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容 劉恒鑫
人類有別于動物最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利用語言互相溝通,人類各種語言經過長期發(fā)展而日趨完善。當今世界上有6000多種語言,其中有些語言是口語(oral),有些語言是手語(sign language)。如果只有口語的語言,沒有文字的記錄,這些語言很多已經消失,如美國原住民語言(indigenous language)。這種現象是自然演變而成,可見,口語的溝通如此重要。
人們表達的方式是依靠嗓音、構音以及適合的音韻及充足的表情,才能實現整體溝通(holistic communication)。在這個過程中,聲帶(vocal cords)、口腔(oral cavity)、呼吸(respiration)、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的運用充分配合,方可表達出說者的溝通意圖(communicative intent),其中,嗓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約三分之一的職業(yè)將嗓音作為工作中主要的使用工具,包括教師、演員、歌手、播音員、主持人、接線員、律師等,這部分人群稱為職業(yè)用聲者,是嗓音障礙的高發(fā)人群[1~6]。嗓音障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最常見的就是在工作中誤用或濫用嗓音,導致喉部肌肉過度緊張[7]。提高職業(yè)用聲的安全與健康,需要對嗓音障礙進行有效的防治[8]。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嗓音也會隨之改變,尤其是年長之后,聲帶衰弱,聲音就會變得微弱,有些疾病會造成口腔肌肉不協(xié)調,如中風、帕金森癥等。抽煙、喝酒及空氣污染也會對嗓音有所破壞,所以,生活環(huán)境會影響人們的嗓音品質。
嗓音科學方面 (voice science)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聲帶解剖學(vocal fold anatomy)以及聲帶振動的生理學(vibratory physiology)、物理學原理。在嗓音治療技術(contemporary voice therapy techniques) 方面,主要在治療方法上作出比較,通過循證實踐 (evidence based practice)評估不同方法的利弊得失。在耳鼻喉科及外科部分主要討論如何以更精細的方法應用于手術中,如避免甲狀腺手術影響神經造成嗓音問題。對于嗓音科學的研究,更是以整體化的方式將生理 (physiology)、心理(psychology)、環(huán)境(enviromental science)、工作(vocation)、生活習慣 (quality of life)、個人特性(idiosyncracy) 結合在一起作為診斷及治療手段。
由于嗓音學科的交叉性特點,嗓音檢查、評估與治療需要多學科共同參與完成,核心成員由耳鼻咽喉科醫(yī)生、言語治療師組成,耳鼻喉科醫(yī)生通過醫(yī)學診斷判斷患者是否需要手術或進行其他治療;語言治療師則通過評估引起嗓音障礙的原因,設計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其他人員包括聲樂教師、內科醫(yī)生、神經科醫(yī)生、過敏科醫(yī)生、心理醫(yī)生等[9]。嗓音檢查與評估基本步驟包括以下內容。
用內視鏡檢查發(fā)音時聲帶狀態(tài)。常用軟硬兩種喉鏡(laryngoscopes)對喉部進行檢查。
了解患者嗓音困難與環(huán)境的具體情況,找尋與嗓音障礙相關的病史,調動患者配合的積極性;了解與嗓音障礙相關的醫(yī)學治療背景及生活習慣(包括是否吸煙、喝酒、手術及使用藥物情況),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10]。
常用評估量表為:①GRBAS評估量表[11],該表格是由日本言語及喉科醫(yī)學會嗓音功能測驗委員會提出。②CAPE-V評估量表(consensus auditory-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voice, CAPE-V)[12],該量表由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學會(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ASHA)提出。
使用計算機語音分析儀器進行聲學分析,分析項目主要為基礎頻率、頻率變異性、發(fā)聲頻率最大范圍、平均/慣性音量、音量變異性、聲音范圍側面圖、嗓音擾動值測量、嗓音噪音測量等[13]。近年,一些嗓音實證研究[14,15]還加入了新的聲學參數,進一步增加評估的客觀性與精準性,如光譜收斂比(spectrum convergence ratio,SCR)[16]、非線性能量差比(nonlinear energy difference ratio,NEDR)[17]、語音類型分量(voice type component,VTC)[18]等。
空氣動力在整個發(fā)聲過程中起著發(fā)音源動力的作用,評估指標包括氣壓、氣流量、喉部阻力、最長發(fā)聲時間、S/Z比率等[13]。
常用評估量表為嗓音障礙指數量表(voice handicap index,VHI)[19]、嗓音相關生活品質量表(voice related quality of life,VRQOL)[20]、嗓音活動與參與量表(voice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profile,VAPP)[21]等。
當前,臨床關于嗓音疾病治療方法較為多樣,外科手術、中醫(yī)治療等單一療法雖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要完全達到預期康復目標仍存在較大差距[22]。在美國,91%的耳鼻喉科醫(yī)生愿意選擇嗓音行為學干預的方式作為聲帶小結的初始治療方法[23]。近年來,很多學者將嗓音行為學干預方法應用于嗓音治療,并取得了顯著干預效果[15,24~31]。嗓音行為學干預的目的是松弛緊張的肌肉組織,從而改善嗓音質量,使患者嗓音功能在生活、工作以及日常交流中得到有效使用[32]。多年來,嗓音肌肉“再平衡”的方法及研究數據支持了這一目的。國內外常用的嗓音行為學干預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該訓練方法由美國語言病理師Verdolini教授[33]設計,主要應用于聲帶小結、肌緊張性嗓音障礙等。訓練時主要放松喉部,感受面部的震動,強調前置共鳴,將共鳴點集中在面門、口鼻位置,此時聲帶黏膜處于最放松的狀態(tài),能夠盡可能不費力地把聲音傳播出去。
該訓練方法由Stemple教授[10]設計,主要通過增強喉部肌肉力量,從而緩解嗓音疲勞,提高發(fā)聲效率。訓練方法為:①輕聲說/i/,音長越長越好,盡量維持穩(wěn)定的聲音狀態(tài)。②以滑音的方式從低音到高音發(fā)“no”。③以滑音的方式從高音到低音發(fā)“no”。④用元音/o/唱“Do、Re、Mi、Fa、So”,聲音盡量拉長,維持聲音的穩(wěn)定性。
該方法由丹麥學者Svend Smith[34]開發(fā),適用于口吃、說話含糊等癥狀,在不同節(jié)奏下進行發(fā)聲訓練,幫助患者在不同語氣、聲調下科學發(fā)聲。
該方法由Boone等[35]提出,包括吟唱式說話、咀嚼法、吸氣發(fā)聲法、共鳴集中法等。
ABCLOVE嗓音訓練方法由美國南加州大學教學醫(yī)院語言治療部歐陽來祥教授倡導[36],訓練內容包括暖聲運動(activating)、呼吸運動 (breathing)、咨詢/教育(counseling/education)、喉部操作手法(laryngeal manipulation)、口腔共鳴訓練(oral resonance)、聲帶功能訓練 (vocal function exercises)、減少嗓音不利行為(elimination of bad habits) 等。
該方法由美國語言病理師Lorraine Ramig教授[37]和她的團隊設計,主要應用于帕金森癥患者的治療。強調重新塑造患者的音量習慣,用更高的音量說話。
通過發(fā)放嗓音衛(wèi)生宣教單、宣講等方式向患者講解發(fā)聲器官的解剖、發(fā)聲原理, 介紹嗓音障礙常見的致病因素,以及如何合理使用聲音和保護發(fā)聲器官等[10]。
20世紀初開始,全球各地先后成立多個關注語言、言語、聽力及嗓音的學術機構,如國際言語音聲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ogopedics and phoniatrics, IALP)、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學會(ASHA)、歐洲語言矯正學家聯合會(union of the european phoniatricians, UEP)等,通過定期舉辦國際性學術會議,促進行業(yè)人員的交流,提升專業(yè)水平。近年,我國也先后成立了“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嗓音學組”、“中國藝術醫(yī)學協(xié)會嗓音專業(yè)委員會”、“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嗓音研究組”等專業(yè)學會,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嗓音科學事業(yè)的發(fā)展[38]。
未來,嗓音科學需要行業(yè)同仁不斷探索發(fā)現,如與相關交叉學科的合作,包括人工智能、應用語言學、藝術嗓音、耳鼻喉科學、認知神經科學、康復醫(yī)學、心理學等學科的跨學科合作;在5G技術快速發(fā)展的當下,遠程嗓音評估及嗓音行為學干預方式方法的探討;對不同職業(yè)用聲者(歌手、演員、播音員、主持人、教師等)嗓音發(fā)聲特點、嗓音障礙和嗓音需求的關注;對兒童嗓音發(fā)聲特點、嗓音干預方式與方法的研究;對跨性別者嗓音康復的研究等。
嗓音是寶貴的,幫助人類互通信息,交換情感,表達意念,產生共鳴。了解嗓音,保護嗓音,改進嗓音,是嗓音科學中最重要的研究目標。希望隨著行業(yè)同仁的努力,可以不斷讓大眾提高嗓音保健意識,有效防治嗓音障礙,從而提升嗓音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