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蒙元初期的衍圣公境遇

2022-11-21 13:49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四庫全書子孫

孟 坡

關鍵字:元代 衍圣公 元世祖 孔元措

蒙元初期(約1205年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國,到1295年元世祖去世),金代衍圣公孔元措入元,仍襲封衍圣公并受到蒙廷優(yōu)渥禮遇,其自認為“儒教由此復興”了??自肴ナ篮?,孔湞襲封衍圣公,但不久因與族人襲爵爭訟而被總管漢地的忽必烈罷爵,孔氏子孫政治地位和特權待遇急轉直下,甚至世爵(北宗)中斷長達43年,成為八百余年衍圣公歷史中的孤例。蒙元初期的衍圣公境遇經(jīng)歷了過山車式巨變,為歷代封建王朝所罕見。對于蒙元初期衍圣公相關研究,見于姚從吾先生《金元之際孔元措與“衍圣公職位”在蒙古新朝的繼續(xù)》、①姚從吾:《金元之際孔元措與“衍圣公職位”在蒙古新朝的繼續(xù)》,載《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宋遼金元卷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189-196頁。蕭啟慶先生《大蒙古國時代衍圣公復爵考實》、②蕭啟慶:《大蒙古國時代衍圣公復爵考實》,載《內北國而外中國:蒙元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79-88頁。趙文坦先生《蒙元時期衍圣公襲封考》、③趙文坦:《蒙元時期衍圣公襲封考》,載《孔子研究》2012年第2期。陳高華先生《金元二代衍圣公》④陳高華:《金元二代衍圣公》,載《元史研究論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328-345頁。、潘龍威先生《蒙元時期的衍圣公》⑤潘龍威:《蒙元時期的衍圣公》,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等著述,姚氏、蕭氏、趙氏重點考述了衍圣公復爵或襲封的經(jīng)過以及影響,陳氏對衍圣公在金元二朝的地位演變作了較為全面的考述,潘氏對蒙元時期衍圣公及其宗族活動、文化活動、姻親仕宦等作了論述。然蒙元初期衍圣公研究仍有剩義可尋,某些史事尚待考證。本文依據(jù)歷史文獻和曲阜碑碣等史料,試述蒙元初期衍圣公地位和特權待遇由盛到衰的境遇變遷,并嘗試提出衍圣公世爵中斷的根本原因,希望得到專家?guī)熡训闹附?。至于南宋政權授封的衍圣公(南宗),與蒙元政策無涉,不擬討論。

一、蒙廷優(yōu)禮衍圣公與“儒教”復興

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窩闊臺汗四年)三月,蒙軍圍攻金都汴京。三月甲午,中書令耶律楚材請遣使者入城諭降,“書索翰林學士趙秉文、衍圣公孔元措等二十七家,及歸順人家屬?!雹伲ㄔ┟撁摰龋骸督鹗贰肪?7《哀宗本紀上》,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386 頁。參(明)宋濂等《元史》卷146《耶律楚材傳》,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3459頁。次年(天興二年)正月金將崔立開城投降,四月蒙軍入汴京城。這時,金末著名學者元好問(1190—1257)向耶律楚材上書推薦有聲望的士大夫五十四人,“衍圣孔公”孔元措居于首位。②(金)元好問:《癸巳寄中書耶律公書》,見《遺山集》卷39,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448頁。耶律楚材(1190—1244),契丹人,是原金朝的官員,深受儒學影響,遂“奏襲封衍圣公,付以林廟地。”③(明)宋濂等:《元史》卷146《耶律楚材傳》,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3459頁。六月,太宗窩闊臺汗詔孔元措襲封衍圣公,并令他回曲阜“奉祀”。④(明)宋濂等:《元史》卷2《太宗本紀二》,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32頁。自此,在當朝儒臣和士人的舉薦下,孔元措得到蒙廷認可,再次襲封衍圣公,回到因避戰(zhàn)亂而不得已離開的故里奉承“祀事”。

孔元措(1181—1251),字夢得,孔揔之子,孔子五十一代孫。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補文林郎、襲封衍圣公、管勾祀事。明昌四年(1193),超授中議大夫。承安二年(1197),兼曲阜縣令,仍世襲。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詔孔元措赴汴京隨朝任職太常博士。興定四年(1220),改行太常丞。元光元年(1222),授同知集賢院、兼行太常丞。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授知集賢院、兼行太常丞。天興元年(1232),除遙授泰定軍節(jié)度使、兗州管內觀察使,兼行太常少卿。天興二年(1233)正月,遷光祿大夫事、改太常卿,汴京降蒙,失爵。太宗窩闊臺汗五年(1233)六月,仍襲封衍圣公(北宗),主祀事。憲宗蒙哥汗元年(1251)卒,⑤按,孔元措卒年史無明載,陳高華先生考證認為其因病卒于憲宗元年,比較可信??自肴ナ喇斈?,侄孫孔湞襲爵。參見陳高華《金元二代衍圣公》,載《元史研究論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第334頁;孔繼汾《闕里文獻考》卷8《世系第一之八》,《續(xù)修四庫全書》第512冊,乾隆二十七年刻本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0頁。無子嗣。著有《孔氏祖庭廣記》十二卷。

耶律楚材精通儒學,懷有“衣冠異域真余志,禮樂中原乃我榮”的情愫,⑥(元)耶律楚材:《和武川嚴亞之見寄》,見《湛然居士集》卷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522頁。是窩闊臺汗的親信,領中書省。而元好問因“系斯文為甚重故”上書舉薦孔元措等中原儒生,⑦(金)元好問:《癸巳寄中書耶律公書》,見《遺山集》卷39,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447頁。請求蒙廷予以保護,使他們免受傷害。在儒臣和士人的舉薦下,孔元措復爵回闕里“奉祀”。從復爵的經(jīng)過來看,顯然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成為蒙廷支持中原正統(tǒng)思想意愿的重要象征。⑧蕭啟慶:《大蒙古國時代衍圣公復爵考實》,載《內北國而外中國:蒙元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79頁。

自宋金以來,由于儒、釋、道三教合流盛行,儒學自西漢以來“獨尊”的傳統(tǒng)優(yōu)勢早已蕩然無存,從成吉思汗開始,歷任蒙古可汗視儒學為諸“教”的一種,將之與佛、道、回、基督等各教一并尊崇,加以科舉廢止又使士人失去傳統(tǒng)的入仕之路,造成士人地位下降,不少士人甚至轉入佛、道二教。這一時期,儒學地位要遠弱于佛、道兩家,甚至孔、顏、孟諸圣子孫賦役都要“仰依僧道體例,一體黜免差發(fā)”①《曲阜文廟免差役賦稅碑》,見蔡美彪《元代白話碑集錄》,北京:科學出版社,1954年,第42頁。。比如,窩闊臺汗七年(1235),對原金統(tǒng)治區(qū)戶口進行調查,史稱“乙未籍戶”,在東平路行軍萬戶嚴實(1181—1240)和中書令耶律楚材以及斷事官耶律丑山(斷事官,又稱燕京行尚書省或燕京行臺,是漢地最高統(tǒng)治者)的共同庇護下,給予闕里孔氏子孫諸多特權:

歷代撥賜給曲阜孔廟的土地六百頃,“免賦役,供給祭祀”;對孔氏子孫一十五家、亞圣顏子后八家、鄒國公后二家、廟戶(灑掃戶)一百家,計一百二十五戶,“軍役大小差發(fā),并行黜免”,“不屬州縣所管”;令諸路征收的歷日銀一半用來修宣圣廟,益都、東平兩路歷日銀全部交衍圣公孔元措修建曲阜本廟。②(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廣記》卷5《歷代崇重》,《叢書集成初編》第3316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48-49頁。

此等諸多特權,對于圣裔子孫尤其衍圣公來講,雖不及金章宗、宣宗時期的優(yōu)渥,但能夠得到新朝的如此禮遇實屬難料。

在衍圣公特權的恢復過程中,釋、道兩家出于維護宋金以來三教合流的趨勢,為扶持孔門、維護中原傳統(tǒng)文化貢獻頗多。

窩闊臺汗九年(1237),孔元措在佛教竹林堂簡老(印簡,以法號“海云”著稱于世)、全真教長春宮太師蕭元素的輔助下,并得到斷事官丞相耶律丑山(文中稱山丞相)的大力支持,官給其費修建闕里孔廟,使廟貌“復還舊觀”。衍圣公孔元措對蒙廷和社會各界給予的恩渥與支持感激涕零,認為“儒教由此復興”了。③(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廣記》卷5《歷代崇重》,《叢書集成初編》第3316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49頁;李世弼:《大朝褒崇祖廟之記》,載楊朝明《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四輯),濟南:齊魯書社,2018年,第77-82頁。

建元前,蒙廷以草原地區(qū)為政治重心,蒙古征服中原的目的在于掠奪兵、財二源,所以對中原地區(qū)實行的是“間接統(tǒng)治”政策,直接負責統(tǒng)治漢地的是崛興于金元之際的“漢人世侯”。衍圣公地位和各項特權的存續(xù),盡管得到了儒臣、士人和佛、道二教的大力支持,還主要依賴于“漢人世侯”嚴實、嚴忠濟父子?!捌洌自耄┮率乘?,舍館之安,皆行臺嚴相資給之。親族三百皆坐享溫飽,咸其所賜也。以至歲時之祭祀,賓客之往來,閭里之慶吊,窮乏之贍濟,莫不仰庇而取足焉?!雹埽ń穑├钍厘觯骸洞蟪缱鎻R之記》,載楊朝明《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四輯),濟南:齊魯書社,2018年,第78頁??自肱c嚴實交好,將女兒嫁于嚴忠濟,二人結為了兒女親家。嚴實父子興學養(yǎng)士,創(chuàng)辦東平府學,對孔氏子孫優(yōu)待有加,東平府學中設有專授孔氏子孫的西序。⑤(金)元好問:《東平府新學記》,見《遺山集》卷32,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359頁。

在世侯、朝中儒臣以及僧、道等共同庇護、維系下,孔元措襲封衍圣公十余年,期間窩闊臺汗(1229—1241)、乃馬真后(1241—1246)、貴由汗(1246—1248)以及蒙哥汗(1251—1259)初期,衍圣公受到了蒙廷較為優(yōu)渥的待遇,儒家文化亦賴以存續(xù)。

二、元世祖崇儒術、行漢法與優(yōu)待孔氏子孫

元世祖還在潛邸時,就廣泛結識中原儒士,身邊聚集了劉秉忠、王鶚、竇默、姚樞、趙璧、許衡、張德輝、郝經(jīng)、元好問等一大批漢族知識分子。“甲辰(1244),帝在潛邸,思大有為于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雹伲鳎┧五サ龋骸对贰肪?《世祖本紀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57頁。當時,忽必烈不滿30歲。定宗貴由汗二年(1247),張德輝、元好問請奉為“儒教大宗師”,忽必烈“悅而受之”②(明)宋濂等:《元史》卷163《張德輝傳》,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3824-3825頁。。憲宗蒙哥汗元年(1251),忽必烈之兄蒙哥即汗位,將漠南漢地軍國庶事交忽必烈管理。忽必烈采納劉秉忠、張文謙、姚樞等儒臣建議,任用張耕、劉肅、史天澤、趙璧、楊惟中、廉希憲、趙良弼等大批儒士。首試以漢法治邢州,結果邢州大治。后在河南、京兆等地推行漢法,使?jié)h地恢復了繁榮與安定。蒙哥汗九年(1259),蒙哥汗戰(zhàn)死釣魚城下,(1260)忽必烈即汗位。至元八年(1271),立國中原,采用漢式國號、年號,建國號為“大元”。在大批儒臣的輔佐下,先后取得了遠征大理、攻伐南宋等軍事上的勝利。元世祖采用郝經(jīng)、許衡等儒臣提出“立政議”③(元)郝經(jīng):《立政議》,見《陵川集》卷32,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359-363頁。、“時務五事”④(元)許衡:《時務五事》,見《魯齋遺書》卷7,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392-402頁。等建議,并創(chuàng)建制度,立志把蒙古游牧帝國建成一個以中原為主干、繼續(xù)漢唐帝業(yè)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

盡管元世祖接觸儒學較早,建元后又把政治重心遷至中原,但是他自始即強調“祖述”與“變通”并行、“稽列圣之洪規(guī)”與“講前代之定制”同施,既采行漢法,也保留蒙古舊制,采行“諸制并舉”“因俗而治”的二元或多元政策⑤白鋼:《關于忽必烈“附會漢法”的歷史考察》,《中國史研究》1981年第4期。。另外,元世祖受潛邸舊侶的影響,出于漢地形勢和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需要而采取漢制,但根本目的還是為蒙古在中原的少數(shù)統(tǒng)治服務,儒家思想在忽必烈時期并未得到真正的尊崇。

忽必烈自蒙哥汗時期總管漢地起,直至即位、建立大元,在對待衍圣公和孔氏子孫方面,始終沒有表現(xiàn)出額外的眷顧和優(yōu)待。蒙哥汗二年(1252),因孔氏族人襲爵爭訟,忽必烈奪去衍圣公孔湞的爵位,視孔氏子孫為“《詩》《書》不通,與凡庶等”之輩,在時任東平道宣撫使姚樞的建言下,“命洛士楊庸選孔、顏、孟三族諸孫俊秀者教之”⑥(明)宋濂等:《元史》卷158《姚樞傳》,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3713-3714頁。。

從選派教授教育圣賢子孫來看,好似元世祖對待孔氏子孫尚有厚待之情。但是此詔令實施后,十余年間“不聞一人有學業(yè)問望者”,至元五年至七年間(1268—1270),時任監(jiān)察御史王惲建議“選三家(孔、顏、孟三族)德性頗明俊者,使入京師國學,令學士等官教育”⑦(元)王惲:《為教孔顏孟子孫事狀》,見《秋澗集》卷8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1 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232頁。,但元世祖并未準行,從中可見其對孔氏子孫重視程度之一斑。

忽必烈即汗位后,為加強中央集權,大力削弱宗藩的權力。元世祖中統(tǒng)元年(1260),“外設六道宣撫司,以削奪郡縣官吏世襲專擅之弊”①(元)王磐:《中書右丞相史公神道碑》,見蘇天爵《元文類》卷58,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6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760頁。。次年,嚴忠濟(?—1293)以“強橫難制”而罷東平路管民總管及行軍萬戶職,②(元)王惲:《中堂事記·中》,見《秋澗集》卷81,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186-187頁。按,王惲認為嚴忠濟被罷職“皆為其弟(忠范)所發(fā)”。其實,這只是事情的表象,真正原因是朝廷為加強集權而削奪世侯權力,以嚴忠濟“強橫難制”之由而罷其職。參見(元)姚燧《姚樞神道碑》,見《牧庵集》卷1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549頁。被召入京。至元元年(1264),“始罷諸侯世守,立遷轉法”③(明)宋濂等:《元史》卷5《世祖本紀二》,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101頁。,嚴忠濟之弟嚴忠范被罷東平路總管。次年,嚴忠范易地為官,改任兵刑部尚書,“罷各地管民官世襲,立遷轉法,收世侯符節(jié),易地為官;死后,其子孫按蔭敘法授官而不再承襲父職”④白壽彝總主編,陳得芝主編:《中國通史》第八卷《中古時代·元時期》(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12頁。。闕里孔氏徹底失去了漢地世侯的庇蔭,各項特權待遇受到了很大影響。

在向來被視為中國儒教文化的象征、事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存續(xù)的闕里孔廟的存廢上,表現(xiàn)則尤為突出。闕里孔廟自窩闊臺汗九年(1237)詔修后,長年失修,盡管“朝廷頻年議加修復”,但“以軍國庶務方殷,而事未及措也”,以致“薦經(jīng)喪亂,表里凋敝”,祭祀禮器也缺失嚴重??资献迦藶橹袊@“自東平嚴公致政之后,而能加顧于祖庭者,蓋鮮矣”⑤(元)楊桓:《重修闕里廟垣記》,載楊朝明編《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二輯),濟南:齊魯書社,2015年,第108-109頁。。至元五年至七年間(1268—1270),王惲建議“依先朝圣訓,將隨路及山東兩路銀數(shù)并修祖庭正廟”⑥(元)王惲:《用歷日銀修祖庭孔廟事狀》,見《秋澗集》卷8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229-230頁。,但是并未被采納?,F(xiàn)有資料尚不可見元世祖時期詔修曲阜宣圣廟的有關記載。李謙將其原因歸結于元世祖“志在混一,狃于金革,有所未暇?!雹撸ㄔ├钪t:《闕里廟宅落成記》,載楊朝明編《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二輯),濟南:齊魯書社,2015年,第159頁。至元二年(1265),甚至出現(xiàn)了尚書省“盡罷林廟灑掃戶”,王磐感慨地說:“林廟戶百家,歲賦鈔不過六百貫,僅比一六品官終年俸耳。圣朝疆宇萬里,財賦歲億萬計,豈愛一六品官俸,不以待孔子哉!且于府庫所益無多,其損國體甚大”⑧(明)宋濂等:《元史》卷160《列傳第四十七·王磐傳》,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3753頁。,引起朝野震動,但元世祖并沒有為之所動,予以更改。所罷林廟灑掃戶,直到成宗大德九年(1305)才得以恢復。⑨(清)孔繼汾:《闕里文獻考》卷33《藝文·閻復撰重建至圣文宣王廟碑(注)》,《續(xù)修四庫全書》第51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91頁。

綜上,元世祖盡管崇儒術行漢法,但是其采用漢法并不徹底、完全,尤其表現(xiàn)在優(yōu)待孔氏子孫等方面,已遠不及建元前漢地世侯“間接統(tǒng)治”時期,衍圣公及孔氏子孫總的來說是遭到冷落的??芍?,元世祖崇儒術行漢法與優(yōu)禮孔氏子孫并不能畫等號。相反,失去漢地世侯庇護的孔氏子孫,在世祖一朝的政治地位和特權待遇跌入了歷史最低谷。

三、衍圣公世爵中斷與元世祖止授封

憲宗蒙哥汗元年(1251),五十一代衍圣公孔元措因病去世,因無子嗣,其弟孔元纮之孫孔湞襲封衍圣公??诇?,字昭度,孔之固之子,孔元纮之孫,孔揔之曾孫。金朝時期,曾任安遠大將軍、武昌節(jié)度判官??诇澯坠?,隨生母改嫁“驅口”(奴隸),①按,“驅口”指宋和蒙元時期,金軍、蒙古軍在戰(zhàn)爭中俘虜?shù)臐h族人。其地位類似農奴,少數(shù)成為貴族家庭的奴隸。故改姓李。后來,雖然被伯祖孔元措育為后嗣,但未改戶籍,仍在“驅口”籍。孔元措去世后,孔湞以其后嗣的身份襲封衍圣公。襲爵后不久,曲阜管民長官孔治率族人以孔湞“非孔氏子”“不事儒雅”報朝。此時,忽必烈負責總領漠南漢地事務,經(jīng)忽必烈親自裁定,奪去了孔湞的衍圣公爵位。②(清)孔繼汾:《闕里文獻考》卷8《世系第一之八》,《續(xù)修四庫全書》第51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0頁。盡管孔湞嫡母任氏為之上疏辨雪:“(孔湞)乃五十一代襲封衍圣公孔元措之耳孫,五十二代襲封衍圣公孔之固之冢嗣”,“雖云庶出,實系長房”③(明)陳鎬:《闕里志》(嘉靖本)卷12《奏表·辯正孔湞表》,《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23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755頁。按,所言五十二代襲封衍圣公孔之固,系孔湞襲封衍圣公后而贈封,未實封爵。,但于事無補。

孔湞襲爵不久后被罷爵,“(孔元措)卒,其子(誤,應指其弟孫孔湞)與族人爭求襲爵,訟之潛藩,帝時曰:‘第往力學,俟有成德達才,我則官之?!雹埽鳎┧五サ龋骸对贰肪?58《姚樞傳》,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3713-3714頁。?!对贰匪?,因孔湞與族人襲爵爭訟,元世祖罷孔湞世爵,對孔氏子孫提出“第往力學,成德達才”的明確要求。元代著名史學家蘇天爵卻認為,孔湞系“冒孔氏以承其祀者”,忽必烈罷其爵位是維護宗法制度的“正其事”之舉,“奉常既老,有冒孔氏以承其祀者,族人訟之有司,誣被刑苦。乃復訴之于朝,始正其事?!雹荩ㄔ┨K天爵:《書黃提學贈孔世川序后》,見《滋溪文稿》卷29,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1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340頁。于蘇天爵看來,孔湞是“冒孔氏”者,其理應被罷爵,這也許是蘇一家之言。不管孔湞與族人襲爵爭訟的根本原因如何,孔湞被罷爵卻是事實,“成德達才”亦成為新朝衍圣公的授封標準。

至元五年至七年間(1268—1270),王惲上奏《立襲封衍圣公事狀》,直言“自(孔)元措之后,嗣襲遂闕,歲時主祀止令曲阜令(孔)治承權祀事,甚非大宗主祭之義”,建議“考族譜,令宗親推其賢而有文者襲其封爵,俾奉祀事”⑥(元)王惲:《立襲封衍圣公事狀》,見《秋澗集》卷85,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232頁。。但是,建議沒有得到元世祖的采納。從王惲所上奏狀并未得準行來看,“成德達才”這一衍圣公授封標準,依然得到了堅決施行。

至元十九年(1282),元世祖為穩(wěn)定江南政局,籠絡任用南人,“許令江南曾有官人,赍告敕赴省換授”⑦(元)程鉅夫:《吏治五事·取會江南仕籍》,見《雪樓集》卷10,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115頁。,“江南襲封衍圣公”孔洙應召入覲。

元世祖視孔氏南宗孔洙為“賢才”,欲授封其衍圣公,但孔洙以不能守林廟墳墓而固辭,“宋社既墟,廷議以襲封之爵當歸三衢,彼固辭曰:吾既不能守林廟墳墓,其(豈)敢受是封乎!”⑧(元)蘇天爵:《題孔氏家藏宋敕牒后》,見《滋溪文稿》卷29,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1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345頁?!坝性t令洙赴闕……廷議俾仍嗣襲,洙力辭?!雹幔ㄔS溍:《承直郎潮州路總管府知事孔君墓志銘》,見《金華黃先生文集》卷34,四部叢刊初編第10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第41頁。孔洙“辭爵”后,仍被任命為國子祭酒、兼提舉浙東道學校事,并給俸祿與護持林廟璽書。①(明)宋濂等:《元史》卷12《世祖本紀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248頁。至元二十三年(1286)三月,元世祖遣翰林集賢直學士程鉅夫求賢于江南,程鉅夫舉薦二十余位“賢才”,孔洙仍位列其中(當時,孔洙秩滿家居)②(明)宋濂等:《元史》卷172《程巨夫傳》,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4016頁。參見《元史》卷14《世祖本紀十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第287 頁。程鉅夫《雪樓集·年譜》,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0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469頁。??卒ā稗o爵”后,朝廷一直沒有再遴選到孔氏子孫中的符合“成德達才”標準的“賢才”,衍圣公爵位不得不繼續(xù)中斷,“世祖……而于先圣之后,尤所注意遴選,師儒訓迪,作成需賢,以嗣封爵,茲志未究?!雹郏ㄔ╅悘停骸洞笤亟ㄖ潦ノ男鯊R之碑》,載楊朝明編《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三輯),濟南:齊魯書社,2017年,第65頁。被士人認為“國家崇圣心,日夜求英裔。”④(元)胡祗遹:《贈孔子五十四世孫曲阜令》,見《紫山大全集》卷3,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9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1983年,第45頁。按,“五十四世”疑應是五十三世曲阜令孔治。終元世祖一朝沒有授封衍圣公,造成世爵(北宗)中絕43年。闕里孔廟也不得不長期由曲阜縣尹權主奉祀,直到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在朝中儒臣閻復等人的建議下,時任奉直大夫、知密州的孔治襲封衍圣公,“孔氏世爵弗傳者久,至是乃復。”⑤(元)閻復:《大元重建至圣文宣王廟之碑》,載楊朝明編:《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三輯),濟南:齊魯書社,2017年,第64頁。可見,元世祖在對衍圣公承襲之人的抉擇上,“漢人”或是“南人”在其心中并無軒輊,“賢”與“不賢”才是唯一差別。同時,在衍圣公長期缺位的情況下,元世祖沒有屈從并采用漢人宗法制度,而是堅持早年確立的“成德達才,我則官之”授封標準,直到其去世。至于明代史志記載孔洙讓爵于北宗和元世祖贊語等事,當系后人為南宗爭取特殊待遇而杜撰,于元史多無考。⑥參見趙文坦《孔氏南宗“讓爵”考》,《孔子研究》2012年第3期。

孔氏族人許是出于對先祖的尊敬,對“與凡庶等”“世爵中斷”的原因歸結于兵亂所致?!白员鴣y以來,往往失學,甘為庸鄙”⑦(清)孔繼汾:《闕里文獻考》卷27《學校第八之一》,續(xù)修四庫全書第51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53頁。,“自湞之失爵,元人在兵戈擾攘間未暇講求所當立者?!雹啵ㄇ澹┛桌^汾:《闕里文獻考》卷8《世系第一之八》,續(xù)修四庫全書第51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1頁。其實,當時山東是金、蒙古、南宋政權角逐之地,多年來戰(zhàn)事不斷是事實,但是圣賢之后尤于孔湞、孔治等孔族近支來講,因此而失學的說法顯然有失準確。因為孔湞曾經(jīng)仕金至安遠大將軍、武昌節(jié)度判官,罷爵后仍升任至濰州尹。⑨(清)孔繼汾:《闕里文獻考》卷8《世系第一之八》,續(xù)修四庫全書第51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0頁??字?7歲擔任曲阜管民長官,20歲襲曲阜縣尹,后擢升兼管諸軍奧魯、單州防御使、密州知州等官職。在科舉長期中斷的情況下,二人雖皆為蔭補充官,但是在蒙元時期甄用官員重“出身”,即當時所謂“跟腳”的情況下能夠不斷升遷,應該還是有一定學識的。另一方面,從孔湞蔭補入仕來看,顯然世侯甚至蒙廷還是認可孔湞圣裔身份的,并非族人所稱“非孔氏子”和蘇天爵所言“冒孔氏以承其祀者”,至于其曾經(jīng)隨生母入“驅口”籍,更是不值一提了。所以將世爵中絕的原因歸于“兵戈擾攘間未暇講求所當立者”,許是孔氏族人的自我寬慰而已。

如前所述,元世祖既推行漢法,也保留蒙古舊制,采行“諸制并舉”“因俗而治”的二元或多元政策。

孔氏族人爭求襲爵而爭訟的做法,有悖儒家“和為貴”思想,所謂“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①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144頁??资献訉O被元世祖視為“《詩》《書》不通”的常人。由于蒙古歷來沒有確立嫡長制,新汗選立需要前汗提名和忽里勒臺推選,忽必烈借用蒙古制度,對于衍圣公爵位的繼承,提出了“成德達才,我則官之”的授封要求。朝廷選派儒士教授圣賢子弟,多年“不聞一人有學業(yè)問望者”,儒臣上奏推選“賢而有文”者承襲衍圣公未被采納,所遴選“賢才”孔洙又“固辭”不受,造成世爵不得不持續(xù)中斷。從“賢才”孔洙“辭爵”以及世爵長期中斷的歷史來看,也進一步證明孔氏子孫襲爵爭訟以及“成德達才”的衍圣公授封標準,才是衍圣公世爵長期中斷的根本原因。這期間,元世祖沒有屈服并采用漢人宗法制度,而是堅持早年確立的“成德達才”衍圣公授封標準。

結 論

上面簡略敘述了蒙元初期衍圣公地位和特權的境遇變遷,從中可以看出:1.建元前,蒙廷對華北等定居地區(qū)實行“間接統(tǒng)治”,在漢地世侯、朝中儒臣和僧、道等多方庇護下,孔元措復爵,得到蒙廷較為優(yōu)渥的禮遇并得以維系,認為“儒教由此復興”了。2.建元后,元世祖受政權性質的制約和蒙古統(tǒng)治的需要,為加強中央集權“罷諸侯世守,立遷轉法”,孔氏子孫失去了漢地世侯支持。元世祖雖然崇儒術行漢法,但并不等同于優(yōu)禮孔氏子孫,反而在孔子后裔經(jīng)濟特權、林廟修繕、孔廟祭祀(縣尹權主、祭器未備)等方面鮮有眷顧,孔氏子孫的地位和特權待遇跌入歷史最低谷。3.元世祖采取“諸制并舉”“因俗而治”的二元或多元政策,效行漢法不徹底,受蒙古汗位繼承制度的影響,摒棄漢人宗法制度而提出“第往力學,俟有成德達才,我則官之”的衍圣公授封要求??资献迦酥g的襲爵爭訟、“成德達才”的衍圣公授封標準以及“賢才”孔洙“辭爵”,是衍圣公世爵(北宗)中斷43年的根本原因。4.衍圣公作為道統(tǒng)的象征,是一個透視元代政治的多棱鏡,在蒙元初期地位和特權出現(xiàn)“過山車”式的由盛到衰的巨大變化,折射出蒙元初期儒學的真實地位。元世祖受漢人謀士的影響,雖然采取一些尊孔崇儒措施,以資號召,但是儒學在蒙元初期并未得到真正重視。

猜你喜歡
四庫全書子孫
但問何以遺子孫
經(jīng)史子集——《四庫全書》
First Man
文溯閣建造緣起及特色述略
藏書樓
水和水的子孫以及冰雪河流(之七)
水和水的子孫以及冰雪河流(之六)
水和水的子孫以及冰雪河流(之五)
留錢做什么?
讀過《四庫全書》?
出国| 岚皋县| 临沂市| 错那县| 江陵县| 凌海市| 和政县| 盐城市| 元朗区| 永新县| 边坝县| 高陵县| 托克托县| 梁平县| 泾川县| 融水| 河北省| 平遥县| 屏东市| 武安市| 丽江市| 清新县| 新余市| 军事| 垫江县| 胶南市| 常州市| 台南市| 洛隆县| 五河县| 襄汾县| 全州县| 嘉义市| 南京市| 万宁市| 宁陕县| 容城县| 兴隆县| 车致| 定结县|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