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白之白
論中華飲食之優(yōu)雅,宋人陶谷《清異錄》中所記的“輞(音同往)川小樣”可謂嘆為觀止:“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鲊、鱸膾、脯、鹽醬瓜蔬,黃赤雜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則人裝一景,合成《輞川圖》小樣?!?/p>
這位梵正尼姑不但廚藝高超,還有著出神入化的擺盤技巧,能用諸色菜肴擺成許多造型,更能比照傳世名畫《輞川圖》拼出極其復(fù)雜精致的小景。
《輞川圖》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的名作,繪有他隱居之地輞川(現(xiàn)西安市藍(lán)田縣輞川鎮(zhèn))的二十勝景。十分湊巧的是,梵正制作《輞川圖》小景時所用諸般食材的第一種——鲊(音同眨),也與王維有著難以割舍的機緣。
后世的人們在食用或談及鲊時,除了忍不住想起梵正的《輞川圖》小景,往往還會提到王維的這首《贈吳官》:
長安客舍熱如煑,無個茗糜難御暑。
空搖白團其諦苦,欲向縹囊還歸旅。
江鄉(xiāng)鯖鲊不寄來,秦人湯餅?zāi)强霸S。
不如儂家任挑達(dá),草屩撈蝦富春渚。
這詩寫得俏皮有趣,乍讀不像王維口吻,倒頗有幾分李太白嘲杜子美的風(fēng)味。京城長安酷暑難當(dāng)之際,一位原籍南方吳地的官員不堪夏日之苦,空搖團扇熱浪依舊,大有背起行囊棄官還鄉(xiāng)的沖動。光是天熱也就算了,最讓吳官難以忍受的,還有南北飲食習(xí)慣的巨大差異——這么熱的天氣,長安人仍然抱著湯餅,也就是熱湯面猛嗦!
關(guān)于夏日湯餅的威力,魏晉名士何晏最有發(fā)言權(quán):據(jù)說何晏容貌絕美,面色尤其白皙,以致人多疑其傅粉,為了驗證,有好事者讓其伏日食用湯餅。何晏邊吃邊大汗淋漓。不得不以巾揩拭,擦完皮膚仍白皙如故。人們這才相信他確實沒有傅粉。
吳官是讀書人,自然知道何晏與湯餅的故事,如今親眼看到真的有人在大熱天喝湯面,想必更加震撼。驚訝錯愕之中,舉箸茫然之際,思鄉(xiāng)之情再也難以抑制,吳官不禁想起了在家鄉(xiāng)富春江邊吹著習(xí)習(xí)涼風(fēng)捕魚撈蝦的往事,也想起了故鄉(xiāng)的味道——鲊。
根據(jù)文獻所見古人食鲊的記載,所謂鲊,應(yīng)該就是以鮮魚為原料,用腌、糟或其他方法加工制成的魚干類食品。唐人筵席之上,膾、鲊、炙、羹都是極受歡迎的佳肴。相較于其他三類食品,鲊有一個極其突出且無法取代的優(yōu)點,就是方便存儲以及由此帶來的便攜性。
膾必鮮食自不必說,炙與羹也勢必需要現(xiàn)烤現(xiàn)煮,唯有鲊,不僅能隨身攜帶擺盤下酒,也是寄送遠(yuǎn)方友人的不二佳品。在沒有冰箱和冷鏈配送的歲月,鲊的出現(xiàn)既為漁人提供了魚的存儲方案,也為但求一醉的騷客、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提供了居家旅行的溫情慰藉。
王維所作的《輞川圖》,后世臨摹版本。
正因為鲊可以經(jīng)受長途運輸而不易變質(zhì),所以王維詩中才有了“江鄉(xiāng)鯖鲊不寄來”一句。言下之意,如果來自南方魚米之鄉(xiāng)的快遞包裹能跑得再快一些,說不定此刻吳官已經(jīng)可以吃到故鄉(xiāng)用鯖魚腌制的鯖鲊了。
《贈吳官》一詩中讓吳官望眼欲穿的鯖鲊,在美味之外,據(jù)說還有醒酒的奇效。南朝人虞悰精通醫(yī)術(shù),其平生最為有名的一個方子,便是“醒酒鯖鲊”。據(jù)史料記載,齊武帝蕭賾(音同澤)有次醉后不適,還多虧虞悰及時獻上醒酒鯖鲊的秘方。
鯖鲊就酒,越喝越有——鯖鲊醒酒效果假若屬實,實在不失為一道不可多得的完美下酒菜。以鲊下酒,也正是唐人風(fēng)氣。白居易《橋亭卯飲》云:“就荷葉上包魚鲊,當(dāng)石渠中浸酒瓶?!绷碛刑茣r無名氏《絕句》云:“釣罷孤舟系葦梢,酒開新甕鲊開包?!敝档猛嫖兜氖牵@二人飲酒的場景都在水邊,之所以舍鮮魚而食鲊,除了傳說中的鲊能解酒之外,大概還因為無需舉火、食用方便吧。
另外,從上述幾句詩看,鲊除了與酒是天作之合外,與荷葉似乎也是絕配。無論白居易之“包魚鲊”還是無名氏之“鲊開包”,其用以包鲊的東西應(yīng)該都是荷葉。用荷葉的原因,又可追溯至北魏農(nóng)學(xué)家賈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 荷葉別有一種香,奇相發(fā)起香氣,又勝凡鲊?!?/p>
古人最開始制鲊,食材以鮮魚為主。最好是選用大魚,鯖魚之外,鯉魚也是不錯的材料。按照《齊民要術(shù)》的記載,制鲊之法,大約有去鱗、切塊、腌制等若干步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凡作鲊,春秋為時,冬夏不佳?!睍r節(jié)的適合與否,想來大概與微生物發(fā)酵的溫度有關(guān)。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大概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既然魚可以為鲊,蝦能否為鲊?海蜇是否亦可以為鲊?隨著一個個小小的問號冒出,古人制鲊的世界開始變得無比斑斕,不但蝦鲊、海蜇鲊等水族海鮮鲊跑了出來,還有了以畜肉為主料的野豬鲊、羊肉鲊,以禽鳥肉為主料的鮮鵝鲊、鸚鵡鲊、黃雀鲊,以蔬菜為主料的茭白鲊、胡蘿卜鲊,甚至還出現(xiàn)了以白蟻為主料的蟻鲊……
從最初的以魚為鲊,到后來的萬物皆可為鲊,意味著美食屆的“鲊文化”早已掙脫了某種具體菜品的束縛,從而成為一種普遍的料理方式。甚至今日流行的辣條、泡椒鳳爪,都可以算作鲊的子孫后代。
從古至今,贊鲊之人繁多,但在諸多寫鲊的詩詞中,王維的《贈吳官》毫無疑問是最膾炙人口的一首。有人曾對此詩表示不解:面對飽受漂泊游宦之苦的南方同僚,王維的贈詩為何一定要采用嘲弄的口吻呢?后來猛然醒悟,這詩里壓根就沒人家吳官什么事兒!王維只是想說:
“什么遠(yuǎn)方鯖鲊不寄來,什么富春撈蝦亂蹦跶,都是障眼法罷了,其實我就一個意思——我王維啥時候才能徹底遠(yuǎn)離官場喧囂、悠游輞川山水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