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劃人:蔣保華
·策劃人語·
教師培訓,是培養(yǎng)“大國良師”、訓練“授業(yè)經師”的重要道途。不同于一般職業(yè)培訓的是,教師培訓面向的是錯綜復雜的教育教學現場、深刻理性的學習思維邏輯以及動態(tài)變化的師生成長萬象。因此,教師培訓既要提升教師的職業(yè)信仰、專業(yè)理解與教學勇氣,也要增強教師的教學技藝、路徑創(chuàng)新與實踐智慧。為此,我們呼喚指向能動學習與行為改進的教師培訓。
能動學習,是一種激發(fā)認識沖突、形成本領恐慌、賦能積極參與的有意義的學習方式;而行為改進,則是一種在觀念理解基礎上形成價值統(tǒng)攝,在實踐反思基礎上形成螺旋進階,在創(chuàng)新驅動基礎上形成經驗迭代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
指向能動學習與行為改進的教師培訓需要三個轉向。一是從“理念蜂巢”走向“觀念涌現”。教師培訓,往往站在理念的高地,居高臨下地灌輸給教師以顯示它的前瞻性、合理性、高明性,而這容易讓教師迷失在語詞的叢林中,形成碎片化的概念壁壘。因此,我們要讓教師深刻領會理念之于實踐的價值引領,主動聯結自己的原初理解與實踐經驗,從而涌現具有內生力量與思想活力的個性觀念。二是從“理想情境”走向“復雜境脈”。教師培訓,往往“以終為始”,根據培訓預設的結果“倒推”簡單化、理想型、確定性的情境創(chuàng)設,而這容易讓教師忽視情境本身的不確定性、情境與教育互動的動態(tài)復雜性、情境與人內在對話的廣泛聯結性。因此,我們要讓教師回到真實而復雜的現場情境中,理清“人—境”“人—人”“人—符號”之間的復雜脈絡,找到內蘊其中的原理與方法。三是從“技巧炫示”走向“實踐智慧”。教師培訓,往往將視角放在高超的教學技巧與精致的流程解讀上,甚至對多媒體技術、課件制作等的“炫”情有獨鐘,而往往漠視課堂中最見精氣神的教師之思想。而這容易讓教師陷入“術”的泥淖,導致難以見到“有靈魂的課堂”。因此,我們要讓教師回歸實踐理性,反思實踐邏輯,生成實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