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王羲之年少即名滿天下,偏偏時人非要把他和一個大器晚成的人王述齊名。隨著王述的名氣越來越大,王羲之對王述越來越看不慣。
王述因為母丁憂辭去會稽內(nèi)史的職位,由王羲之接任。王述在故鄉(xiāng)守孝多年,按常理,作為地方長官的王羲之應(yīng)該去吊唁、致祭(一般應(yīng)三次)??赏豸酥畠H在王述的母親發(fā)喪時前去拜訪了一次,其后再未造訪過王述。然而,王述卻時常邀請王羲之做客,可惜王羲之從來不赴約。
王述守孝期滿,升遷為揚州刺史,正好是王羲之的頂頭上司。這是王羲之最不愿意看到的結(jié)果,萬一王述給自己穿小鞋怎么辦?果然,王述一上任,就走訪了會稽郡所有的官員,視察了每個角落,卻繞開了會稽郡的最高長官王羲之。這是一個不好的開端,王羲之能預(yù)測到此后自己的遭遇??伤炔幌攵闫饋?,也不想申請調(diào)動,于是想到一個“兩全其美”之計。王羲之上書朝廷,請求將會稽劃屬越州治下。也就是說,把自己這塊管轄之地從王述的勢力范圍中劃出去。但他派去的使者口才太差,陳述理由時不知所云,成了官場的笑話,上了“娛樂版”頭條。
王述履行公職,前往會稽視察,王羲之避而不見,只叫下屬應(yīng)付。誰知,屬下辦事不力,很多接待工作都搞砸了。王述查到了王羲之在會稽郡的種種過失,并掌握了真憑實據(jù),然后叫他自己看著辦。王羲之面子上實在掛不住,只好辭官歸隱了。
其實,王羲之和王述既無個人恩怨,又無政治主張的分歧,只因為不想與一個自己看不上的人為伍,更不想屈居其下,就任性地怠慢他人在先,才落得個歸隱的結(jié)局。
曾國藩曾說,士有三不斗,其一就是勿與君子斗名。王羲之一代“書圣”,卻敗在格局上,這正是他的性格弱點所在。
(摘自《做人與處世》)