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甜華
(福建省浦城縣官路中心小學 福建 浦城 353415)
科學活動記錄是學生科學實踐探索活動的實驗證據(jù),其通過文字、圖片記錄記載了學生實驗探索的經歷和過程,記載了學生思考、探索過程,是學生得出科學探索的重要依據(jù),同時也是老師指導、評價學生科學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jù)。良好的科學記錄還有助于促進學生養(yǎng)生實事求是、精益求精良好品格的養(yǎng)成[1]。對于學生科學探索活動記錄,要做到老師科學指導,學生有效記錄,課后有效利用三個方面。此次研究中就科學活動中老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活動記錄方法進行探究。
科學記錄是小學生科學活動中思維的軌跡,是科學活動重要實驗證據(jù),也是小學生科學研究經歷的記錄??茖W記錄是科學探索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當前學生科學記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目標不明確,小學生在進行科學記錄時多是無目的進行記錄,記流水賬,“隨心所欲”,無法對活動過程進行系統(tǒng)的記錄,記錄價值不高。二是疲于應付,很多學生的科學記錄多是為了完成老師任務,很多學生的科學記錄多是事后到網上找答案或者是將老師課上講的內容寫了交差。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的記錄,違背了記錄本身的意義所在。三是記錄形式單一乏味,其主要是由于老師要求導致的,當前科學活動記錄中,老師多是要求學生借助文字形式進行記錄,文字記錄較為抽象、呆板,長久下來學生會產生厭煩倦怠情緒,很多學生對于科學記錄則是敷衍了事。四是忽視了記錄后的交流和評價,很多學生的科學活動記錄沒有被展示過,老師忽視了對學生科學記錄的有效評價,任由學生自主進行記錄,老師不對學生科學活動記錄進行再評價和再指導,長期以來無法促進學生良好記錄習慣的養(yǎng)成[2]。
2.1 形式豐富??茖W活動記錄是學生自主記錄的過程,何不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呢?例如,畫畫,拍照片……過去科學活動記錄中多是要求學生借助文字進行記錄,形式單一。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很多過程無法用語言進行準確記錄和記載。為此,老師在指導小學生進行科學活動記錄時應該鼓勵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記錄,如可以借助圖形、文圖結合、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記錄。在活動記錄時,學生可以發(fā)揮想象,借助一些簡單的標記來實現(xiàn)快速記錄,例如溫度的升高可以用符號“↑”表示,簡潔明了,記錄迅速。
2.2 內容精選??茖W活動記錄內容不是“一鍋燴”和隨己所欲進行記錄,記錄內容應該是經過篩選的,有價值的信息。老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對信息進行有效地篩選,可以以實踐探索活動的進行有主線進行記錄,記錄那些在研究中具有價值的信息。特別是對于小學生,小學生其篩選信息能力較弱,老師要發(fā)揮其指導作用,提升學生信息篩選能力[3]。
2.3 語言凝練。科學探索活動中需要參與科學探究,還需要進行活動記錄,如果將過多的精力花費在活動記錄上則會影響學生參與科學探索。因此,學生在進行活動記錄時要學會凝練語言,做到長話短說。老師要給予學生指導,學生在進行科學活動記錄時要將記錄重點放在關鍵位置,抓核心、抓關鍵,用精煉的語言來記錄,做到內容的簡潔明了。提升活動記錄的可讀性,還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科學活動記錄是小學生在完成科學探究活動中,以自身的親歷結合自身的思維記錄、留存下來的顯性資料??茖W的記錄其內容不是“一鍋燴”,而是經過學生思考、總結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小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步階段,在此階段學生記錄能力存在明顯的不足。為此老師需要發(fā)揮適度的引領,同時要給予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在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活動記錄時,老師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3.1 轉變觀念,科學指導??茖W探究活動是學生親歷的,深入其中的探究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與認知對象產生相互作用。科學探究活動、科學探究活動記錄的主體都是小學生,老師要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引導小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為活動記錄奠定基礎。在科學探索活動中,老師要學會放手,指導學生自主觀察、測量和實驗,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積累科學活動記錄素材。記錄是為了讓學生更加仔細地觀察,去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而進行的。活動記錄是為了記錄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過程,每個學生思維發(fā)展過程都存在著差異,老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尊重學生差異,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科學記錄指導要去教條,尊重學生主體,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好的方式進行記錄,以此來提升記錄的實效性。
3.2 明確目標,規(guī)范要求。學生科學記錄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沒幾天記錄本就不見了,或者是本子又另作它用了……小學生其自控能力較差,需要老師以目標和要求來進行規(guī)范和引領。明確要求,每個小學生準備一本科學記錄本進行科學活動記錄,要愛護本子,保護好本子。在科學記錄時要做到重點突出,板書清潔認真,學生可以選擇科學實驗過程、科學實驗結果、科學家名言等內容進行記錄,在記錄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對目標和要求進行分層。三年級學生初接觸科學,學生記錄可以以符號、繪畫、簡單的文字記錄為主。四年級學生在此基礎上增加科學實驗過程記錄要求,學生要能夠完善、詳實地記錄科學探索過程,記錄要做到清晰、條理。對于五年級學生要對學生活動記錄的規(guī)范性提出明確要求,活動記錄內容要做到全面、清晰、條理,老師可以教授學生數(shù)據(jù)、表格等記錄方法,提升學生活動記錄的可讀性。對于六年級學生則要提出更高要求,強調記錄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學生要善于選擇不同的記錄方式豐富記錄內容。
3.3 激發(fā)興趣,提供動力。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好奇心激發(fā)的行為多是瞬間的,只有持續(xù)的興趣才能夠為小學生的行為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活動記錄時要提升學生對于活動記錄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快樂記錄。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老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給予學生交流、討論的空間,學生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自主地操作實驗材料,提升活動探究興趣。小學生好勝心較強,老師可以將活動記錄作為學生展示成果的重要形式,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活動記錄,學生能夠清楚直觀地看到自己探究活動的成果,提升學生記錄的主動性[4]。老師要尊重學生記錄形式,提升記錄的趣味性,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在進行科學記錄時,學生可能會借助畫圖、符號等多種形式進行記錄,其內涵趣味性,科學記錄的過程是孩子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老師不要對學生記錄形式進行過多干預,尊重孩子,讓學生充分享受科學記錄的樂趣。
3.4 學會觀察,學會記錄。觀察是有效記錄的前提和基礎,對于小學生而言,觀察是科學活動的重要途徑,通過觀察來全面地認識事物。觀察是手段,其目的是實現(xiàn)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5]。觀察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行動,并不是隨意的看。小學生其自控力差,在觀察中可能會出現(xiàn)注意力轉移、注意力分散等問題。在觀察前老師要為學生明確觀察重點和觀察范圍,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若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問題要及時解決。觀察內容決定了記錄內容,為確保記錄的真實性和科學性,觀察也要做到客觀真實。在觀察中老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事物的觀察,如方位順序、時間順序等等,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順序對事物進行不同層次和角度的觀察。學生觀察事物的點和順序可以作為后期活動記錄的主線,通過有效觀察來為后期的記錄奠定基礎,確保記錄內容真實、具體、規(guī)范。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觀察中老師引導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彼此進行交流描述,提升記錄的精準性。途而廢。觀察方法包括順序觀察、特征觀察、對比觀察、可分辨觀察、跟蹤觀察、確認觀察和連續(xù)觀察,方法之間都是互相獨立的。學生必須在面對不同事件時需要選擇適當?shù)挠^察方法。例如,你可以從側面觀察你身體的各個部位,甚至是你的對手。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大的觀察問題之一是他們在研究日常情況時往往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日常感知。因此,學生必須學會注重細節(jié),并結合觀察方法進行觀察和記錄。如果學生想要了解更多信息,就需要采取更多的方法,結合幾種不同的觀察方式獲取更多樣的信息。
3.5 持續(xù)記錄,貴在堅持。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很多行為無法進行長期堅持。老師要采取有效方法,引導學生養(yǎng)成科學記錄的良好習慣。在引導學生進行記錄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或者是畫下來與同學進行分享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老師也要發(fā)揮自身的示范作用,參與活動過程,主動記錄,讓活動記錄成為學生科學探究中的一種自覺行為。對于小學生,老師可以采用一些激勵活動,給予學生激勵來促進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如對于優(yōu)秀記錄可進行墻報展示,在班級內部評選“優(yōu)秀記錄員”等,老師要想法設法通過多種激勵行為,給予小學生激勵,促進學生養(yǎng)成科學記錄的良好習慣[6]。
3.6 重視評價,發(fā)揮價值??茖W活動記錄是學生活動探究思維發(fā)展的過程,其中包含了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路徑和科學探究的資料。老師要強化學生科學活動記錄的評價,切實發(fā)揮其作用和提升學生記錄質量。科學活動記錄其區(qū)別于一般的文章,科學活動記錄以真實為核心,小學生在記錄時可能存在著表達不準確的地方,老師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給予學生側面的引導或者正面的指正,幫助學生完善記錄,逐步提升學生活動記錄能力??茖W活動記錄是學生活動親歷探究過程的縮影,其承載了眾多的信息,學生觀察是否科學,實驗操作是否準確等。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活動記錄來找尋科學探究活動開展效果的證據(jù),老師要結合反饋信息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對學生實驗記錄、實驗操作以及實驗結果進行評價,以激勵性的語言來給予學生成就感和獲得感。在學期末將學生科學記錄納入期末評價體,學生科學記錄貫穿學生科學課學習的整個過程,老師可借助此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思維等進行發(fā)展性評價,讓學生能夠直觀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之處,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7]。
3.7 教會記錄的方法是學生進行活動記錄的保證?;顒佑涗洸煌谄渌挠涗浶问?,在這個記錄的過程中,不需要也不能帶入個人情緒,要求實事求是的記錄各項內容,追求科學,你必須記錄你所觀察的需要記錄的內容。然而,由于有的觀察的事件往往不能僅用語句記錄,因此有必要用其他的形式記錄。首先,了解錄音格式。由于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不同,記錄的形式也不同。一般來說,有觀察記錄、統(tǒng)計記錄、調查記錄、考試記錄、測試記錄、測量記和學習研究、保存結果等幾個環(huán)節(jié)。然后,結合不同的方式保存記錄的內容,可以采取文字、圖片、表格等形式。學生可以針對不同的任務使用不同的表格,可以使用文字、圖像、表格或文字和圖像的組合來進行活動記錄。在小學,教師可以使用填空、表格等形式,使用“我看到了什么”、“發(fā)生了什么”、“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等語句,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寫下來所觀察的內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活動記錄方式。最后,在活動記錄結束時,要檢查自己的記錄內容,確保無誤。
科學活動學生自主記錄是對科學探究活動思維的總結、概括過程,是對活動過程再思考、再品味的過程,實現(xiàn)了理論和實踐的良好銜接。小學生記錄能力處于發(fā)展階段,在此階段老師要在給予學生適度自由空間的基礎上給予小學生引導,提升小學生活動記錄能力。小學生年齡小,缺乏耐心,在此階段老師要關注學生活動記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教授學生記錄方法,通過激勵、評價等方式來進行全過程的跟蹤和指導,引導學生完成記錄任務,充分地發(fā)揮科學活動記錄的價值,讓科學記錄成為學生打來科學世界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