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欣
(山西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2019年,山西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首次承擔教育部“1+X”老年照護(中級)職業(yè)技能證書的培訓考核任務。“1+X證書制度”的實施,以及“課證融通”理念的推廣,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更加實用,更加貼近臨床實踐。隨著社會的變遷,老年人從以前主要的生活照護需求,逐漸增加了心理疏導和精神照護方面的需求,而且比重越來越大。由于心理活動具有內隱性,看不見、摸不著,于是會通過一些特殊的情緒、行為和語言表現(xiàn)出來。老年人由于疾病原因,常年服用藥物,尤其是社會支持較少的老年人,孤獨、沉默,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培養(yǎng)的中級老年照護人員要求能夠觀察到老年人的情緒變化,有能力走入老年人的內心,進行心理溝通,開展心理疏導,給予老年人關愛和關懷。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大挑戰(zhàn),比如,教師要具備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以及專業(yè)的教學手段以達成心理照護教學目標,否則學生無法入心,當然也無法給照護的老年人以真正的心理支持。
因此,在“1+X”老年照護(中級)“心理照護”模塊的教學中,嘗試應用感悟式教學法,引領年輕的護生進入老年人的心理世界,提升護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效果,以達到“1+X證書制度”對老年中級護理人員的相關要求。
感悟——有所感觸和領悟?!案小卑ǜ杏|、感覺、感受、感動、感想、情感、語感等,它是感性層面的東西?!拔颉卑I悟、省悟、頓悟,它上升到了理性層面、規(guī)律性方面[1]。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感悟式教學法以引導學生充分感知為前提,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深入思考破解疑惑為關鍵,以讓學生獲得頓悟為目的。
這是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著眼于學生終身發(fā)展、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2]。因此,教師可利用視頻、故事、游戲、活動、角色轉變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引生入境,獲得感觸,層層深入,逐漸領悟,最終內化,有助于促進學生認知與情感的協(xié)調發(fā)展;學生通過體驗感受感知,小組討論,積極思考,進行體驗式學習,獲得相應的能力。
看待事物的角度決定了一個人的情緒、行為,決定了能否做到與老年人有共同語言,并能否做好心理照護。作為年輕的照護人員,只經歷過生,沒有經歷過老、病、死,沒有真正的老年生活體驗,也很少有老年人的內心感受,當然也很難形成更多更深的思維認知。所以,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深入,轉變學生認知角度,站在一個合格的老年照護(中級)人員的角度去重新看待老年人以及老年生活,這是老年心理照護教學的一個重點。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看到老年人的優(yōu)點及可取之處,學會以平等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原則與老年人建立友好和睦的關系,并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講述“棄老國”寓言故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研究探討“老年人的優(yōu)點是什么?”—分組設計3~5人的情景劇。
教學效果:學生看待老年人的角度發(fā)生變化。即由“老而無用”轉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學生認識到:老年人閱歷豐富、見多識廣、富有智慧,做決定更明智,更懂得欣賞和享受生活,做事情毅力更強。與老年人相處,不管是生活上還是事業(yè)上,他們都可以提供很多的建設性意見和指導,能將自己曾經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提供給我們做參考,讓我們少走彎路。情景劇由學生自行決定生活場景,自行設計語言動作。在理念轉變的前提下,學生的設計更加合理,貼近生活。
教學反思:作為老年照護(中級)人員在陪伴老年人的過程中,只有真正認知改變,心態(tài)才會發(fā)生巨大的變化。人是靈性動物,每個人都能靈敏地感知到身邊的人對待自己的態(tài)度,假裝不了。觀察者決定被觀察者,當照護人員認為老年人是“老而無用”時,陪伴老年人的過程就成為“被索取、被奉獻”的過程,那么,這種單向式付出的關系,不僅讓人感到非常難受,而且無法長久;只有真正認識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一內涵,才會在內心中真正尊重老人,感恩老人,敬愛老人。這樣的認知改變,在實踐中是非常重要的。照護人員與老年人之間平等互動,充滿愛的能量流動,才能建立和諧的關系,做到和睦相處,從而達到心理照護的目的。
埃里克森人格發(fā)展理論認為: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不同階段的發(fā)展任務不同[3]。每一個人格發(fā)展階段都有特定的目標、任務和沖突[4],每一個發(fā)展階段有其特定的發(fā)展任務,若能順利完成或勝任該任務,個體將呈現(xiàn)正向的自我概念及對生命的正向態(tài)度,人生則趨向成熟和完美;反之,個體將呈現(xiàn)負向的自我概念及對生命的負向態(tài)度,人生則出現(xiàn)失敗的停滯或扭曲發(fā)展現(xiàn)象。老年人如果對自己的一生評價是正向的,則對老年生活具有適應且滿足的生活態(tài)度;若對以往懊悔,失去完整自我,則對老年生活產生失望、憤怒與驚恐的不適應現(xiàn)象與行為表現(xiàn)[5]。老年人需要對自我重新再確定,對整個人生進行回顧,最終接受自我,承認現(xiàn)實,在新的“自我”認知和支持下開始新生活,獲得埃里克森所說的“智慧”。人到老年,會經歷衰老、孤獨、無所事事、價值感喪失等,要意識到這是人生常態(tài),自然接納,積極面對。
1.提升人生認知
教學目標:使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人生夢想的價值,學會引導鼓勵老年人去完成自己曾經的夢想、曾經的心愿。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講解詩人柴內豐的故事以及電影《不老騎士》—學生分組探討分享“夢想的力量”—分組練習講述柴內豐的故事以及電影《不老騎士》。
教學效果:學生意識到在工作中,通過分享講述故事及電影,告訴老年人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要鼓勵老人去完成自己曾經的夢想、曾經的心愿。人會老,夢想不會老。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夢想,讓他們認識到夢想對于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和意義多么重要。夢想可以讓老年人的價值感極大地發(fā)揮出來,自我認同感加強,積極面對老年人生。夢想是偉大的,它使人變得愉快,使人強大,讓老年人的人生更加圓滿。另外,通過練習,學生能夠熟練講述故事和電影,激發(fā)老年人的夢想。
2.提升情緒認知
研究[6-8]表明,養(yǎng)老機構的老年人存在孤獨、抑郁等心理問題,不良情緒較多,心理需求較大,生活質量有待提升。其實情緒只是“樹葉”,只是表象,而“根”才是根本?!案笔鞘裁矗渴菍θf事萬物的認知,是人內心深處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挖掘產生情緒的深層次原因,調整老年人的情緒,進行心理照護。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講述案例(趙爺爺,72歲,退休工人,獨居。老人情緒低落,對什么事情都沒有興趣,有時無端地流淚嘆息,整天茶飯不思,晚上常常睡不著,體重也比以前明顯減輕—學生開動腦筋,回答問題“趙爺爺發(fā)生了什么?我們該怎么辦?”—分組練習語言開導“趙爺爺”,使之情緒好轉。
教學效果:學生更加了解到情緒取決于對事物的認知,不同的認知產生不同的情緒。意識到老年人的情緒更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親人、工作等都曾經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人到老年這些支柱都發(fā)生了變動,就會引起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學生能夠陪伴情緒狀態(tài)欠佳的老年人,并改變老年人對事物的認知評價,教他們學會自我調節(jié),鼓勵老年人參加各種娛樂活動,重新建立精神支柱,創(chuàng)造愉快心境。
教學反思: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建立同理心,能“感同身受”,是勝任心理照護的關鍵,也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其間,教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要求教師具有靈敏的課堂觀察能力以及廣泛收集反饋信息、迅速分析、快速判斷、明確引領方向的能力。
3.提升生命認知
死亡是一個人生命歷程中的重大事件,看待死亡的態(tài)度也影響了人對生命意義的看法[9]。探討生命意義對老年人的重要性遠勝于其他的年齡群體[10]。事實上,每個人對于“死亡”這個未知的事物都充滿恐懼。老年人由于記憶力下降,機體老化,多種疾病纏身,甚至喪失勞動能力,比年輕人更加意識到了死亡離自己那么近。不得不面對死亡,思考人生何去何從。
教學目標:學生提升死亡以及生命意義的內在感悟,能夠和老年人探討溝通死亡話題,幫助老年人更好地面對死亡。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出寓言《莊子妻死,鼓盆而歌》,提問“莊子是怎么看待死亡的?你是如何看待死亡的?還有其他不同的死亡認知嗎?”—學生分組思考分享:死亡的感悟?!獣鴮懸黄?00字文章,主題為“面對死亡,我們能幫助老年人什么?”
教學效果:教師通過講解莊子的寓言,對比分析傳統(tǒng)死亡認知和莊子對死亡認知的不同,引領年輕的學生提前面對死亡,思考死亡以及生命的意義。通過“死亡與生命”文章的書寫,使學生將自己對死亡的思考感悟展現(xiàn)出來,使之能在和老年人溝通交流死亡這個話題時,有能力幫助老年人克服恐懼死亡的心理,做到安詳和坦然面對死亡。
教學反思:教學中,需要運用豐富多彩的圖片、視頻,使學生認識到“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必然之規(guī)律,逃不得,也避不開。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對死亡的認知。認知不同,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感受將不同。只有通過了解死亡,才能明白生命的意義和真諦。死亡讓學生看到,要珍惜身邊的每一個生命,善待每一個生命。
身體的病痛會引起心理的疾病,心理疾病也會增加身體的病痛。很多老年人長期經受著多種身體病痛的折磨,使他們出現(xiàn)抑郁、焦慮、恐懼等心理變化,愛發(fā)脾氣,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在照護的過程中對老年人的身心痛苦感同身受,具有同理心。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戴上模糊的眼鏡,塞上耳塞,綁住膝關節(jié),戴上手套,彎腰拄拐棍上樓,體會老年人因變老,聽不見、走不動、看不見而產生的煩惱—學生通過寫作寫出自己體驗時身心的感受,尤其是內心有怎樣的情緒出現(xiàn)?—分組分享“我的決定”。
教學效果:學生經過體驗環(huán)節(jié),能夠感同身受之后,將會更加善待老年人,有更多的耐心和愛心陪伴老年人,愿意多幫助他們,為他們服務,進而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教學反思:經過體驗,學生充分意識到老年人帶著病痛生活是非常艱難的,并且年輕人很難體會到。教師引領深入思考:我們老了會怎樣?我們希望怎樣被對待?我們能為老年人做什么?使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推己及人,將之應用到生活中,如何對待自己的祖輩、父母以及身邊的年長之人?從身邊人做起,進一步體會感悟。
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引領老年人進行漸進式肌肉放松訓練。
教學情境:教師給出案例:趙爺爺,72歲,退休工人,妻子多年前因病去世,子女不在身邊;老人情緒低落,長期睡眠障礙,個性較壓抑。
教學方法:4人一組,分組練習,輪流訓練。練習如何與老年人溝通,告知放松訓練的目的、方法,如何評估老年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最后,由訓練者和被訓練者分享訓練過程中的感受,并提交書寫小組書面報告。
教學反思:教師告知學生這個訓練很簡單,只要多加練習,人人都可以掌握。這將增加學生陪伴老年人的信心和力量感。另外,老年人的支持和配合很關鍵,訓練時要提醒學生學會隨時用心觀察老年人的狀態(tài),調整語言速度和方式。
教學目標:在咨詢過程中,學生能夠確定老年人優(yōu)先解決的問題,并制定初步的心理咨詢方案。
教學情境:李爺爺,82歲,退休工人,獨居。老人情緒低落,對什么事情都沒有興趣,有時無端地流淚嘆息,整天茶飯不思,晚上常常睡不著,體重也比以前明顯減輕。
教學方法:兩人一組,分組練習。練習內容:首先,與老年人一起找出目前最關心、最困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包括問題的起因、過程、已經采取的措施等)。其次,咨詢者和被咨詢者分享咨詢過程中的感受,提出改進意見。最終,制定初步的心理咨詢方案。
教學反思: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結合學生制定的心理咨詢方案,精心點評,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咨詢技巧。比如照護員應給老年人良好的第一印象,這對于咨詢順利進行很重要;學生要善于體會到老年人的處境,使老年人得到充分的鼓勵與支持,愿與照護員接近、交談,表達他們的心理問題,并使他們覺得有希望改善自己的問題等。
心理照護工作的特點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到,人是身、心、靈的共同體,而且不分年齡,不分性別,這是老年人和年輕學生的共通點。教師在這一共通點的基礎上,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運用感悟式教學法,完成心理照護教學目標,引領學生提升各方面的認知層次,引導學生學會在心靈層面上和老年人溝通交流,使他們不再只是一個未諳世事的“年輕人”,而是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年照護中級人員,能夠勝任心理照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