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赟
自2003年至今,有關課堂教學評價的問題一直是課程改革的瓶頸,也是課程改革中難以突破的問題之一。以語文為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對語文課堂學習的評價是多元化的,教師要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標準對學生的課內(nèi)外學習進行評價。這就向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媒介,對推進語文課堂評價方式向多元化發(fā)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著課堂評價的大權。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想法去回答,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評價。即使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是只要教師不認可、不接受,學生仍然得不到肯定,甚至會引來批評。這極大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打擊了個性化學習的積極性。在信息技術的介入下,語文課堂評價的主體由單方面向多元化擴展,使課堂評價更全面、更科學。[1]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課堂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喚起評價的意識。以筆者指導學生修改習作為例,在修改習作中的自我評價就等于是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情況下,學生無從下筆,要改只能改一些錯字,不會關注文章的段落安排以及內(nèi)容構(gòu)思方面。而且教師很難人為幫他們調(diào)動起整個寫作過程的回憶,但信息技術可以輕松做到。
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4 篇作文“介紹自己喜歡的樹葉”時,就布置學生在課前準備好三樣東西:樹葉的照片、樹葉的相關知識點資料、寫好的習作草稿。筆者讓每個學生都上臺借助多媒體把自己準備的東西展示給大家看,一邊看一邊介紹自己寫作時的思路:為什么選這種樹葉(介紹樹葉的特點),它有什么作用或功效(事先搜集的知識資料),最后再讀自己的習作草稿。
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草稿時,既能檢查習作是否跟之前的思路一致,又能喚起學生對寫作過程的回憶,方便學生查缺補漏,去粗取精。
學生互評是學生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的有效手段。比如,上面提到的修改習作,在學生介紹自己的寫作過程的同時,也是大家互相學習、提意見的過程。通過多媒體看到同學寫作的構(gòu)思過程,要比只是聽一篇習作講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況且對于學生來說,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別人的不足之處要比用耳朵去聽來得容易些。因此,互評的氣氛必然是積極活躍的,充滿樂趣的。同時,學生在互評環(huán)節(jié)中也會指出某些同學在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學習習慣上存在的問題,起到互相監(jiān)督、互相督促的作用,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
對學生課堂學習的評價方式要實現(xiàn)多元化,才能適應學生多樣性的需要,更好地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實施。
利用信息技術為每一個學生制作一個電子成長記錄袋,記錄教師對其在每一個階段或每一個學期的評價,記錄爸爸媽媽想對其說的話,記錄同學對其的祝福等,以多種形式與學生交流,引導鼓勵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帶動了許多社交網(wǎng)絡的發(fā)展,比如QQ、微信、微博等各種互動平臺。這就使教師的評價不再只是唯一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利用QQ 和學生進行視頻,講解學生不理解的題目,并對學生的校外學習成果及時作出評價反饋;也可以利用微信進行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科討論交流,讓學生在微信群里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及時做好引導和評價;甚至可以將班級的活動視頻發(fā)布到微博上,請廣大網(wǎng)友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并根據(jù)反饋信息及時作出修改,以達到更完善的境界等。
總之,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評價的方式越來越豐富,教師可以選擇恰當有效的評價方法,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真正做到“以評價促發(fā)展”。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追求一元化的價值觀,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激勵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因此,進行分層評價是必然的,允許不同程度的學生達到不同層次的標準,不要求學生統(tǒng)一達到哪個高度,只要求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多強調(diào)與自身相比。教師要對每個有收獲、有進步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允許學生對某方面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超目標的探究和嘗試,以便突出特長發(fā)展優(yōu)勢;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允許學生對傳統(tǒng)課本解讀和質(zhì)疑,并接受學生的挑戰(zhàn)和新觀點。
以往的課堂評價往往是這兩種情況: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教師就會評價:很好,請坐;反之則是:不對,坐下。通常都是諸如此類的含糊評價,甚至有的教師還會抱怨有的學生一學期一點進步都沒有,這就是過去評價內(nèi)容單一帶來的弊端。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后,圖片的載入、視頻的播放讓語文課堂更加開放和有活力。構(gòu)建高效課堂,調(diào)整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就需師生、生生之間的評價內(nèi)容更加精準。[2]以二年級上冊語文口語交際“看圖講故事”的第二幅圖教學片段為例:
教師:聽了媽媽的話,爸爸去找兒子了,他們之間又會有什么對話呢?
(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來豐富對話內(nèi)容)
教師:爸爸來到房間,看到什么?
學生:兒子正趴在地上看書。
教師:要是你趴地上看書,你爸爸會是什么態(tài)度?(學生:生氣)那請你帶著這種情緒來喊兒子去吃飯。
學生溫和地說:兒子,快去吃飯。
教師:這個爸爸看著不像生氣,可能家庭里爸爸媽媽都很溫柔。誰再來試一試?
學生怒氣沖沖地說:兒子,快去吃飯,再不去就要挨打了!
教師:這是個嚴厲的爸爸。
學生:兒子,快去吃飯,等會兒再來看吧。
教師:這是個會商量的爸爸。假如你是兒子,你會怎么回應爸爸?
學生:等會兒嘛,我正看書呢!
學生:別吵啦!別吵啦!正看得精彩呢!
教師:誰來試著把第二幅圖完整的內(nèi)容講一講?
(指名講故事。教師指導學生按多媒體課件動畫提示來評價:如果他講清楚了,可獲得一顆星,故事內(nèi)容有對話、動作、心理則分別各得一顆星,最后的想象合理再得一顆星,一共五顆星)
教師:誰來點評一下他講得怎么樣?(指名說)
學生:他講的內(nèi)容很完整,有對話,還加上了動作。
學生:他把爸爸心里怎么想的也講出來了。
學生:他講得挺好,如果再加上兒子心里的想法就更好了。
師生共同總結(jié)給講故事的學生打星。
同一張圖,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會讓學生有不同的想法,這是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并呵護的想象思維。如果教師評價學生的故事為“你講的是對的。”還有別人會講嗎?那得到的故事也基本差不多,因為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得到提示,便會有從眾的心理來趨避別的答案的可能。這也是過去為什么很多學生都會寫出“同一件開心的事情”甚至“同一個爸爸”這樣的文章。
為此,筆者在執(zhí)教時對學生的評價更多的是引導他們說出自己心中父親的形象,并設身處地思索兒子的回答來彰顯不同的性格特點。這樣一來,口語交際的故事內(nèi)容就避免了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小片段的再現(xiàn),這才是語文來自生活的真實寫照。當然,構(gòu)建高質(zhì)量的語文課堂評價體系不能少了學生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口語交際的學習中,教師和學生總結(jié)的評價準則更要活學活用,有了多媒體動畫視頻的提示,學生的評價能力也會在交流中得到不斷提高。
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評價交流方式越來越多,教師應時刻提醒自己:評價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要在評價中將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逐一分析,這樣也便于更快地形成高質(zhì)量的語文課堂評價體系,更好地服務學生,助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