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本刊編輯部
提問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我嘗試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學習、思考,但有部分學生卻在小組討論時間談論與課堂無關的內(nèi)容。專家稱,小學生受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全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需要依靠教師組織和引導。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相信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進行有效引導,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呢?
——山西運城夏縣張老師
四川省成都市建設路小學 張雪
小組合作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能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是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在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往往存在兩大誤區(qū),從而影響了高效課堂的達成。
第一個誤區(qū)——為什么用?!盀槭裁催@個環(huán)節(jié)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不用可以嗎?”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年輕教師是為了在課堂上有小組合作的形式而開展小組合作,如果改為直接的師生問答,課堂可能會更高效。那么,到底什么情況下需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呢?從概念上看,小組合作是兩個及以上的學生通過互動促進學習,以團體的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要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學習,教師為開展小組合作而設置的問題就應該是開放性的或有一定難度的,這樣,小組合作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達、參與的機會,從而得以互補、提升。
第二個誤區(qū)——怎么用。說到小組合作,不少教師馬上想到的是小組合作的形式:小組分工時要做到“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小組交流時每個人都要發(fā)言,小組在全班進行分享時有固定的話語模式“我代表我們小組進行發(fā)言,我們組認為……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要用好小組合作當然需要這些形式,但高效的小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我們不妨從學習者的角度去看待小組合作。學生的小組合作活動是依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的,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清晰明了,如果問題不易操作,教師還應該為這些問題搭建支架。學生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不知道從誰開始分享,或者有的學生一口氣講了很多,有的學生無話可說,又或者每個小組成員自己講自己的,全然沒有組內(nèi)的交流……總之,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很多。
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做好“日常的訓練”與“智慧的傾聽”。日常進行小組合作訓練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選出組長,由組長負責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保障小組合作過程中交流與傾聽有序進行及其他合作形式的有效開展。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多聽、多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引導,如果問題是普遍性的,還可以暫停小組合作進行指導;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特別好的,可以在全班交流時將其作為典范。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是否達成了教學目標,在已有的認知上還需要哪些提升,這些都離不開評價。評價的形式很多——自評、同學評、教師評等,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傊嬲陨鸀楸?,才能實現(xiàn)有效的小組合作。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土默特學校 霍國強
新課程改革推動了課堂教學的轉(zhuǎn)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成為中小學追求的一種理想課堂樣態(tài)。在新課程課堂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教學形式,有效地將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jié)合,受到不少學校和教師的青睞。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說部分學生并沒有討論與課堂相關的內(nèi)容,從而影響小組合作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
“旁觀者效應”也被稱為“責任分散效應”,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那么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減弱。教師為每個小組安排或者設計學習任務,本來小組的所有成員均應參與其中,但是因為“旁觀者效應”的存在,有些小組成員會將任務完成寄托于他人身上,而將自己置身于一個旁觀者的角色,甚至還會出現(xiàn)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無關的行為。
面對這種常見的“旁觀者效應”問題,教師應該怎么應對呢?
首先,要重視對小組中領導者的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學習小組屬于非正式團體,往往缺少一個強有力的組織者,小組成員的參與度如何,全靠成員自覺,這無疑增加了小組學習的隨意性。因此,教師要做好小組組長的選拔和培養(yǎng),通過小組長來調(diào)動所有成員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其次,要關注小組中的“邊緣學生”。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邊緣學生”往往因為學習興趣缺乏、學習能力薄弱、與同學關系欠佳等各種原因,表現(xiàn)出“身在課堂內(nèi)、心在課堂外”的狀態(tài),不能很好地參與小組合作,是小組中主要的“旁觀者”。所以,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和小組長須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采取有效的方式支持和鼓勵他們?nèi)谌虢M內(nèi)的討論和活動。
總之,“旁觀者效應”是小組合作中不可避免會遇到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是提高小組合作教學效果的關鍵之舉。
遼寧省遼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吳俊偉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學習,而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有效形式。合作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中。教育學者余文森指出:為了實現(xiàn)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學習的方式,要比個體獨自的方式能取得更高的成績和更好的效果。“先學后教”模式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充分利用了合作學習的教學組織策略。通過先學,每個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彼此交流和互動就有了基礎和前提;通過先學,不同基礎的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分化進一步擴大,互相幫助就有必要和可能。
那么,教師應該怎樣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呢?
了解學情,使學生有層次地學習。莫國夫老師說:“學情,簡單地說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基本情態(tài)?!睂W情包括兩種:課前學情和課中學情,后者是前者的延續(xù)與發(fā)展。教師要對班上學生的學習情況、上課表現(xiàn)爛熟于心。根據(jù)學情、班級人數(shù)劃分小組并選聘小組長,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衡地分配在不同的小組中,引導他們互幫互助、互學互教、助人助己,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制定清單,使學生有方向地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與小組長一起研究、優(yōu)化學習清單。學習清單是學生的“知識購物清單”,是詳盡的學習計劃表,是教師精細化管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措施。教師要把學習清單的研制當成深度備課和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增效學習的基本保障,要通過學習清單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有序、精準地學習。
加強管理,使學生有質(zhì)量地學習。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應制定“小組公約”,規(guī)范學生行為。教師可以先草擬一份“小組公約”,然后召集小組長坐下來討論,集思廣益,把小組長的建議吸納其中。而后,教師向全班公布與小組長共同擬定的公約,聽取其他學生的意見,全班表決通過后形成有實效性的“小組公約”,如“學生談論與課堂無關的內(nèi)容”可列入懲罰項。施行過程中,小組長要率先垂范,帶動其他成員共同執(zhí)行和遵守,以此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質(zhì)量。
做好評價,使學生有反饋地學習。課堂評價就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效能做出準確的價值判斷。教師可根據(jù)小組合作學習情況,精心研制當堂測試小卷,并把測試成績納入學習小組評價,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信學習、自覺學習。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麓城外國語小學 徐接芬
小組合作是一種廣受推崇的教學方式,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有些學生在這個時間談論與課堂無關的內(nèi)容,原因在于:一是討論無約束,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二是被動討論,小組合作并不是學生自己的需求,而是教師強加的,學生難免產(chǎn)生懈怠和對抗情緒;三是討論無評價,不管什么活動,學生都希望得到表揚或建議,要不然便會喪失熱情。因此,激發(fā)學生小組合作的興趣、熱情、責任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第一,小組合作要有機制。教師可給每個小組配備一本登記本,以表格形式登記并評價每個成員的參與情況,教師每周檢查一次,適時褒揚,指導不足。具體來說,小組內(nèi)可設置組長、主持人、紀律員等職位。組長對學習任務進行分工,評選出優(yōu)秀代表或小組成員輪流向全班匯報;主持人維持發(fā)言秩序,確保發(fā)言過程順暢;紀律員管理發(fā)言紀律,一旦有人偏離話題及時拉回來,并控制發(fā)言音量。小組內(nèi)部有相應的管理機制,學生的活動才會聚焦目標,緊湊高效。
第二,小組合作要有意義。小組合作要圍繞教學重點或難點展開,不是所有問題都值得討論。如果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乏味,學生會由“乏”而“泛”,毫無邊際地去談;如果小組合作的次數(shù)過多,學生會由“繁”而“煩”,心生厭倦。小組合作的關鍵是有趣、有料、有意義,如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課《天窗》的最后一句話:“因為活潑會想的孩子們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讀到這里,別說孩子,就連大人都要靜下心來思考個中含義,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學生們在小組合作時討論得十分熱切,思維迸射出耀眼的光芒。
第三,小組合作要有儀式感。小組合作要有一定的儀式感,使學生產(chǎn)生敬畏之心。對此,教師應身先示范、精心備課。如備課時提前錄好一個帶音樂的音頻,小組合作前的提示語為:“小組合作現(xiàn)在開始,限時三分鐘?!比昼娺^后,再播結(jié)束提示語:“小組合作時間到,請大家安靜坐好?!睂W生得到明確指令,收放自如,同時通過這種儀式感激發(fā)出更強的參與感、使命感,提高小組討論的質(zhì)量和效率。
有趣、有料、有意義的小組合作,如同一壇美酒,越品越有滋味,學生自然不會顧左右而言他了。
安徽省安慶市石化第一小學 金紅接
在課堂上,教師要想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能,關鍵在于理解合作學習的實質(zhì),把握其特點,規(guī)避小組合作學習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多計劃少隨意。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強調(diào)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來達成學習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小組合作融入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要思考的是,每節(jié)課都需要還是某節(jié)課達成教學目標的需要?哪些環(huán)節(jié)適合小組合作?如聽寫,小組內(nèi)組織可能更好,而書寫、改錯別字等,通過學生之間“兵教兵”可能效果更佳。因此,對于小組合作這種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方式,教師要有計劃地滲透和指導。以筆者多年組織學生開展課本劇表演的實踐為例,最初,筆者要提前分組,給每個學生進行任務分工。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可以自由組合成小組,從劇本的改編到排練再到每周五固定時間的展示,每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創(chuàng)編劇本、排練、道具后勤服務等,都由各小組在課下協(xié)作完成。如今,小組合作從課本劇表演慢慢發(fā)展到聽讀、習作修改、閱讀推薦等。課堂上,一說小組合作學生就知道怎樣參與其中。
二是多跟進少等待。“雙減”背景下,開展小組合作,教師要給學生建構(gòu)更多屬于他們的時間和空間,給他們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思維方式和學習策略的機會。在推進小組合作時,教師要及時參與其中,對小組學習過程做出必要的指導和調(diào)控。如課本劇表演,前期撰寫或改寫劇本,可能由組內(nèi)一位成員執(zhí)筆,但劇本寫好后要演出來,小組就得一起討論語言、動作及道具準備等是否符合表演需求。這個過程,教師要予以跟進,注意每個環(huán)節(jié)是否落實到位。如果讓學生自行完成,他們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同吵個不休,課本劇表演就會不了了之。跟進時,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傾向、平時交往、小組成員個人能力表現(xiàn)進行分工。在排練時,教師至少有一次參與其中,幫助他們邊演邊修改,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到成功或進步的喜悅。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獅山實驗學校 馬武廣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決定著“學”的質(zhì)量。教師能否在關鍵時刻發(fā)揮主導作用,課堂是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能否能動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從而實現(xiàn)最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形成自身的教學藝術,要做到如下幾點——
改變授課單一形式,創(chuàng)造小組合作契機。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下,教師大多采用的是講授法、提問法等,過分注重自身的權(quán)威地位,使得課堂死氣沉沉,最終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自主創(chuàng)造能力低下。于是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探究等新型課堂模式便顯得格外重要。然而,許多教師雖有此意識卻少有實踐,無法通過多樣的合作方式引導發(fā)展學生的能動性。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尤其是有一定自主意識的學生,單純聽教師灌輸是十分疲乏的。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合作契機,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一次口語交際課,我將三個不同的辯題,以小組為單位分成三組正反方,給予相應準備時間,每組自行選出兩位較善言辭的辯手,其他組員以查找資料等方式助陣,我則根據(jù)辯論過程為每個小組評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得到了明顯提高,本堂課的教學任務也順利完成。及至后來,吐槽大會、小組朗誦競賽、文本再生表演、搜尋作文素材、比拼詩句成語等活動也相繼應用到課堂之中。
發(fā)揮主導力量,加強目標引領。教學目標錯位,是課堂低效之根源,合作學習要加強目標引領。如果把學生比作運動員,教師就是場邊的裁判,開展小組合作時,教師要對學生予以適時的評判和引導。如在引導學生搜尋寫作事例的過程中,我會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寫作的主題和方向,并要求他們對找到的素材去粗取精,以避免交上來的答案參差不齊。
合作須講策略,教材要合實際。一方面,教師不能一有問題便展開討論,須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做到“動靜結(jié)合”。除充分考慮組員情況分配任務、強調(diào)協(xié)作精神外,還應結(jié)合積分制、對壘制等開展組際競爭,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另一方面,課堂要緊跟時代的腳步,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靈活使用教材,結(jié)合時事和生活小事,扣住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在小組合作中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
總而言之,高效的課堂離不開教師與學生默契度的實踐打磨,并指向最終的學習目標。教師對學生高度信任,抓住合適的契機,才可能帶來一場思想的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