸后,這條魚以一百一十萬元的價格成交。
浙江舟山、象山漁場是東海大黃魚的主產地。這一帶大陸架寬闊,營養(yǎng)物質豐富,吸引了眾多大黃魚來此棲息、洄游。
明代大學士朱國禎《涌幢小品》記載:“海魚以三四月間散子,群擁而來,謂之黃魚,因其色也。漁人以筒側之,其聲如雷。初至者為頭一水,勢洶且猛,不可捕。須讓過二水,方可下網(wǎng)?!笨梢姰敃r大黃魚數(shù)量多得連漁民也先要退避三舍,真的令人嘆為觀止!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載:“蓋淡水門者,產黃魚之淵藪,每當孟夏,潮大勢急,則推魚至涂。漁船于此時出海撈取,計寧、臺、溫大小漁船以萬計,蘇松(江)船以數(shù)萬計,小滿前后凡三度,浹旬之間,獲物不知幾萬金。”淡水門,指的是象山大目洋漁場。足見其時這一帶大黃魚資源之豐厚與捕撈數(shù)量之大。
晚清時,寧波詩人王蒔蕙著有《象山海錯詩》二十首,其中《黃花魚》寫道:“瑣碎金鱗軟玉膏,冰缸滿載入關舫?!泵枥L了象山漁民捕獲大黃魚的豐收景象。
對大黃魚的毀滅性捕撈,也始于明清時期。廣東潮汕漁民首先發(fā)現(xiàn),震動聲會使大黃魚頭骨中的兩顆耳石產生共振,使黃魚身體失去平衡乃至昏死。于是出現(xiàn)了專門針對黃魚的“敲罟”捕魚法:同時出動幾十條大小漁船,在發(fā)現(xiàn)并包圍黃魚群后,一般由中間兩艘大漁船張好巨網(wǎng),再以二三十條小船在大船對面圍成半圓圈。每條小船上三人作業(yè),一人搖櫓,兩人敲打綁在船幫上的竹杠,密集的聲波傳至水下,將黃魚震暈,船隊再把昏死的魚群趕入大船張開的網(wǎng)中。通常,人們將兩艘大船和數(shù)十條小船這上百人的組合,稱為一艚。
大黃魚因“敲罟”聲波驚嚇、驅趕后,會突然上浮,受水壓突降的影響,以致內鰾吐出口外,魚眼突出。即使不捕,也會自然死亡。這種簡單粗暴的捕撈方法,讓大黃魚遭受極大的痛苦,且整個種群不分老幼全部一網(wǎng)打盡,無疑是一種毀滅性的捕撈方式。無怪乎早有漁民感嘆:“魚子魚孫都捕起來,這碗飯吃不長!”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敲罟”捕魚法僅囿于潮汕一隅。直到1954 年3 月,兩位來自汕頭的漁業(yè)技術員才將“敲罟”技術傳授到福建東山、詔安兩縣;兩年后,福建惠安漁船來到浙江溫州開展“敲罟”作業(yè),獲得高產,當?shù)貪O民紛紛效仿,“敲罟”之法遂在浙江落地生根。
1957 年,浙江沿海普遍采用“敲罟”作業(yè),全省大黃魚的年產量由常年的六七千噸,猛增至近十六萬噸。
據(jù)岱山縣老漁民回憶,每至立夏時節(jié),大黃魚洄游到岱衢洋,成群結隊,層層疊疊,如同朝圣。魚多的地方,就像一個磁場,將船吸引著趕往那里。江浙閩等地的漁船紛至沓來,匯聚在這片海上,如千軍萬馬般在海上排起長隊,蜿蜒數(shù)十里,甚是壯觀。到了晚上,每艘漁船上的燈火少則四五盞,多達十來盞,數(shù)以萬計的漁燈聚在一起,岱衢洋上燈火輝煌,燦然若晝?!搬飞绞啊敝坏摹搬楦蹮艋稹庇纱说妹?。
魚的數(shù)量多了,價格越發(fā)便宜,最低的時候,兩只雞蛋就能換一斤上好的大黃魚。
由于當時的保鮮技術跟不上,交通也不便利,常出現(xiàn)上好的黃魚賣不出去的情況。政府為了協(xié)助沿海漁民渡過難關,就號召大家踴躍購買。不少地方允許分期付款,以解決掉成堆的黃魚,并把這種方式稱為“買愛國黃魚”。居民根據(jù)負擔能力,少的買三五斤,多則買數(shù)十斤。黃魚買來后,立即開腸破肚,撒上鹽,放在瓦缸里用石頭壓上,幾天后取出魚,成串地掛在竹竿上晾曬,大街上到處可見家家門前掛著黃魚。
上海灘的十六鋪、吳淞水產碼頭,歷來是水產交易的集散地,一到汛期,大黃魚多得鋪天蓋地。商販們多用一種三輪腳踏車裝運黃魚,久而久之,這種裝貨三輪車被喚作“黃魚車”。
也許是意識到“敲罟”作業(yè)、過度捕撈的破壞性極強,國務院發(fā)出指示,把“敲罟”作業(yè)列為一種“有害漁法”加以禁止。但面對資源極其豐富的大黃魚,很多漁民仍堅信其千余年取之而不竭。在舟山漁場,對大黃魚的滅絕性捕撈還在繼續(xù),年復一年,一旦發(fā)現(xiàn)魚群,指揮部便電訊指揮,“千船趕集,萬網(wǎng)圍捕?!辈粌H圍捕春夏汛沿海漁場生殖產卵的大黃魚,還窮追不舍地圍捕外海漁場的越冬大黃魚。
最致命的一擊發(fā)生于1974 年初春,浙江組織了近兩千對機帆船前往大黃魚的主要越冬場圍捕,山東、遼寧、江蘇、上海、福建等多地漁船也蜂擁而至。因捕撈海區(qū)位于公海附近,還有不少韓國漁船趕來捕撈。最高峰時,海上作業(yè)的漁船多達三千五百對左右。在后來的統(tǒng)計中,這一年春汛全國大黃魚的捕撈產量近二十萬噸,浙江省全年的大黃魚捕撈產量近十七萬噸,均為歷史上最高紀錄。
1974 年初春的圍捕,給大黃魚造成滅頂之災。隨之而來的,便是東海大黃魚資源的一蹶不振。大黃魚越冬是產卵后祖孫幾代一同溯餌,路徑從內到外,從北到南,一邊洄游,一邊壯大隊伍,大大小小,魚群越聚越大,高度集中。此時圍捕,使得大黃魚的親魚、幼魚被“一律聚殲”!
年年春末夏初,楝樹開花,黃魚上市,千年不易。誰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樹空自開花,黃魚卻不來。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大黃魚再難形成魚汛,舟山等地的漁船也再難拖著一網(wǎng)網(wǎng)金黃色的大黃魚滿載而歸了。到九十年代,無論是市場上還是老百姓的餐桌上,野生大黃魚已一尾難求。
二十年后,寧波市政府組織全市各大單位舉行春節(jié)大游行。人頭攢動的東門口,只見一條大黃魚游船徐徐向人潮駛來。這是寧波海洋漁業(yè)公司制作的游船,蘊含的是所有員工對這座城市的新年祝福,更有他們對東海大黃魚說不盡道不完的想念。
面對大黃魚逐漸消失的困境,海洋漁業(yè)部門采取放流魚苗等措施,以期野生種群的修復。
2004 年,海洋漁業(yè)部門在舟山洋山港開始了東海漁區(qū)的增殖放流,包括大黃魚、海蜇、對蝦等六個品種,其中體長五厘米以上的大黃魚苗二百五十萬尾。2005 年和2006年,又分別放流大黃魚苗四五百萬尾。此后,僅舟山市每年放流的岱衢族大黃魚苗都在五百萬尾以上。
大黃魚從幼苗到成熟需要兩年時間。這兩年,幼魚在大海里要經歷千難萬險的考驗。因放流的魚苗不容易捕捉到食物,而且很容易被其他魚類捕食,最終存活下來的只是極少數(shù),放流存活率僅有百分之一左右。
近年來,捕撈強度降低,漁船出海次數(shù)、捕撈量得到合理控制,加上休漁等措施,都給了海洋野生魚類一個較為寬松的生長空間。
2020 年9 月16 日,東海海域全面結束伏季休漁。11 月底,東海漁場傳來消息,寧波奉化的兩組雙拖網(wǎng)漁船,一網(wǎng)下去,捕獲了一千五百多斤野生大黃魚。按每斤六百元的市場價計算,總價值近百萬元。
這批野生大黃魚的每條重量約為兩斤至四斤,共六百多條,實為二十多年罕見。當?shù)貪O業(yè)專家認為,這些大黃魚就是政府每年放流的大黃魚苗長大的。消失多年的野生大黃魚資源終于有了恢復的跡象,這是海洋漁業(yè)人多年的期盼。
專家們既感到振奮,又覺得應該冷靜看待。東海大黃魚資源當前仍處于十分稀缺的狀態(tài),遠遠沒有達到產業(yè)化捕撈的水平。越冬期是大黃魚最集聚的時間,越冬場就是大黃魚的“老窩”。這些大黃魚在放流過程中慢慢成群成族,卻被一網(wǎng)打盡,實在太可惜了!
為此,專家們呼吁,廣大漁民不要去大黃魚的越冬海區(qū)圍捕大黃魚。歷史上,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抄了大黃魚的“老窩”,導致其資源幾近枯竭,這個深刻的教訓不能忘記!漁民如捕到野生大黃魚,應將其放歸大海。零星幾條大黃魚,對漁船來說,是很少量的經濟收入,但對大黃魚資源來說,是其傳宗接代、開枝散葉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專家們還呼吁,廣大市民也不要購買和食用野生大黃魚。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野生大黃魚固然味美,但現(xiàn)在深水網(wǎng)箱養(yǎng)殖的大黃魚品質和營養(yǎng)價值已與其非常接近,是野生黃魚很好的替代品。
大黃魚資源的修復,讓人們看到了希望。一起呵護好這希望的火苗,給它們五至十年時間,讓大黃魚休養(yǎng)生息……
目前,我國最大的大黃魚養(yǎng)殖基地在福建寧德的三都澳海域。三十多萬筐養(yǎng)殖網(wǎng)箱組成的連片漁排,將大海變成了遼闊的水下牧場;上萬家漁戶相連,綿延數(shù)十公里,形成了萬頃海上浮城的壯觀景象。
我國大黃魚的全年養(yǎng)殖總產量約為二十萬噸,三都澳海域的養(yǎng)殖量占百分之八十,約十六萬噸。三都澳內的官井洋,歷史上就是大黃魚的天然繁殖場,如今是福建省政府頒布的全國唯一的大黃魚繁殖自然保護區(qū)。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寧德市即重視野生大黃魚種群的恢復,開辟了“官井洋大黃魚保護區(qū)”,組織科技人員研究大黃魚人工育苗和增殖養(yǎng)殖。1990 年前后,人工繁育大黃魚獲得成功。此后,逐步解決了養(yǎng)殖大黃魚生長緩慢的問題,摸索出大黃魚網(wǎng)箱養(yǎng)殖的全套技術,為大黃魚產業(yè)化養(yǎng)殖打下了基礎。
三十年來,三都澳逐漸形成萬頃漁排,重現(xiàn)了大黃魚豐收“起魚”的場景。大黃魚養(yǎng)殖幫助當?shù)爻汕先f的漁民擺脫了貧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黃魚肉質鮮美,渾身是寶,根據(jù)烹飪方式的不同,可制成數(shù)十種不同口感的佳肴。
在我家鄉(xiāng)海州,最叫得響的四道海鮮大菜里,有一道菜叫松花黃魚,也叫松鼠黃魚。是將大黃魚清理干凈后,片成兩半,剔除脊柱骨和小刺,再將兩半魚片剞成麥穗形花紋,下鍋油爆,刀花翻起,因形似松鼠造型而得名。這道菜外酥里嫩,甜酸醇鮮,色香味俱佳。據(jù)說是由北京菜松鼠鯉魚演變而來,也有說是江蘇淮揚菜的招牌菜。反正早已傳遍大江南北,還衍生了松鼠鱖魚、松鼠鱸魚等“松鼠魚”譜系。
個人認為,寧波菜系里的黃魚菜肴,做得最為地道。寧波菜又叫甬幫菜,擅長烹制海鮮,鮮咸合一,以蒸、烤、燉等技法為主,講究鮮嫩軟滑,原汁原味,色澤較濃。其十大名菜里,有四道菜以黃魚為主要原料。
雪菜大湯黃魚,是寧波人逢年過節(jié)、喜慶婚宴少不了的一道菜。寧波有句老話:“紅膏嗆蟹咸咪咪,大湯黃魚擺咸齏?!毕听W,指的是雪里蕻咸菜。黃魚肉嫩味鮮又少刺,雪里蕻咸菜脆嫩爽口,咸中透鮮。將黃魚刮鱗去膜,用油微微煎過兩面,加姜片黃酒燜一下,一大碗水,大火燒開,放入細細切碎的雪菜。以這兩種主料燒制的雪菜大湯黃魚,具有魚肉嫩,菜香濃,清口鮮潔,營養(yǎng)豐富的特點,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海鮮的原汁原味。
彩熘全黃魚。選新鮮大黃魚一條,洗凈,在魚身兩側切十字形細紋刀花若干,撒上精鹽,稍漬后拍上干淀粉,入油鍋炸熟。將蝦仁、火腿、雞肉、香菇及白糖、蔥、醋等佐料燒煮后,澆于油炸黃魚全身即可上桌。這道菜口味鮮香,色彩悅目,佐酒下飯皆宜。
苔菜拖黃魚。苔菜,又名海苔,顏色翠綠,形似絲棉,產于淺海巖石上,冬春季采集曬干,清香味濃。苔菜切成末,與面粉拌成糊;用黃魚肉條蘸裹苔菜面糊,入油鍋炸熟,故名苔菜拖黃魚。這道菜色澤墨綠,軟糯鮮嫩,且有苔菜的清香味。
腐皮包黃魚。用優(yōu)質完整的薄豆腐皮,包上新鮮黃魚肉炸制而成,用醋或茄汁醬等佐食。腐皮酥脆,魚肉鮮嫩,令人回味無窮。
此外,寧波海鮮菜單里的海參黃魚羹、清蒸黃魚、紅燒黃魚、糖醋黃魚、糟香黃魚、黃魚鲞燒肉和黃魚煨面等,也皆膾炙人口,別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