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惠 (大連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頒布,使全國各高校各專業(yè)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中有了明確的方向。本研究基于新文科背景下大連外國語大學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應用型、復合型外語外交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指導意見開展研究。以通識必修課現代漢語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將“現代漢語”課程知識目標與思政目標相融合,將教學內容與思政育人主題相融合,旨在培育政治素質過硬、漢語基礎扎實,母語文化自信的卓越外語外交人才。
李琰(2020)指出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即將現代漢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在現代漢語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機融合思政元素,培養(yǎng)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語言觀,將母語文的學習與愛國主義情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我們發(fā)現在現代漢語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仍存在一些難點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推進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建設仍然任重道遠。唐文靜、張明(2021)認為現代漢語課程不僅僅是一門語言課,更應該重視其獨特的政治使命。作為一線漢語教師,我們應該在課程設計中考慮如何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如何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清華大學顧濤(2021)介紹了清華大學本科教學改革項目“人文學院人文學科基礎課程體系建設”的階段性成果。蔡愛芳(2021)以中原工學院的通識教育必修課大學語文為例,從最近幾年相關的課程思政建設入手,從不同的層面思考如何更加系統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特別是在課程建設的路徑選擇方面。董博(2021)和董強(2021)兩位學者分別從高校通識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及改革路徑角度進行闡述,指出當前一些高校在通識教育方面確實存在各種各樣的誤區(qū),有的是思想認識方面的,有的是改革探索方面的。這些誤區(qū)也給我們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思考方向和改革思路,我們應該通過課程思政加強通識教育的改革,將通識教育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上日程成為當下改革的突破口。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者與時俱進,能夠清楚地看到通識教育與課程思政的內在聯系。想要解決通識教育的當下困境,應該以課程思政融入通識課改革,將二者融為一體,通識教育的改革不能脫離課程思政建設,同樣課程思政建設也要通過通識課改革實現。
關于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有單項研究也有宏觀研究。如李衛(wèi)中(2019)指出現代漢語課程的功能目標應該緊密結合課程思政改革,其舉例“現代漢語詞匯專題”課程,認為在現代漢語詞匯專題這門課中,課程教學目標要與本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融合,要體現這門課的思政育人目標,要考慮如何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母語認同感,要讓學生從心底里喜歡并熱愛自己的母語。湯玫英(2020)認為現代漢語課程作為一門專業(yè)課,也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不僅教給學生現代漢語知識和技能,而且讓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上一個臺階。周蕓、陳曉梅(2021)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影響力為切入點,從當下我國語言文字工作建設的要求出發(fā),探索如何加強現代漢語這門課的課程思政建設。需要考慮課程如何定位,教學目標如何設定,在教學目標下如何安排教學內容,以及如何實施最佳的教學策略。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開設現代漢語這門課,如何最大限度發(fā)揮其思政育人目標,如何切實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運用效果是我們當下亟須思考并解決的問題。吳漢江(2019)從立德樹人角度探索如何發(fā)揮現代漢語課程思政的作用??傮w來說,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改革既要體現課程改革的針對性,又要實現課程內容與思政育人目標的融合性,同時還要兼顧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的靈活性和實效性。改革中既要有明確的思政育人目標,又要有合理有效的課程思政元素作為支撐,同時還不能脫離教學內容的主體。譚本龍、王潔、陳菊(2020)結合大量案例舉例說明如何在現代漢語課中實施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按照語言要素進行分類,每個語言要素合理安排課程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課堂操練、課后習題、實習實踐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既掌握了基本的語言教學內容,又通過老師安排的思政元素的訓練在思想覺悟上得到提高,從心底里知道學習這門課要學什么、為什么學、學到了什么,將知識內容與育人目標有機融合,真正實現現代漢語這門課的思政育人價值。
國內很多高校外語專業(yè)已經將“現代漢語”課作為通識課,外語專業(yè)開設現代漢語課的意義已經有很多論證,在新形勢下,如何發(fā)揮現代漢語課程在外語專業(yè)育人目標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這方面的論述非常少,我們基于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證。
當前大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認知不夠全面,對已有的先進文化不夠關注;二是受外國思潮的片面影響,對西方文化盲目認同,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因此,作為現代漢語授課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講解現代漢語的母語知識,更應該融入母語文化,通過課程思政改革,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講好中國故事的“臺”。在課堂中利用這個平臺,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講好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講好中國人的革命故事。同時也能利用所學專業(yè),將中西文化進行對比,講好中西文化互鑒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5.31講話將政治素質過硬、專業(yè)素養(yǎng)扎實的優(yōu)秀外語外交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提到日程上來,作為外語類高校,我們需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漢語基本功和新聞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具備較強的口語表達以及交際談判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實現需要通過現代漢語課聽說讀寫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通過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改革培育國家所需要的高級外語外交人才。
以傳授漢語知識和培養(yǎng)漢語能力為主要目標的“現代漢語”,本身具有思政教學的優(yōu)勢。課程建設中堅持價值目標“化整為零、潛移默化”原則,就是把思政元素分化到各個章節(jié)。根據現代漢語課教學內容,潛移默化地把思政內容分化到各個章節(jié)的教學內容中,在現代漢語教學中潛移默化進行思想政治教學的任務。例如,現代漢語詞匯章節(jié)教學中可以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教師可以安排漢語和外語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對比分析,如“紅色、黑色、黃色”等顏色詞,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掌握顏色詞的詞義淵源以及所代表的語言文化和民族文化。除此之外,還有動物類詞、數字詞匯、成語、歇后語等的文化內涵解讀。針對外語專業(yè)特點,圍繞詞匯教學開展中外詞義文化內涵對比專題討論,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讓外語專業(yè)學生更全面更立體地了解漢語詞義及其背后隱含的詞義文化。
課程思政改革的一個指導思想是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三位一體。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現代漢語課程作為我校外語專業(yè)學生的通識必修課,也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培育政治素養(yǎng)高、語言能力強的高級外語人才?!皟蓚€緊密圍繞”:現代漢語課程思政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等重點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我們的課程思政要緊密圍繞以上展開,如紅色經典作品朗誦、中西方語言文化差異、習近平外交語言藝術特色分析等。
為課程思政落實最終目標。通過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與實踐,讓學生更加認同現代漢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更加熱愛自己的語言,產生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這也是考核和評價現代漢語課程思政落實與否的關鍵所在?!八膫€思政元素”: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母語認同、文化自信?,F代漢語課作為外語專業(yè)的通識必修課,要擔負起應有的課程思政作用。授課過程中要進行價值教育,使學生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要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和家國情懷,要樹立漢語自信并主動傳承漢語所承載的中華傳統思想文化。
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五個要點:一是尋找課程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的最佳結合點;二是創(chuàng)新知識載體,挖掘思政教學資料;三是改進教學內容,將教學單元與思政育人主題一一結合;四是在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的訓練中穿插思政教學方案的實施;五是優(yōu)化考核方式,加入思政考核元素。詞匯部分課程思政可以安排學生完成課下作業(yè),例如,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搜集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引用的古詩詞,分析其當下含義,做成PPT,介紹古詩詞的歷史典故、引用場合、引用含義等,在課上推薦給所有同學。修辭教學中讓學生搜集習近平總書記外交辭令講話的修辭技巧,按照修辭格進行分類,如比喻類、雙關類、排比類等,通過搜集相關案例,做成PPT語料庫,進行講解。
綜合以上,我們認為高校外語專業(yè)通識課現代漢語課程思政需要解決以下主要問題:第一,轉變“一個思路”。要拋棄現代漢語是語言課,而語言不過是交流工具,與思政無關的錯誤觀念。要認識到語言課也事關意識形態(tài),現代漢語課程也負有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責任。特別是在外語院校,加強學生的母語認同感和文化自豪感至關重要。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轉變思路,重視現代漢語課在思政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使命。第二,創(chuàng)新“兩個模式”:創(chuàng)新外語專業(yè)現代漢語課傳統授課模式,在思政目標指導下,嘗試進行混合教學模式,讓他們樂學、樂思、樂問、樂練,將思政教育有機地融入教學內容之中,使學生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創(chuàng)新課程考核模式,加強評價式考核,融入思政考核元素。現代漢語課程還發(fā)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在平時和期末考核環(huán)節(jié)也加入思政相關內容,以鞏固教育成果。第三,實現“三個融合”:一是現代漢語課程知識目標與思政目標的融合;二是教學內容與思政育人主題的融合,梳理課程教學內容,找到思政元素的最佳結合點;三是傳統教學方法與思政目標下的教學手段的融合。
通過以上探討,我們希望進一步明確外語專業(yè)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著力思考新文科背景下如何通過課程思政改革培養(yǎng)卓越外語外交本科人才,同時也為高校外語專業(yè)本科人才的思政育人目標實現提供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