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杜甫的送別詩

2022-11-21 18:00:01魏佳樂
唐都學(xué)刊 2022年5期
關(guān)鍵詞:友人杜甫詩人

劉 寧,魏佳樂

(西安文理學(xué)院 文學(xué)院,西安 710065)

送別詩是抒發(fā)詩人離別之情的詩歌,正如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歸黔中》詩中所說:“離別不堪無限意”,因而,送別詩也就不僅僅是抒寫離情別緒,而是廣泛地抒寫種種復(fù)雜的情懷,做一次痛快淋漓地情感噴發(fā)和宣泄。據(jù)《杜工部集》收錄,杜甫現(xiàn)存詩作一千四百余首,筆者統(tǒng)計其送別詩有134首。從送別的對象來看,杜甫送別詩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其一,送別友人的詩作;其二,送別親人的詩作。送別友人的詩作含高適、嚴武等杜甫一生的摯友和同僚;送別親人的詩作,送別對象主要是杜甫的舅舅和兄弟們。

一、杜甫送別詩的類型

(一)友人之別

杜甫一生所交之友甚多,在這些友人中,有些是一生摯友,另一些是同朝為官的同僚。杜甫送友人的詩作有116首。友人有高適、嚴武、賈至、段功曹、何邕等姓名生平可考的,也有路使君、王十六判官、王十二判官等只知姓和官職,生平不可考的。杜甫在送別友人的詩篇中往往表達了自己的憂國憂民之情,尤其是在送別官宦友人時,詩人常常希望為官者要潔身自好、愛國愛民。

高適是杜甫的摯友之一,李白與杜甫同游梁宋之地時遇到了處于人生低谷的高適,三人就此結(jié)下友誼,一同暢想未來、游玩名山。高適晚年的《人日寄杜二拾遺》,發(fā)自肺腑,直抒胸臆, 杜甫讀時“淚灑行間,讀終篇末”。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冬,高適跟著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入朝,不久即返回河西,杜甫作《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以送別高適:

崆峒小麥熟,且愿休王師!請公問主將:焉用窮荒為?饑鷹未飽肉,側(cè)翅隨人飛。高生跨鞍馬,有似幽并兒。脫身簿尉中,始與捶楚辭。借問“今何官?觸熱向武威?”答云“一書記,所愧國士知?!比藢嵅灰字毶髌鋬x!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達,足以慰所思。男兒功名遂,亦在老大時。常恨結(jié)歡淺,各在天一涯;又如參與商,慘慘中腸悲。驚風(fēng)吹鴻鵠,不得相追隨,黃塵翳沙漠,念子何當歸。邊城有馀力,早寄從軍詩![1]3

詩人作此詩前幾年,每當麥熟時吐蕃就去搶掠,天寶六載(747),哥舒翰伏兵于側(cè),大敗吐蕃,無一人返回,所以又是一年麥熟時,就沒有人敢再來搶奪了。詩人認為此時正是與少數(shù)民族和睦相處的時期,但是唐王朝卻一直沒有休兵息民,“崆峒小麥熟,且愿休王師!請公問主將:焉用窮荒為?”便是詩的主旨,詩人希望高適能去勸主將休兵。這首送別詩將對友人情真意切的忠告與時事憂危之情結(jié)合起來,浦起龍云:“通首看來,時事憂危之情,朋友規(guī)誡之誼,臨歧頌禱,贈處執(zhí)別之忱,藹然具見于此詩。”[2]26

“嚴武,中書侍郎挺之子也。神氣雋爽,敏于聞見……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薦才略可稱,累遷給事中?!盵3]因房琯之事,嚴武與杜甫也成為朋友。杜甫的送別詩中,有三首是寫給嚴武的。“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十二月,嚴武為成都尹,次年四月,玄宗肅宗父子相繼逝世,唐代宗即位。七月召武還朝任京兆尹、二圣山陵橋道使?!睂殤?yīng)元年(762)夏,杜甫乃作《奉送嚴公入朝十韻》送行?!岸巴h,象闕憲章新。四海猶多難,中原憶舊臣。與時安反側(cè),自昔有經(jīng)綸。感激張?zhí)觳?,從容靜塞塵。南圖回羽翮,北極捧星辰。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樟粲駧ばg(shù),愁殺錦城人。閣道通丹地,江潭隱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盵1]237前四句詩人寫還朝的原因,中間八句追敘了嚴武的功績,又鼓勵他回朝輔政,用大鵬展翅比喻嚴武入朝,用眾星拱北辰比喻嚴武回朝輔佐朝政。后八句講述詩人只能滯留成都,表達對友人的不舍。詩人尾句勸勉友人:“如果你在朝擔任要職,在國家危險時,千萬不要茍且偷生!”浦起龍云:“離別之情,留滯之感,責難之義,無處不到?!盵4]

在杜甫送別的對象中,除了有名可考的友人,還有的姓名不可考,即用送別對象的姓加上官職的名稱。如《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王室比多難,高官皆武臣。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詞人。

國待賢良急,君當拔擢新。佩刀成氣象,行蓋出風(fēng)塵。

戰(zhàn)伐乾坤破,瘡痍府庫貧。眾寮宜潔白,萬役但平均!

霄漢瞻佳士,泥涂任此身。秋天正搖落,回首大江濱![1]250

“路使君”,唐代的刺史相當于漢代的太守,所以刺史也稱為使君,“路”即送別之人的姓,“使君”是他的官稱,據(jù)《杜甫詩醇》題解,這首詩是唐代宗廣德元年(763)秋杜甫在梓州時所作。這一年安史之亂剛剛平息,由于國家之前重視武官,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勢,而后又開始抑武重文,讓文臣擔任地方大使,所以路使君被擢用為陵州刺史。杜甫得知此消息十分欣慰,認為國事有望,所以作此送別詩給路使君。仇兆鰲將此詩分為“中段八句,起結(jié)各四句”?!巴跏冶榷嚯y”起講述時事?!皣t良急”起八句表明國家急需良臣輔佐。“佩刀”,盧國琛《杜甫詩醇》注:“古代男子服飾有佩刀,表示威武?!背鹫做椬ⅲ骸啊畢悟宓丁淌分隆盵2]394。以古人相代路使君,表示杜甫對路使君寄以重望。 “戰(zhàn)伐乾坤破,瘡痍府庫貧”表述詩人看到戰(zhàn)亂帶給人民的苦難。“眾寮宜潔白,萬役但平均”承接了上文,這也是杜甫送別路使君的核心。王嗣奭說:“‘眾寮’一聯(lián),友朋之忠告,亦救亂之良方。”這是杜甫希望路使君潔身自好,平均賦役,做一個國家和人民的好刺史,也是杜甫為國家危難的現(xiàn)狀而提出的解決策略。第七聯(lián)用“霄漢”比喻對方地位高升,“泥途”來比喻自己的人生路,杜甫認為如果對方能做一個好刺史,即使自己身在泥潭也無妨。結(jié)尾說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其實也在暗示路使君不要忘記朋友的勸勉和良苦用心。

杜甫對友人的送別,少私情而多國事,重點多是落在對友人的勸勉上。他顛沛流離,飽經(jīng)憂患,仍憂國憂民,送別中有對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也充溢著詩人飽滿的愛國愛民的激情。

(二)親人之別

杜甫出身官僚家庭,據(jù)《舊唐書·文苑傳》載:“公自稱預(yù)十三葉孫,其為尹之后明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父閑,終奉天令?!薄抖鸥鳌分杏涊d杜甫在《進雕賦表》中說他的祖先自杜預(yù)以來就“奉儒守官,未墜素業(yè)”。杜甫有四個弟弟,《杜詩詳注》的杜氏世系載:“甫弟有穎、觀、豐、占”?!抖殴げ考分杏小端蜕岬芊f赴齊州》《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抖鸥鳌分杏涊d杜甫的母親出于清河崔氏,她在杜甫幼年時就去世了,在詩中杜甫沒有提及母親,但是他提到舅父的地方很多,在白水、梓州、閬州、潭州他都曾與崔氏舅父或表弟們相遇[5]。

《杜工部集》中杜甫送別家人的詩有19首,其中送別長輩舅氏六首,分別為十一舅、十七舅、二十四舅(崔偉)、二十三舅、卿二翁,為數(shù)最多的是十一舅,送別兄弟的有12首,還有一首是送別表侄王砅的。廣德元年,杜甫的二十四舅和十一舅赴任青城,分別時,詩人作了送別詩。

萬壑樹聲滿,千崖秋氣高。浮舟出郡郭,別酒寄江濤。

良會不復(fù)久,此生何太勞。窮愁但有骨,群盜尚如毛。[1]255

詩人作此詩時吐蕃入侵,戰(zhàn)亂沒有平息,“群盜尚如毛”表明詩人的憂愁。在蕭瑟的秋天,又要和十一舅別離,“吾舅惜分手,使君寒贈袍。沙頭暮黃鵠,失侶自哀號”[1]255,以黃鶴失侶表達自己的孤獨悲傷。

詩人與長輩別離時多是表達自己對于時事的擔憂與離愁別緒;與晚輩離別時,則多是勸勉。如《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

南風(fēng)作秋聲,殺氣薄炎熾。盛夏鷹隼擊,時危異人至。令弟草中來,蒼然請論事。詔書引上殿,奮舌動天意。兵法五十家,爾腹為篋笥。應(yīng)對如轉(zhuǎn)丸,疏通略文字。經(jīng)綸皆新語,足以正神器。宗廟尚為灰,君臣俱下淚。崆峒地無軸,青海天軒輊。西極最瘡痍,連山暗烽燧。帝曰大布衣,藉卿佐元帥。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歸當再前席,適遠非歷試。須存武威郡,為畫長久利。孤峰石戴驛,快馬金纏轡。黃羊飫不膻,蘆酒多還醉。踴躍常人情,慘??嗍恐?。安邊敵何有,反正計始遂。吾聞駕鼓車,不合用騏驥。龍吟回其頭,夾輔待所致。[1]35

這首詩是至德二載(757)夏,在鳳翔送別其堂弟杜亞時所作的。“亞字次公,京兆人。肅宗在靈武,上書論時政,授校書郎。時杜鴻漸節(jié)度河西,辟為從事?!盵6]詩歌開篇便感時托興,“時危異人至”,而后贊揚杜亞之才辯,指他就是“異人”??墒蔷熚磸?fù),所以詩人說“宗廟尚為灰,君臣俱下淚”。亂世之下要有人來濟世,河西若有戰(zhàn)事,隴右朔方都會被驚擾,這會引來更多的禍事,所以說“須存武威郡,為畫長久利”。從“孤峰”起八句是詩人對于杜亞的忠告,希望弟弟能夠濟世立功,結(jié)尾龍吟回首,比喻杜亞心系朝廷。此詩在開頭和結(jié)尾都用了比興,《杜臆》注:“起結(jié)皆用比興,英矯不凡?!?/p>

詩人晚年漂泊,送別詩中更多的表達詩人對遠在他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和與親友的離別之痛。如大歷年間他在夔州時所作的《奉送十七舅下邵桂》:“絕域三冬暮,浮生一病身。感深辭舅氏,別后見何人??~緲蒼梧帝,推遷孟母鄰。昏昏阻云水,側(cè)望苦傷神?!盵1]331對比之前所作的送別詩,少了對社會動蕩的憂慮,多了與親人離別的悲痛。

由此可見,詩人的送別詩所表達的情感和內(nèi)容會因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送別對象而變化,晚年的送別詩中多抒發(fā)傷心凄涼和不舍之情,對任職的友人和晚輩,離別詩多是勸告其為官要救世救民。

二、杜甫送別詩的特點

杜甫曾言自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宋司馬溫公在《續(xù)詩話》中說:“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近世詩人唯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笨梢姸鸥υ姼璧某删褪潜缓笕怂J可的。杜甫重視詩歌的語言錘煉,采用多種表現(xiàn)方式表情達意,也注重將詩歌與時事結(jié)合起來。這兩點在其送別詩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表現(xiàn)手法多樣化

詩人巧妙地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將托物起興、借景抒情、敘事、對比、聯(lián)想等結(jié)合起來抒發(fā)情感。如《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稀。此別應(yīng)須各努力,故鄉(xiāng)猶恐未同歸。[1]223

這是杜甫在蜀州送別摯友韓十四時所作。開頭便用老萊子故事扣住了題眼“覲省”,頷聯(lián)詩人敘說自己已經(jīng)沒有家去尋找弟、妹,引出對方“何處訪庭闈”便將重點放在了送別對象上。轉(zhuǎn)而遐想自己與韓十四分別時,黃牛峽靜悄悄的,灘聲汩汩急流回旋,而詩人自己站在寒冷的白馬江頭,“寒樹”“影稀”描寫出送別環(huán)境的凄冷,哀景襯哀情。尾聯(lián)直言對朋友和自身的期望。又如《長沙送李十一銜》中“久存膠漆應(yīng)難并,一辱泥涂遂晚收。李杜齊名真忝竊,朔云寒菊倍離憂?!盵1]376詩人用“久存膠漆”比喻自己和李銜的友誼之堅固。詩人在任左拾遺時被貶,故以“一辱泥涂”比作自己,而后又用東漢李膺、杜密來比喻李銜和自己。結(jié)句中以“朔云”“寒菊”象征著北方與秋天,此情此景使得詩人離別倍加憂愁。詩人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結(jié)合送別之情景,以具體的事物象征抽象的感受,精準的遣詞造句使離別時的情感抒發(fā)更加深厚真摯,耐人尋味。

(二)詩史性質(zhì)

詩史性質(zhì)一方面表現(xiàn)在杜甫送別詩中蘊含著史事,能夠佐證史事;另一方面詩中描寫了廣闊真實的社會生活狀況。如《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國步猶艱難,兵革未休息。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1]67描繪了一幅戰(zhàn)爭連綿不斷、哀鴻遍野的景象,接著“庶官務(wù)割剝,不暇憂反側(cè)。誅求何多門,賢者貴為德”,詩人指出了當時社會存在問題的根源:官員橫征暴斂,宰割剝奪。如《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是至德二年(757)杜甫任左拾遺時所作?!疤熳討n涼州,嚴程到須早。去秋群胡反,不得無電掃。此行收遺甿,風(fēng)俗方再造。”[1]34《通鑒》載,這時是叛亂沒有平定的時期,所以詩人囑咐長孫侍郎要趕緊去武威平定叛亂,再造民風(fēng)。

可見杜甫的送別詩不只是抒發(fā)離別的傷感,他的詩是時代的鏡子,我們能夠依據(jù)他在不同階段的送別中看到當時的局勢和社會生活。

三、杜甫送別詩的創(chuàng)新

中國的送別詩由“祖餞詩”發(fā)展為“送別詩”,這是一個漫長的歷程。杜甫是古典詩歌史上承前啟后的集大成者,并且他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對其進行了創(chuàng)新?!段倪x》李善注:“崔寔《四民月令》說:祖,道神也。黃帝之子,好遠游。死道路,故祀以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盵7]古代交通不便,一別或許就再也難相見,并且路途常有不測,所以人們在離別上路時就會進行路祭儀式,古人稱之為“祖餞”。最早的送別詩可以追溯到詩經(jīng),如《詩經(jīng)·邶風(fēng)·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8]《燕燕》采用了《詩經(jīng)》中最具特征的重章疊沓的方式,以樂景襯哀情,纏綿悱惻,將離別的哀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以燕子比興以及“瞻望弗及,佇立以泣”成了后世送別作品中用來表達離愁別緒的經(jīng)典方法,王士禛稱之為“萬古送別之祖”。不過早期的送別詩的題目和內(nèi)容不夠直白明了,我們從杜甫的送別詩中可以看出,只要題目中有“送、別、餞”等字眼,我們就能很直觀的了解到這是一首送別詩,而早期送別詩的題目并沒有如此明顯。

魏晉南北朝時盛行玄理之風(fēng),這一時期的送別詩也受其影響。例如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與殷晉安別》,詩前點名了寫作背景,作者以追敘的方式寫了與殷晉安的相識和交往,暗示兩人的友誼之深。接著 “語默自殊勢,亦知當乖分。未謂事已及,興言在茲春”寫分離在即,“良才不隱世,江湖多賤貧”又照應(yīng)了前面的“語默自殊勢”,表明自己不甘同流合污,看淡世俗的志趣。結(jié)尾“脫有經(jīng)過便,念來存故人”平淡之中又能看到詩人的真誠情感。陶淵明的詩總是透露出閑淡的意境,雖然沒有華麗繁復(fù)的辭藻,但是從其語言和意境中又能感受到詩人對友人真誠的情誼,看似無情實則有情。

盛唐社會繁榮安定,人們遠游頻繁,餞別也就更加常見,此時的祖餞詩已經(jīng)與祖脫離聯(lián)系,與別聯(lián)系緊密,出現(xiàn)了數(shù)量眾多的“送別詩”。部分詩歌受到宮廷文學(xué)的影響多應(yīng)制之作,也有部分送別詩情感飽滿,例如高適的《別董大》、王維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的《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等送別詩都感人至深。

杜甫富有開創(chuàng)性的作品,既標志著唐代詩歌內(nèi)容與風(fēng)格的轉(zhuǎn)折,也對中唐以后乃至宋代詩歌的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一方面,早期的送別詩是由祖餞活動上的賦詩贈別發(fā)展來的,所以唐以前的送別詩大部分采用僵硬的格式,缺乏感情。杜甫的送別詩中也會有“筵”“宴餞”等字,但他的送別詩感情飽滿,所表之情真摯深厚。如《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便與先生應(yīng)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盵1]184離別之際,情到深處不嫌其直,杜甫尾句直言就算去了黃泉之下,在這人生路的盡頭,自己與友人的交情也不會終結(jié)?!瓣I為面別”送別之言出于肺腑,可見其情感真摯飽滿。

另一方面,杜甫的送別詩相比唐以前,少私情而多道義。如《奉送嚴公入朝十韻》中“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1]237勉勵友人臨危受命,令人肅然起敬。《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jié)度使三十韻》中“中原何慘黷,馀孽尚縱橫”“人頻墜涂炭,公豈忘精誠?!盵1]178由此可見詩人擔憂時事,指出生靈涂炭時,郭應(yīng)該挺身而出有所貢獻,字字句句都是愛國之忠誠道義。從詩人對于摯友和家人的送別中就可以看出,大部分詩作詩人往往先言時局,給予報效祖國的忠告和期望,再抒發(fā)自己的不舍。

杜甫的送別詩不僅僅是在抒發(fā)自己的離愁別緒,在給同僚的送別詩中多夾雜著詩人對于國事的看法和思考,似警策、似良方。在給摯友和親人的送別詩中有忠告和勉勵,有直言友誼之深厚、有離別之憂思。另外,我們讀杜甫的送別詩常能讀到其送別對象的性格及功績,還能了解到當時的社會狀況。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其送別詩少私情而多國事,他的一百三十余首送別詩有116首都是送別官宦友人的,將重點落在對友人的勸勉忠告、對國家時事的關(guān)心上。從杜甫的送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超越了個人而關(guān)心國事,超越了身份而體察百姓生活。

猜你喜歡
友人杜甫詩人
致友人(組詩)
都市(2022年1期)2022-03-08 02:23:50
《戲答友人》
中華詩詞(2019年8期)2020-01-06 07:40:18
《友人傷足有贈》
中華詩詞(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26
曬娃還要看詩人
杜甫改詩
《戊戌元日與友人通話》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08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絕句
兒童繪本(2018年4期)2018-03-12 21:16:44
杜甫與五柳魚
海口市| 苏尼特右旗| 新乐市| 铅山县| 敦化市| 平遥县| 满洲里市| 达日县| 湘阴县| 辽宁省| 南江县| 浦江县| 淳化县| 陈巴尔虎旗| 五华县| 大姚县| 沙田区| 乌兰浩特市| 罗田县| 崇阳县| 桂东县| 荔波县| 金川县| 普洱| 陕西省| 青神县| 星子县| 五常市| 中宁县| 德阳市| 诸城市| 万载县| 溧水县| 轮台县| 汶上县| 榆树市| 天水市| 柘荣县| 苍梧县| 苍溪县| 开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