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春種植稻谷與小春種植蔬菜矛盾,種植稻谷勞動成本高、效益低,農戶種糧積極性不高的現狀,為增加稻谷種植面積,研究菜稻輪作免耕栽培技術。模式為前茬作物收獲后不再犁耙,利用前茬地膜種植下季作物,解決菜稻輪作茬口不順,簡化種稻程序,能節(jié)水、節(jié)肥、節(jié)膜、省工、增效,減少土壤破壞,保護了土壤性狀。
菜稻輪作免耕栽培技術從2019年開始研究,于2020—2021年共計推廣320 hm2(4 800畝)。
技術應用后平均每公頃稻產量8 488.5 kg,與常規(guī)種植方式相比減產849 kg,但節(jié)約用水4 500 m3以上、復合肥300 kg、尿素150 kg以上、地膜45 kg,節(jié)約成本6 750元、省15個工日,綜合計算每公頃增加收入4 335元。技術推廣面積320 hm2,共節(jié)約成本21.6萬元,新增加收入138.7萬元,成效顯著。
前茬作物收獲后不再犁耙,利用前茬地膜種植下季作物,利用前茬作物的噴灌設施節(jié)水管理。
選用早生快發(fā)、分蘗力強、抗病力強、適應性廣,在勐臘縣生長表現好、米質優(yōu)良的雜交稻品種宜優(yōu)673、繁優(yōu)609、贛73優(yōu)明占和野香優(yōu)油絲等作示范主推品種。
(1)播種量及種植密度。利用上季種植豆菜140 cm的墑面免耕直播,畝大田播種量為1.5 kg。株行距25~26 cm×24 cm,畝播種基本穴為1.1萬穴,穴播3~5粒,保證4萬基本苗,密度可依品種不同適當調整。畝準備育秧盤2個在播種當天育秧,以備缺苗時補栽,播種后15~20 d及時查苗補苗,保證苗齊苗全,為旱播高產打下良好基礎。
(2)播種方式。覆膜墑面上用竹筒或炮桿打3 cm深的小洞,澆透水再播種,種子不浸水直接干播(水條件好的可浸種8 h,播時澆透水),播種后覆薄土。播前集中滅鼠1~2次,據螺害發(fā)生情況及時用百螺敵防除。
不施基肥,畝追施尿素10 kg、磷酸二氫鉀500 g??筛鶕安缱魑锸┓柿窟m當增減肥料用量。
芽前除草+秧苗4葉1心化學除草。第1次在播種前10 d,畝用草銨膦水劑300~400 mL對水30~40 kg噴施;第2次在播種后48 h內,畝用丁草胺120 g對水30~40 kg噴施;第3次在秧苗4葉1心時,畝用50%的千稗凈30 g+10%的吡嘧磺隆20 g對水30~40 kg噴施。
堅持“公共植保、植保綠色”的理念開展病蟲害統(tǒng)防統(tǒng)治,提高專業(yè)化、社會化服務水平。找準最佳防治時期,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飛防防治,實現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規(guī)模化、規(guī)范化操作,有效控制病蟲害的大面積發(fā)生。
全省低熱河谷地帶,有冬季農業(yè)的地區(qū),利用上季地膜免耕栽培。
一是按要求做好3次除草,要除小除早,不可延誤時間,等雜草長大,防治效果會變差。二是播種前要做好鼠害防治。三是播種時要注意播種深度不超過3 cm,澆透水再播種,播后覆土要薄,最好用疏松基質覆蓋。
勐臘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