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兩漢時期中原與西域文化交流略論

2022-11-21 18:00:01張巨武
唐都學(xué)刊 2022年5期
關(guān)鍵詞:西域文化

張巨武

(西安文理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 西安 710065)

在2018年12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xí)近平總書記指出:“過去40年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jīng)濟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發(fā)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盵1]2021年11月4日,習(xí)主席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進博會的主旨演講中再次闡明“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fā)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jīng)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fā)展的決心不會變。”[2]中國向全世界宣示我們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guān)閉,只會越開越大。事實上,中國人的開放理念和世界共同體意識源遠流長。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西亞的小麥等就傳入中國。三千多年前,中國的蜀布就輸出到印度。然而,那時的中國和域外的交流只是偶爾、零散的,直到漢武帝時期中國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規(guī)模化對外開放和中外經(jīng)貿(mào)、文化大交流。

一、漢朝與西域諸國的交流概述

歷史上的西域,狹義是指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以西,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包括今新疆大部分地區(qū)的廣闊區(qū)域。而廣義上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qū),囊括中亞、西亞、南亞地區(qū)和歐洲、非洲部分地區(qū)。據(jù)《漢書·西域傳》記載:“西域諸國,各有君長,兵眾分弱,無所統(tǒng)一。”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歐亞大陸通道,開通了“絲綢之路”。隨著“絲綢之路”的日益便捷和通暢,漢朝與西域的人員、物質(zhì)和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敖z綢之路”的開通是歷史上的一次地理大發(fā)現(xiàn),從此漢王朝對中亞、西亞、歐洲諸國方位、地理、人口、風(fēng)土民情、物產(chǎn)、文化生活等情況才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3]。兩漢歷時四百余年,先后與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東北亞,乃至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建立了聯(lián)系。在國力強盛之時,域外物產(chǎn)紛沓而至,史書所記載的西域物產(chǎn)多不勝數(shù)。僅《史記》和《漢書·西域傳》上記載的域外國家達50多個,中國從此與西域諸國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同時張騫、班超、蘇武等漢使也向西域諸國介紹了漢王朝的情況,開創(chuàng)了中西經(jīng)貿(mào)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歷史。

《漢書·西域傳下》記載了兩漢時期中原與西域的往來:

遭值文、景玄默,養(yǎng)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余,士馬強盛。故能睹犀布、瑇瑁則建珠崖七郡,感枸醬、竹杖則開牂柯、越雟,聞天馬、蒲陶則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梢、龍文、魚目、漢血之馬充于黃門,巨象、師(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4]3928-3929

“絲綢之路”不僅使西域諸國的物產(chǎn)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原,也帶來人員往來和文化的交融,西域的宗教、眩術(shù)、音樂、歌舞、繪畫等也傳入大漢王朝,極大地豐富了兩漢時期的物質(zhì)和文化生活,將東亞中華文明、西亞波斯文明、南亞印度文明、歐洲的希臘、羅馬文明有機地連接在一起,實現(xiàn)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推動了世界文明一體化進程。

二、物產(chǎn)交流

西域各地物產(chǎn)豐饒,且與中原大有不同,僅漢代史書所載西域之物產(chǎn),已多不勝數(shù)。自從張騫出使西域之后,通過使節(jié)、西域商人、進獻貢品等方式傳入中原的各種物品絡(luò)繹不絕,極其豐富,班固《漢書》中即有“殊方異物,四面而至”[4]3929之述。兩漢時期西域諸國傳入漢朝的物產(chǎn)種類繁多,《史記》《漢書》等史料中對此均有大量的文獻記載。高萍認為漢賦中書寫了眾多的西域事象,涉及西域的人物、動物、植物、玉石、山川地理、雜技百戲,彰顯大漢帝國的聲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漢賦中涉及西域植物類的賦文約有十六篇,動物類約有三十篇,人物類約有六篇,玉石類約有四十三篇,歌舞百戲類約有六篇[5]61。

兩漢時期西域傳入中原的植物類包括果蔬、樹木、花草、香料等,史籍《漢賦》中書寫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于葡萄和石榴。葡萄原產(chǎn)地中海以及小亞細亞、中亞地區(qū),距今約五千年歷史。后逐漸傳至大宛、大夏、安息等地。漢代文獻明確記載葡萄是漢使從西域帶來的,《史記·大宛列傳》記載:

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葡萄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葡萄、苜蓿極旺。[6]3173

石榴原產(chǎn)地在伊朗、阿富汗等中亞地區(qū)(由于伊朗一帶漢代稱為安石國,故石榴也稱作安石榴),“絲綢之路”開通后傳入中國。晉張華《博物志》卷6云:“張騫使西域還,得安石榴、胡桃、蒲桃?!盵7]晉崔豹《古今注·草木》記載:“酒杯藤,出西域,張騫出大宛得之。”2018年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黃三文團隊首次破解了第一個蔬菜作物——黃瓜基因組遺傳密碼,證實了黃瓜原產(chǎn)于印度,是當(dāng)?shù)氐囊环N草藥,因為苦味基因的突變,變成了受大家歡迎的可口蔬菜(1)參見微信:中國之聲公眾號,2018年1月8日。。

兩漢時期傳入漢朝的動物類包括飛禽走獸,主要有大宛汗血寶馬、西域駱駝、安息獅子等。班固的《西都賦》中對域外動物進行了簡單的描述,“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馬,黃支之犀,條支之鳥,逾越昆侖,越巨海,殊方一類,至于三萬里?!盵8]358大宛汗血寶馬成為西域國家向漢朝入貢的貢品。條支鳥(也稱安息鳥),即現(xiàn)在所說的鴕鳥,在漢武帝時安息就曾派使者把大鳥蛋和黎軒善變魔術(shù)的人獻給漢朝[5]65。據(jù)史料記載,漢代上林苑設(shè)置21觀、15池以及眾多不知名的園林。其中21觀中,依據(jù)氣候、地域豢養(yǎng)西域各種珍奇異獸,15池中放養(yǎng)著魚類和珍禽[5]71。

漢代從西域傳入中原的奇石、礦物、碧玉等多達幾十種?!逗鬂h書·西域傳·大秦》云:“大秦國土多金銀奇寶,有夜光璧、明月珠、駭雞犀、珊瑚、虎魄、琉璃、瑯玕、朱丹、青碧?!盵9]這些玉器多用來做裝飾品,盡顯奢華,是古代皇室、貴族社會地位的象征。

兩漢時期西域的飲食、樂器、歌舞等相繼傳入,諸如葡萄酒、砂糖、胡餅等,豐富了中原地域人們的物質(zhì)和文化生活。

漢使出使西域,在擴大漢王朝影響的同時,也把中華文明傳播到這些地方,凸顯漢文化對外強大的輻射力。其中對西方世界影響最大者,當(dāng)推絲綢、陶瓷、漆器以及冶煉鑄造、水利灌溉和耕作技術(shù)(井渠法、穿井術(shù))等。

三、人員交流

張騫鑿空西域之后,漢王朝與西域諸國的人員往來更加頻繁,關(guān)系日益密切。期間的人際交流主要包括官方使節(jié)、西域王侯貴族、藝人、巫師、商人、普通民眾等,正是因為彼此的人員往來,才帶來了物產(chǎn)、藝術(shù)、工藝技術(shù)的相互交流和文化融合。

張騫曾經(jīng)到過大宛(費爾干納盆地錫爾河上游東面)、大月氏(阿姆河中部,主要地區(qū)在今阿富汗境內(nèi))、康居(錫爾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區(qū))等國;張騫的副使還抵達了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等國。繼張騫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后,班超、甘英、蘇武等使臣相繼代表漢廷出使西域諸國,先后到達過奄蔡(里海以北)、條支(敘利亞)、犁軒(條支港口庇特拉,或認為是埃及的亞歷山大,均屬羅馬帝國范圍)、康居(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大秦(羅馬帝國)等國。

西域諸國也不斷有王侯、首領(lǐng)、貴族等上層人物來到漢長安城。為便利各國使節(jié)和商旅交通往來,西漢在西部設(shè)立接待驛站?!妒酚洝ご笸鹆袀鳌份d:“西至鹽水,往往有亭;而侖頭有田卒數(shù)百人,因置使者護田積粟,以給使外國者?!薄霸O(shè)酒池肉林,以饗四方之客”。一時間,古絲綢之路上呈現(xiàn)各國使節(jié)與商旅往來絡(luò)繹不絕、熱鬧非凡的景象。漢代設(shè)有專門負責(zé)外賓、朝會儀節(jié)之事的大行令,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為大鴻臚。據(jù)史書記載,長安城曾有來訪的諸國首領(lǐng)的住所竟達數(shù)萬,反映了漢民族與西域諸民族交往的歷史盛況。

據(jù)《漢書·宣帝紀》記載,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之事:

(甘露三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稽侯狦來朝,贊謁稱藩臣而不名。賜以璽綬、冠帶衣裳、安車、駟馬、黃金、錦繡、繒絮,使有司道單于現(xiàn)行就邸長安,宿長平。

上自甘泉宿池陽宮。上登長平阪,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dāng)戶之群皆列觀,蠻夷君長王侯迎者數(shù)萬人,夾道陳。上登渭橋,咸稱萬歲。單于就邸。置酒建章宮,是饗單于,觀以珍寶。二月,單于罷歸。[4]271

又《宣帝紀》有司議曰匈奴單于鄉(xiāng)風(fēng)慕義,舉國同心,奉珍朝賀,自古未之有也云云[10]。這里,“蠻夷君長王侯迎者數(shù)萬人,夾道陳?!币约啊皢斡诹T歸,舉國同心,奉珍朝賀”,是史籍對漢代國之交、民族關(guān)系和睦融洽的盛況描述。

《漢書》和漢賦中對西域各種人物的形象多有描述和記載。僅費振剛等校釋的《全漢賦》中就有6篇記載了西域胡人的信息。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提到“俳優(yōu)侏儒,狄鞮之倡,所以娛耳目樂心意者。” 杜篤《論都賦》中出現(xiàn)了西域人物的專稱有鹿蠡(匈奴之王)、昆彌(西域烏孫王的稱號)、閼氏(匈奴單于的妻子)、冒頓單于等。西漢揚雄《長楊賦》中描寫胡人的形象:“縱禽獸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獲?!盵5]67

史籍中還有西域人直接參與漢代皇家校獵活動的場面描寫。《漢書·成帝紀》記載了“從胡客大校獵”的故事。(元延二年)冬,行幸長楊宮,從胡客大校獵[4]327。王子今認為所謂“胡客”,應(yīng)該是朝廷專門接待的來自西北外國外族的“客”。根據(jù)揚雄《長楊賦》的描述可知這些“胡客”“胡人”有王侯身份。專門為“大夸胡人以奪禽獸”組織的“從胡客大校獵”活動,體現(xiàn)了長安“胡客”“胡人”為漢王朝最高執(zhí)政者重視的情形[11]21-22。 漢代通稱北方草原游牧族的騎兵為“胡騎”。西漢王朝的正規(guī)軍中有明確的“胡騎”番號。漢武帝以后,“胡騎”曾經(jīng)作為京師衛(wèi)戍部隊屯駐在長安附近,長安近衛(wèi)軍中“胡騎”作用亦不可忽視。

兩漢時期,還有前來長安學(xué)藝和獻藝的西域人,他們長期或較長時間生活在漢長安城。《漢書·匈奴傳下》記載:“烏孫公主遣女來至京師學(xué)鼓琴”“龜茲王絳賓”“入朝”,“賜以車騎旗鼓,歌詠數(shù)十人”[4]3916。王子今認為,這些以“學(xué)”即文化引進為目的“來自京師”的西域人,在長安居住時間不會非常短暫[11]11。

漢代西域巫師也曾作為一股重要力量活動于都城長安,他們以積極表現(xiàn)介入漢王朝上層社會生活,影響著漢王朝的政治、文化生態(tài)。西漢神祀系統(tǒng)中,有“胡巫”曾經(jīng)活躍的生動跡象?!妒酚洝し舛U書》記述:“九天巫,祠九天?!?所謂“九天巫”,就是“胡巫”[6]1378-1379。胡巫在以長安為中心的西漢政治文化中樞地區(qū)的活動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重要歷史影響。其典型實例是,巫蠱之禍中胡巫的表演,也體現(xiàn)了這一人群應(yīng)有一定的數(shù)量規(guī)模[11]16-19。

漢長安除了“諸蠻夷軍長王侯”“胡將”“胡客”等之外,還有大量的“胡商”,長安也因此成為“胡商”活躍的舞臺?!敖z綢之路”為促進東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空前便利的交通條件。胡商販客紛紛入塞,參與了兩地經(jīng)濟流通,促進長安成為繁榮的國際大都市?!逗鬂h書·西域傳》寫道:“漢世張騫懷致遠之略,班超奮封侯之志,終能立功西遐,羈服外域?!特溈停湛钣谌耓12]2931?!昂特溈停湛钣谌隆?,反映了當(dāng)時長安城“胡商”的規(guī)模之大[11]23。 《漢書·西域傳上》三次出現(xiàn)“市列”字樣:罽賓(帕米爾地區(qū))……有金銀銅錫,以為器。市列[4]3885。烏戈……其草木、畜產(chǎn)、五谷、果菜、食飲、宮室、市列、錢貨、兵器、金珠之屬皆與罽賓同。疏勒國,……有市列,西當(dāng)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4]3885-3889。 西域許多部族善于商業(yè)經(jīng)營,形成了區(qū)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漢書·西域傳上》云:“自宛以西至安息,其人,……善賈市,爭分銖,安息有市,民商賈用車及船,行旁國或數(shù)千里,大夏“善賈市,都城有市販賈諸物”等[6]3896。正是這些善于營商的西域人促進了古代“絲綢之路”經(jīng)貿(mào)活動乃至文化交流的大發(fā)展。

四、文化交流

漢代開通的“絲綢之路”,既是一條經(jīng)貿(mào)之路,也是一條文化之路。兩漢時期的人員往來,不僅帶動了物產(chǎn)的流通,而且也推動了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

跟隨著西域“胡客”“胡商““胡騎”“胡巫”的足跡,西域的音樂、歌舞、雜技、眩術(shù)、繪畫等也日漸東進,融入中原文化。對此漢賦中也有所記載,《全漢賦》中涉及音樂歌舞的約有兩篇,體育游戲的一篇、雜技百戲的約有四篇。司馬相如《上林賦》云:“俳優(yōu)侏儒,狄鞮之倡”[5]69?!段倪x》李善注引郭璞曰:“狄鞮,西戎樂名也。”班固《東都賦》描繪了接待四夷來朝的盛大典禮,其中表演了域外樂舞。“四夷間奏,德廣所及,僸佅兜離,罔不具集?!盵8]379班固《白虎通義·禮樂》曰:“典四夷之樂,明德廣之及也。故南夷之樂曰兜,西夷之樂曰禁,北夷之樂曰昧,東夷之樂曰離?!彼囊闹畼吩跐h廷的演奏,是皇威遠達德化天下的象征。[5]69關(guān)于游戲,馬融的《樗蒲賦》記寫了漢代樗蒲游戲的起源和博具的品類及材質(zhì)。這種博戲來源于西域,博具出乎西鄰,材質(zhì)均出于西域[5]69。

兩漢時期,古希臘文明先傳入中亞,然后再通過中亞游牧民族帶到中原大地。漢武帝時期,各種眩術(shù)、雜技、百戲由西域傳入中原大地。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占據(jù)今伊朗、建立安息城市國家的阿薩息斯人,作為羅馬和漢文化交流的中介人,遣使給漢帝國送來了羅馬的眩術(shù)。這一年春,漢武帝在長安平樂觀舉行了盛大的賞賜宴會,召集了許多異國客人。宴會中,中國雜技藝人、羅馬幻術(shù)家、以及印度緬甸的藝人,分別進行了精彩的表演[13]。 據(jù)《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條支在安息西數(shù)千里,臨西海……國善眩?!?據(jù)《正義》引顏師古注云:“眩”即“今吞刀、吐火、殖瓜、種樹、屠人、截馬之術(shù)皆是也。”[4]2696同時,西域的箜篌、琵琶之類的樂器,“鼓吹”“鐃歌”“摩訶兜勒”等樂曲,以及“吞刀吐火”“屠人截馬”“易貌分形”“自縛自解”等幻術(shù),紛紛進入漢廷的樂壇和藝苑。西域不同民族文化的精華,與漢文化不斷融合發(fā)展,促使?jié)h文化日益多元化。

正如石云濤先生所云:漢代對外開放和中外交流讓漢朝人享受到四面八方的異域文明成果,豐富了他們的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中國人吃上了來自西域的葡萄等,騎上了烏孫馬、大宛馬、月氏馬等,戴上了域外國家和民族的犀角、象牙、玳瑁、珍珠裝飾的發(fā)髻、耳飾等,觀賞了來自域外的魔術(shù)、雜技、馴象、馴馬的表演[14]。

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曾考察過我國新疆和甘肅地區(qū)。他在《西域考古記》中說:“當(dāng)時希臘、羅馬式毛織物的技術(shù)已經(jīng)傳入,其遺跡已在塔里木盆地的漢墓中發(fā)現(xiàn),在一塊地毯殘片上,很奇怪地反映出中國同西方美術(shù)混合的影響?!?傳世的西漢銅鏡紋飾,如蟠螭鏡、星星鏡、重圈鏡、內(nèi)連弧紋鏡,在繼承先秦遺風(fēng)的同時,又打上了西方文化影響的烙印[13]。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佛教自傳入之始, 便與中國文化相融合,進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漢明帝曾派人去印度訪求佛法,從大月氏請回印度僧人,并在洛陽建白馬寺[14]。東漢以后,多有僧人來中土傳教譯經(jīng)。大批佛教徒的東來,也使西域文化注入中土。諸如印度文化中的文學(xué)、音韻、樂曲、舞蹈、雜技、繪畫、雕塑以及醫(yī)學(xué)、天文等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國。漢語中的“浮屠”“桑門”等詞匯,早在東漢初便從梵文中引入中國,出現(xiàn)于漢明帝的詔令中。在漢靈帝時已開始建佛塔、佛像。四川樂山麻浩堂梁上的佛像、江蘇連云港孔望山漢代摩崖造像以及四川彭山崖漢墓中的陶佛座,都是佐證[13]。自從佛教傳入中土,僧侶東來不僅帶來了佛教教義,也帶來了中亞的風(fēng)俗習(xí)慣、服飾器物,極大地影響了漢朝官僚、貴族的生活,在漢靈帝時甚至興起“胡化”的浪潮。據(jù)《后漢書·五行志一》記載:靈帝好胡服、胡床、胡帳、胡坐、胡飯、胡笛、胡箜篌、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一時胡風(fēng)氤氳[12]3272。

不僅如此,漢代還從西域引進了一些制造工藝和技術(shù),如大秦波斯的毛織品制作和染織技術(shù)、奄蔡的貂皮制作工藝技術(shù)等。

相比當(dāng)時的西方文明,兩漢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科技、文化等諸多領(lǐng)域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因而漢文化也極具影響力和吸引力。在西域文化東漸的同時,大漢文化也不斷西傳,影響了西域諸國的社會生活。據(jù)《漢書·匈奴傳下》記載:“烏孫公主遣女來至京師學(xué)鼓琴”“后數(shù)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wèi),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盵4]3916這些效仿“樂漢衣服制度”,傾慕“漢家儀”等中原文化禮俗的西域人,來到漢長安學(xué)習(xí)中原文化禮俗,并將這些中華禮儀文明傳回到西域,對于中原文化的弘揚和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正是因為中原漢文化的優(yōu)秀和魅力,加之漢朝和西域“各國”的人文交流,漢文化得以聲名遠揚,才使得西方國家有了對“漢族”“漢人”“漢語”“漢字”“漢服”乃至“英雄好漢”的認知。

兩漢時期,中國不僅與中亞、西亞等國家有著頻繁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而且同南亞、東南亞等國也保持著密切的交流關(guān)系。早在公元前2世紀,中國與印度就有經(jīng)濟往來。張騫出使西域時,曾在大夏國看到經(jīng)由身毒(印度)販運而來的中國邛竹杖和蜀布。中國與越南就有直接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不僅漢朝的鐵農(nóng)具與越南的土特產(chǎn)相互交換,豐富彼此的經(jīng)濟文化生活,而且漢吏還教會越南民眾耕種技術(shù),幫其設(shè)立學(xué)校,改變當(dāng)?shù)氐穆浜鬆顩r。西漢或更早時候,中國與緬甸也有往來,當(dāng)時從今四川經(jīng)云南可通緬甸。中國的蜀布、邛竹杖即由這條道路運往身毒、大夏等國。同時還有從交州合浦郡徐聞縣去緬甸的海上航路。這使得兩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東漢和帝永元九年(89),緬甸北部的撣國王雍由調(diào)派遣使臣向漢贈送珍寶,東漢則以金印回贈。安帝永寧元年(120),雍由調(diào)再次遣使來漢,“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又善跳丸,數(shù)乃至千”。緬甸的音樂和雜技在漢朝深受歡迎。史載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撣國西南通大秦”。據(jù)此可知,緬甸的雜技,當(dāng)從西方的羅馬傳入,表明當(dāng)時漢帝國的對外交流已經(jīng)達到非常可觀的地步了。根據(jù)《漢書·地理志》所記載的南洋航線、航程,也可印證早在西漢時,中國就已與今天的印尼、馬來西亞有了交往[15]。

綜上所述,兩漢時期,張騫鑿空西域,開啟了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西域文化沿著古“絲綢之路”一路東進,傳播到中原,反映了大漢王朝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和兼收并蓄的接納性。同時,中原文化也沿著“絲綢之路”傳至西域各國,促進了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為世界多元文化交流貢獻了中國智慧。

猜你喜歡
西域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八月西域行印記》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西域門戶——兩關(guān)遺址
誰遠誰近?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8-01-19 03:07:52
《西域圖志》纂修略論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泰宁县| 上高县| 佛山市| 彭山县| 遂平县| 原阳县| 宜兰市| 镇远县| 陈巴尔虎旗| 黄骅市| 迭部县| 丰城市| 安陆市| 鄢陵县| 长沙县| 丰顺县| 甘洛县| 宁陕县| 江川县| 合山市| 金坛市| 土默特左旗| 祁东县| 平果县| 绩溪县| 栾城县| 微博| 东丽区| 科技| 云阳县| 阿城市| 临泽县| 九龙县| 长治市| 天峨县| 安宁市| 保亭| 平武县| 勐海县| 怀集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