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猶太風格的小提琴杰作 埃內斯特·布洛赫《美名大師
——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

2022-11-19 08:37:02文字劉耕
音樂愛好者 2022年11期
關鍵詞:布洛赫西德猶太

文字_劉耕

“猶太作曲家”布洛赫

埃內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是二十世紀早期著名的猶太作曲家。他1880年出生于瑞士日內瓦,自幼跟隨路易斯·雷伊(Louis Rey)和雅克-達爾克羅茲(Jaques-Dalcroze)學習小提琴和作曲。1897年,布洛赫進入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師從歐仁·伊薩伊(Eugene Ysaye)。1900年,他又考入法蘭克福音樂學院,跟隨伊萬·克諾爾(Iwan Knorr)學習作曲。

1917年,布洛赫進入美國曼尼斯音樂學院任教。1920年,他成為克利夫蘭音樂學院首任院長。1926年,布洛赫開始擔任舊金山音樂學院院長。他晚年曾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

布洛赫自小便對演奏和作曲有著濃厚的興趣。1912年,他創(chuàng)作的《以色列交響曲》(Israel Symphonry)使他迅速成為知名的“猶太作曲家”。1919年,他創(chuàng)作的《中提琴與鋼琴(或管弦樂隊)組曲》(Suite for viola and piano[or orchestra])獲得柯立芝獎(Coolidge Prize)。1927年,他創(chuàng)作的史詩性狂想曲《亞美利加》(America)獲得美國音樂大獎。1947年,布洛赫創(chuàng)作的《第二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2)獲得了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頒發(fā)的第一枚音樂金質獎章。1952年,他創(chuàng)作的《第三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3)獲得了紐約音樂評論家獎。除此之外,布洛赫還創(chuàng)作了為男中音、合唱與樂隊而作的《神圣的儀式》(Avodath Hakodesh),以及為大提琴和樂隊而作的希伯來狂想曲《所羅門》(Schelomo)等。

埃內斯特·布洛赫

埃內斯特·布洛赫

布洛赫的作品風格似乎不易被歸納進任何我們所熟知的音樂風格類別。布洛赫出身于一個猶太家庭,他的父親一度打算成為一名猶太教士。每逢猶太節(jié)日,父親便會在家中吟唱節(jié)日儀式的歌曲?;蛟S是受到幼年時期生活環(huán)境與成長經歷的影響,布洛赫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他的猶太傳統(tǒng),強烈的宗教信仰使布洛赫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猶太傳統(tǒng)。作為一名猶太人,布洛赫的骨子里有著對猶太文化的熱愛。他說:“作曲家不一定要給作品貼上‘美國’‘德國’或‘意大利’的標簽,但若想創(chuàng)作出真正的音樂,他在心底里就必須是美國人、德國人或意大利人。我是一個猶太人,我渴望創(chuàng)作猶太音樂,這并不是為了自我宣傳,而是因為我確信這是我能創(chuàng)作出有生命力、有意義的音樂的唯一方式……我相信,我最優(yōu)秀的作品一定是那些我最明確地表現猶太文化的作品,猶太文化不僅表現在音樂中,更在我的身體里。”

哈西德派與“美名大師”

猶太人古稱“希伯來人”,公元前十三世紀曾在巴勒斯坦居住,前十一世紀建立以色列-猶太王國,創(chuàng)猶太教。前935年左右,王國分裂成南北兩部,北部稱以色列王國,南部稱猶太王國,前者于前722年并入亞述版圖,后者于前586年亡于新巴比倫王國。前63年起,兩者均并入羅馬。一至二世紀羅馬帝國統(tǒng)治期間,絕大部分猶太人被趕出住地,散落到世界各地,因此未能在地域上形成一個固定的猶太文化中心。古老的猶太音樂通過世世代代口傳心授的方式流傳下來,多用于宗教、宮廷和日常生活之中,用羊角號、豎笛、利拉、鈸、手鼓等樂器進行伴奏。

十八世紀后半葉,猶太教在東歐出現了一個虔修流派——哈西德派。哈西德派視自己為猶太傳統(tǒng)的堅定捍衛(wèi)者,他們堅持以自己的信念改變甚至統(tǒng)治世界。他們以嚴格恪守早期正統(tǒng)派猶太教信條為準則,拒絕與現代社會做任何妥協(xié)。為抵御來自外部世俗化浪潮的侵襲,哈西德派一直保持著高度封閉且孤立的社團生活,他們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傳承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

哈西德派由以色列·本·以利撒(Israel ben Eliezer)創(chuàng)立。據說以利撒在幼年時父母雙亡,成為孤兒。后來,他開始學習草藥藥用知識,并為百姓治病,因在行醫(yī)過程中常使用神的名字,故被人稱為“美名大師”(Baal Shem)。

埃內斯特·布洛赫的部分作品專輯

1923年,布洛赫創(chuàng)作了一首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的《美名大師——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Baal Shem [Three Pictures of Chassidic Life]),這是他為紀念自己已故的母親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布洛赫以哈西德派創(chuàng)始人的別稱“美名大師”命名,或許是因為在布洛赫的心里,自己的母親猶如“美名大師”一般神圣。該作于1924年出版并首演。1939年,布洛赫將其改編為小提琴與管弦樂隊的作品,并于1941年進行了公演。

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

在這部作品中,布洛赫用音樂的語匯描繪了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

第一幅畫面:維杜伊(懺悔)(Vidui [Contrition])

猶太人對時間的劃分有著鮮明的個性。他們使用猶太歷法,所有猶太節(jié)日的日期都是依據猶太歷而定的。每年提市黎月(公歷的九月至十月間)的第一天為猶太新年,前十天為懺悔十日,懺悔十日的最后一日(即十日)為贖罪日。贖罪日是猶太人一年中最為莊嚴、神圣的日子,這一天里全世界的猶太人都會前往猶太會堂祈禱,懺悔他們在過去一年中所犯的或可能犯下的罪過。猶太會堂在贖罪日宗教儀式從前一天的日落持續(xù)到當天的日落,包括有晚間儀式、上午儀式、下午儀式,接著是紀念儀式和結束儀式。最后,象征贖罪日結束的羊角號吹響,號聲示意上帝已赦免猶太人的罪過,生活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

《美名大師——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第一樂章“維杜伊(懺悔)”指的便是贖罪日儀式中的懺悔部分。布洛赫用有一點緩慢(Un poco lento)的速度來表現這一場景。該樂章為E小調,A—B—A的曲式結構簡單緊湊。第一至第十小節(jié)為A段,音樂如猶太人的內心表白。第十一至第二十二小節(jié)為B段,力度逐漸加強,第十八小節(jié)強勁的高音表現出猶太人懺悔時悔恨的情緒,將音樂推向高潮。第二十三小節(jié)回到A段再現,接尾聲結束,高八度吟唱第一樂句,好似儀式結束后人們逐漸散去,期待著上帝的寬恕與赦免。

第二幅畫面:尼崗(即興曲)(Nigun [Improvisation])

埃內斯特·布洛赫

“尼崗”是一種反映會眾精神、宗教教義及精神領導者魅力的猶太宗教歌曲或旋律,在哈西德派中尤為重要。有為哀悼而唱的“尼崗”,也有為喜樂或勝利而唱的“尼崗”。不同的社團也有各自的“尼崗”,通常由社團的經師或領導者創(chuàng)作。許多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都錄制過“尼崗”,如亞莎·海菲茲(Jascha Heifetz)、艾薩克·斯特恩(Isaac Stern)、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列奧尼德·柯岡(Leonid Kogan)、內森·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薩爾瓦多·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吉爾·沙漢姆(Gil Shaham)、約書亞·貝爾(Joshua Bell)等。

“尼崗”大多為即興演唱,風格多變,有較強的節(jié)奏性,歌詞多由猶太《圣經》的經文及其他猶太經典語錄組成。此外,歌者在演唱時還會重復演唱某些音節(jié)。誦經節(jié)亦稱“轉經節(jié)”或“歡慶圣法節(jié)”,是猶太人慶?!锻欣罚═orah)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圍繞著猶太會堂中的猶太經卷軸一起跳舞,并演唱熱情的“尼崗”。除了集體演唱,人們也會在個人冥想時演唱“尼崗”,這種“尼崗”被稱為“與神聯(lián)系的‘尼崗’”,它要比眾人聚在桌前演唱的“尼崗”慢得多,且?guī)缀跏菦]有歌詞的。

《美名大師——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第二樂章“尼崗(即興曲)”是整部作品最為著名的一個樂章,常被當作獨奏曲單獨演奏。該樂章為G小調,同樣為A—B—A曲式結構。樂章的前二十二小節(jié)為A段(小提琴分譜中的虛線小節(jié)計入小節(jié)數),速度為不太慢的行板(Adagio non troppo),音樂虔誠、神圣,就像個人冥想時演唱的“尼崗”,類似猶太經師在眾人前的領唱。隨著小提琴獨奏華彩段落中雙音的出現,音樂力度漸強,好似眾人開始合唱,音樂變得激動而興奮,隨即進入B段。B段為第二十三至第九十五小節(jié),速度標記為莊嚴的原速(Maestoso a tempo)。鋼琴聲部和小提琴聲部一唱一和,在小提琴聲部一連串密集的六連音后,音樂轉至A小調,類似眾人高聲齊唱的場景。第三十八小節(jié),速度轉為稍慢的慢板(Poco meno lento),節(jié)拍由4/4拍轉為2/4拍,由鋼琴聲部率先奏出旋律,隨后小提琴獨奏演奏相同的旋律,緊接著小提琴強奏和弦與雙音豐富了織體的層次,使音樂情緒愈發(fā)高漲且飽滿,音樂在第七十六小節(jié)再度轉回G小調,隨之被推向高潮。緊接著,小提琴聲部無伴奏演奏,音區(qū)下沉,至第九十六小節(jié)回到A段再現,速度標記為原速(a tempo),用提高八度、加大力度、加雙音和弦的方式再現A段,最后音樂在祈禱和冥想中漸弱結束。

第三幅畫面:誦經節(jié)(欣喜)(Simchas Torah [Rejoicing])

猶太人的《圣經》由《托拉》(Torah)、《先知書》(Neviyim)、《圣錄》(Ketuvim)三大部分組成,《托拉》為其中的核心?!锻欣罚ㄓ址Q《律法書》或《摩西五經》)由《創(chuàng)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五卷書組成。根據猶太教的觀點,猶太教的所有教義、信條、思想大多產生于《托拉》,《托拉》的正典標志著猶太文化的核心——“一神思想”最終確立。因此,猶太人有著每年完整誦讀一遍《托拉》的習俗。他們根據猶太教歷書上的周數將《托拉》分為若干誦讀節(jié)。誦經節(jié)這一天,正好是誦讀《托拉》最后一部分的重要日子,這一天在讀完《托拉》最后一部分的同時,要立即再開始《托拉》第一部分的誦讀。因此,這一天既是上一年《托拉》誦讀結束的一天,也是新一年《托拉》誦讀開始的一天,首尾相連,周而復始,象征著猶太人對《托拉》的學習永不間斷。

埃內斯特·布洛赫的作品手稿

誦經節(jié)是一個喜慶的節(jié)日。這一天,猶太人都會到猶太會堂參加慶祝儀式。慶祝儀式中,有一個必不可少的項目是取下經卷并拿在手中走七圈,另外,所有人會將誦讀完的《托拉》經卷完全展開,然后從另一邊重新卷起,以便接下來從頭誦讀。人們將重新卷起的經卷扛在肩上,邊走邊唱邊舞。在以色列,除了在猶太會堂慶祝,許多城市還會在城市廣場歡慶,人們常常要手捧經卷起舞數小時。

《美名大師——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的第三樂章“誦經節(jié)”就是這樣一個充滿節(jié)日歡慶氛圍的樂章。布洛赫在這一樂章中使用了2/4拍、3/4拍、4/4拍、5/4拍混合拍子,轉調靈活,描繪了人們在這樣一個盛大節(jié)日邊唱邊舞的歡樂場景。第一至第六十小節(jié)為A段,前三十六小節(jié)描繪了節(jié)日舞蹈的歡樂場景,第三十七小節(jié)至第六十小節(jié)音樂氛圍神圣而崇高,表達了人們的崇敬和感恩之情。B段為第六十一至第一百一十二小節(jié),該部分使用A段的材料進行了擴充,音樂從第八十八小節(jié)開始情緒更加激動高亢。第一百一十三小節(jié)至結束為尾聲部分,在歡樂的舞蹈和狂喜中結束了全曲。

在當今的各類百科和詞典中,布洛赫被描述為“猶太作曲家”,能獲得如此盛名主要源于他創(chuàng)作了諸多蘊含猶太文化的作品,但其實布洛赫的音樂語匯非常多元化,由此也誕生了很多非猶太的音樂作品。如若有人想要在布洛赫的這部《美名大師——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中尋得一些哈西德派的音樂曲調,那他們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布洛赫并沒有將其直接運用在作品中,甚至在原始曲調上進行藝術提升的痕跡也很難找到。更多的是精神層面,布洛赫自身的猶太傳承,對猶太精神歷史深入的理解,對哈西德派奉獻和承諾精神的內在探索,以及對猶太上古榮耀的自豪感,都延伸到了《美名大師——哈西德派生活的三幅畫面》這部作品的靈魂中。

猜你喜歡
布洛赫西德猶太
美國猶太作家的以色列書寫
美國猶太文學“第三代”現象研究——猶太敘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構
《浪子回頭》和《猶太新娘》:兩幅神作看懂晚年倫勃朗
藝術品鑒(2020年3期)2020-07-25 01:54:08
素材任意門·法國年鑒學派的抗爭之路
幸運的盧克之道爾頓叔叔[2]
小布老虎(2017年6期)2017-07-31 19:24:35
幸運的盧克之美麗新世界[9]
小布老虎(2017年2期)2017-07-31 17:14:37
19世紀的法國大歌?。喊⑷R雅維的《猶太女》
歌劇(2017年6期)2017-07-06 12:50:21
布洛赫“黑暗瞬間”的深意
人民論壇(2016年22期)2016-12-13 11:04:09
論馬克?布洛赫的比較史情懷
教師·中(2016年6期)2016-08-23 21:21:51
西德僑報與德國華僑
劍南文學(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0
红安县| 宜君县| 新密市| 临颍县| 满洲里市| 车致| 山阳县| 诏安县| 灵台县| 开远市| 平顺县| 光山县| 元阳县| 任丘市| 佛冈县| 海口市| 浦县| 永靖县| 游戏| 富蕴县| 札达县| 精河县| 黄大仙区| 津南区| 鄯善县| 乌兰县| 桃园县| 株洲县| 清水河县| 哈巴河县| 武宁县| 吴忠市| 凤阳县| 吉隆县| 兴和县| 阿尔山市| 许昌县| 雷波县| 聂荣县| 威远县| 巩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