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芝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在違反如實告知義務的方面,有著主觀與客觀兩種不同的情形,這兩種情形對應著相應的認定標準,不同的認定標準影響著簽訂保險合同雙方的責任分擔問題。違反如實告知義務的情形,還可表述成“不真實陳述”,典型的表現(xiàn)方式如下:投保人在主觀方面持故意或過失的態(tài)度,不對重要或者不重要事項進行真實說明、不說明或者部分說明已知事項,還包括了虛偽陳述、隱瞞和遺漏。重要事實一般分為客觀重要事實和主觀重要事實。主觀重要事實一般是由保險人基于保險合同簽訂前的詢問事由所推定的;客觀重要事實一般是指該事實是否能夠影響到保險人愿意承保還是不愿意承保,承保后可否增加或者減少保費。
1.保險人的合同解除
有兩種情況可以使得保險人在簽訂保險合同后有權解除合同:一種是投保人因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沒有將重大的事實主動告知投保人的情形;另一種為投保人在與保險人溝通的過程中作出了不真實告知事項的行為。目前關于保險合同中因投保人違反如實告知義務而解除保險合同在學術層面卻有著不一樣的見解,有部分學者的看法是認為保險合同的解除一般情況下是沒有溯及力的。還有部分學者研究之后得出保險合同的解除具有溯及力的結(jié)論,該種看法將保險合同歸類于繼續(xù)性合同[1],由于保險合同擁有普通合同不具有的機會性和分散風險的本質(zhì),所以,機械地將普通合同的解除權向未來發(fā)生效力的規(guī)定強加在保險合同上進行適用是不合理的。
2.保險人解除權的限制
為限制保險人的解除權,我國《保險法》規(guī)定了不可抗辯條款,該不可抗辯條款主要表述的是在保險人與被保險人簽訂合同之日起兩年內(nèi),如果保險人未發(fā)現(xiàn)投保人有不如實履行告知義務的行為,則當兩年期間結(jié)束后,保險人不得以投保人未如實履行告知義務,來要求主張合同是無效的或者拒絕賠償。換句話說,在投保人與保險人簽訂合同后的兩年內(nèi),保險人有義務主動去查證投保人是否有隱瞞、欺騙或其他的不真實告知情況,如若兩年時間里,保險人未查證出這類行為,則當兩年的時限到期后,保險人不可以再用投保人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未根據(jù)事實情況告知這一原因阻止合同繼續(xù)生效??梢钥闯?,該條款是一個單方約束條款,除斥期間僅約束保險人行使解除權,與《民法典》合同編中的除斥期間并不相同。這主要是為了保護投保人的利益,讓在解除權生效期間的保險人和投保人之間利益均衡,限制保險人惡意的逆向選擇[2]。該規(guī)定不僅限制保險人解除權,還可以讓投保人有了增加自己利益的方式,即當其和保險人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中,投保人可以與保險人進行縮短除斥期間等約定,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3.保險人的棄權與“禁反言”
在《保險法》中,棄權與禁止反言是追求民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的表現(xiàn)。棄權主要針對的問題為,當保險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有著關于主張合同解除權以及拒付保險賠償金等權利時,如若保險人有明確的意思表示其放棄以上權利,棄權之后便不能對投保人主張以上已經(jīng)放棄的權利。
“禁反言”這個行為主要針對的問題是指,保險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保險合同訂立、履行過程中的有關情況,可以依照法律法規(guī)或者合同約定采取積極行動或行使某項權利,但保險人沒有做出相應的行為或行使某項權利的,視為合同相對方符合保險合同或者保險人的條件和要求,保險人不能再以相對方不符合保險合同的條件或要求為由,行使有關的合同權利。“禁反言”有三種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1)在訂立保險合同的過程中,雖然投保人沒有積極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但是保險人已通過其他途徑知道了投保人所未能告知的相關重要事實,在知道事實情況的狀況下依然和投保人簽訂合同;(2)在簽訂保險合同過程中,保險代理人為了使簽訂合同的過程更加便捷,代替投保人填寫了相關的保單,以及為了加快簽約過程,替投保人隱瞞部分事實;(3)實務中,保險代理人通常有業(yè)務要求,為了達到該業(yè)務要求,或為增加業(yè)績,以言語等方式勸說投保人隱瞞事實。
不可抗辯條款的初衷是為了使保險人和投保人利益平衡,所以約束保險人的解除權行使,同時也為投保人爭取了改變解除權期限的空間。但是實務中,不免有投保人為了部分利益鉆不可抗辯條款的空子,因此,完善本條款,一方面應當是為了嚴厲懲治保險人這種主觀故意且到惡意程度的行為侵害投保人的合法正當利益;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某些投保人利用該條款作出不利于簽訂合同的行為。通過不斷地完善發(fā)展,該條款對于建立一個健康穩(wěn)定的保險環(huán)境能夠發(fā)揮很大的作用。
保險人的證據(jù)保存制度核心就是讓保險人與投保人在簽訂保險合同以及合同履行過程中積極的記錄或保留相關證據(jù),這一行為可以使得當發(fā)生保險合同糾紛時,保險人能夠提升其之舉證能力,司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也可以節(jié)約資源,提升辦案效率與辦案能力。那么,為何不將證據(jù)保存的責任加在投保人身上?原因如下,投保人與保險人在保險領域所能接觸到的知識層面本就不同,專業(yè)的保險公司或者機構擁有專業(yè)性更強的人員與經(jīng)驗,可以形成一套專業(yè)的證據(jù)保存流程,投保者與之相比本就不及。且設立如實告知義務的初衷本就是為了保護保險人的利益,因此規(guī)定將保險人作為證據(jù)保存的責任方不僅有利于保護保險人的利益,并且相較于投保人,保險人保存證據(jù)的實施過程更加高效清晰,相關的證據(jù)清單保存更加專業(yè),不容易丟失或損毀。證據(jù)保存完整與得當對于投保人來說也是一種保護其利益的方式。
我國《保險法》及其司法解釋僅將如實告知義務附加給投保人,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里,有時會發(fā)生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并不是一個人的情況,這就使得保險合同里存有某些意外情形,出現(xiàn)了投保人、保險人都不能知道的影響保險合同正常履行的事實,例如,在人身保險中,被保險人的生命是保險合同所約定的保險標的??墒?,個人的身體狀況并不是投保人或者保險人能夠輕易辨別的,因此,在這樣的保險合同中,使得被保險人負有如實告知義務是合理的;在財產(chǎn)保險中,保險合同所約定的保險標的為被保險人所擁有,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情況有更深的了解,此時如若發(fā)生了保險事故,則被保險人既是受害者又作為了保險合同的受益人,理應為保險人提供如實告知的事項。將被保險人作為如實告知義務人在學界被多數(shù)人認可,可是目前依然沒有將該觀點納入立法。
保險合同復效是指保險合同中斷的兩年期間內(nèi),經(jīng)投保人申請并完成復效條件可恢復原有的保險合同??梢钥闯?,保險合同的復效是指恢復保險合同原有的效力,延續(xù)其生效狀態(tài),并不是重新訂立保險合同,因此基于法律的規(guī)定,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是在簽訂一個新的保險合同時,應當對保險人依法做到的義務,那么此時,由于復效并不是訂立一個新的合同,因此復效的過程中投保人不必對保險人承擔如實告知義務。在實務中,保險合同中斷過程中被保險人可能會發(fā)生一些已不符合原有保險合同的事實,如若在復效時,保險人不具有詢問的權利,那么可能導致保險人基于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不信賴而不愿意讓該合同復效,或者投保人利用該優(yōu)勢與保險人續(xù)簽有隱瞞、欺騙等重要事項的合同[3]。因此,在保險合同復效時賦予保險人詢問之權利,需要投保人依約做到如實告知義務對該合同雙方都有好處,保險人基于詢問的基礎上會增加對投保人的信任,增加了合同復效的成功率,投保人也因為保險人愿意與其續(xù)簽而保障了自己的利益,一舉兩得。
關于投保人違反如實告知義務后,我國《保險法》對其所規(guī)定的法律后果只有讓保險人具有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合同就算解除了,投保人依然不需要承擔相應的保險責任。只有在投保人主觀持故意態(tài)度拒絕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時,保險人不需要對其賠償并且可以拒絕返還已交付的保險金。該合同的解除權便可以對抗部分惡意投保人之行為。但實務中,一些投保人以不是故意的意識,而是過失導致其如實告知義務有瑕疵,投保人本意是想要簽訂并依約保險合同的,卻因過失行為致使保險合同解除,該種情形下,本文認為,單一的解除保險合同并不是解決該問題的最好方法,這對于保險人來說,合同解除影響其業(yè)務穩(wěn)定性且消耗前期簽訂合同過程中投入的成本。對于投保人來說,由于自己的過失行為解除合同并不是其所愿意看到的,本意與結(jié)果大相徑庭。因此,本文認為在此種情形下,法律可以設立一個法定的合同變更權,這也體現(xiàn)了法律的包容性。當發(fā)生因投保人之過失行為而導致無法依約做到如實告知義務的時候,保險人與投保人除了解除合同這一解決方法外,還可以雙方進行友好協(xié)商,根據(jù)協(xié)商內(nèi)容變更保險合同的內(nèi)容,保險人可以重新確定風險與保費等問題,也可以對投保人的不如實告知行為予以增加保費的懲罰。變更合同的行為同時彌補了保險人因解除合同所承擔的代價并且修正了投保人原來的如實告知義務的瑕疵,更大程度上保護了保險方與投保方的利益。
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給許多行業(yè)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尤其是在同一行業(yè)的信用信息數(shù)據(jù)庫資源共享,但是在保險業(yè),并沒有一個綜合且完善的關于投保人的信用信息數(shù)據(jù)庫和有關保險行業(yè)的信息共享機制。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關于投保人的信用信息數(shù)據(jù)庫是一個非常好的前進道路,這對于保險人來說,可以提高辨別投保人對于如實告知義務的履行狀況,可以降低保險人簽訂合同后又解除合同的風險,增大了保險合同簽訂的成功率。同時可以讓行業(yè)內(nèi)成員組件一個行業(yè)信息共享機制,就是讓保險公司將自己所掌握的投保人或者保險人的關于保險合同的資料放入一個行業(yè)信息共享池,在自己提供給其他保險公司資料的同時,也能從其他公司所提供的資料中得到關于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信息參考,基于這些信息,保險人可以更加客觀評價和投保人在簽訂合同時的風險。通過其他方式對投保人的信息評價,也可以預防投保人的不實告知行為,保險行業(yè)也會隨著信息共享而越來越公開透明。
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是民法中關于誠實信用原則之直接表現(xiàn),投保人積極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保險人積極履行解釋義務可以讓雙方快速建立信任并且促進簽訂合同的合意。如若投保方不遵行或懈怠遵行如實告知義務,應予以嚴厲懲戒。法律賦予了保險人在合同上的解除權并用不可抗辯條款加以限制,于法律所規(guī)定的除斥期間內(nèi),合同中的投保方有著不如實做到告知義務的行為,嚴重侵害了另一方的利益,那么保險人就可以據(jù)此有權解除該合同。若投保方主觀上持故意的態(tài)度,可以不履行保險合同所規(guī)定的賠償且保費概不退還對其進行懲罰。如若投保方對于違背如實告知義務持過失的態(tài)度,并不是故意為之,法律對于這種情形不應過于嚴厲刻板,法律的核心是解決問題,在面對該種情形時,只有解除合同這一解決方式未免過于單一,如若允許設立法定的合同變更權,對該種合同的各方都是一種救濟,保險人在合同簽訂過程中所消耗的成本、投保人因為過失使得如實告知義務存在瑕疵等都因為合同的變更而能夠繼續(xù)履行合同。本文認為,完善不可抗辯條款、增強保險人證據(jù)保存制度、立法確定被保險人為義務告知人、給予保險人在合同復效時的詢問權利、增加變更合同的法律后果、建立完善投保人信用信息數(shù)據(jù)庫及行業(yè)信息共享機制都有利于保險合同雙方的利益保護,多措并舉,能夠使得這個行業(yè)發(fā)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