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亞業(yè) 秦曉彬 孟祥翔 張超遠
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脊柱外科的發(fā)展,經(jīng)皮椎間孔鏡技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被廣泛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手術治療。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PETD 具有創(chuàng)傷小、對腰椎穩(wěn)定性影響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臨床上,LDH 腰腿痛癥狀通常由椎間盤突出引起的機械壓迫及炎癥刺激所引起,PETD 雖能有效地解除機械壓迫,但不能直接減輕鄰近神經(jīng)根的炎癥反應,部分病人術后仍會殘留腰腿痛癥狀。為減輕術后炎癥反應,有學者開始嘗試在PETD 后硬膜外注射類固醇激素激素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類固醇激素激素靜脈給藥在PETD 后同樣應用廣泛。但兩種給藥方式的療效,仍存在爭議。本文對比分析硬膜外給藥與靜脈給藥的療效。
P
>0.05,表1)。表1 兩組病人基線資料比較
組別硬膜外組靜脈組例數(shù)(例)45 42性別(例)男25 26女突出節(jié)段(例)L3~4 20 16年齡(歲)43.31±12.84 42.43±11.59病程(月)15.82±10.34 16.43±9.70隨訪時間(月)18.16±5.24 19.24±6.74 11 L4~5 28 22 L5~S1 16 19
1.2 病例選擇的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18~70歲;單節(jié)段LDH;3個月以上的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手術方式為PETD;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有腰椎不穩(wěn)、馬尾綜合征、腰椎感染、腫瘤等;嚴重肥胖或糖尿病;手術節(jié)段既往有腰椎手術史。
1.3 手術方法 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確定病變節(jié)段水平線,并作標記。在透視引導下將18G 穿刺針穿刺至上關節(jié)突腹側(cè),確認穿刺針位置滿意后,沿穿刺針插入導絲,并以導絲為中心以尖刀切開皮膚約8 mm。沿導絲逐級插入擴張?zhí)淄?,隨后以環(huán)鋸擴大椎間孔,最后置入工作通道并透視確認工作通道位置。插入內(nèi)鏡,使用不同型號的髓核鉗摘除退變、突出的椎間盤組織。沿神經(jīng)根走行進行探查,確定壓迫解除后,使用雙極射頻行纖維環(huán)裂口皺縮成形,徹底止血。
硬膜外組術后經(jīng)工作通道注射1 ml倍他米松與4 ml生理鹽水制成的混合溶液。靜脈組術后當天靜脈滴注含1 ml倍他米松的250 ml生理鹽水。兩組倍他米松用藥總劑量相同。術后臥床1 d 后可佩戴腰圍適當下地活動,術后2周開始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佩帶腰圍時間為6周,3個月內(nèi)避免負重及大幅度彎腰扭腰動作。
1.4 觀察指標 術前、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末次隨訪時,采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及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評估療效。末次隨訪時,采用改良Macnab分級標準評定優(yōu)良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6.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
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和重復測量資料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
=0.05。P
<0.05;表2)。術后1 周,硬膜外組腰腿痛VAS 評分及ODI 均明顯優(yōu)于靜脈組(P
<0.05;表2),但兩組術后1個月、3個月及末次隨訪時腰腿痛VAS評分及ODI均無明顯差異(P
>0.05;表2)。表2 兩組腰腿痛VAS評分及ODI比較
注:與術前相應值比較,*<0.05;與靜脈組相應值比較,#<0.05;VAS.疼痛視覺模擬量表;ODI.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
評估指標腰痛VAS評分(分)術前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末次隨訪腿痛VAS評分(分)術前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末次隨訪ODI術前術后1周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末次隨訪硬膜外組 靜脈組5.67±1.17 2.29±0.79*#1.96±0.85*1.58±0.69*1.42±0.69*5.38±1.13 2.71±0.81*2.07±0.71*1.64±0.62*1.38±0.70*6.71±1.18 1.96±0.64*#1.71±0.73*1.47±0.73*1.31±0.70*6.90±1.17 2.38±0.79*1.90±0.79*1.55±0.77*1.24±0.82*61.64±9.54 21.82±5.04*#18.18±5.10*14.53±4.29*11.33±3.16*58.52±10.51 28.67±6.77*16.33±5.71*13.71±4.87*12.14±3.96*
末次隨訪時,根據(jù)改良MacNab 評分標準,硬膜外組優(yōu)28例,良13例,可4例;優(yōu)良率為91.11%。靜脈組優(yōu)22 例,良15 例,可4 例,差1 例;優(yōu)良率為88.10%。兩組優(yōu)良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硬膜外組1 例術后出現(xiàn)神經(jīng)根支配區(qū)感覺異常,對癥處理后緩解。靜脈組1 例因髓核殘留行PETD翻修后癥狀緩解。兩組均無神經(jīng)損傷、椎間隙感染等并發(fā)癥。
LDH 為臨床常見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典型表現(xiàn)為腰腿痛。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可對神經(jīng)根造成直接的機械壓迫,同時也可引起局部炎癥反應,導致神經(jīng)功能障礙。手術雖能有效地解除機械壓迫,但神經(jīng)根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癥反應仍會導致殘留腰腿痛癥狀,所以快速消除術后炎癥反應對于減輕癥狀及提高療效具有重要意義。類固醇激素通過抑制炎癥細胞的聚集、白細胞的粘附及組胺、激肽的釋放,緩解炎癥反應。類固醇激素激素廣泛應用于LDH術后的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PETD后采用類固醇激素治療,可通過硬膜外注射局部給藥或靜脈給藥,兩者臨床療效孰優(yōu)孰劣,仍存在爭議。本文結(jié)果顯示,與靜脈給藥相比,硬膜外給藥能有效地降低術后1 周的腰腿部VAS 評分及ODI,有效地緩解術后早期腰腿痛癥狀。分析其原因:硬膜外應用類固醇激素延長藥物暴露時間,具有相對較長的抗炎作用。有研究報道,硬膜外注射類固醇激素可能會增加LDH術后的感染率。本文兩組均未出現(xiàn)術后感染,分析原因,可能得益于PETD 中持續(xù)沖洗,出血減少,從而降低了術后感染的風險。
PETD 后硬膜外注射類固醇激素時需注意以下要點:①術前需詳細了解病史,有嚴重糖尿病及對類固醇激素類藥物過敏的病人,應排除;②在硬膜撕裂的情況下,使用硬膜外注射類固醇激素可能出現(xiàn)蛛網(wǎng)膜炎和神經(jīng)毒性效應等并發(fā)癥,所以在進行注射前需常規(guī)檢查有無硬膜撕裂;③竇椎神經(jīng)是臨床上引起盤源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在硬膜上其主要分布在腹側(cè)部分,LDH 引起的炎癥反應及機械壓迫主要也集中在椎間盤、后縱韌帶及神經(jīng)根、硬膜囊的腹側(cè),PETD后向腹側(cè)硬膜外間隙注射適當濃度的類固醇激素是減輕術后疼痛的關鍵。
總之,LDH 病人PETD 后應用類固醇激素時,與靜脈給藥相比,硬膜外注射更有利于術后早期腰腿痛癥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