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娟
(福建省龍巖東山小學 福建 龍巖 364000)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大綱中,閱讀占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大綱中,語文教學成果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就體現(xiàn)在閱讀教學的質量上?!半p減”政策的實施主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密切在意學生思維的散發(fā)和角度的創(chuàng)新,要堅定以減輕學生身心負擔,真正落實減負不減效的教學理念不變,并就具體的教學模式作出合理的改進與優(yōu)化處理。再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思維邏輯,閱讀教學趣味性創(chuàng)新至關重要。
1.1 學生為主體。趣味性閱讀提倡閱讀過程的新奇、有趣,能夠吸引小學生去主動閱讀,教師起到的是引導、激勵學生閱讀的引導作用。閱讀文本的選擇教師也要給予高度重視,過于深奧的文章不適合小學生的思維理解水平,過于簡單的文章也不能鍛煉小學生的閱讀水平。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語文理解能力,根據(jù)不同階段的學生劃分不同的閱讀文本。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應該以圖片較多、文字簡單且有拼音的文本;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應該以閱讀難度中等,常見字無拼音,難字標注拼音、邏輯結構簡單的具有一定深度的文本;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應該以無拼音、內(nèi)涵豐富多元、篇幅較長、邏輯結構復雜的文本。
1.2 模式的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單一枯燥,以老師或學生的閱讀文本為主,穿插對文章內(nèi)容的解讀,教師對學生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聽取理論知識的“機器”,對于文章內(nèi)容他們可能根本就不了解,更不要提對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因此,學生對于文章閱讀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都不高,部分學生還會對閱讀產(chǎn)生厭惡的情緒,這都不利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發(fā)展閱讀思維,所以閱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既然是閱讀模式的創(chuàng)新,那么就一定要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在趣味性閱讀的探索過程中要注重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變教師單一傳輸知識,學生機械聽講的僵化教學模式。
1.3 運用多種資源。與日俱新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網(wǎng)絡科技技術給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索賦予了更多可能性。因此,在趣味性閱讀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探索過程中,教師可以多關注對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借用。在閱讀教學引導的過程中,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網(wǎng)絡資源合理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2.1 引導學生預習?!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這同樣適合運用在小學語文的閱讀課堂教學模式中。提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提前架構起對即將所學知識的大體邏輯架構,在預習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疑問,有能自己通過書面資料、網(wǎng)絡資料解決的,也有自己所依靠材料和單獨思考不能解決的,前一種疑問的解決會提高學生的信心,對于文章的繼續(xù)閱讀學生會愈加有信心完成,后一種疑問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動力的最佳引導,這不僅不會打擊學生的信心,反而會讓他們帶著疑問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會變得更加專注,也會積極提問,緊跟老師的教學進度。在疑問解決后,學生會獲得相對應的成就感,這對于正處于信心建立階段的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小學階段自信心的建立不僅有利于當下的學習,更有利于之后長遠的學習之路。
例如,對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靜夜思》的教學,由于這是小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首關于詩人李白的詩歌,所以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要以李白的生平和李白寫《靜夜思》這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切入點,重點讓學生理解這首詩歌的內(nèi)在感情和李白的創(chuàng)作契機。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李白是唐朝詩人,有“詩仙”的雅號,創(chuàng)作此首詩歌是在夜晚,和詩歌標題的“夜”相呼應。其次重點應該放在詩歌的感情理解上。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資料,“李白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這首詩歌表達的內(nèi)在情感又是什么?為什么要思?”通過填空題的方式讓學生課前自由答題。借由做題的模式,學生能在學習這首詩歌前就對詩歌的表達情感和詩人當時的處境有個大致了解,對于問題中所不能解決的,教師在同學作業(yè)的完成質量上也能得到反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典型問題進行講解,重點放在詩人和詩歌表達情感的內(nèi)在關系上。
語文的閱讀其實沒有標準答案,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經(jīng)歷和心理發(fā)展水平,對于不同的文章會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就李白的《靜夜思》而言,其有兩種不同的版本,通用的版本是明代版本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钡€有宋代版本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兩個版本看似只有“明、看”“舉頭、抬頭”的細微差別,但學生之間會引發(fā)思考和討論。教師應該起到引導的過程,讓學生針對兩種版本的細微差別進行提前預習思考,分析這兩種版本表達的優(yōu)劣,選擇一種最喜歡的版本并說出理由,等到課堂教學時學生間進行分享討論。教師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應該多給予鼓勵,肯定學生的思考成果,對于觀點上的不同教師應該起到調(diào)和的作用,允許不同觀點存在的合理性,同時也可以給學生灌輸“和而不同”的觀念。在這種引導模式下,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課堂參與的熱情,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想法,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和諧開展,也能高效地完成《靜夜思》這首詩歌的教學目標。
2.2 創(chuàng)設具體情景。情景的創(chuàng)設在課堂的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體的情景能讓學生更加沉浸地進入閱讀過程中。例如,對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的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在課前課后把文章提前通讀一遍的預習作業(yè),解決疑難詞、句,盡最大可能地去感受文章中各角色的情感。等到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飾演文章中的角色,在課堂上當場還原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教師在課前應該準備好相應地道具,可以用透明水缸代替湖、紙杯代替船、牛奶代替大象、沙子代替石子,道具的具體安排也可以由老師自主決定。在學生情景演繹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引導故事的走向,防止學生貪玩而影響教學進度,也要把控住場面,防止未參演學生過于激動而影響到學生的演繹和課堂的正常進行。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情感表達,對于那些表現(xiàn)優(yōu)秀,能最大程度還原曹操得意、曹植意氣風發(fā)聰慧、大臣羞愧的內(nèi)在心理的學生,教師必須予以表揚,并當著學生的面點明這個學生表達出了人物的什么感情,借由學生的表演過渡到文章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親身表演,他們對于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對于文章的通順閱讀也有一定促進作用,學生在具體場景的教學模式下,會擴散自己思維,思考文章中人物表現(xiàn)出的特點和文章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就文章表達的內(nèi)容和人物評價進行提問,了解到學生對于主要人物曹植有什么印象和評價,對于新穎的觀點要給予鼓勵,對于積極參與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要給予鼓勵。通過此種教學模式,學生會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會更加注重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和思維表達,當下次閱讀類似的文章時,學生會回憶起當初在課堂上是怎么理解思考的,從而促進對當下閱讀文章的理解。
除了能在課堂演繹的情景外,課本中還有很多不能當堂演繹的情景,比如風景類的文章。例如,對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教學,教師不可能帶領學生親親身到小興安嶺去體驗一年四季,這時候多媒體的作用就體現(xiàn)了出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結合課本內(nèi)容,準備多樣的圖片和視頻,例如,教師可以收集春天時樹木生長的視頻、夏天時郁郁蔥蔥的森林圖片、秋天楓葉飛舞、冬天積雪堆積的圖片和視頻,在課堂上時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逐步展示相關圖片和視頻。在講到春天這一段時,就播放準備的小興安嶺春天的圖片視頻,以此類推。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讀文章,對描繪的風景有文字上和腦海里的印象,等到課堂上時,學生腦海中的印象和多媒體展示的圖片、視頻結合,能擴充學生的思維,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麗,對于文章結尾總結性的感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边@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通過網(wǎng)絡資源的參與課堂,學生會對大興安嶺的景色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涌出喜愛之情,同時還會形成視覺上的沖擊和文字情感體驗的升華。教師在圖片和視頻的播放展示過程中,要加入文章的具體字句,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把展示的資源和課本結合起來,使得學生進入沉浸的狀態(tài),仿佛身臨其境一般。通過這種圖片視頻的展示,學生會自主地進行文章的閱讀,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對于文本的閱讀理解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2.3 探究式閱讀?!半p減”政策核心在于減負增效,泛閱讀的模式已經(jīng)不適合這一核心要義,精閱讀、探究性閱讀才是閱讀教學最佳模式。教師應該重點挖掘學生內(nèi)在的閱讀探究能力和閱讀深度,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明確閱讀目標和閱讀內(nèi)容思想情感。例如,對于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四則寓言故事,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先理解文章內(nèi)容,具體講了什么故事。在對文章故事有基本的了解過程中,要讓學生研究故事究竟表達了什么內(nèi)涵。這一探究的過程需要大量資料的搜集,教師要做的應該是設置開放性問題,類似“盤古為什么開天地”“精衛(wèi)為什么填?!薄捌樟_米修斯為什么要盜取火種”。學生在搜集資料進行整理后,會接觸到不同的文化概念,比如“創(chuàng)世神”“希臘神”“奧林匹斯眾神”等。這些新奇的概念都是學生的養(yǎng)料,能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豐富閱讀體驗,激發(fā)學生進行更深層次、更多方面的閱讀。就文章本身而言,雖然只是神話故事,但是背后的意蘊內(nèi)涵是極其豐富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局限于教材的文章內(nèi)容,而是要以文章內(nèi)容為基礎,針對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搜索閱讀。在探究性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盡最大努力地發(fā)揮自己潛能,去挖掘、去剖析一篇文章或一首詩歌的背后邏輯和思想情感。在此種閱讀模式下,學生的思維邏輯和資料的搜索、整理、運用都會得到大幅度提升,種種結合,都是為促進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發(fā)現(xiàn)閱讀的趣味。
探究性閱讀的閱讀模式最適合學生遇到從未見過的問題的情況,比如文言文。在人教版五、六年級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已經(jīng)涉及到了多篇文言文閱讀。例如,《自相矛盾》《田忌賽馬》《兩小兒辯日》《學弈》《伯牙鼓琴》《書戴嵩畫?!?。文言文和白話文有本質上的不同,其文字的精簡和字詞背后的多重含義都是阻礙學生閱讀的最大阻力。很多小學生對于文言文的閱讀都是畏懼甚至抵抗的情緒,這也導致了學生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教師在文言文的閱讀時應該做到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從字入手,通過猜測、組詞,結合上下文情景,大膽猜測某個字的意思。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字詞句大多都可以通過組詞法得到正確答案,學生由于畏懼情緒而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對于說出自己思考的結果是正確答案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當眾表揚,肯定其思考成果,對于未得出正確答案的學生,教師也應該肯定其思考的努力,鼓勵他繼續(xù)思考。字詞句解決完成后,最難的就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的語句通暢,因為只有翻譯成白話文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這篇文言文所要表達的道理。翻譯的過程是大量試錯的過程,也是反映出學生閱讀量和字詞積累的過程。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當堂閱讀文言文,當堂翻譯,當堂就能得到反饋結果,了解學生對于文言文閱讀的薄弱面,進而在之后的教學中就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學。
2.4 分層閱讀教學。小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是與日俱增的,這個階段也是學生各方面能力大幅度提升的黃金階段,對于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學生,教師的閱讀教學應該因人而異。例如,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字詞積累較少,閱讀也需要依靠拼音,閱讀的進度很緩慢,還會出現(xiàn)拼音拼錯、閱讀串行的情況,教師對于這一階段學生的閱讀教學應該付出最大的耐心和精力,因為這是為了之后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奠基。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烏鴉喝水》時,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發(fā)音,比如,水瓶的瓶發(fā)音是“ping”而不是“pin”,石子的子讀“zi”不讀“zhi”等。在糾正小學生發(fā)音的基礎上,引導小學生劃出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句,哪些語句能反映文章的思想情感。通過層層引導的方式,學生逐步對閱讀進行深入,慢慢會體會到烏鴉為什么要往水瓶里丟石子,感受到烏鴉的聰明。借由一次完整的閱讀體驗,低年級的小學生會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會對認識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故事產(chǎn)生渴望,教師應該按照抓住這種態(tài)勢,穩(wěn)步推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激發(fā)閱讀興趣。
對于三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積累的字詞量已經(jīng)很豐富了,對于他們的閱讀提升肯定不應該單純于課本內(nèi)容的教學,可以相對應地進行延伸。比如,課本中有些文章或詩歌只是節(jié)選的作家或詩人中的一篇、兩篇或一首、兩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家閱讀該作家、詩人其他相關的文章詩詞,在不同文章、詩詞的閱讀中探究這位作家、詩人的寫作特點是什么,善于寫什么樣的文章或詩歌。例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收錄了冰心的詩集《繁星》,教師可以在教學結束后引導學生閱讀冰心的其他詩集,類似《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超人》《春水》等,通過對冰心不同作品的閱讀,學生對于冰心這一大作家的寫作風格會有大致了解,能在閱讀中體會到冰心在描寫生活片段時的精細,融情于景的巧妙構思,感受到作品具有的深厚的內(nèi)涵美。這對學生不僅是一種閱讀上的享受,更是一種文化的熏陶,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都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應該閱讀的作品是國內(nèi)外的名著,諸如我國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國外名著諸如《戰(zhàn)爭與和平》《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都可以有所閱讀涉及。教師對于這個階段學生的閱讀教學應該是引導他們讀有深度的作品,不再是淺顯的、一眼就能看懂的文章內(nèi)容。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里面收錄了關于魯迅先生的四篇文章,教師應該重點引導學生閱讀《少年閏土》《好的故事》,重中之重是閱讀《少年閏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搜集《少年閏土》的全文,在課堂進行全文的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靜下心來閱讀這篇文章,感受魯迅先生用筆的簡約,“白描”手法的巧妙運用,體會閏土在少年時和老了后對魯迅情感上的轉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結合當時時代背景,分析為什么少年閏土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感轉變,原來意氣風發(fā)的少年閏土去哪了?閱讀過程學生應該有所記錄,不論是畫線,還是記下自己的想法,這都是很有必要的,教師應該監(jiān)督學生養(yǎng)成合理的閱讀習慣,尤其是對于長篇作品的閱讀,要做到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前后文。由于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價值體系,看待問題也能從多角度分析。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閱讀的結果是有多種多樣的,并沒有對錯之分。通過此種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對于相關作者作品的閱讀興趣,對于好的作品的閱讀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深度和文化涵養(yǎng),促進語文素質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語文閱讀是開發(fā)小學生思維,豐富小學生字詞句儲備,提高閱讀效率和文化素養(yǎng)的絕佳方式,小學語文教師在施行趣味性閱讀的相關措施后,教學目標會在輕松愉悅、學生容易接受的前提下完成,彌補了以往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缺失,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會被大幅度調(diào)動,學生會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和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對于文本內(nèi)容的解讀會更深刻。對文章內(nèi)容的精確把握也是對自我情感的升華,學生在不同的文章中會得到不同的生命體驗,能看到山川河流、人生百態(tài),對于塑造小學生健全的人格有難能可貴的作用。
綜上所述,趣味性閱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反思,更是符合當下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最佳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預習、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引導探究性閱讀等多種教學方法,會從不同程度、多角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語文學科素質,從而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