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王瀚
唐代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高峰時期,極度開放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和豐綽的經(jīng)濟條件使得唐代在政治、文化達到了空前的盛世狀態(tài)。詩歌和書法是我國最早取得重要地位的兩大藝術形式。兩者相互影響、相得益彰,書法家的審美和意趣,給詩人開拓了想象空間;詩人的文采又為書法增添了詩意的表達,詩人獨特的感受,給書法蒙上了文學的色彩。兩者“共同促進了唐代文學藝術的發(fā)展”。詩歌和書法在審美認識、藝術風格上有諸多相似之處,而論書詩則是唐代書法與詩歌文化融合的縮影,文人精神通過書法的介入以詩歌的形式來傳達,這種藝術精神的傳達集中體現(xiàn)在“書法精神”中,詩以載道,最能表達中國文人的寫意哲學與書法審美。杜甫存世的詩歌中,筆者整理出十八首論書詩,其中有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描述也有對書法理論的深入理解,以此為例,或可看出書法在詩文中的不同展現(xiàn)。
如《飲中八仙歌》中提到張旭。張旭善寫草書,時人稱為“草圣”。此詩借酒寓懷,飲酒而稱仙,沈德潛曰:“李白,詩仙也,故寓于詩。張旭,草圣也,故寓于書。”此詩是杜甫對張旭書法的認可,同時也表述出張旭稱圣的書寫狀態(tài),“脫帽露頂”“揮毫落紙”,絲毫不掩蓋對其贊美之情,這種灑脫飄逸的狀態(tài),行云流水的書寫過程,骨氣與逸氣并存。杜甫對張旭的欽佩體現(xiàn)了其對文化自覺和精神解放的追求。再如《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詩文主要是贊美汝陽王李琎,內(nèi)中以“筆飛鸞聳立,章罷鳳騫騰”來形容其詩文如鸞鳳騰飛一般飄逸,用筆凌空取勢,酣暢淋漓,神采奕奕。杜甫以此評價汝陽王,既是對其書法文章的肯定,也側(cè)面反映了杜甫熟知書理,是詩人也是善書人。汝陽王是飲中八仙之一,善以詩書交人,從杜甫的描述中也可看出其性情恣肆,文采斐然。盛唐時期,士人文化生活豐富而自由,唐代的文人精神與詩文書畫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杜甫歷經(jīng)大唐由盛轉(zhuǎn)衰,更加對自信從容的自由意志充滿向往。不但如此,詩文的創(chuàng)作和藝術創(chuàng)作也有相似之處。詩人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獲得精神上的極大自由和滿足感,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作過程中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心態(tài),又是打破日常理性束縛的關鍵。詩文和書法就形成了一種書文互成的關系,詩文中蘊含著書法精神,詩人又同時是書法家,詩章又以書法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充分體現(xiàn)了書文相契的綜合之美。書法成為詩人的第二人格,而詩人又以自我的形式來展現(xiàn)書法精神。
唐代詩歌的發(fā)展和書法有很大的相似性,兩者在唐朝時期的時間線幾乎是重疊的,“唐代前期的詩壇和書壇,都以繼承傳統(tǒng)為主要傾向”,此一階段的詩歌和文學承上啟下,整體上以繼承魏晉遺風為主,至盛唐、中唐后詩歌和書法得到充分發(fā)展,詩歌在體裁和題材上都臻于大成,書法則五體發(fā)展完備,名家輩出,并且兩者形成了統(tǒng)一的審美認識,書法內(nèi)容在詩歌上的運用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對書理的認知和認同。因此詩人對書法的理解也繼承了自魏晉以來的傳統(tǒng)。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描述了對李潮高超的小篆技巧的盛贊,既體現(xiàn)了他在詩歌上的造詣,也表明了他對于書法的理解和感受。杜甫是否有能力做出一些書法的評判,雖然杜甫的書法作品今不見傳,但由史料來看也能證明一二,元代鄭杓《衍極·古學篇》稱:“太白得無法之法,子美以意行之?!眲⒂卸ㄗⅲ骸岸鸥ι瓶㈦`、行、草?!泵魈兆趦x《書史會要》也稱杜甫:“隸、楷、行、草無不工?!睋?jù)清馬宗霍《書林藻鑒》記載,明人胡儼曾在內(nèi)閣見過杜甫的《贈衛(wèi)八處示人》真跡,并評其字“字甚怪偉”,如果胡氏所見確為真跡且馬宗霍收錄無誤的話,說明杜甫的書法還是有一定的成就的。并且《書史會要》中所記杜甫對自己書法也頗為自信,“杜審言,字必簡,襄州人,擢進士第,官至修文館直學士。恃才高以傲世,見嫉。工書翰,嘗語人曰:‘吾筆當?shù)猛豸酥泵?。’其矜誕類此?!笨梢姸鸥κ墙⒃谑重S富的書寫經(jīng)歷上而有此言。他對書法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書法狀況。這樣看來,“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戟森相向,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龍盤拏?cè)馇鼜姟?,此句是杜甫對于書法審美觀點的核心認識,所謂“快劍長戟,蛟龍屈強者,俱形容瘦硬,而書已通神矣”,“形容瘦硬”既是對魏晉傳統(tǒng)的繼承、對初唐書法審美的認可,也是對盛唐時期以肥為美、書風也盡顯豐茂肥厚之態(tài)的反對,書法受到整體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此時杜甫貴稱“瘦硬”,反其道而行之,既是社會文化傾斜對杜甫的壓抑,也是書法審美的轉(zhuǎn)變引起杜甫的思辨,說明唐代論書詩在整體文化環(huán)境下表露了當時書法現(xiàn)狀和審美分歧。
從杜甫這些詩中可以看出,大多是送別詩,且多寫于大歷年前后,時值安史之亂,此時唐朝因動亂開始走下坡路,大唐盛景開始凋零,雖是送別詩,其中不乏流露緬懷之情,不只是對友人、先賢的追憶,也是對大唐盛世的懷念。因此杜甫對書法的看法都是標榜初唐,以今思古,而書法中又尤以草書為抒情之最,草書是書法形式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書體,而狂草是草書中最酣暢淋漓的表現(xiàn)形式,更能表達情致,書壇上無篆圣、隸圣、行圣、楷圣,卻獨有“草圣”之名,“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以入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所以自唐以來便將草書作為技法極致和情感極致的追求,能通詩文、狂草者,可謂之“圣”。因此,杜甫論書詩中多提及草書,如《醉歌行》《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殿中楊監(jiān)見示張旭草書圖》等等都花費頗多筆墨,既是借草書而抒情,也是借古思今。
唐代著名書論有一百多種,唐太宗《書論》:“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币虼?,初唐很長時間的楷書都是以骨力見長的,各家對骨的說法也略有不同,孫過庭《書譜》:“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道潤加之?!睆垜循彙稌h》:“且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辈滔>C《法書論》:“每字皆需骨氣雄強,爽爽然有飛動之態(tài)?!边@些論斷表達的都是“以骨力為先”的審美取向,自魏晉以來對書法的評價一致以清瘦勁挺為優(yōu),因此初唐歐、虞、褚、薛的碑書,李北海的《云麾將軍碑》等等,皆是對魏晉書法傳統(tǒng)的繼承。因此杜甫也受到唐代書家及書論的諸多影響,如杜甫《發(fā)潭州》中有一句提到褚遂良,因其高宗時諫立武昭儀為后左遷至潭州都督而有所追憶,“書絕倫”說明杜甫對褚書十分認可,褚書瘦硬且飄逸靈動,杜甫書法觀念上對瘦硬審美的偏愛也多來自于褚。詩文抒寫對人生際遇的感受,并詩歌為媒介將書法嵌入其中,不但表明了書法與詩歌之間豐富的文化聯(lián)系、文人之間跨界的融合以及唐代背景下詩文與書論的相互影響,也為之后宋代尚理的風尚埋下了伏筆。
總而言之,杜甫在書法上是有一定造詣的,而杜甫對于書法的認識,或可從同期書論中窺得端倪。書法不像詩歌那樣,能夠通過形象的塑造直接表達思想感情,它是一種被抽象了的藝術,但是書法融入詩歌便如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杜甫寫有《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詩云:“筆飛鸞聳立,章罷鳳騫騰”以頌揚李琎書法之高妙,此句以鸞鳳形象喻書。這種以物喻書的手法給人以神秘感和無盡的想象空間,也為詩文和書法之間編織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通過以上可知,杜甫論書詩處于中國書法史上的觀念轉(zhuǎn)變時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轉(zhuǎn)變間接影響了書法審美的取向,同時中唐時期書法的觀念、書風的形成也與這些論書詩密不可分,論書詩既是唐代文化環(huán)境下書法熱潮的產(chǎn)物,也是書法觀念在書法史上的拓展,尤其像杜甫這種優(yōu)秀的詩人、書法家通過詩文的形式對書法精神的提煉在書學界影響至今,對我們研究唐代論書詩中書法創(chuàng)作和書法理論的研究提供了幫助。誠然,僅憑幾首詩或一位詩人難以得見唐代詩書全貌,但之間各種關系或可深入了解探討,以期能以更全面的角度觀看唐代書法在整個文化長河中的位置并為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新的思路。
[1]于植元,《從書法看唐詩》,見《全國唐詩討論會論文選》,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47頁。
[2]按:論書詩是指那些能夠反映同時代的書法審美觀念、折射書法思潮、透露書壇活動信息、以歌詠書法作為主題的詩歌。其中包括純粹評論書法之詩,亦包括那些雖是歌詠書家和文房四寶、內(nèi)容卻能涉及書法審美思想的詩歌。參見蔡顯良《唐代論書詩研究》。
[3]陳貽焮主編,《增訂注釋〈全唐詩〉》卷二一二,第二冊,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頁。
[4]《舊唐書·賀知章傳》載張旭“好酒,每醉后,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所以這里說他“三杯草圣傳”。
[5][清]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227頁。
[6][清]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華書局,1961年版,第684頁。
[7]張學忠,《唐代詩歌與書法藝術》,《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89年第3期。
[8]陳貽焮主編,《增訂注釋〈全唐詩〉》卷二一二,第二冊,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頁。
[9]姜澄清,《翰墨清談》,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年版,第62頁。
[10]葉喆民,《中國書法史論》,河北美術出版社,2013年版,第31頁。
[11]陶宗儀,《書史會要》,上海書店出版社,1984年版,第149頁。
[12][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469頁。
[13]沈鵬,《沈鵬書畫續(xù)談1996-2010》上,2011年版,第20頁。
[14]朱仁夫,《唐代書論種種》,《岳陽大學學報》,第四卷第2期,1991年10月。
[15]喬志強編著,《漢唐宋元書論賞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9年版,第111頁。
[16]陳涵之主編,《中國歷代書論類編》,河北美術出版社,2016年版,第114頁。
[17]陳貽焮主編,《增訂注釋〈全唐詩〉》卷二一二,第二冊,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版,第343頁。
[18]首見于魏成公綏《隸書體》:“或若虬龍盤游,蜿蜒軒翥,鸞鳳翱翔,矯翼欲去;或若鷙鳥將擊,并體抑怒,良馬騰驤,奔放向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