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煬 楊曉梅 徐冰艷
(寧夏大學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21)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1]中提出物理核心素養(yǎng),即科學思維、物理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批判性思維是指在一定標準下,帶著質疑和反思的精神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目的性判斷的思維過程.批判性思維的內涵和科學思維中提倡的“質疑創(chuàng)新”不謀而合,它既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人格或氣質,既能體現思維水平,也能凸顯當代的人文精神[2].
經歷了高考的大一學生,正處于批判性思維趨于成熟的階段.對其進行調查,一方面可以反映中學階段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成果,另一方面對于大學起步階段的學生來說,可以引起他們對自我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視.
本文采用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傾向中文修訂版調查問卷CTDI-CV[3],選擇寧夏大學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2021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測量中發(fā)放問卷207份,收回問卷186份.利用spss26統計分析了批判性思維測試傾向與性別、民族、高考成績等的相關性后進行探討得出結論,借此對教學提出相應建議.
調查采用的是加利福尼亞批判性思維傾向問卷中文版 (CTDI-CV)[3],該量表將人格傾向分為尋求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7個維度,每個維度內有10個陳述題,分別形成7個子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6分制,從1分的非常贊同到6分的非常不贊同順次賦分.
CTDI-CV總分為70~420分,得分小于210分為沒有批判性思維傾向,得分在210~280分之間表明批判性思維傾向較弱,大于280分為有正性批判性思維傾向,大于350分者表明批判性思維傾向較強.
各維度總分為10~60分,小于30分為沒有相應的傾向, 30~40分表明該傾向較弱,大于40分為有正性傾向,大于50分表明該傾向較強.
本研究選擇寧夏大學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全體大一新生作為研究對象,包括物理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等5個專業(yè)8個班級的207名學生,有效被測者186名,作答時間約15 min,完成后統一收回,被測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被測學生具體信息
本調查問卷經過內部一致性檢驗,內在信度Cronbachα系數為0.80,7個子維度的α系數為0.38~0.61,總量表與各個分量表之間有相關性 (P<0.05), 顯示為較好的信效度,說明能夠進行各量表間的比較.
批判性思維的平均分數和分布如表2所示,有效被測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傾向平均分為238.59±23.24分,表明處于批判性思維傾向較弱的范圍;受試者中有18人(9.68%)小于210分,即沒有批判性思維傾向;163人(87.63%)表現為批判性思維傾向較弱;只有5人(2.69%)表現為正性批判性思維傾向.說明大部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處于較弱水平,該結論和文獻[4,5]的調查結果一致.
表2 批判性思維被測學生平均分數和分布
從7個維度出發(fā),作批判性思維分維度的雷達圖,得到圖1,由圖1可得7個維度的得分從高到低依次是認知成熟度、開放思維、尋找真相、系統化能力、求知欲、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自信心;但是7個維度的差值不大,得分都在30~40分間,所以從總體情況上看,大一學生的各個維度都相對較弱.
圖1 分維度雷達圖
對男生女生的批判性思維總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顯著性為0.262>0.05,說明差異性不顯著,所以批判性思維總分和性別無關,該結論與文獻[5]對于福建省大學生的批判性調查的結論一致.
表3 性別與批判性思維總分的相關性
從維度出發(fā),制作男女的批判性思維分維度雷達圖,并對男女的分維度得分作獨立樣本t檢驗,如表4和圖2所示,結果顯示男女在批判性思維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上的顯著性小于0.05,說明差異性顯著,所以批判性思維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與性別有關,這一結論和文獻[6]針對醫(yī)學生的調查結果相同,和文獻[7]針對高校師范生的調查結果相反,這一結果可能和調查樣本的選擇有關,結論有待商榷.
表4 性別與批判性思維分維度的相關性
圖2 男女分維度雷達圖
將全部學生按照民族分為漢族和少數民族,并且對民族和批判性思維之間進行顯著性檢驗,得到表5.由表5數據可知,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顯著性為0.089>0.05,拒絕零假設,認為總體不相關,說明民族不是影響批判性思維的因素,該結論和文獻[8]對于民族地區(qū)高中生的調查結果一致.
表5 民族和批判性思維總分的相關性
從維度出發(fā),分維度得分進行顯著性檢驗,并作不同民族的批判性思維分維度雷達圖,得到表6和圖3.結果顯示,少數民族學生在認知成熟度方面低于漢族學生,并且顯著性小于0.05,即認知成熟度和民族有關.
表6 民族和批判性思維分維度的相關性
圖3 民族分維度雷達圖
將批判性思維總分和被測學生的高考數學、理綜、總成績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到表7,表中*代表在0.05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在0.01級別(雙尾)相關性顯著.
表7 批判性思維與高考數學、理綜、總成績的相關性
由表7可得,批判性思維總分和高考數學、理綜和總成績的顯著性大于0.05,所以批判性思維總分和高考數學、理綜和總成績無關.文獻[9]對浙江地區(qū)大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分析后得到高考成績和批判性思維呈正相關,研究結果差異可能和地區(qū)選擇有關,結論有待進一步研究.
通過對寧夏大學物理與電子電氣工程學院2021級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得到以下幾點結論和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總分基本處于210~280分,說明被調查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傾向處于較弱水平;寧夏地區(qū)理科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性別、民族無關,而女生在批判性思維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都顯著高于男生,漢族在認知成熟度方面顯著高于少數民族;批判性思維總分和高考數學、理綜以及總成績無關.
由調查結果說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是機械性地接收知識,沒有經歷思考和質疑過程.因此針對中學教育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應該成為教師教學的重點,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挑戰(zhàn)權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提出激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技能.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重點應是學生的個性特點而非性別,做到因材施教,鼓勵青少年根據自身情況發(fā)展批判性思維,促進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和諧發(fā)展.
最后,寧夏地區(qū)即將實施新高考,而以批判性思維為核心的高階思維能力考查是本輪高考改革的主旋律之一.所以當前寧夏地區(qū)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分析推理的思考過程,而不是拘泥于結果的對錯;并在考核中增加批判性思維題目的占比,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和反思,從而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大一新生對于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沒有明確認識,并且去年斯坦福團隊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水平在大學期間呈現下滑趨勢[10].而大學生已經處于成人階段,批判性思維能力更多依靠自我提升,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大學生應當重視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在生活和科研過程中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自我提升.如遇到困難問題時,要以批判質疑的態(tài)度去客觀看待問題,從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方法;在解決問題時要注重發(fā)散思維,不拘泥于唯一標準,盡可能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后得到最優(yōu)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